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3篇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3篇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在反覆誦讀與想象感中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朗讀體會詩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賞春

1、導語:天氣晴朗了,天空蔚藍了,草兒青了,山兒潤了,水綠了,風歡了,樹葉舞蹈起來了,春天又活蹦亂跳的來了。

2、課件展示,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

通過視覺感受,激發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帶着對春天的嚮往,走入課堂。

(二)、詠春

1、如此鮮活的春天就在我們的眼前,同學們的腦海中有沒有也跳躍着一些關於春天的詞語呢?(學生自由說)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讓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滿人間 四季如春 春風和煦 春和日麗

春風送暖 春風徐來 春風化雨 春潮滾滾 紅杏鬧春 春意正濃

春江水暖 百花爭春 春到人間 百鳥鳴春 春花爛漫 春風輕拂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讀得最好聽。

用以大量的成語,加深對春天的感悟,爲學習古詩做準備。

3、是啊,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讚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4、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

5、寫下板書:《春日》

6、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板書“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的文化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7、古人寫詩往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者到底給大家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春天的圖畫呢?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讀一讀古詩,並藉助註釋理解古詩,看看你能品出一個怎樣的一個春天來。

8、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古詩。

學習古詩有很多的方法,讀的方法、看註釋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學中都可以潛移默化的教給學生。

(三)、品春

交流:讀了這首詩以後,你彷彿看到了怎麼樣的春天?你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出來的?

預設一:陽光明媚的春天

1、“勝日”指的是怎樣的日子?(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裏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

2、如此美好的日子裏,作者來到了哪裏?(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來做什麼了?(來尋找美麗的春天,也就是來春遊,踏春了。)

3、春遊你開心嗎?想象下作者此時的心情吧。(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

4、你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嗎?

預設二:煥然一新的春天

1、你覺得哪些景物都煥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難怪作者會發出“無邊光景一時新“的感嘆啊!

2、這一句難道僅僅寫出了萬物更新嗎?還寫出了什麼?(春天來得非常的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一時)

3、一下子就煥然一新了,讓作者感覺到了什麼?(感到驚訝、興奮、激動)

4、讓我們也一起來驚歎驚歎吧!

預設三、春風拂面的春天

1、“東風”應該是怎樣的風?你能感覺出來嗎?

2、作者也覺得春風是很容易就能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的。

3、此時閉上眼,春風就像一雙溫柔的手撫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輕鬆、悠閒自得,忘記了煩惱

4、讓我們一起來享受春風吧。(多媒體展示春風輕拂萬物的情景)

5、讓我們讀出這種感受來。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精髓告訴我們:“生活即教育。”它包含三方面的涵義:一是我們所過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須的一切東西,便是我們的教育內容;二是生活與教育必須一致,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必須與生活相聯繫,甚至必須與生活打成一片。

基於生活教育的指導思想,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生活教育,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的:“語文跟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語文學習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各科教學、課外活動、家庭、社會構成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生活即語文,把生活當作學習語文的資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闡明瞭語文教育與生活關係的真諦。

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應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陶行知)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語文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臾離不開語文”的觀念,並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與運用語文知識,在社會生活中培養語文能力的好習慣。“要使學生真正紮紮實實地掌握並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李鎮西)

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自然鏈接呢?

一、運用生活化資源,充實語文教學內容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語文課完全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因爲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等寬。所以要注重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堅持向生活延伸,把課堂練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聯繫起來。

課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內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滿生機的現實生活接軌,就可以無限擴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繽紛的電影電視,眼花繚亂的報紙雜誌,浩如煙海的各類書籍,都可以作爲我們語文教材的`輔助與補充。比如,教《論語》篇章,在教材之外,可補充“百家講壇”中於丹說《論語》內容。講《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有電視劇《水滸傳》,講小說《一個都不能少》有電影,講《泰坦尼克號》有譯製片,講《白毛女》有歌劇,講《威尼斯商人》有話劇,講唐詩宋詞有《唐之韻》《中國千古名篇音樂朗誦會》等大量的優秀音像製品,這些都可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稍加引導,學生學到的就不只是課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產生一生對文學的興趣。

語文課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將社會生活的活水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的建設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在切身感受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比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社會調查”等欄目的很多內容是我們關心的;每年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神五、神六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是我們必看的。之後,讓學生把真切的感受寫下來,以此激發其爲祖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並轉化爲刻苦學習、掌握本領的實際行動。

語文課程要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在生活中會碰到各種磨難、痛苦、失意和挫折,要面對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這時,如果能正確對待,把種種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須經歷的一部分,那麼負面的東西就可能轉變成積極的因素。如教《熱愛生命》一文,可引入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貝多芬的生平故事和他的音樂,以及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哦,能讓生命活上千百次該是多麼美好!”讓學生親近這些永不屈服的靈魂,感受到生命的韌性和彈性,欣賞到生命的無限魅力,從而引發生命哲理的思考,激發對生命的熱愛,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最後,讓學生寫作與人生相關的話題作文,將自己的思考訴諸文字。學生就會明白,在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但只要我們堅強面對,生命就永遠不會貶值。

二、借鑑生活實踐,創新語文教學形式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也應該豐富多彩,與學生的生活相映成趣。

語文教學應該務實,讓語文學習與生活成爲統一的整體。要引導學生明白語文是與生活相聯繫的,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收集各種有用的資料,應用所學的語文技巧。

在教學形式上,“不要擔心把語文課上成文藝課、文化課”。(劉良華)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誦,可以表演,可以看電視,可以做遊戲……只要是與教學內容相關,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形式都可採用。

語文訓練應着眼於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應儘可能來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練習,也應儘量挖掘其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平時學生做的作業可有:仿寫、廣告、頒獎詞、活動策劃方案、人物評述、故事新編、劇本、寫春聯、制網頁、擬短信等。如,開展“三八”節、母親節、“作文做人”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孝敬,更要思考自己擔負的責任。引導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獲得情感教育,逐漸走向心智和思想的成熟。這種情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會滲透到他們的成長曆程中。

三、指導學法.養成生活中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

“教”是爲了“不教”,“教”惟一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教會學生“學”。培養學生生活中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是時代的需要,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現代人素質的需要。

語文學習在於平時的積累,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養成閱讀、思考、記筆記、寫日記、查閱資料、書寫規範整潔、語言表達簡明、認真作業、勤用工具書等良好習慣,持之以恆,形成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是語文教師教學最大的效益和價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決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逐步引導,長期堅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進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長此以往,就能培養學生自覺的語文意識,並以此爲起點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爲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四、搭建平臺,多創施展語文才能的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爲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力求使學生有所收穫。

在教學中,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手抄報和讀書筆記展評、故事會、詩歌朗誦、成語接龍、口語交際、小品表演、相聲表演、課前5分鐘口語等。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讓他們在書本和報紙,甚至網絡上尋找自己喜歡的內容,從中得到豐富的知識。每週定時讓學生一起靜下來共同閱讀,並在閱讀之後表達與交流。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鞏固,自主學習得到延伸,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總之。語文和生活同在,凡有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語文,都有語文實踐和語文學習。社會生活是語文的源泉,也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倘若老是把思想封閉在教室裏,或把眼睛盯在篇幅有限的課本上,恐怕很難求得語文效率的提高。語文是個大舞臺,語文是個大觀園,語文是個大世界。課堂教學固然是主渠道,但決不是惟一的渠道。教師要在活動中教學語文,在生活中教學語文。李鎮西有言: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要讓學生明白閱讀課外書籍是學習語文,與人交談、辯論是學習語文,觀看電影是學習語文,在電視、牆面上見到各種各樣的廣告也大有學問,辦手抄報,作調查報告也是在學習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語文小天地,步人生活大課堂,讓他們在生活中探究知識,歷練能力,陶冶情操,修養品質,發展個性。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3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範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運用使學生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現代語文課堂交際教學不能僅限於語文教師的領讀、解釋詞義和講解課文,應該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鼓勵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科態度。

目前的中學語文課堂受到高考升學指揮棒的導向,高考試題以及各級各類模擬題鮮見有關語文交際測試的內容,在專業的語文教研期刊上也難見相關的研究文章,似乎在語文教學這一領域完全忽視了語文交際課堂教學。這一偏離《課程標準》的傾向不僅嚴重危害中學語文教學的嚴肅性,背離了新課標要求,也刺激着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爲了使語文課能夠充分發揮“工具性”的特點,從而使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樂學、和諧、主動地發展,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發掘學生語文學習潛能,真正達到語文交際“簡明連貫得體“。以交際能力培養爲目標,以交際任務爲核心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建立在這種思想上的、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爲宗旨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一、語文交際課堂教學設計的意義

語文交際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語文教師依據正確的語文教學思想和語文教學原理,按照新課標,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設計交際話題,對語文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總體結構、具體環節,預先做出策劃,這是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思維方式、教學業務和教學藝術的體現。

語文交際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相處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和學本身就是一種交際。因此,語文教學對提高人的交際素質和交際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很難設想,一個情緒低落、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沉默寡言、不主動參與各項語文交際活動的人,會產生高昂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他們的語言能力的提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肯定會受到抑制。

良好的語文交際素質要求學生增強自信,消除自卑,在語文課堂交際活動中學會尊重人,樂於交往,相互合作,主動參與交際過程,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良好的交際素質的學生能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應變能力強,意志力強,不屈不撓,並樂於接受新事物,富有創新精神。語言學家曾指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生爲了使語言學習更加成功、更加主動、更加愉快,而採取的行爲或行動。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交際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二、語文交際課堂的教學路徑和原則

交際課堂最爲重要的前提是在師生雙邊語文教學活動中建立信息差。

人們在語文交際時,只有問答者雙方對某一方面有好奇心或認爲必要時,方纔發問。引起發問的這種好奇心或必要性便是信息差。當語文課堂教學的練習中建立起了信息差,語文交際便有了實際意義。如果我們能在語文交際課堂上長期堅持具備一定信息差的情景交際,便易於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及交際的能力,因爲此時信息差成爲促使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獲得信息的能力。

信息差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得課堂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教師所提問題的信息差使得每一個學生都對此問題有作答的可能,學生的積極性便可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教授課文及寫作時,教師不妨用信息轉換方式實現交際。

指定任務也是課堂實現語言交際的有效路徑。教師向學生交待具體任務,要求學生必須用所學語言來完成;教師對學生使用語言及實際交際的情況進行監控、調整、反饋、校正,這樣既檢驗又鍛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

信息轉換及指定任務均基於知識實用原則,其目的是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之中,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來處理、解決問題。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爲了運用語言,如果只傳授語言理論,而不將語言運用於實際交流,便喪失了語言教學的意義。

三、語文交際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

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這種氣氛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設計,民主、和諧、活而不亂的課堂氣氛,是師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它是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動過程。在這種氣氛下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得以培養和發揮。因此,要在課堂上創造一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激發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們積極投入到交際活動中去。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使他們在交際活動中學會交際。

交際課堂實踐應注意:

1.在交際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語文交際課堂活動的主體,人的因素應當成爲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

2.課堂交際活動的選擇和設計,應注意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進入有真正交際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當然同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現有語言水平,使課堂交際活動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語言水平相適應,以充分發揮語文交際課堂應有的效果。

3.交際課堂內容的選擇,是根據場合、對象而定,既要有時代性,又要有針對性,通過學生入情入境的交際活動,真正實現交際的連貫得體、簡明生動。

4.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語文交際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並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系列。要使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活動”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僅是現成的語言知識點。這樣,隨着交際“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5.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語言作爲媒介以實現交際目的,完成交際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表達的句子是否完全正確。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感覺來自於交際目的是否順利實現,交際任務是否完成,而不只是在於所說話語的結構是否正確。有着真實的交際意圖的任務型的課堂交際活動能培養、鍛鍊、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新課標環境下,爲了更好地讓學生獲得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我們語文老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挖教材,切合學生實際。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果。語文交際課堂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更新教育觀念。因此,作爲一名21世紀的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還原語文教學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