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語文《長相思》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長相思》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簡單地說,就是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對“教什麼”和“如何教”進行的策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長相思》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長相思》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寫景敘事抒情的詞。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裏,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裏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爲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設計意圖:

體現自學爲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理解詩句,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爲可感的畫面,體會詩歌所營造的意境,體味詩歌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入。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貴爲清代康熙年間相國家的公子,是皇帝身邊一等的御前侍衛,文武雙全。他擁有顯赫的出身,驚世的才華,他就是被譽爲“清代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一首詞《長相思》。

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爲學習詩詞奠定基礎,作者獨特的背景,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名朗讀。注意“畔”、“聒”、“更”的讀音。

2、你在讀的時注意到什麼特別的地方了嗎?這首詞分爲上闋和下闋,在字面上以空格的形式分開,而在朗讀是要注意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3、朗讀古詩詞,正確的停頓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詞的意思,還可以帶領我們體會作者的情感,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一讀,試着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

4、指名朗讀,注意讀出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節奏。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的詞的第一步要讀正確,在初讀這首詞時,通過讀準字音,讀出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三層遞進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詩詞獨特的韻味。)

三、想象畫面,明詩意,入詩境。

1、閱讀古詩,除了詞本身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能忽視,那就是註釋,請同學們藉助註釋,默讀這首詞。

指名讀。通過註釋,你大致可以理解這首詞寫了什麼。請帶着你的理解和節奏讀,其它同學聽一聽,詞中提到了哪兩處地方?

(板書:榆關,故園)

請同學們書空“榆關”“那畔”這兩個詞。注意“榆關”的“榆”的寫法。從註釋中得知,榆關指的是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起名“山海關”。

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兩個地方之間的聯繫嗎?

(作者離開故園,要去榆關外。)

2、如果用一個詞表達你讀完這首詞的感受,你想到了哪個詞?

(艱難、悲壯、思鄉、危險、豪邁、思念)

指名讀(讀出自己體會)

(設計意圖:抓住這首詞的情感線索,以“榆關”和“故園”引領學生走進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身處關外,思念家鄉的情感。通過讀註釋,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古詩詞的方法理解詩句,同時用一個詞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經驗,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3、理解詩句。你從哪句詞讀出了這種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①作者此時身處何地?

②想象:這邊是故園,那邊是榆關,中間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個詞?板書:跋山涉水赴榆關

故園的人思念親人,榆關的人走過了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將士們走過“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遠,思念越走越長。

身在故園的人“遙望這山一程,水一程”,牽掛前方的親人。

由晚上的“千帳燈”你想到了什麼?

③指導朗讀:故園人的牽掛,榆關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艱難

身向榆關的豪邁,壯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詩詞,體現自學爲主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詩,結合註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①“更”在古代分爲五更,每更大約2小時,風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體會邊關環境的惡劣。

②藉助註釋理解“聒碎”,體會“聒碎鄉心夢不成”實爲“聒碎鄉心夢難成”,就是因爲那份思念。

板書:聽風沐雪思故園

③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上闋“一程一程”、下闋“一更一更”對仗應和,“一”雖爲數字之首,卻有連綿不絕之意,實爲“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園無此聲”

想象:身在征途的將士們此時會想些什麼?故園的親人又會想些什麼?難道故園真的無此聲嗎?故園的人看到風雪也會想念遠在塞外的親人。將士們思念故園的寧靜,山水分隔的只是距離,但卻隔不開牽掛思念的心。

⑤指導朗讀:讀出風雪的肆虐、讀出將士難以入睡、讀出對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斷思念的心,“風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鄉的情。難怪作者長相思。齊讀。

那就讓這風雪帶去故園的人對將士們的牽掛和思念吧。此時,身在榆關外的將士們,他們也讓這風這雪帶去自己對故園人的思念和懷念。

⑥如果將這首詞定格成一幅幅畫面,當你的耳畔響起這樣的聲音,你的眼前會出現哪些畫面讓你印象深刻。

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想象是學習古詩詞重要的方法,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爲可感的畫面,帶着畫面朗讀詩句,理解詩句,感受作者遠離家鄉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帶着畫面還原詩歌的意境,這樣的體會更真實。)

四、感悟詩境,體悟詩情。

1、納蘭性德一生多次隨康熙出巡,征戰殺場,這首長相思正是他扈從康熙到關外途中所作,而在我國的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寫將士征戰殺場的詩句,比如。

指名回答。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同是邊塞軍旅詩,這首詩沒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少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悲壯,和其它詩人相比,納蘭性德是不是不夠慷慨,不夠豪邁,不夠英勇,或者說他有些兒女情長呢?說說你的理解?

師:這就是納蘭性德,他的這首長相思,即是詞牌名,又是這首詞的題目。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報國的慷慨,報國的壯志,思鄉的孤獨,都化作了這首《長相思》。

配樂誦讀。

(設計意圖:可以引導學生課外蒐集誦讀積累詩句,通過比較,體會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

2、提到“思鄉”,在古詩詞中,表達對家鄉思念的詩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鄉聯繫起來,比如。

指名回答。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師:這麼多古詩詞當中,有明月寓相思,有書信寓相思,還有佳節寓相思。在納蘭性德這首《長相思》當中,他的相思又寓託在哪裏呢?

納蘭性德,生在關內,就是現在的北京,他生在關內,長在關內,在這個初春的季節,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麼的荒涼,寂寞。難怪他會思念。

是啊,寒冷的帳外,帳內的點點燈光應該是最溫暖的,這一暖一寒,更讓納蘭性德和無數將士們心裏想着故園。帶着這份思念,帶着這份想念,一起走進《長相思》。

在納蘭性德的筆下,他將思鄉之情寓於風雪之中,將這份不得不離,不得不別的牽掛寫在這首長相思中。

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聯繫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體悟詩情,走近詩人。

1、體會作者的無奈和思念。

當一個人的身和他的內心相統一的時候,我們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時的納蘭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無數次,他早已厭倦了這樣的征途,所以這種離別是不得不忍的離別,這種跋山涉水是不得不進行了山一程,水一程,這種聽風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當他的身和心分開的時候,此時,納蘭性德的身在哪裏?心在哪裏?

板書:身,心

2、就是這樣一位文武兼修的性情中人,卻英年早逝,三十年的生命,留下了衆多的詩句,著名詩人王國維評價納蘭性德的詞“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留給世人一首《長相思》讓我們感受這份無奈的離別和久遠相思。

全班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長相思

納蘭性德

跋山涉水赴榆關,聽風沐雪思故園

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