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積的變化規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P51》

教學目標

1、經過探索的過程,理解和掌握積的變化規律

2、會運用積的變化規律寫出有規律的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

理解兩數相乘時,積的變化隨其中一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難點:

自主思考探究、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

教具:多媒體設備,速塑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提出思考

回顧總結一位、兩位、三位數與一位、兩位數的乘法都是:因數×因數=積。那麼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其中一個因數改變了,那麼它的積會改變嗎?又是怎麼變?

跟隨老師思路回憶、思考。

通過回顧舊知識,培養學生總結、思考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2min

二、探究得新知

一、PPT展示下列算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幾個算式的規律

1、(1)6×2=

(2)6×20=

(3)6×200=

從(1)到(2),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10),積就(乘10)

從(2)到(3),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10),積就(乘10)

從(1)到(3),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100),積就(乘100)

發現: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就乘幾。

先口算,再讓學生自主觀察得到發現規律(下題同上)

2、(1)20×4=

(2)10×4=

(3)5×4=

從(1)到(2),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2),積就(除以2)

從(2)到(3),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2),積就(除以2)

從(1)到(3),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4),積就(除以4)

發現: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就除以幾。

帶領學生對今天的發現進行驗證

先用今天的規律填空,再列豎式驗算。

(1)26×24=(2)17×6=

26×12= 17×12=

26×6= 17×24=

跟隨老師的`思路,口算簡單的算式,並認真觀察發現積的變化規律。並跟着老師的要求對規律進行驗證。

通過自主口算和發現,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積的變化規律。這是這次教學的關鍵環節。另外,讓學生驗證規律,可以讓學生清楚運用規律所得的結果和列豎式筆算的結果是一樣的。並讓學生感受到,使用規律解決更簡單方便

15min

三、鞏固訓練、加強理解

PPT演示例題做題要求

25 × 4 = 100

不變×2 ×2

25 × 8 = 200

針對練習:

1、(基礎練習)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2、(基礎練習)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積就乘5.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3倍,積就().(3)18×25=450,第一個因數縮小2倍,第二個因數不變,這時積是( )。

(4)兩數相乘,積是300,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3,這時積是( )。

3、(鞏固練習)先找規律再填空

125×4= 48×15=

125×8= 24×15=

125×12= 12×15=

125×16= 6×15=

125×28= 18×15=

4、綜合練習

下面這塊長方形綠地的寬要增加到24米,長不變.擴大後的綠地面積是多少?

5、知識拓展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相同的數,積不變。

學生要認真聽課,用心思考問題,在未給出解題步驟前自行探討解題過程,再根據與教師的解題步驟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通過做題,得出做題步驟規律,總結解題經驗,鞏固新知識,從而達到隨學隨記得效果。

四、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歸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根據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掌握情況,佈置相關課後習題

學生課後認真完成作業

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例題、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計算器探索積的一些變化規律,掌握這些規律,爲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乘法運算的理解以及今後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做好準備。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讓學生依據給出的乘法算式,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作出猜想。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規律,提出猜想。

學情分析

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計算器探索積的一些變化規律,掌握這些規律,爲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乘法運算的理解以及今後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隨着乘幾的變化規律。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和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獲得一些探索數學規律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並在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正確性,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使學生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積也隨着乘幾(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

2、教學難點:在探索和發現規律上,能更多的體驗一般策略和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42、43頁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已發現規律、概括規律,進而運用規律。教學難點: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統計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信息窗4情境圖清理海水浴場

青島是座美麗的城市,在炎炎夏日,青島的海水浴場每天吸引着數以萬計的遊客,爲了讓遊客在清潔舒適的沙灘上游玩,篩沙車每天都在忙碌着。

“篩沙車每分鐘清潔沙灘80平方米”根據圖上的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5分鐘、10分鐘、15分鐘、30分鐘、60分鐘·······篩沙車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你們提的問題都非常好!這麼多的問題我可以用一個關係式解決,你知道運用哪一個關係式嗎?(學生回答)

對,就是“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篩沙車的工作時間=篩沙車的工作總量”現在我提一個問題“篩沙車的工作總量是怎樣變化的呢?”你們能幫我解決嗎?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填表格(學生每人一張)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2、小組活動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指導。

如果遇到小組觀察統計表有困難時,教師引導學生寫出計算的算式再觀察發現。

80×5=400

80×10=800

80×30=2400

80×60=4800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全班交流——積隨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規律

說一說篩沙車工作總量隨着時間的變化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通過填寫的表格從左往右觀察或列出的算式從上到下觀察

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那如果用因數、因數、積分別表示這三種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你們發現的規律嗎?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積隨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幾倍。

2、學生探究——積隨一個因數縮小而縮小的規律

①、剛纔,我們從左往右觀察,發現了積隨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規律的那從右往左觀察表格,用剛纔比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還是乘幾嗎?積和因數是怎麼變化的?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②、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同桌交流。

③、班內交流:

④、概括髮現的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幾倍,積也縮小到原來的幾倍。)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剛纔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能輕易下結論,要多舉出一些例子,看看會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如果有一個反例子出現,就不能把這種發現當作規律,這就是研究數學問題應該有的嚴謹態度。下面我們一起來驗證規律。

(1)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課件出示)

2×18=36 20×4=80

4×18=()10×4=()

8×18=()5×4=()

(2)學生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

提示:每位同學各寫兩組算式,一組3個算式,其中一組展現積隨一個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變化情況,另一組則展現積隨一個因數縮小而縮小的變化情況。

(3)同桌互相檢查所舉的例子和交流因數和積的變化是否與我們發現的規律相符。

(4)整體概括規律。

既然許許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通過驗證,發現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它就是今天我們探究的積的變化規律。(教師板書課題)誰能把這個規律說一說。

小組交流“積的變化規律”

數學講究語言簡潔嚴謹,誰能用一句話將上面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爲一條呢?(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或縮小)到原來的多少倍。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探究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現在讓我們運用規律做幾道題好嗎?

1、基本練習

課本43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反饋,交流一下是怎樣算的?

2、提高練習

課本43頁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反饋,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你能根據這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

3、開放練習

課本43頁第3題

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四年級教科書第58頁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重難點:

重點: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

難點:自主思考探索,歸納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我們在上課前玩一個對對子的遊戲,看誰反應最快!

師出:1只青蛙,( )條腿。(並拍手)

生對:1只表蛙, 4條腿。

… …

師:你們的腦子轉得真快,其實在這個遊戲中藏着許多的數學知識,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剛纔同學們說2只青蛙8條腿,誰能列式?6只呢?18只呢?

2×4=8

6×4=24

18×4=72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師:觀察這組算式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生:其中一個因數變了,積也變了。另一個因數沒變。

師: 把第一個算式的因數同第二個算式的因數比較,擴大了多少倍?積有什麼變化?

生:擴大了3倍,積也擴大3倍。

師:第二個算式跟第三個算式比呢?

師: 第一個算式跟第三個算式比呢?

師: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20倍,100倍呢?積會怎麼樣?

生:也會擴大相同的倍數。

師:這裏你發現什麼規律?

總結:(板書)兩個因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幾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2、運用這個規律練習

24× 5=120 14×5=70

24×10=( ) 14×( )=210

24×20=( ) ( )×30=420

學生填寫,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3、科學家都善於猜想,今天咱們也來一次大膽的猜想,你又會有什麼發現?

80×5=400

40×5=200

20×5=100

小結:兩個因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几倍,積也縮小相同的倍數。

4、運用規律練習

45×20=900 16×30=480

45×10=( ) 16×15=( )

45×2 =( ) ( )×15=120

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5、整體概括規律

師:誰能用一句話將兩條規律概括爲一條?讓語言更簡潔。

板書: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几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師:剛纔我們發現的規律是乘法計算中一條特別重要的性質叫積的變化規律。

板書:積的變化規律

三、驗證規律

師:大家發現的這條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匆忙下結論,再舉一例子,看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就不能下結論。那麼我們來驗證一下吧!

根據15×6=90,那麼15×24=?,先根據規律來填寫,再算一下。你會接着寫嗎?

四、運用規律練習

12345679× 9=111111111

12345679×18=( )

12345679×27=( )

12345679×( )=999999999

五、拓展,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18×24=432

(18÷2)×(24×20)=( )

(18×2)×(24÷20)=( )

小結:只要大家勤于思考,你還會發現積更多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P83例題,P83-84“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計算器的計算,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等於原來的積乘幾”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在利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和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獲得探索規律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交流,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價值,逐步形成良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和意識。

4、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和確定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

用計算器玩遊戲

要求:在1-9中任意選一個數,然後用計算器把這個數乘3,再乘127,算出結果。只要一報出結果,老師馬上能知道,一開始在1-9中任意選擇的是哪個數。

【意圖:計算器作爲探索的工具並以遊戲方式載入一是有利於激活學生熟練運用計算器的`能力,同時對遊戲中隱含的規律產生好奇,爲後繼進一步運用計算器探索規律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揭示課題:

1、剛纔我們用計算器玩了個小遊戲,今天課上我們還要用到計算器,我們要用它來探索規律。(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2、看了這個課題,現在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通過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三個方面:①什麼規律? ②怎樣研究? ③有什麼用?

【意圖:一開始提出探索的目標有利於學生明確探索的內容和方向,把重點集中到探索和發現規律上來,本課的着力點自然地凸現了出來。】

三、探索規律

(一)建立猜想

1、用計算器計算:36×30的積。

2、36、30在這個乘法算式中叫做什麼?1080又叫做什麼?

3、猜想:如果其中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可能會有什麼變化呢?比如,一個因數36不變,把另一個因數30乘2,或者把30乘10,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再比如,一個因數30不變,另一個因數36乘8,或者乘100,積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能不能來猜一猜?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4“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概括規律,進而運用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目標。

1、創設情景: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對乘法的計算已經掌握的很好了,下面同學們算一算下面各題。

8×3= 60×4=

16×3= 180×4=

32×3= 240×4=

學生計算後。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彙報交流,

2、師引入:是的,在乘法運算中,積會隨着因數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積的變化規律。

3、提出目標:

讓學生先說一說,再出示目標:

(1)積的變化規律是什麼?學這些規律有何用?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探索規律的什麼方法?

[設計意圖]上面這兩個題蘊涵了函數思想,通過這兩組練習,使學生對積的變化規律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爲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提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58頁的例4、完成做一做後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生的順序在小組內交流展示。

(2)生自學,師巡視指導,收集學習信息。

2、以小組爲單位在全班展示發現的積的變化規律。

(1)積隨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規律。

(2)積隨因數縮小而縮小的規律。

3、師生共同討論把兩個規律合併。

(1)合併: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質疑討論,引發衝突。生先質疑,師再補充質疑:

擴大(或縮小)什麼意思?

爲什麼是相同的倍數?

對“一個因數不變”中的“因數”是否適用於任何整數。

(3)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把規律補充完整。學生進一步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4、運用規律,完成練習。

讓學生展示“做一做”的完成情況,並說一說是如何根據積的變化規律來完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學會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相互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根據25×2=50,利用規律,直接寫答案。

25×20= 25×( )=1500

25×200= 25×( )=200

25×XX= 25×( )=50

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九第1題。

3、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5題。(一個因數擴大,另一個因數縮小的積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新知,進而引導學生繼續探索積的變化規律,使學生知道積的變化規律還沒研究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和探索慾望。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學生談收穫。

2、作業:

(1)練習九的第2、3、4題。

(2)兩因數的積是345,把其中一個因數乘40,另一個因數除以5,則新的積是多少?(提高題)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7

課 題

積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58頁例4,59頁練習九的內容。

設計理念: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的邏輯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積的變化規律,並能熟練地應用到計算中。

2、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識結構,學會歸納、總結、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5、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的邏輯美。

教材分析: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58頁例4,59頁練習九的內容。本課重點讓學生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上幾(或除以幾)積也乘上幾(或除以幾)的規律,並能熟練地應用到計算中。

教學重點:

掌握並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探究積的變化規律。

教法與學法:直觀教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我們的城市在市政府的治理下,環境越來變得越優美。各生活小區地面種上了花和草,路面鋪上了水泥磚。發揮你們的才智,貢獻出你們的一份力量。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塊水泥磚6元,2塊水泥磚多少元?40塊呢?200塊呢?……誰先來?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

師: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6和2是什麼?12又是什麼?

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說,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爲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別爲(1)式、(2)式和(3)式。

如果把(1)作標準,(2)式和(3)式分別與(1)式相比,因數和積各是怎樣變化的?

分組討論,並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彙報討論結果。各小組選代表來說一說。

(在彙報過程中,及時鼓勵學生。)

最後得出結論: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師:剛纔我們是從上往下來觀察的發現了積的這樣的變化,那從下往上觀察,用剛纔比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具體應該怎樣比?你的發現是什麼?

學生自由來說,然後把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誰能把剛纔大家的研究總結一下?積的變化與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學生作最後的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積也乘幾或除以幾。

三、質疑、鞏固新知。

剛纔我們找到的變化特點,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這個特點哪?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該怎麼辦哪?(我們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剛纔的比較方法研究,看看積的變化是不是具有這個特點。)

同桌相互出題,共同驗證。(數大時可以用計算器幫忙。)

彙報驗證結果。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研究,你們知道了什麼?

學生自由說出這節課的收穫。

(師:你們說的'太棒了!祝賀大家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願意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嗎?那就跟我走吧!)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多媒體課件出示)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據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 )=444444444

12345679×( )=666666666

3、59頁2題

4、59頁5題

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乘幾 乘幾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 積

除以幾 除以幾

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

“探索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要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探索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口算、計算、交流等活動,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學生在探索活動過程中興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積極,但是讓學生總結出積的變化規律還是有些困難的。因而,我想到我們平時的課堂在學生的總結能力上還有待於教師進一步關注。讓學習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這樣,學生自然就敢於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對於積的變化規律的運用,學生對於基礎的練習能夠運用自如,但是靈活度較高的練習卻有些困難。因此,教師在選擇練習時應該關注練習的廣度和新鮮度,讓學生見多識廣、靈活運用。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探索、發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就等於原來的積乘幾”的變化規律;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靈活地進行計算。

2.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和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3.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並在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正確性。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經歷自主探究發現規律、驗證規律並應用規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創設問題。

小明在計算“42×5”時,將因數5寫成了50並進行了計算。

問題一:小明能算出這個算式的正確答案嗎?

問題二:那他算出的積和正確的答案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呢?

讓學生自由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2.導入新課。

在乘法裏面,兩個因數相乘就得到了積,那因數的變化是否也會引起積的變化呢?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變化規律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33頁例題4的表格。

(1)讓學生獨立計算,填寫表格。

(2)指名彙報,課件出示學生完成的表格。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獨立觀察。

請同學們自己觀察表格中的因數和積的變化情況,想一想: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怎樣變化?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交流。

學生將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全班,瞭解各小組的交流情況。

(3)全班彙報交流。

指名彙報交流,教師可以讓參與彙報的.學生到講臺前運用實物投影進行彙報。

彙報預測:

①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乘2,得到的積等於原來的積乘2。

②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乘10,得到的積等於原來的積乘10。

③第二個因數不變,第一個因數乘4,得到的積等於原來的積乘4。

④第二個因數不變,第一個因數乘5,得到的積等於原來的積乘5。

(4)概括規律。

提問:誰能將剛纔四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概括,說一說積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學生交流後得出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就等於原來的積乘幾。

3.驗證規律。

引導:剛纔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要急於得出結論。請同學們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積的變化是不是有同樣的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驗證規律。

(2)交流驗證的情況。

4.解決課堂導入時的問題。

提問:小明在計算“42×5”時,將因數5寫成了50,他算出的積和正確的答案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呢?

指名彙報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糾正。

引導學生髮現:小明在計算時,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10,所以他算出的積也就等於原來的積乘10。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一個因數是怎樣變化的,再直接填出積。

集體交流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先觀察每組中各個算式之間因數的聯繫,再根據每組第1題的積直接寫出下面兩題的積。

3.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六”第10、1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能將這規律恰當地運用於實際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發現並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屏幕顯示:爲九九重陽節開展的“走進敬老院,濃濃敬老請”活動我們全校學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爲老人們購買一些物品。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買2千克花多少錢?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學生回答)

6╳2= 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師:仔細觀察、比較這組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生1:有一個因數都是6。

生2:對,一個因數相同,另一個因數不同,積也不同。

師 :觀察得真仔細! 一個因數相同可以說一個因數不變,那另一個因數呢?

生3:另一個因數變了,積也變了。

生4:我看到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師 :你是從上往下觀察的.,還可以怎樣看?

生5:倒過來,從下往上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師 :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積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是什麼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大,積的變化情況。

6×2= 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師:在研究問題的過程過程中,爲了方便我們研究和表達,可以把這組算式分別說成(1)式,(2)式,(3)式。

(2)引導學生分別用(2)式、(3)式與(1)式比,觀察因數和積分別有怎樣的變化?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出示18×2=36和30×2=60,還是與(1)式比較,觀察因數和積分別又有怎樣的變化?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通過剛纔的兩次比較,你們又發現了什麼?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化,積也變化。

師:怎樣變化的?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 ,積也乘相同的數。

生2: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 ,積也乘幾。

師:你們真能幹!剛纔,我們從上往下觀察,發現了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那從下往上觀察,用剛纔比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具體應該怎麼比呢?

2、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小,積的變化情況。

(1)師:如果這組算式從下往上觀察,分別把上面的兩個式子與底下的一個式子作比較,會不會有新的發現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把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全班彙報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3、驗證規律。

師談話:剛纔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匆忙下結論,要再舉一例子,看看會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如果有一個例子出現了不同的情況,就不能把這種發現當作規律,這就是研究數學問題應該持有的嚴謹的態度。你能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嗎?

每位學生寫3個算式,同桌互相檢查和交流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彙報情況略)

師 :既然許許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它就是今天我們探究的積的變化規律。誰來把這個規律再說一說。

生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 ,積也乘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 ,積也除以幾。

師 :數學講究簡潔美,能把它說得再簡單點嗎?

生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 ,積也乘(或除以)幾。

師 :說得太棒了!同學們,祝賀你們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願意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2、全社會各界朋友發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贈和教師自願者等活動,他們考慮着何種運輸方式進入西藏。咱們也幫忙分析一下,一輛汽車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時的速度行使,4小時可以行( )千米。一列火車在青藏鐵路上行駛的速度是汽車的2倍,這列火車用同樣的時間可行千米。

生 :一輛汽車4小時可以行駛240千米,用60乘4等於240千米。

師 :根據什麼數量關係來列式計算?

生 :速度乘時間等於路程。

師 :第二個問題呢?

生 :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車速度,乘時間4小時等於路程。

師 :還有其它解法嗎?

生 :240×2=480(千米),因爲速度乘2就是一個因數乘2,時間不變就是一個因數不變,那麼積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於480千米。

師 :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問題,你的數學意識很強。同學們喜歡那種方法?

生 :喜歡第2種,只需一步計算。

師 :多關注已有信息,靈活運用規律能使解題思路更開闊。

……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 :在這節數學課上,你們還有什麼收穫嗎?

生1:我們找到了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 ,積也乘(或除以)幾。

生2:我會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很方便。

師:大家用自己智慧的雙眼,聰明的大腦發現並運用了乘法規律,老師真爲你們高興。學以致用,其樂無窮。先選擇下面計算題中的一道算出積,然後直接寫出其他各題的積。

18×30= 18×15= 18×5= 54×5=

師:比較18×15= 270和 54×5=270,你們還有什麼新的問題、新的想法嗎?

生:爲什麼兩個因數都變了,積卻不變呢?是不是有什麼規律?

師:多麼有價值的問題!下課後你們用今天研究問題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規律,老師祝你們成功!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展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 、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 、初步獲得探索規律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概括規律,進而運用規律。教學難點:探索發現規律並能應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卡。

教材分析:

例題的設計分爲三個層次:

①研究問題:教材設計了兩組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乘法算式,引導學生在觀察、計算、對比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 ②歸納規律:引導學生廣泛交流自己發現的規律,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說明積的變化規律。

③驗證規律:引導學生再舉倒,驗證積的變化規律的正確性。

教學過程:

一、做遊戲、激趣啓思。

師:同學們,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我們先來做幾道題好嗎?(課件演示)

先找規律,再計算:

110+120+130+140+150=()×()

497+498+499+500+501+502+503=()×()

220+230+240+250=()×()

學生嘗試回答,教師啓發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中發現的規律。

師:剛纔這幾位同學都順利回答了問題,他們都善於觀察,肯動腦筋思考,發現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規律等着我們去發現。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慧眼來觀察,找規律,一起去探究乘法中積的變化規律,好嗎?(出示課題)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㈠、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小明的媽媽來到副食櫃前,她準備買一些大米回家。媽媽提出問題考考小明:

㈡研究問題、發現規律:

1 、出示問題:

①大米每包6元,如果買2包,一共多少元?

②大米每包6元,如果買20包,一共多少元?

③大米每包6元,如果買200包,一共多少元?

2 、學生口頭列式並計算:

6 × 2=12 (元)

6 × 20=120(元)

6 × 200=1200(元)

3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

①第一個因數變化了沒有?(沒有)第二個因數變化了沒有?(變化了)積變化了沒有?(變化了)

②把第2組的第二個因數同第一組的比較,乘以幾了(乘10)?積有什麼變化?(也乘10了)再把第三組的第二個因數同第一組的比較,乘以幾了?(乘100了)積又有什麼變化規律?(積也乘100了)③從這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④你能把發現的規律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小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幾,積也乘以幾。

4 、出示問題:

①大包每包20元,4包一共多少元?

②中包每包10元,4包一共多少元?

③小包每包5元,4包一共多少元?

5 、學生口頭列式並計算:

20 × 4=80(元)

10 × 4=40(元)

5 × 4=20(元)

6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

①第一個因數變化了沒有?(變化了)第二個因數變化了沒有?(沒有)積變化了沒有?(變化了)

②把第2組的第一個因數同第一組的比較,除以幾了(除以2了)?積有什麼變化?(積也除以2了)再把第三組的第一個因數同第一組

的比較,除以幾了?(除以4了)積又有什麼變化規律?(積也除以4了)

③從這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④你能把發現的規律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小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㈣驗證規律:

(1)談話:剛纔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匆忙下結論,要再舉一例子,看看會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如果有一個例子出現了不同的情況,就不能把這種發現當作規律,這就是研究數學問題應該持有的嚴謹的態度。下面每人也像例題這樣,自己寫出因數,設計因數的變化,用計算器算出積,算出積的變化。再看看是否具有相同的變化規律。

(2)分組安排:(四人一組)

師詢問哪些同學願意研究第一個猜想(乘)、哪些同學願意研究第二個猜想(除),進行分工安排。

17×12= 25×160=

17×24= 25×40=

17×36= 25×10=

8×125= 26×48=

24×125= 26×24=

72×125= 26×12=

在舉例時對於所用的數據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所選數據要方便擴大與縮小)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學生操作

以一題爲例,思考並在表中填寫出你準備將因數作怎樣的變化,計算積後再與原來的積相比,看看有什麼變化。

(4)展示交流:

教師請兩組同學分別介紹自己的操作情況,說說因數和相應的積各有怎樣的變化。

我們發現的規律在這裏也存在嗎?在你所舉的例子中也存在嗎?㈤概括規律:

師:發現我們舉了很多的例子,確實存在着剛纔同學們講到的規律,誰能把這個規律完整的表述?

同桌互說規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一個數,積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數。

㈥應用規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第1 ― 4題。

㈦積的變化規律探索的繼續。

出示練習九第5題。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18 ×24=432

105 × 45=4725

(18÷2)×(24×2)=(105 ×3)×(45÷3)=(18×2)×(24÷2)=(105÷5)×(45×5)=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情況。(課文第58頁的例4,“做一做”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並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經歷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4、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教具準備:

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的規律。

1、研究問題,概括規律。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怎麼變化。

課件一:爲響應學校“節省零花錢,牽手好朋友”的號召,實驗小學與希望小學開展了“手拉手,獻愛心”的活動,學生們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準備爲希望小學的小朋友們買一些圖書和學習用品。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個美術顏料6元,買2盒要花多少錢?20盒呢?200盒呢?

學生完成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麼?你能根據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

6×2=

6×20=

6×200=

組織小組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二進行集體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三:根據8×50=400,直接寫出積。

16×50=

32×50=

學生自做後教師演示

歸納規律: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怎麼變化?學生完成下列計算,想一想有發現了什麼?

教師出示課件四,學生小組合作計算

80×4=

40×4=

20×4=

引導學生概括: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

(3)整體概括規律

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爲一條?

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教師出示課件五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

2、驗證規律

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教師出示課件六:

12×8= 40×21=

12×16= 40×7=

12×32= 20×21=

12×64=

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

3、應用規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9的1-——4題。

學生完成後,教師出示課件7—10進行集體訂正

二、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積變化的規律“。

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

完成下列計算,說規律。

18×24=432

(18×2)×(24÷2)=(18÷2)×(24×2)=

2、組織全班交流,概括規律: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三、鞏固新知

教師出示課件11根據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集體訂正

四、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第59頁4、5。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積的變化規律。

2.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究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初步滲透歸納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培養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獲得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積的變化規律。

難點:能靈活地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情境引入。

課件出示:

學校組織同學們爲希望小學的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學紛紛捐出自己的零用錢,爲希望小學的小朋友購買一些學習用品。請你幫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筆6元,買2盒需要多少錢?買20盒、200盒呢?

生: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提問:觀察、比較這三個算式,它們有什麼特點?

預設

生1:其中一個因數相同,都是6。

生2:另一個因數分別是2、20、200,2擴大到原來的10倍變成20;2擴大到原來的100倍變成200。

生3:積也擴大了。

2.揭示課題。

師:三個算式之間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操作指導

出示例題時,不要以純算式的方式呈現,而要結合身邊的生活情境給算式賦予一定的生活意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塊二合作交流,探究規律

活動1探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不斷變大,積的變化規律

1.課件出示第一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學生獨立觀察並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組內交流所觀察到的變化。

4.集體彙報:

預設

生1:第1小題和第2小題相比較,因數6不變,2×10=20,12×10=120,第二個因數乘10,積也乘10。

生2:第2小題和第3小題相比較,因數6不變,20×10=200,120×10=1200,第二個因數乘10,積也乘10。

生3:第1小題和第3小題相比較,因數6不變,2×100=200,12×100=1200,第二個因數乘100,積也乘100。

5.師生共同總結規律。

小結: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活動2探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不斷變小,積的變化規律

1.完成“課堂活動卡”。(見本書160頁)

2.總結規律:通過計算、觀察、比較,發現這組算式都是一個因數不變,積隨着另一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即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0除外),積也除以幾。

活動3舉例驗證,理解規律

1.剛剛我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規律,這個規律適用於所有的`乘法嗎?以17×12=204爲例,保持因數17不變,把因數12分別乘10、乘100,看積是不是也乘10、乘100;以26×48=1248爲例,保持因數26不變,把因數48連續除以2,看一看積是否也連續除以2。

2.學生通過計算驗證。

3.學生自由舉例驗證。

4.小結:當我們從一些實例中初步發現一個規律時,一定要舉例驗證,當這個規律在各種情況下都成立時,我們所發現的規律就是具有普遍性的數學規律,我們就能應用這樣的規律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操作指導

在探究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觀察算式、發現規律、驗證規律的過程,使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探究能力。

板塊三應用規律,及時鞏固

1.鞏固基礎。

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24×50=32×50=64×50=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說說積的變化過程)

2.練習提升。

下面這塊長方形綠地的寬要增加到24米,長不變,擴大後的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讀題理解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板塊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總結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教師針對重點予以強調)

2.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51頁“做一做”1、2題。

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例3 (1)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