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高中經典議論文

高中經典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經典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經典議論文

高中經典議論文1

說不,是一種拒絕。因爲你不喜歡,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你傷及自尊,所以你選擇了拒絕,你說:“不!我不需要!”

說不,是一種放棄。你在不懈的追求中飽受煎熬,甚至歷經艱辛,離成功一步之遙時,卻堅持不下去了,你面露痛苦之色,無奈地搖搖頭:“不,我不行了。”

說不,是一種反擊。也許,你承受了太多的說不清道不明的誤解;也許,你受盡了只有你自己才瞭解的太多的屈辱;也許,你再也忍受不了那些不負責任的指責,終於,你氣衝牛斗,爆出一聲怒吼:“不!你們給我閉嘴!”

誰也不能否認,說不,是天賦人權,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你可以在種種情況下說不。但是,作爲你真誠的朋友,我還是要鄭重其事地告訴你:“不要輕易說不。”

道理很簡單:就像忍受不了窗外的喧囂和飛塵而把窗戶緊閉一樣,你不開窗,也拒絕了所有的明月清風鳥語花香;就像“哪怕有一線希望也要盡百倍的努力一樣”,既然你已經心急如焚、揮汗如雨地在斷垣殘壁中刨了十多個小時,爲了那個在黑暗中掙扎的生命,你絕不會在最後的時刻輕言放棄;就像我們的國家在面對那麼多不瞭解真相的人們橫加指責時,依舊面含微笑,耐心解釋“西藏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一樣,我們可以壓住心頭的不平和憤怒,因爲我們明白,簡單地說不併不能讓他人心服口服。

其實,我中華傳統經典之一《易經》早就告訴我們藉助陰陽二氣的“生生”規律,掌握天地人道,教導我們修身養性,然後才能“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儒學提倡的“溫良恭儉讓”更是強調做人尤其是做一個有修養的中國人,必須韜光養晦、恭順隱忍,惟其如此,才能跟周圍的人們和諧共處、和氣一堂——這也是我們國家提倡的建設和諧社會之必需。動輒說不,只會徒增齟齬,弄得人人心氣不順,個個忿忿不平。

雖然如此,但是,朋友,我還是要跟你說:不要輕易說不,並不是不要說不。在應該說不的`時候,你必須毫不含糊地大聲地說:“不!”

就像屈原再也忍受不了楚懷王的昏聵,不願跟奸佞同流合污一樣,他以五尺之軀怒投滔滔汨羅,從而向當權者和楚國人民喊出了振聾發聵的一聲“不”;

就像文天祥不願高貴的靈魂在蒙古人的鐵蹄下被踐踏一樣,他寧可犧牲生命,也堅決拒絕高級官員厚祿的誘惑,保持了一箇中華士人高傲的操守。他的一聲高震雲霄的“不”,着實將一顆“丹心”刻在了燦爛的中華“汗青”之上。

朋友,我堅信,不遠的將來,當我們中華民族以和平的姿態真正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以強大的國力跟世界各國禮尚往來之時,我們就不必再韜光養晦、隱忍不發了,我們就可以大聲地對那些飽含傲慢與偏見的指責說不!

所以,不要輕易說不,說出來必聲震環宇。

高中經典議論文2

青春如同一粒種子,安逸過了,也許從此喪失萌芽的活力。

生命只給人一次青春,我選擇追求,去追求生命的夢想,放飛生命的色彩。

我要讓青春像風帆一樣,在狂風搖曳波浪敲擊的時候,也要瀟灑地走一回,哪怕最終被風浪淘汰,也無悔這一生畢竟經歷了富有意義的旅行。

我要讓青春像種子一樣,在泥土重壓冷水浸泡的時候也要吐一吐志向,哪怕最後在秋節裏枯萎,也無悔這一生畢竟孕育了果實。

我要讓青春象寒梅一樣,在冰天雪地的日子也要吐一吐我的芳香,哪怕最後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無怨自己曾經擁有的美麗。

於是,我啓程。只有啓程,纔會達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纔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追求,纔會放出生命的色彩。成功和喜悅從來就不是翻轉手掌那般容易,金牌和鮮花從來就不是撞樹而死的兔子,驕傲和自豪也不是滑天掉下來的餡餅。只瞄準不射擊的獵手不是好獵手,只吶喊不衝鋒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永遠躺在搖籃裏,四肢就會萎縮,永遠在黑暗中,雙目就會失明。心動永遠不如行動,朋友還等什麼呢,跟我一起上路吧!

征途是曲曲折折的小路,有寒冰,有大雨,有絆腳石。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深不可測淵池,還是風平浪靜的湖面;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崎嶇坎坷的羊腸小道,還是佈滿鮮花的陽光大道。我不管,我不管路上的荊棘也不顧前方的危險,繫緊我的鞋帶上路。

辛酸

的汗水伴隨着我艱難的腳步,興奮的.淚水伴隨着我成功的喜悅,只要到達了的地方,都是昨天的歷史,我追求的是明天的未來。當勝利再次悄悄來臨,當掌聲再次熱烈的響起,我不驕也不燥。因爲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因爲我知道我還得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大雨再次沖刷過喜悅,當冰雪再次湮沒過興奮,我無怨也無悔。因爲我知道我已經有所行動,有所付出,就有所收穫,就有所成功。因爲我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後,梅花香自苦寒來。

魯迅曾經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我想說的是:“人生路無須過多的憂慮,只要邁出腳步,路就在腳下展開。

高中經典議論文3

畢淑敏在《精神的三間小屋》中說:精神有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

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放我們的苦難。南太平洋的小島幼龜,只有經老鷹不斷地啄食,在競爭中得以生存。而沒有絲毫苦難意識的龜羣,終將成爲雄鷹的腹中之食。沒有經過流水沖蝕的卵石,不會發出奪目的光彩;沒有經過風雨洗禮的樹木,不會在風雨中愈益蒼翠;沒有經過苦難洗禮的人類,不會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多次遭貶,但他的心中總是將苦難承載。“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的蘇東坡,依舊樂觀地迎接苦難,在給友人李常的信中寫“雖遭貶於此,遇事者有尊主澤民者,則爲之錄”。這纔是一代偉人文豪的處世之學,將苦難放在心底,微笑面對生活。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思想。接受錯誤信息的幼龜,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爭先恐後地涌向海灘,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對於一個人來說,進過思考,再作出決定,纔是智者。法國作家帕斯卡爾在他的《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中說:“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蘆葦,但是,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古有言:三思而後行,充分地思考,纔有掃清行進之中的障礙,龐涓未經深思,輕信孫臏所設之計,纔有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遺憾,可馬懿未經熟慮,輕信孔明空城之計,纔有了擁有重兵而致大敗的千古遺恨。而正因爲有了多次思考,敢於否定前人,纔有了給阿基米德一個槓桿,他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佳話,纔有了給卡文迪許一杆巨稱,他可以稱出地球質量的傳奇。

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龜,也可以在危難時刻縮回去,重新審視世界,作爲有成熟心智的人類,更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難,也可以進過思考,找尋出路。堅信,我是自己的主宰,雖然失望,但不絕望。

晉朝時代黑暗,都自有“竹林七賢”在一片亂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價值觀。於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鐵,廣陵絕唱,有了阮籍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高呼,有了劉伶抱杆欄而舞,把盞而歌的吟唱。

這精神的三間小屋,需要能夠承受苦難的心靈作柱,能夠遇事三思的大腦作樑,最後以自己爲牆,建成窗明几淨,陽光四溢的三所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