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薦】

教學設計方案【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薦】

教學設計方案1

課題:《初春》1課時

課型:

上課日期:

作者:

單位:

新授

《初春》1課時

課前預習:

自讀詩歌,積累文中生字、生詞,瞭解作家王宜振相關資料。

相關課程標準:

新課標明確的要求:“培養鑑賞詩歌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並給予恰當的評價”。同時還要求:“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並嘗試詩歌的創作”。

學習目標

1.品讀詩歌,學會分析本詩的語言特點,理解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2、學習用比較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3、培養詩歌閱讀能力,培養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評價任務:

1.識記字詞、作家作品常識。

2.用比較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學會分析本詩的語言特點,理解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難點:

品析重點句子,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朱自清先生喜歡春天,因爲春天美在

2.林斤瀾先生鍾情於北國春風,是因爲北國春風 。 (學生回憶課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對比,學習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體感知,讀《初春》

1.從詩中勾畫出作者着力描寫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學生邊讀邊畫) 明確:毛毛雨、小樹、新芽、新葉、蝴蝶、蜜蜂、蛙鳴、風箏等。

2.爲什麼這首詩有一種強烈的清新感?

明確:本詩都是以兒童的眼光觀察春天,描繪春天,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處?(學生對比閱讀兩篇文章)

明確:(1)都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2)文字風格都細膩、清新、俏皮。

(3)都五官開放,多角度描寫。

4.讀《初春》思考:語言風格 想象特點

明確:語言風格:清新活潑

想象特點:想象的導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氣的,天真的.

(二)、讀三、四節,體會詩歌想象的特點(學生找想象的詩句品讀)

明確:石子---蝴蝶;書中傾聽----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結:這樣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膽,在這樣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傳達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這四節詩中我們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樣的特點?(生讀詩中相關語句) 明確: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搖搖晃晃”一句讓我們產生怎樣的聯想?是春天在搖搖晃晃嗎? (是作者陶醉在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搖搖晃晃。) 小結:這樣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膽,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詩讓我們產生新鮮感的原因(生讀詩,探究)

寫作視角:以兒童的眼光觀察春天,描繪春天,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以親切,清新,可愛取勝。

語言特色:想象中的語言,擬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膽,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穎而親切;以新取勝。

小結:

這篇文章作者寫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動,表達出春天的喜愛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詩歌《初春》,知道了它寫了什麼,還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的,希望同學們課下這樣的方法寫寫有關春天的文章。

板書設計:

毛毛雨新芽初蛙鳴 風箏兒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愛春之情

蝌蚪教學反思

本課詞的學習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預習提綱自學。在短短的五分鐘時間學生主動、投

入,每個學生都在認真的按要求學習。總之,我會認真反思,再次修改,認真學習理念並落實,爭取有所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2

1.教學目標

1.理解成數的意義,會進行成數和分數、百分數之間的互相改寫。

2.能應用成數進行有關的計算,進一步提高百分數實際應用的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正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能把成數轉化爲百分數後,再根據解決百分數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具準備:PPT

4.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出示新聞消息。

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2.某商場因經營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減少一成。

3.今年某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中,男生佔六成。

請你選擇一句,說說它是什麼含義。

同學們解釋得到底對不對呢?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25分鐘)

1.理解成數含義。

學生預習教材第9頁1~3自然段。

(1)思考:什麼是成數?

(2)舉1~2例說明成數含義。

學生獨立預習後小組交流。

指名學生彙報預習情況

教師小結。(根據學生彙報的成果適時講解、板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①“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②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交流結果。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後集體訂正。

(4)總結提升。

有關“成數”的問題和前面學習的百分數問題相比,它們有什麼聯繫?

學生集體交流後,指名學生回答。

學案

學生閱讀新聞消息,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1.(1)預習教師佈置的內容並解決提出的`問題。

(2)舉例說明成數的含義。

2.(1)學生思考例題。

(2)組內交流,談談自己對本題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此題。

(4)學生談談此題與百分數問題的關係。

三、鞏固練習(5分鐘)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提出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和例題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2.完成教材第13頁第4題。

四、總結收穫。(5分鐘)

1.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

2.佈置作業。

五、課堂小結

“成數”對學生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教學開始,呈現幾則含有成數的例子,讓學生充分表達對句子含義的理解,由此引出本節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教學中,主要採取“放”的形式,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並通過小組交流理解“成數”的含義;其次,讓學生根據例題進行分析,獨立列式計算;最後,通過對比,總結出成數問題與百分數問題的關係,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六、課後習題

1.把下面的“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三成(30%)六成(60%)

七成五(75%)十成(100%)

2.把下面的百分數或分數改寫成“成數”。

40%(四成) (七成)

(九成五)85%(八成五)

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蟲害嚴重,比去年減產了一成,去年的產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450×(1-10%)=405(千克)

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405千克。

4.文化小學有學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學生沒有參加意外事故的保險。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多少人?

答案:1200×(1-15%)=1020(人)

答: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1020人。

板書

成數

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

五成= 5/10 = 百分之五十

教學設計方案3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學設計中,圍繞“親情”這個主題,通過擴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親情”的感悟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從小到大,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是誰送給你的呢?(學生暢談)

2.這些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它們將陪伴着你度過快樂的童年。我們的學習小夥伴鼕鼕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由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給同桌聽一聽,讓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並根據同桌的評價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新詞,並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4.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短小淺顯,易於朗讀,易於理解,因此,課堂上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應放手讓孩子們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分小組朗讀,並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質疑、討論:

(1)“小小的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親人期盼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每節詩的內容展開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領會每件禮物寄託着家人的關愛和期盼,也知道“我”從每一件禮物中所領悟到的生命的靈動,時間的寶貴,自然的秀美,知識的廣博,世界的精彩。)

(2)爲什麼把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的禮物比喻成“春雨綿綿”,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導學生明白,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播種希望,纔能有所收穫。親人送給“我”的禮物中包含着親人對“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誨,它們就像“春雨綿綿”無聲地滋潤着“我”的心田,引領着我一步步成長。)

3.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4.回憶一下親人們平日裏對你的關愛,仿照課文前四自然段說一段話,把你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

(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掌握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

四、擴展閱讀,培養能力

親人的關愛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幸福,那我們如何回報親人的愛呢?讀一讀下面這篇《樹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說一說。

小組討論:(1)你們能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2)如果你要送給親人們一件禮物,你會送什麼?

樹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這兒玩。他爬到蘋果樹上吃蘋果,躲在樹陰裏打個盹兒……他愛那棵樹,那棵樹也愛跟他玩。

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了,不再來樹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樹旁,一臉憂傷。樹說:“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樹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錢來買玩具。”樹說:“抱歉,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蘋果摘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男孩摘了蘋果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樹很難過。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喜出望外。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做工養家,我要蓋房子來住。你能幫我嗎?”“抱歉,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來蓋房子。”男孩把樹枝砍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樹心滿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有回來。樹再次寂寞和難過。

一個盛夏,男孩回來了,樹雀躍萬分。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很傷心,我越來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讓自己悠閒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用我的樹幹去造一條船吧。你可以開開心心地想劃多遠就劃多遠。”男孩鋸下樹幹,造了一條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沒有再露面。

終於,多年以後,男孩又回來了。

樹說:“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現在什麼也沒法給你了。沒有蘋果給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沒有牙去咬了。”

“沒有樹枝給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動了。”

“我實在什麼都給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樹流着淚說。

“我實在再也沒有什麼需要了,只是有個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樹根是歇腳的最好地方了。來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來,樹開心得熱淚盈眶……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媽媽和爸爸玩……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離開他們……只在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纔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讓我們開心。

(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五、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參照課文前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寫一寫你讀了《樹的故事》後的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4

一、“釣魚”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啓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啓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理念: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 釣 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啓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討論,我們知道了釣魚是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想要釣到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機遇等等。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2、誰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板書。

二、課堂活動

(一)、課堂活動一:自讀課文,說一說這條魚該不該放?說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大膽的站起來說一說。

1、有同學說該放,原因是??(還不到捕魚的時間;做人要有原則,雖說沒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學說不該放,原因是??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到處是靜悄悄的??

(二)、課堂活動二:再讀課文,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掉魚,做出這個選擇“我”是做了激烈的內心鬥爭的,小組討論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1、交流(1)捕到魚“我”??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得意、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再讀句子。

(2)父親讓我放掉魚,“我”??,讀句子:“爸爸!爲什麼?”(急切、不理解)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委屈、難受)

(3)“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三)、課堂活動三:是誰鼓勵“我”做了正確的選擇?

1、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2、回顧課文,父親爲何那麼“不通情理”?

(四)、課堂活動四:重點讀課文的最後一部分,父親的教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在書上找出來,再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思考:“魚”指的是什麼?(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三、昇華感情,拓展延伸:

1、“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說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個人。那麼你呢?

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啓發誘導: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讀,全班參與。

四、總結積累:

1、老師也送大家兩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2、課下與自己的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五、佈置作業:

1、生活中有沒有遇到與課文相關的事情在日記寫一寫,你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處理?

2、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3、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釣 魚

釣到魚 放掉魚 啓示

獲得啓示:抵制(拒絕)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質量的初步概念,會利用質量的單位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3、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能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過程與方法

體驗一些物體的質量,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練習天平的使用,養成學生使用物理儀器測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質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難點:質量單位的換算關係和用天平測量實際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天平及砝碼、橡皮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點出實物】課桌和凳子,大頭針和鐵錘

【設問】這些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如何去分類?

【總結】像大頭針、鐵錘、課桌和凳子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我們稱之爲物體;而鐵和木材我們稱之爲物質。

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何去理解物體和物質呢?

(設計意圖: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物體和物質的區別,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理解。)

二、進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和單位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由物質構成,物體有大有小,我們如何去衡量構成一個物體的物質的多少呢?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自學。

【自學指導】

(1)什麼是物體的質量?用什麼符號表示?

(2)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怎樣?

(3)質量的單位與平時生活中所使用單位有何不同?它們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4)閱讀課本小資料,瞭解一些物體的質量。

2、質量的測量

【過渡】同學們,你知道你自己的質量是多少嗎?如何去測量?現場出示體重秤,並找學生實際測量質量。

生活中還有哪些測量質量的`工具?

【過渡】實驗室使用的測量質量的儀器叫做天平

(1)認識天平的構造

托盤天平的構造(教材110頁圖6.1-2)

【設問】

1、能否用天平測量我們自身的質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碼?

3、能否用天平直接測量液體和化學物品的質量?爲什麼?

【總結】

(2)使用注意事項

①每個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稱的最大質量,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稱量(量程);

②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溼、弄髒;

③潮溼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盤中,應使用燒杯或者白紙間接稱量。

設計合作探究一:如何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質量

展示: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你桌面上橡皮的質量呢?

(對獨學內容的考察)

(3)正確使用天平

①把橡皮放在左盤

②用鑷子夾砝碼放在右盤(估計物體質量,用鑷子夾砝碼從大到小添加)

③當右盤中加入最小質量的砝碼時,若指針向右偏,此時應該去掉小砝碼,用鑷子向撥動遊碼(相當於向右盤加小砝碼),直到指針指分度盤中線橫樑再次平衡。

橡皮質量=砝碼質量+遊碼刻度值

遊碼示數讀法:先認清分度值,再讀遊碼的左邊所對刻度值。

【過渡語】我們已經學會了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物體的質量有什麼特性呢?

3、質量是物體本身屬性

以下幾種情況物體質量有沒有變化,即所含物質多少有無增減?

(1)將橡皮泥換一個形狀(2)冰熔化成水(3)將鉛筆由赤道帶到南極。

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拓展與延伸】

1、用天平如何測出一張郵票的質量?

2、用天平如何測液體的質量?

三、課堂小結

教師來回巡視並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節課的知識要點

四、課堂檢測

要求:合上課本,獨立完成,字跡工整

教師巡視、出示答案、給予指導幫助

五、佈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

教學設計方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後“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後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爲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後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瞭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裏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裏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於捱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禦”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併),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併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爲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髒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說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後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說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後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說,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並把尺子折斷扔向牆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併爲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爲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爲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後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後,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於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後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後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後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裏。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複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後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爲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髒了。“我”很後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後,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爲什麼?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爲克萊蒂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爲了報復故意弄髒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爲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裏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爲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麼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爲“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設計題目:《美麗的摺紙》

摺紙是一種材料簡單、操作方便、效果顯著的手工創造勞動,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小工藝,它通過剪、折,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紙製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動物,服裝,建築,花卉等。可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想象、創造等多種能力。由於摺紙的過程是將點、角、線等反覆重合,構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種形狀,摺紙時必須遵守從前至後的摺疊步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數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間知覺的發展。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通過手部肌肉羣的運動,能促進學生大腦相應部位的發育,能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做事的順序性、調理性教學重點:摺紙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學難點:學生創作構思的過程

教學方法:引導法、討論法、比較法、講授法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課

《千紙鶴》flash入課。歌曲的名字是什麼,紙鶴代表着什麼?

二、講授新課

我爲學生提前準備好步驟圖,以利於學生自己主動看圖進行摺紙活動。出示《紙鶴》步驟圖,要求同學們先自己研究,然後找個同學上來帶着我們一起來操作。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很高了,這樣在興趣十足的狀態下開始了自己的摺紙過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在我的“幫助”過程中培養起來了。他們自己進行摺紙的時候,很輕鬆的就折出來了,因爲他們已經很清楚摺紙的方法了。

三、實踐練習、展示學生作品

通過摺紙鶴已經初步掌握摺紙技巧,下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創作作品的階段,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摺紙教程,人物、動物、植物、事物等等。以小組爲單位,每一組選擇一個主題摺紙。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等,學生可以到老師的網站去查找,也可以是課下老師讓他們自己到網上去查找相關摺紙的內容,已經會

的摺紙直接摺疊,自己創作也可以。每一組的成品都讓其他小組去猜測是什麼,比如“守株待兔”、“三隻小豬”、“刻舟求劍”等等。展示作品的時候,不僅僅要展示他們的摺紙,也要講述和表演這個故事,這樣也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致。通過學生自己的創作、講述和表演,學生有了很強的成就感。

四、發散思維

摺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的一種,你們還知道那些民間藝術,有很多民間藝術已經失傳,課後可以關注一下你所喜歡的民間藝術。

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並非只是教師教學的結果,也是學生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這種學習形式是學生自主發現式的學習,即:老師象一個學習者一樣提問問題,他們像教師一樣說出如何進行,教師則根據學生說的方法進行操作。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孩子的探索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總之,通過各種感官,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並發現問題,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動和成功的樂趣。我覺得,學生通過摺紙活動不僅是要獲得淺顯的摺紙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培養他們認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增強興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今後適應時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設計方案8

本課程的研修活動主要圍繞您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實踐、反思、評價和修訂。請根據自己在本校上課的教學進度,結合教材選擇一個主題,編寫一份規範、詳實的教學設計方案。請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 提交教案: 提交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要求:

1.確定自己的選題,教學設計方案寫清楚:姓名、單位、課題名稱、年級、教學時間等信息;

2.爲你的教學設計方案設計好各項內容,主要包括選題、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等

3.以發表主貼的形式發表您的教學設計,主貼標題爲:姓名+教學設計方案名字,並以附件形式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附件命名爲本教學設計名字+年級,如:《When was he born 》八年級

注意事項:

1.請您保持自己作業的原創性,我們謝絕從已有資源(網絡、參考書等)的直接拷貝,原創性將作爲本作業評價的重要標準。

2.互評:閱讀本班其他成員的教學設計方案,選擇自己認爲優秀的教案,以回帖形式發表自己觀點,說明對該教案的看法和改進建議。請指出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提出建設性意見,請認真評價哦,只有您真誠的評價他人,別人纔會給您的帖子提出寶貴的意見。

3.邀請:您可以在評價某人教學設計的同時,邀請他來評價您的教學設計方案,也可以通過站內短消息的方式來邀請同班同學,您的主帖回覆數量將計入您的總評成績哦!所以趕快行動起來,多多邀請同學來互評吧!

篇二: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一、 概述: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14頁第15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於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二、 設計理念

1. 《語文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跨越式發展的理念。

3. 語文學科教學“以讀爲本”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技能

1. 能自主認識“次、瓜、燕、什、麼、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 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利用掌握的觀察方法,觀察比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抓住特點進行手寫練習。

四、過程方法

1. 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夥伴互相評議、小組合作探究,師生感情對讀等,不能讓學生按着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 以讀爲主,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閱讀拓展資源,實現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閱讀拓展資源、特別是“加星”資料的閱讀,實現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利用學校留言板的寫作、展示、評價工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學習語文的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學以致用,根據學生掌握的觀察方法,指導寫字練習,並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再發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融匯發展。

五、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利用媒體,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 從品讀大量有關“仔細觀察”的故事中,培養“只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就能瞭解事物的特徵,並有可能有發明有創造”的思維品質,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 培養學生喜歡寫話、喜歡創作表達的情感。

六、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利用多種方法學習記憶了生字詞、學寫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拓展閱讀了“跨越式”閱讀資源中“識字通”的內容,能初步感受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初步瞭解課文共描寫了燕子媽媽和燕子有三次對話。爲第二課時歸納主要內容,實現情感目標的跨越做好了準備。

2. 學生是河北省豐寧三小一年一班的"跨越式"實驗班的學生。從一開學就進行“跨越式”的實驗研究,每位同學都有良好的識字基礎,朗讀基礎,樂於進行手寫表達。

3. 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喜歡提問,對語文學習很感興趣。

七、 教學策略

1. 讀,理解內容。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朗讀 時讀音要正確。不錯讀,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重點讀準生字字音。對課文中的長句子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自然停頓,訓練領悟自然停頓的一般規律,爲理解詞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細讀,理解意思。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細緻的有重點的朗讀訓練,以更好地理解體會有關詞句的意思,達到順利通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目的。課文的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體會重要詞句的有效工具。教學時,可先指導看圖,思考:圖上畫着誰與誰,它們在幹什麼?然後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不理解詞語,提出來討論解決。

第三步:品讀,體驗情感,可分角色進行朗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恰當的語調,緩急的語速,輕重的語音。邊讀邊想象。他們在說話時,小燕子既懂禮貌,又興奮驚訝神態,燕子媽媽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不同喜悅之情。

2. 演,明白事理。

在學生能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即讓學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媽

媽,進行藝術再創造,身臨其境地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細觀察,認真學習,一定會不斷髮現事物的不同特徵,一定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3.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爲創設情境的工具,卡通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豐富資源,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輔助作用。

八、 資源準備

1. 自制ppt課件

2. 本節課中教師使用的資源是:“情境導入”、“生字複習” 、“課文學習”、“ 資料城”、 “寫話練習”等模塊。

3. 學生使用的資源:課本、“生字複習”、“課文學習”、“ 資料城”、“ 寫話練習”等模塊。

九、活動過程設計與分析

第二課時

(一) 創設情境,看圖說話:(3分鐘)

1. 資源準備:課件中“創設情境”按鈕(配樂描述)

師: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媽媽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它告訴我說,它們家的小燕子可聰明能幹啦!今天燕子媽媽要當着大夥兒的面考考小燕子,老師想讓同學們和小燕子比一比看誰表現得更出色,敢不敢?

生:敢!

師:好樣的!我們先來讀一段文字,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

生讀:小燕子聽說西瓜好吃,就問媽媽:“媽媽,西瓜長得什麼樣?”媽媽說:“你現在會飛翔了,自己去看吧!”小燕子說了聲“媽媽再見”,就飛出家門。小燕子可高興啦!它想:這次,我一定要仔細觀察(chá) 。

2. 過渡:

燕子媽媽剛纔悄悄告訴我,說你們生字讀的真準, 該輪它給小燕子出題了。燕子媽媽是怎樣考小燕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作爲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喜歡幻想,常常會把自己天真的感情注入到周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對擬人化的童話情有獨鍾。根據這一特點,我創設了以上導入情景。在激起學生表現慾望之後,進入複習環節。生字的複習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本課中,我把生字編成了簡短的童話,既體現了本單元主題中的自立思想,又爲本節課“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主題做好鋪墊。

(二) 學習課文,品讀感悟:(17分鐘)

資源準備:課件中“課文學習”模塊

1. 從問題入手,體現學生自主學習。(3分鐘)

師: 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讀文,然後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 燕子媽媽出了哪些問題?(用直線畫出媽媽的話)

(2) 小燕子每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告訴媽媽的?(用波浪線畫出小燕子的話)

學生自學課文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細心觀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點,“進步”是文眼。第一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燕子媽媽對小燕子的鼓勵。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而且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更仔細。

2. 解讀課本,深層感悟。(14分鐘)

(1)過渡:剛纔同學們學得可真認真!誰願意把燕子媽媽出的問題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

“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麼不一樣?”

“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麼不一樣?”

(3)指導朗讀。(重點朗讀“看看 、 再去看看 、 再去仔細看看”)

生自由讀。

師示範讀。(生體會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啓發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同桌同學每人當一次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打破傳統的串講方式,先精讀媽媽的話,採用自由讀,同桌互聽互讀的方式,教師示範讀的方式,凸現難點。

(4)過渡:小燕子完成任務後每次回來都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學生彙報交流:

a.小燕子第一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師:小燕子有所發現了,它心情怎樣?

生:很高興!

師:那我們就帶着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大聲朗讀。

b. 小燕子第二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師:小燕子又有新的發現了,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非常高興!

師:你能不能用朗讀的方式把小燕子的這種心情表現出來?試試看吧。

學生齊讀。

c.小燕子第三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我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小燕子可真了不起,每一次的發現都不一樣。它的心情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了呢? 生:小燕子更高興啦!

師: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高興,聲音越來越上揚,對媽媽的呼喚也越來越親切。 師範讀句子。

學生模仿讀。

(5)學生把三句連起來對比着讀讀。

(6)師生共同進行分角色表演。 師演媽媽,生演小燕子。

(7)師:小燕子媽媽太高興了,所以,當着大家的面,它就誇獎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爲什麼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學生討論交流:燕子的觀察角度在變化,一次比一次有難度,一次比一次觀察得仔細。

(8)師:燕子媽媽感覺到小朋友跟小燕子一樣聰明能幹:同學們說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真了不起!我覺得,我們比小燕子更棒!不信,你就仔細觀察圖或看看書中的第一自然段,也許你還能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呢,趕緊找找看!

引導發現: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冬瓜硬,茄子軟等特點。

設計意圖:品讀小燕子的話,採用分句品讀的形式,充分體會小燕子內心情感的變化,從而明白小燕子的觀察角度在發生變化,一次比一次詳細、認真。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瞭解的基礎上,就應該點題了。於是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討論,爲什麼燕子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步的設計讓學生在問題中回顧了全文。同時啓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實現情感目標的大幅度跨越,達到移情的目的。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意識,同時也爲深化主題,我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或看書

第一段,去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爲總結昇華推波助瀾。

教師小結過渡: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事物的特點;只要我們認真仔細地觀察,就能瞭解事物的特徵,並有可能有發明有創造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資料城看看吧!

(三) 內化情感,拓展閱讀:(10分鐘)

資源準備:課件中“資料城”模塊,學生的《拓展閱讀材料》。

1. 請你讀資料城中 《大自然的語言1》、《大自然的語言2》、《誰說得對》、《蘋果落地》讀完的同學接着讀71頁的《科學的種子》和76頁的《壺蓋爲什麼會動》。一邊讀一邊想,哪篇小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1分鐘)

2. 學生進行閱讀。(8分鐘)

3. 個別彙報讀後感。(1分鐘)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發散學生思維,激活想象,開闊視野。在閱讀中,我爲孩子們選擇了2首通俗易懂、富於童趣的小詩、2篇科普故事,2篇有關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讓孩子們去閱讀,並且用“必讀”和“選讀”兩種方式對閱讀內容加以引導,讓孩子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題材來體會認真仔細觀察的重要,積累文字材料,將語言文字內化成自己的內心情感體驗。爲後面的寫話練習做鋪墊。

(四) 寫話練習,評價交流。(10分鐘)

1. 資源準備:課件中“寫話練習”模塊。

學生進行寫話練習。(8分鐘)

師:是呀,只要認真仔細觀察就能瞭解事物的特徵。下面,我們就用手中的筆來描繪我們眼中的事。(出示寫話內容)

(1) 想一想你熟悉的一個人或一種景物是什麼樣子的,把你觀察到的寫下來。

(2) 仔細觀察你最喜歡的水果,寫幾句話 。(提示:可以選擇一種水果寫一寫。也可以選擇兩種水果寫一寫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作品交流。(1分鐘)

2. 教師總結,學生談收穫。(1分鐘)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不一一展示同學們的習作了,課後大家還可以互相欣賞,相互點評。孩子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9

【教材分析】

認識釐米和用釐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釐米的實際長度。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子的用處,之後讓學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釐米、2釐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釐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釐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釐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釐米和幾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用釐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一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緻、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釐米和用釐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並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並學會用釐米錄比較短(整釐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釐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釐米。紅彩條長5釐米)、邊長是1釐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釐米。豎放;另一根長11釐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麼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於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說一說、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於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釐米1.1釐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着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釐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釐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釐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麼結論?

教學設計方案10

一、新課程下如何界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要落實到四個具體的方面,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爲與創新。在具體教學時《畫線》一課時我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了"矩形"和"橢圓"工具這一基礎,注重新課程倡導的在教學設計時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靈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畫線工具的使用,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的圖形。

(2)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模仿、遷移進行自主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能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能力與創新:

通過直線工具和曲線工具的使用,瞭解線的各種形式,並能用不同的工具畫出不同的線條和圖形。

二、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有何區別與突破

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如果把握得準確,在具體教學時會有目的的加以講解和突破。如《畫線》一課中直線工具的使用由於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有嘗試探究的方法即可達到效果。而曲線工具的使用則有別與這幾種工具,所以,教學的重點應確定爲:曲線工具的使用。而曲線工具中畫封閉的曲線相對較難,這裏就可把它設置爲教學難點。其實它們的區別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對於難點的突破問題,本課中我巧妙地將它設計成小水滴的形狀,讓學生嘗試探索,輔以課本"知識屋"內容介紹,有嘗試成功的`同學請他當小老師具體操作演示,輕鬆地突破教學難點,教案《例說教學設計》。

 三、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指導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那麼,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在本課中,根據設計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教學時,通過師生共同《改繃繃》的遊戲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直線的幾種粗細不同的選項讓學生自主嘗試,對於曲線工具的使用在嘗試後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總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結束時設計讓學生比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畫出長短、粗細、曲折、虛實等不同的線條,此時教師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線條來,教師的主導地位由此而顯現。

本課的作業設計兼顧信息技術的差異,有課例中的洗衣機、實踐園中內容,還有自由創作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主學習,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設計要善於抓住重難點,教師要統引學生,更要讓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纔可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方案11

杜甫的《絕句》全詩僅二十八字,描寫的景物卻極有特色。詩人寓主觀之情於客觀之景,寓胸中之意實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尤其是詩人巧用數字入詩,“兩”、“一”、“千”、“萬”四個字,虛實結合,時空結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本詩的第一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在柳枝上鳴叫,詩人指明“兩個”,說明鳥的叫聲不是嘰嘰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對鳴,歡快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第二句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白貴鷺向藍天飛去,從“一行”可見此鳥排列有序、漸次遠去,而不是轟然飛散,各奔東西;再用上了一個“上”字,更顯示了白鷺奮力高飛、展翅向上的姿態。

第三句是“窗含西嶺千秋雪”。“千秋”一詞是虛指,出於詩人的想象,它賦予了“雪”這一靜態景物以滄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積雪似乎在訴說着什麼、見證着什麼。“窗”中之景雖小,卻由此可感受時間之縱深。第四句是“門泊東吳萬里船”。船停泊在門前的碼頭邊,也是靜態之物,但因其行程“萬里”,使人頓覺天地開闊,似插翅而難及。“門”外之景也不大,卻由此可感受空間之廣袤。

以上四句描寫的是詩人當時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見的景色。前兩句中“兩個”、“一行”是實指,“黃鸝”與“白鷺”,“翠柳”與“青天”,兩兩相對,四種景物,有聲有色,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清新動人的圖畫,表現出詩人此時閒適的心情。後兩句 “千秋”與“萬里”都是虛指,均出於詩人的想象,而詩的意境因此而幽遠、開闊,又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

多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方法,要讓少於在讀中對所學之詩知其意、臨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強對古詩的語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1、初讀知其意:

⑴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得音準句順,聲音響亮。

⑵指名學生讀第1、第2句,理解“鳴”、“上”的意思,用“補省略,調整詞序”的方法說說詩句的意思。

⑶學生齊讀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

⑷指名學生把四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再讀臨其境:

⑴學生回答:第1、第2句寫了什麼景物?有哪幾種色彩?第3、第4句寫了什麼景物?

⑵教師出示掛圖:

學生看圖,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誦詩句,並作適當講解。前兩句,突出“鳴”、“上”二字,幫助學生理解,是這兩個字使景物產生了動態效果,使畫面顯得生機盎然。後兩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瞭解詩人的思緒由現時到了過往、由近處到遠處;而且也正是這二字,使現時之景(窗)和想象中的過往之景(千里雪)、近處之景(門)和想象中的遠處之景(萬里船)有機融合於完整的畫面之中。

⑶學生看書上插圖,一邊手指景物,一邊自由朗讀。

⑷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嘗試在腦裏再現畫面。

⑸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描繪的美麗景色。

3、三讀悟其情:

⑴比較讀,在黑板上出示:

黃鸝鳴翠柳,

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雪,

門泊東吳船。

讀一讀,與原句比較一下,哪個寫得好? 爲什麼這樣說?幫助學生明確這首詩的朗讀停頓及重音,並完成下列板書: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前兩句聲色兼美)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後兩句意境開闊)

⑵表演讀:

播放課前製作好的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欣賞。隨後要求學生和着音樂誦讀,要求他們掇民對古詩的理解用適當的語氣和動作表現出來,甚至可以搖頭晃腦,手舞足蹈。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介紹複雜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

【教學重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週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並做簡單的描述和評論。

教師:

蒐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並進行歸類。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廣告,這一切都源於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那麼,在信息技術還很不發達的年代,廣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對,那就是“口頭廣告”,通俗地說,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一番韻味呢?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吧。

(教師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⑴ 爲下列詞語中的加粗字注音:

局囿( ) 招徠( ) 餑餑( ) 秫( )秸

荸薺( ) 隔閡( ) 商販( ) 蘸( )

⑵ 口頭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招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機應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傾吐慾望和閱讀興趣:

⑴ 學生交流各自所蒐集到的本地的`吆喝聲。

首先在各學習小組內部進行交流,然後各小組推薦到班上進行交流。具體要求有:對此吆喝進行簡單的介紹、模仿和評價。或者先由學生模仿該吆喝聲,然後由其他同學猜猜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種商品的經營,最後由學生進行簡單介紹和評價。

⑵ 在學生介紹完各自蒐集到的吆喝聲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列出四至五種吆喝聲:

(兼顧時間、品種、聲調特點),請2~3名學生嘗試進行介紹。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同學的介紹,並就同學的介紹寫下若干的優點和不足,包括內容、條理、語言等方面的評價。

二、研讀與賞析

自讀課文,通過比較把握課文的內容及結構:

⑴ 自讀課文,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

課文介紹了關於北京街頭吆喝的哪些內容?與同學的介紹有哪些異同?

與同學的介紹相比,課文的內容似乎更爲豐富、複雜。那麼,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雜而不亂的?

你覺得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着怎樣的感情?你能從同學的介紹中聽出這種感情嗎?

⑵ 學生圍繞上述問題思考討論後,在班上進行交流。

相關提示如下:

課文介紹的內容:

吆喝所代表的經營品種(4~10段);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11段);吆喝的聲調(12段);吆喝的音韻節奏(13段)等。

課文的結構層次:

教師應引導學生找總起句、過渡句來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而梳理出如下板書:

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對老北京街頭吆喝聲的娓娓介紹中,包含着懷念之情,包含着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對這些口頭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而感到惋惜。

(末段“倒還剩一種吆喝”即可體會出來)

⑶ 在討論、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在對紛繁複雜的事物進行介紹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條有理,秩序井然?

參考提示:首先,要將要介紹的事物分成若干“類”(或若干方面的內容);其次,將這些“類”按一定的內在聯繫安排好先後順序;最後,應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總起句和上下連接的過渡句。

【體驗與反思】

1、模擬吆喝,體味“吆喝”這一口頭文化的獨特魅力:

⑴ 學生自由選擇文中提及的吆喝聲,進行模仿。並由學生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等方面加以點評。(教師也可積極參與其中,進行京味語言的示範)

⑵ 五人一組,請兩組同學分別進行表演,無規律地進行不同品種的吆喝,重現老北京街頭的熱鬧場景。

2、交流與討論:

你如何看待當前街頭的吆喝聲?

此題意在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答案不求同一。教師宜引導學生從現代城市形象的角度來思考,並最終落實到“關注生活”這一目標上去,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課堂討論後,可讓學生以“城市的吆喝”爲話題作文,作爲課外拓展延伸的作業。批改後,出一期作文展。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材簡說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炎,一場雷雨,送來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後的不同特點,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孩子觀察這一自然現象,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嘩嘩嘩的聲音)學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聲音,雨的聲音都有哪些種呢?什麼樣的雨纔會是這樣的聲音呢?

二、識字

1.初讀生字。

自由地讀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問問周圍的同學。

2.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繫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傍識字法記虹。

3.鞏固識字。

(1)聯繫文中的詞語、句子鞏固識字。如:

壓:壓下來。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亂:亂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垂:垂下來。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虹:彩虹。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2)聯繫自己的生活和閱讀實踐鞏固識字。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

①讀音:垂、沉、陣、蟬、蜘、蛛都是翹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蟬、蜘、蛛四個字都有蟲字旁,蜘的蟲字旁最瘦。

③壓、逃、越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間寬,上下兩頭窄。

(2)我能寫好。

請學生先把每個字臨寫一個,對照總結之後,再臨寫一個,爭取第二個比第一寫得好。

(3)示範講解

彩字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二撇起筆處在橫中線上。蟲字旁的扁口上寬下窄;蜘字中的蟲字旁要寫得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得短而平,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後一橫又要縮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展示課文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看到和聽到了什麼?

二、朗讀感悟

1.比較課文插圖,激發初讀興趣。

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

圖1: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戶觀賞雨景。

圖2:藍天白雲、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讀得比你好,請你向他學習;如果你的同桌哪裏讀錯了,或者哪裏沒有你讀得好,請你讀給他聽。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從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課文,想象圖景。

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整體感悟課文的意境。

4.選讀積累,研讀交流。

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歸類整理詞語。

從以上的詞語中,你體會到雷雨前後有什麼特點?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小組研讀,讀後交流朗讀體會。

5.彙報交流,欣賞評價。

小組表演讀喜歡的那一部分,其餘同學聽讀欣賞,品評讀得好的詞句。如:

(1)壓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烏雲來勢很兇猛。

(2)掛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它十分美麗。

(3)垂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4)坐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能感覺到蜘蛛的悠閒和愉快。

6.再讀課文,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積累運用

1.詞語串串燒。

越來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語。

(1)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2)池塘裏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3)()了,()也()了。

3.完成課後讀讀抄抄練習。

(四)實踐活動

1.創造情境,以我爲你廣播爲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學氣象員向市民廣播天氣預報。市民可以通過打電話向氣象臺諮詢不明白的問題。

2.課外留心觀察天氣的變化,寫一篇日記

教學設計方案14

文本分析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優美散文。文章描寫了普通家庭祖孫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對家庭對生命的責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摯,含義深沉。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親人之間的摯愛之情,並進而感受尊老愛幼的人生責任。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通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鍛鍊,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導學設想

對於這篇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如僅從感情入手,往往會造成空對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薰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本,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學習

1、結合大屏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屏幕顯示並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裏,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2、 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爲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爲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本,整體感知

1、 屏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檢查閱讀效果

屏幕顯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儘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並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本,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本,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 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 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 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通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爲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通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通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說說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爲什麼?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爲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屏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爲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爲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說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於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屏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裏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着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說,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閱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閱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爲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爲依次探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本,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本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 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本,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後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閱讀就相當於一次探究性的作業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 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瞭解染紙藝術,初步掌握染紙的特點。

2、掌握不同的摺紙方法及染紙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3、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請所有的同學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導入

小魔術:

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下面老師爲你們表演一個魔術!

(魔術過程:教師展示宣紙,摺疊——浸染——展示染紙作品。)

師: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神奇的畫筆第三課美麗的染紙。

三、學習新知

1、瞭解紙性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看,這是普通白紙,滴上水,怎麼樣?

師:再來看看在宣紙上有什麼不同效果。

師:看來宣紙具有很強的吸水性能。所以我們要使用它來進行染紙。

師:還有哪些紙也可以用來染紙?

生:(餐巾紙、毛邊紙等吸水較強的紙。)

2、展示範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師:看來,想染出美麗的作品應該用什麼方法呢?

3、研討製作過程

師:先請回憶一下,剛纔染紙時老師先做的什麼?再做什麼的?

生:……

師:先折後染。

教師板書——折、染

四、研討折法:

(1)、介紹“米字折”

師:老師剛纔是先對摺,再斜折,展開就像“米”字,我們稱之爲“米字折”。

(2)、摺紙競賽:還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師:噓!別說,下面我們要求來一個摺紙比賽。

師:好,請坐好,聽比賽規則:請用紙將你想到的摺紙方法折出來。比一比,看誰折得又快!又好!(注意邊要對齊)

師:不要打開。(爲後面的染紙作準備。)

教師簡單講解,並同時出示板書: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輻射折等。

師: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決定了染紙的效果。

五、研討染法

浸染法:剛纔老師是將紙直接浸入顏料染色,這種方法稱之爲浸染法。

滴染法:將彩色墨水滴在摺好的紙上,並將紙進行擠和捏。

點染法:用毛筆點的方法。

師:一點、一滴就行了嗎?如何染透?

小結:染時筆裏要蘸滿色和水,可以將紙進行擠和捏,正反染,中間張開加染等。其實幾種染法可以結合使用,瞧,剛纔這張作品(太空)顏色太淡,我們還可以加染,這樣就豐富,更美麗。

六、研討色彩

師:我們再來看看色彩,這一張作品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由一種顏色染成的!

師:我們稱爲單色染紙。單色染紙美嗎?談談自己的感受。

單色染紙:質樸明快,單色染紙樸素簡潔,清新明快。

師:再看看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樣?誰來用優美的語言讚美一下!

彩色染紙:五彩斑斕、色色具全、五彩繽紛等等。

師:你們有沒有注意有的.地方還是空白,這是爲什麼呀?

這麼多的作品,你最喜歡哪幅作品呀!

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染色位置、色塊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淺。

七、染紙作品展

1、染紙作品真是太美了!那麼今天我們自己也來舉辦一個染紙作品展,好不好?請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折法、染法多染幾張,最後每個同學選一張自己最漂亮的作品來參加我們的展覽。

2、作品展示

3、作品評價

(1)、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美在哪裏?

(2)、你認爲哪些作品還需改進?怎麼改進?

八、課堂延伸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麼,這些美麗的染紙有什麼用途呢?

瞧!(這衣服)這些書籤、窗花也是用染紙做成的。

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學們的染紙太漂亮了,課後也用染紙設計幾幅窗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