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上冊語文《勉學》教案設計

初二上冊語文《勉學》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第一課時

初二上冊語文《勉學》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識記文言常用詞:說、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寧、濟、間。

2.學習正確、清楚地朗讀淺易文言文,以誦讀促進理解。

3.體會濃濃關愛之情與殷殷勸誡之意,體會長輩不辭勞累、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深義。

 【重點難點】

1.重點:識記文言常用詞,體會濃濃關愛之情與殷殷勸誡之意。

2.難點:長輩不辭勞累、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深義。

課文提示】

1.家訓、家書是中國傳統教育與傳統文化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爲廣大人民所誦讀、手錄、刻寫和傳承。《勉學》節選自家教典範《顏氏家訓》。

2.勉學:努力學習;勉:盡力、努力。《勉學》着重說明學習目的、態度、方法。

 【正音正字】

古之學者爲己( wèi ) 但能說之也 ( yuè  ) 春玩其華  ( huā )

然人有坎壈 ( lǎn ) 如秉燭夜行 ( bǐng ) 譬諸逝水  ( pì  )

 【詞語積累】

①但能說之也。  (同“悅”,取悅 ) ②春玩其華。   (同“花”   )

③秋登其實。   (摘取,收穫  ) ④精神專利。   (專一,敏銳  )

⑤然人有坎壈。  (困頓,不得志 ) ⑥所以設教。   (用來……的  )

⑦光陰可惜。   (值得珍惜   ) ⑧古之學者爲己。 (讀書人    )

⑨幼而學者。   (學:學習;者:句間停頓 )

  【初學課文】

1.熟讀課文,理解各段內容。

2.歸納三段的大意。

( ①闡述學習與修身的關係,指出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學習與老年學習的利弊,指出學習的時機是“固須早教”。

③說明學習內容不能繁複、面面俱到,指出學習的方法是“粗通注義”,最後自然引出中心論點“博覽機要,以濟功業”。 )

 【課文簡析】

第一段,對古人今人的學習態度進行對比,用春華秋實作比喻,指出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親身經歷,分析少年學習與老年學習的利弊,指出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爲例,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後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博覽機要,以濟功業”。“以濟功業”還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總之,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學問與品德是有密切關係的,應該認真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修養。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學說。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  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爲人,但能說之也。

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爲自己是彌補不足的地方;現在求學的人爲別人只是爲取悅他人。

原文:古之學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爲己,修身以求進也。

翻譯:古代求學的人爲別人是實踐學問以便有利社會;現在求學的人爲自己是努力修身以便謀取官祿。

原文: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翻譯:學習好像種植樹木,春天賞玩它的花朵,秋天收穫它的果實;評論文章就是賞玩春天的花朵;努力修身是摘取秋天的果實。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翻譯:  人處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一敏銳,長大成年以後,思維散漫,因此必須早日教育,不要喪失時機。

原文: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翻譯:我七歲的時候,背誦《靈光殿賦》,直到現在,十年複習一下,還沒有遺忘;二十歲以後,背誦的經書,擱置一個月,就荒廢了。

原文: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翻譯:而人總有困厄的時候,壯年時失去了求學機會,仍然應當趁晚學習,不能自暴自棄。……

原文: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翻譯:從小學習的人,如同太陽初升的光芒,老了學習的人,如同拿着蠟燭走夜路,還比閉着眼睛什麼也看不見的人好。

原文:  夫聖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爲人;

翻譯:  聖人的書是用來教育人的,只要讀懂經文,粗通註文的意思,對自己的言行有幫助,也足夠爲人在社會上立身。

翻譯:何必“仲尼居”要用兩頁紙疏通意義,說它是起居的處所或者講課的地方,根據在哪裏呢?憑這些取勝,難道有什麼好處呢?

原文: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必能兼美,吾無間焉。

翻譯:光陰值得珍惜,好像流水。應當廣泛瀏覽重要的東西,成就自己的功業;如果(博覽與精專)結合起來,我就沒有指責的了。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六個“思維訓練”題。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這句話有什麼特點?

( 用比喻手法生動闡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將學習比作種樹,又把春花比作講論文章、把秋實比作修身利行,說明學習是靠寒來暑往,潛移默化的,生動地指出學習目的是修身利行。 )

2.第2段,前半部分的關鍵句是哪句?爲什麼?

( 關鍵句是“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因爲後面是用自已的例子來對比說明,少時記憶力好,是讀書的最佳時機,年紀大了容易忘記。它是圍繞“固須早教”這個中心來論證的。 )

3.作者認爲“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理由是什麼?(用文中詞語回答)

(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 )

4.作者講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經歷,有什麼作用?

(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

5.“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 舉例論證,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6.“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 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以濟功業”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

7.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 一個人的學問與品德是有密切關係的,應該認真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修養。 )

8.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關於長輩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故事。請你概括寫出一二。

( 劉邦少時失學,聞秦始皇焚書坑儒,心中竊喜,但當了皇帝后卻深感不學之苦,便以切身體驗來勉勵兒子學習,沒有半點僞飾。

諸葛亮《誡子書》的開篇,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慾,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

傅雷洋洋萬言家書,旨在教育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

【拓展學習】閱讀下面的語段,然後完成問題。

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爲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並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爲愚耳。

1.這段話要說明什麼觀點?

( 爲了說明“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

2.這段話列舉了哪些例子?

( 正面例子:孔子的話;魏武、袁遺、曾子、荀卿、公孫弘、朱雲、皇甫謐等晚而不棄的事實。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爲愚耳。” )

3.這個語段是從《勉學》原文抽出來的,如果還原,應該放在第2段的哪裏?

( 應放在第2段省略號位置上。因爲這裏的幾個舉例,都是圍繞老了再學習的,正是“猶當晚學,不可自棄”的例證。因此要放在這裏。 )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瞭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