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長相思》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長相思》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長相思》教學設計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瞭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藉助註釋,讀懂詞意

(一)導入

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二)讀準《長相思》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爲什麼要讀平聲?

──什麼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着什麼?

──“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颳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師:詞讀到這裏,你們有些什麼印象和感覺?

(三)讀懂《長相思》

師:帶着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詞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後討論:作者的“身”在哪裏?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這裏站着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着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裏?(板書:心繫故園)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在這兩句上畫一個圓圈)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四)小結

師:身在征途,心繫故園。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懷着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想象上闋的情境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詞的上闋,你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你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你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你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

(二)自由朗讀詞的下闋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暢談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着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好一幅恬靜安閒的村居圖。

──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

──故鄉就是妻子那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

──一個多麼寧靜、多麼美好的團圓之夜啊!

──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

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裏,數着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麼快樂啊!可在這裏,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小結

師:面對此情此境,納蘭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詞中大大地寫下了這個讓人心碎的“碎”字。同學們,什麼碎了?

(學生自由發言)

師:《長相思》讀到這裏,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全班學生齊讀《長相思》)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一)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爲什麼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

──既然你這麼思念家鄉,爲什麼不早點回去呢?

──你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你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

──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聖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

(三)迴歸課文

師: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四)小結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讀:長相思。

【設計思路】

  一、語文課程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程具有情感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參讀中升情。

  三、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做到引領價值、傳承文化。古詩詞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其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本課教學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點評】

教師的設計思路雖寥寥幾條,卻既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又體現了教師對語文教學的認識深度,不愧是居高臨下,站在語文課程最本質的高度進行教學設計。更爲可貴的是,這全新的理念就像一篇文章的“魂”,緊緊地繫住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教學目標抓住了古詩文的情和味,又從小學生實際出發,以移情想象、質疑、情景誦讀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入境動情。

教學過程紮紮實實,步步爲營。第一個環節,通過藉助註釋、觀看插圖、穿插誦讀、靜心默讀和教師精闢的點撥,引領學生走進作者所處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之後,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空間,精心設計,通過聲情同構出征程中的艱辛和故園其樂融融的安逸生活,引發學生對作者此刻矛盾心情的進一步感受。再通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和情調,用鮮明對比而又層層遞進的引讀,使學生和作者思鄉到幾近破碎的心靈碰撞,使學生自然走進了作者的心靈,以至心心相印、感悟極深。

充滿詩情畫意的、字字盪漾激情的、敲擊學生心靈的互文印證環節的設計,使課堂教學令學生陶醉。再加上教師精心設計的板書,自然使學生對詩文認識的高度陡然提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孰重孰輕就自在言內了。這不僅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也充分展示了教師深厚的文學底蘊和教學藝術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