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月光曲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月光曲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一、素質教育目標

月光曲優秀教學設計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芬、券、盲、純、洶。

2.新詞:幽靜、純熟、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3.重點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華,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的意思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後設計的思考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自學重點段,討論、交流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觀察幻燈片,發揮想象,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朗讀)。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說,生動地記敘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纔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麼?(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說《月光曲》。板書課題。什麼叫傳說呢?“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純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纔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4)質疑問難,教師點撥。(簡介貝多芬)

3.配樂朗讀或範讀課文,學生自悟。

(1)說說課文寫的是什麼事,主要內容是什麼?(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爲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後讀一讀。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爲幾部分。

本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說部分,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並歸納層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裏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了一曲後又即興創作並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齊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麼?(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瞭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散步?是什麼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麼?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麼?一曲彈完了,爲什麼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爲姑娘彈琴,於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讚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爲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繫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a.貝多芬看到了什麼?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聯繫?

c.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爲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討論、交流、點撥提高: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因爲茅屋裏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產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產生的聯想。因爲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說她“彷彿也看到了”。

③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2.迴歸全文,歸納中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2)說說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2.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1)齊讀第10自然段。

(2)默讀、思考: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麼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啓發學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裏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涌、向岸邊涌過來、涌過來……兄妹倆如癡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②此時的貝多芬又怎樣?情感有了什麼變化?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3)迴歸全文,歸納中心。

(讓學生依據板書快速瀏覽全文,然後討論、交流。)

本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學生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1)整篇課文應該用徐緩、抒情的基調讀。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雲,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着風起浪涌,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覆練習,把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範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4.指導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裏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藉着……,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學生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產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纔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幹什麼了?這樣,學生很輕鬆地達到背誦。)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麼?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涌過來。她彷彿也看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並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 三)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閱讀短文,說說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瀰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鑽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麼樹。我的腦海裏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雲霧瀰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雲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