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衆所周“知”,人生長路終其目標,於此路“行”必而求索。

在追逐人生理想的大道上,人人都有想到達的目標彼岸,但是有的人只是匆匆知曉,卻沒有去爲它實行。遠觀古人,在戰火連連的戰國時期,軍事鬥爭尤爲激烈,運籌帷幄的戰略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韜略者趙括,滿腹經綸自認爲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這樣的`紙上談兵空談不能成爲現實,藉口是不爲,代價卻是國敗身死,如此知而不實行只想卻不爲可謂智矣?

知與行,是知而實行的。知是前提,行是關鍵。只知不行必無果。近看現代,在如今物質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競爭激烈而人的自律自覺也很難控制。就個人說,作爲學生的我時常不能自控,做到知且行。每每考前,無疑都要臨時抱抱佛腳,考前的溫書假自是最後突擊的關鍵,我必會爲之規劃完美。細到幾時幾分何爲。這是自知之明,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每到實施之時,總有意外,要麼睡遲,要麼忙事,或是忍不住誘惑,看看電視玩玩其他,總爲時間找藉口,還早還早,待會再複習;就這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待到時光消逝,一切晚矣。想想,這不也是衆多人的通病嗎?不想做,卻老爲自身行爲找藉口,知其利害卻不行動實幹,如何收穫碩果呢?

故行之關鍵尤爲重要,知只是基礎。一個被咬的蘋果,卻是喬布斯的傳奇。20xx年,喬布斯第三次稱病告假,衆人皆以爲他不會再出席,這病是一個“藉口”嗎?答案否定,因爲喬布斯沒有令人失望,他帶着創意造就的新產品,再次登上發佈會,帶病出席演講,贏得衆人鼓掌稱好。正是喬布斯對靈感的知曉而不錯過創新的實踐,爲着人類的生活便利而創新蘋果去行動找方法才一次又一次地造就了喬布斯的傳奇,使蘋果名響全球。知且行使喬布斯獲得成功更造福了人類,而行之切見證了“知”,可見“行”如此重要。

知與行,是一對雙生子。既要知,更需行。知奠定行的基石,行見證知的碩果。知而不行,一味藉口,只有空得理想的泡沫而無以至彼岸的殿堂;知而且行,爲之求法思索,只要想做敢爲,天堂爲你架起彩虹橋,必當步上青天。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2

知與行就人生活動的兩大主題,認識世界的知和改造世界的行是人生活於世的全部意義。成功是正確認識(知)與正確實踐(行)的綜合結果。從本質方面來說,知識是引領行動的方法,而行動又是領悟知識的路徑,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知識是引領行動的前提,行動是領悟知識的目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知與行始終是相輔相成的,知需要在行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而行又將在知的指導下做得更好,兩者在互動中前行。

苟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司馬光說“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朱熹說“知之慾明則行之慾篤,行之慾篤則知之益明。”朱熹說“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後,知在先;論輕重,行爲重。”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李光地說“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

知與行,是一對雙生子。既要知,更需行。知奠定行的基石,行見證知的碩果。知與行,是知而實行的。知是前提,行是關鍵。只知不行必無果。知不是目的,行纔是根本,知與行不可分割,必須知行統一。學而思之則智,知而行之則健。知而不行,是無用的知;行而不知,是盲目的行。知,好比引路的明燈;行,好似實踐的花與果。從知到行有一條亙古彌新的道路:知必言,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科學以無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終。古語說“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知行統一是理性者,有知無行是空想者,不知卻行是冒失鬼,不知不行是糊塗蟲。第一種人是知難行難,第二種人是知易行難,第三種人是知難行易,第四種人是知易行易。知而行之則善,知而不行則恥,不知而不行則庸,不知而行則可怕。知易行難,其實行不來,還是不知,無知,無謂行;半知,難行;真知,易行。

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在知上鍥而不捨,在行上不遺餘力。知而不行,只說不做,知就會喪失意義;行受知的指導,行而不知,就是盲動,效果勢必受影響。有行無知,人就容易失去判斷能力,失去創新力,最終淪爲冰冷的機器;有知無行,人就成了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人生知之深則行之必至,無有知而不能行者。我要成爲一個“知必行,行必恆,恆必達”的人。人生偉業,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走在行知路上創造精彩。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3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這句格言不正是講出了“百問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的道理嗎?對於任何事物,“聞”只是初知,故而極易忘記;“見”已是淺識,故能記住;“做”乃爲親身實踐,所以能真正理解。

小時侯,媽媽帶我到一些花場去買花,花場裏的花可真美,有百花之王牡丹,有生命力頑強的仙人球,也有散發着幽香的桂花……突然,有一大片金黃色的花印入我的眼簾,這是我喜歡的向日葵,我拉着媽媽走過去,只見一朵朵可愛的金黃色的向日葵臉朝着太陽。

以前,總是聽別人說,太陽葵很美。而且花期又長,有50—60天,但並不難種,只要把他種下,有空的時候澆點水就可以長出美麗的花朵。

現在見了花場裏這一片向日葵長得那麼美麗,花開得那麼燦爛,生機勃勃的樣子,便相信這話是真的,就天真地問花農:“這花容易種嗎?”在我的記憶中,他並沒有正面地回答我的問題,只是撫摸我的頭,說要給我講故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講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到描寫的很抽象,不具體,於是,就決定親自到戰場考察一番,結果寫得不僅生動,而且色調明朗、壯觀。

我似明非明的,媽媽便說:“紙上得來中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便買下一棵,讓我來種。

唉,可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剛開始的`兩天,花還好好的,但到了後來,不是由於忘記了澆水,使它變得垂頭喪氣,就是連續幾天得不到陽光而枯萎,或是被蟲子咬得傷痕累累,最後,這花還是沒有到結果就死了。

世事便是這樣,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只有實踐出真知。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這是漢朝劉向的一句話,所有的事情,只有在你實踐了,才能夠真正地瞭解,才能夠更好地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4

暑假,我有幸參加了無錫教育網組織的“行知大學堂”活動。從中我領悟了許多許多……

清晨,陽光普照着大地,徐徐涼風迎面吹來,令人精神抖擻。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集合點。上了車,看着一羣不相識的學生,猶如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感,卻仍熄不滅內心的激動心情。

在一陣歡聲笑語中,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江陰農業科技園。天空格外的湛藍,空氣格外的清新,我們頂着炎炎的烈日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看着路邊繁密的不知名的花草,才醒悟自己的知識面是那麼的狹隘。只有行走在路上,去觀察、去了解那些自己不曾瞭解過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成爲一個有學問的行者。瞧,花兒跳着舞,風兒唱着歌,草兒鼓着掌,歡迎着我們的到來。看着它們的“歡迎儀式”,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炎熱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果農園。一串串顆粒飽滿的葡萄掛在走廊上,像一個個紅瑪瑙似的,點綴着走廊。看着珍珠似的葡萄,我心中有一股衝動,想要品嚐一下美味。

時間如流水一般,在我們不經意間已經到十一點多。

午飯後,我們休息了片刻。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鳥魚園。動物們見到我們的到來,都一展歌喉,各種動物都展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看,孔雀們張開豔麗的羽毛,吸引着我們的眼球,鸚鵡們也不甘示弱,聽,它們正在說:“您好,您好呢!”。時間飛快地流逝,爲了到達下一個地方,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最後,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老房子—中共江陰一大會址。看着屋裏陳列的物品,我們對先輩們的崇敬心情猶然而生,要不是他們的奮勇拼搏,哪有現在我們美好的生活。不久後,我們便離開了,一天的“行知”活動就此結束。

回到家中,回眸這一天的活動,我領悟了很多很多……

人生的知與行優秀議論文通用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來並不叫“行知”而是叫“知行”,他認爲“知是行之始”,後來經過不斷的實踐,他總結到“行是知之始”,於是糾正了以往的認識,並在《三代》中總結出“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的著名言論。

哲學上講,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國家級的教練卻教不會一個骨幹精英游泳,看似實在可笑,但是從事物的兩面性分析,一則在教練,一則在學者。這位小夥子是精英,但他學不會,這就要看他的思想了。

本來呢,大家都不敢下水,教練略施一計,教大家救人,便是要各位精英紛紛下水,最終在不知道目的的情況下學會游泳。

小夥子很聰明,在別人都沒有看穿時,他已猜到教練的目的。可是,他不順着教練的思路,始終不下水,讓這善意的謊言圓滿。

真的不愧爲精英,計謀竟被他識破了,可是,他得到好處了麼?

從思維上講,他用頭腦的實踐——觀察分析活動,破解了教授“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不陷入這個事先布好的局中,可以說是從知識得到了行動的方針,“知是行之始’,是沒錯的。

若從另一方面講,大家都怕下水,他也不例外,只是大家都被教練的權宜之計騙了,繼而邁出了學游泳的步伐;而他呢面對恐懼,在知道真相的情景下,順着自己的懦弱“下水”了,結果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牛頓曾說過:“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多麼樸素的一句話,到他這兒,成了唯一的“真理”。真理與謬論往往相伴而行,只等待時間與空間的組合。

他只能算得上是聰明,有智慧,但還差那麼一點——行。

看上去他戰勝了教練,其實不然,他還是一個失敗者,只是“跳梁的小丑”,因爲他也不明白自己的目的.,卻反問別人,在別人幫他去完成時,他卻以任何的理由拒絕。他只記得以知識開始的實踐,忘了實踐是知識的來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行是知之始,不要一味地鑽牛角尖,去掩飾自己的懦弱,失去飛躍的機會,這就和我們在面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時,明明知道那是對我們好,卻執拗地拒絕,只因爲“我不會”“叫別人吧”……沒有了親身體驗嘗試,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成功。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要畏懼,不要迷茫,未來的山路等着你去“躬行”,相信吧,終有一刻,你會“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你將成爲真正的行者、知者,未來等着你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