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長相思》教學反思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長相思》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長相思》教學反思一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長相思》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鼓勵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在教學中我揮動着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形象。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或錄音範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範讀中啓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讀出了征程的“畫面”與故園的“情景”。當學生初步感受文本、讀出味道與感覺之後,王崧舟在音樂聲中用渾厚而富有磁力的聲音範讀課文,將直板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變成立體的有生命的文本,表現出詞的精神和生命,啓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帶着情感走進“征途”與“故園”,讀出畫面與情景。當學生融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時,王崧舟再次啓動了他情感充沛的範讀,強化學生的情感,鏈接學生的表象,形成生活畫面,凸顯人物形象。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我認爲,語文課上,既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長相思》教學中,王崧舟既讓學生帶着“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裏行間去”;又讓學生帶着“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着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

學生在朗讀中體驗着情感、深化着情感,逐步由“感悟”到“感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爲納蘭性德保家衛國的精神而感動。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音樂和聲情並茂的範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與詞人展開對話。

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擡頭仰望、孤獨沉思,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後,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在《琵琶語》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在“故園”想象中,教師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生活的多種可能,不斷拓展學生對話的思路──學生們想象並感悟着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通過想象,“進入詩人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身”和“心”的對話使學生感到征途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兩次想象的對比使詞人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通過朗讀與想象,一顆思鄉懷故、感情細膩哀怨而又勇赴疆場、戍邊衛國的高大鮮活形象生成在我們的語言和精神中。

 《長相思》教學反思二

放飛孩子的想象,可以激起更多的創作火花。這句話,在進行的古詩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受益匪淺。

對於學古詩,學生已經習慣於讀讀詩句、說說詩意,理解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一節課下來,按道理說,學生已掌握得差不多了,但總覺得缺少些什麼。細細想想,學生了解得只是表面的、膚淺的知識點,而沒有真正地、深入鑽進古詩句之中,因此學習起來平平淡淡。

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教古詩詞三首時,我進行了嘗試。前兩首《泊船瓜洲》和《秋思》讓學生進行想象,但效果不太明顯。而最後一首詩《長相思》有兩個地方讓學生進行了想象,在幫助學生理解詩意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相思》中第一句中描寫將士們跋山涉水行軍的艱難,如何讓學生去體會呢?我引導學生說“你們想象一下,他們的行軍途中會遇到什麼困難?”經過幾分鐘的思考,有的學生說他們的鞋磨破了幾雙,有的說他們的腳磨出了鮮血,有的還想到了在翻山越嶺掉到了山崖,有的則拿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來對比……這些想象,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當時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將士們到邊關應徵的艱辛。

《長相思》中第二句中的“故園無此聲”怎樣來和將士們在野外露營對比來表現思念家鄉呢?此時,我讓學生閉着眼睛,想想將士們沒有出征前在家裏有哪些事呢?有的學生則認爲:在寒冷的風雪之夜,兒女熟睡了,妻子在燈光下縫補衣服;有的則說一家老小正圍着火盆說着話;有的說妻子和兒女蓋着厚厚的、暖暖的被子做着好夢……學生的這些想象,是我沒有想到,但我給他們提供了機會,那樣他們的思維得以在更大的空間裏得到充分的發揮。

教學《長相思》這首詩詞,設計的兩處想象,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將士們行軍之難,思鄉之深,比起乾燥無味地講解詩意,強加給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我認爲這是兩種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