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5篇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3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5篇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一、成功之處

教學本課,爲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於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範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後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讚“詹天佑的確是個傑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啓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二、不足之處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

三、改進措施

1.儘管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遍數和時間一樣充分。

2.教學修築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要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爲鋪墊,這樣學生談起來就不會蒼白無力。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2

句子教學不僅要分析句子的各種句型特點及其表述作用,分析句子的詞語配搭規律和修辭手法,還要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其中虛詞(特別是關聯詞)的用法,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學和練習,逐步掌握用詞造句的規律。在教學中使學生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必須重視理解,運用句子。

一、重視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句(中心句)。

這種句子或是直接表達了中心思想,或是跟課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講清這些句子,能幫助更好地理解課文,掌握課文的中心。如《詹天佑》文章開頭段:“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個句子在文中起到點題、點明中心的作用,在教學中應該重視指導理解好這種類型的句子。

二、重視指導理解和掌握對課文結構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概括性的句子。

有的句子在課文中能連貫課文內容,或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或起着提綱挈領的總述作用,這些都是課文結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講清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同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幫助學生提高作文能力,在教學上要注意講解清楚。如《詹天佑》文中開頭一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概括性強,對全文起了總起的作用。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詹天佑傑出的才幹和愛國的精神。又如文中第三段:“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這句話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教學好這樣的句子,對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處的。

三、要注意講解有象徵意義和表達生動形象的句子。

有的句子運用各種修辭方式,如比喻、排比、反問、雙關等使文章更生動、形象,表達意思更爲準確、鮮明、生動。這些句子往往能更好地表現課文的中心,在教學上更要重視講解清楚。使學生能理解、掌握,並在實際上運用。如《詹天佑》文中有一句:“哪裏要開山,哪裏要架橋,哪裏要把陡坡剷平,哪裏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這句話不但說明了詹天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他愛國精神的體現。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很重要,並且讓學生能課堂上練習說一說這種句式,從而提高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

四、要指導學生弄清楚複句。

複句比較複雜。它至少包含兩個結構上相對,意義上有緊密的聯繫的分句的句子。複句中分句與分句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關係。根據它們在意義上的聯繫和關聯詞語的作用,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關係大致分爲九種,即並列關係、連貫關係、選擇關係、遞進關係、轉折關係、假設關係、條件關係、因果關係和目的關係。教學時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複句,特別是理解關聯詞語的作用,以弄清各個分句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它對錶達課文中心思想的作用。如《詹天佑》文中寫到:“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其中“……否則……”是假設關係複句,說明了修好鐵路的重要性,也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不但……還……”這是遞進關係複句,說明沒有修好鐵路的的後果。在教學中對於這樣結構比較複雜,意思密切相關,聯繫緊密的句子,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句羣的層次,把各種關係搞清楚,才能層層深入,深刻理解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比較難懂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句中感情。

有的句子字面上沒有深奧的詞語,結構也不復雜,但要理解還得一番思索。如《詹天佑》一文中有一句:“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爲什麼說是一個有力的回擊?學生不容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前文才能理解。當時,剛提出修築鐵路的計劃,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並且嘲笑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連外國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而現在在詹天佑的主持下,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這不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嗎?要引導學生把這類句子的內在含意講解清楚,認真讀好。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句子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其他語文能力就可以逐步得到提高。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3

關於生本課堂,我也只是聽了幾節課而已,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是還沒有摸着門道。我的生本課設計,也是照貓畫虎完成的。上《詹天佑》這節課,我是帶着惶恐和大家見面的。

說到欣慰的地方,我覺得在生本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前都是我在精心的設計,想形式,想內容,想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現在孩子們通過前置性小研究,他們自己查資料,自主學習、思考,然後在課堂上交流,孩子們的興趣很高。當然,在課堂上,並不是資料的堆積,我也渴望有思想的碰撞,問題的深入。今天,我的學生在交流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所蒐集的資料,談理解、談感受、進行想象、聯繫生活實際、插入查找的故事以及積累的名言進行深入的學習,我覺得挺好。更難得的是孩子們在生本的學習中,能夠自己寫一些小詩,去多讀一些相關的文章。我認爲他們的能力就在這樣的`實踐中進行了有效的鍛鍊。就本節課而言,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們從字裏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培養孩子們樂於表達的習慣。從孩子們的發言中,我覺得目標達到了。以前吧,我會找到外國報紙輕蔑的話語讓學生去理解,我也會想辦法讓他們抓住黃沙滿天、狂風怒號讓他們去體會、想象,今天,都是他們自己去找尋的,也自發地運用了一些方法去深化感悟。我想,老師講出來的和學生自己去獲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關於詹天佑傑出方面,我想肯定也還要花一個課時去研究。這也給我的生本課提出了一個難題:這樣上下去,一篇課文要好幾個課時才能上完,是不是可以以單元爲中心,進行一兩篇這樣細緻的研究,其餘的就可以帶過去呢?另一個困惑就是班級還有一些後進的學生,他們有時在課堂上就扮演了沉默的代言人,我一堂課是不能兼顧全體的,該用怎樣有效的辦法來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呢?有怎樣好的評價機制能去促進他們自主發展呢?

從我個人方面來說,在這個環節中,我心中擬定的彙報小組和上課請到的小組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意味着這個小組要在我的不斷引導中去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可面臨着這樣一個空間,我顯得很是拘謹,害怕自己去打斷,害怕我的聲音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一陣陣猶豫和矛盾之後,孩子們所要達到的高度就沒有體現出來,該我追問、昇華的部分也沒有深入。鈴聲一響,才發現學生應該可以走得更遠一點。另一個就是在前置研究時,我讓學生用了充足的時間做準備,課堂隨機的生成和疑問就少了,顯得很是呆板。要做成一件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我還有多少堅持繼續往前走。

我想,生本課堂,自主學習是很關鍵的一環,如何去有效地落實呢?也還需要花時間在校進行訓練,直到形成習慣。一堂課結束了,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如何走出迷茫,在前行的路上且行切思,且思且行吧。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4

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爲了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我適時地補充了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爲學生理解最了較好的補白,下面就把本次案例分析如下:

1.引入: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修築權的爭奪,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抗爭!面對帝國主義者的阻撓、要挾、和嘲笑,面對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的偉人——詹天佑——(學生接讀: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這份挺身而出的無畏,怎能不讓今天的我們深深感動,怎能不讓當時的中國深深感動!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讀“詹天佑不怕——(學生接讀: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

2.詹天佑受命於國家危難之時,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之情。然而,他憑着超羣的智慧和大膽的創造,在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中克服那一個個難關的實際行動,更加體現了他那深深的愛國之情。那麼是什麼力量和信念在支撐和鼓舞着他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呢?

3.什麼力量?(愛國的力量)什麼信念呢?(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4.出示句子,進行朗讀

5.補充資料,朗讀練習。

1、其實,在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當中,還遇到了許許多多鮮爲人知的困難,請看資料:

慈禧太后爲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但不願爲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築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衆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於讓鐵路從墓牆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築鐵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2、讀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對詹天佑遇到的困難有了更深的感受嗎?

3、朗讀練習。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理解是什麼力量和信念在支撐和鼓舞着詹天佑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呢?讓學生在深入人物內心的體驗中,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品質。當學生說着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文字資料進一步讓他們震驚,他們從資料中看到了當時政府的腐敗、帝國主義的猖狂、皇室親戚的率衆鬧事、好友不幸犧牲、女兒不幸身亡……讀着這些文字,學生們的心中不僅僅有着“憤怒”,更在進行着反思,在他們的心中,詹天佑是偉大的,是一位愛國的民族英雄,學生進入了“思索”的狀態。這裏,資料性課程資源的運用,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領悟,催生了學生的深層思考,引導學生進入了“思索”的狀態,並走上了文化積累和精神成長的快車道。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5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實驗教材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一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爲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我覺得,如果能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那就能真正地進行德育教育。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文章的中心詞是“傑出”和“愛國”。我圍繞着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並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課文後,我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我雖然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由於這篇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太遠,所以,對這篇課文的難點如“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學生理解得不夠深刻。

二、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的理念貫徹不到位。我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得還不夠。看看其他優秀老師的課堂,這點都做得很好,他們能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能做到“書讀百邊,其義自見”。

三、在教學中,關於詹天佑所採用的“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學生理解不夠深刻。在課堂上,我的學生在比較機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沒有什麼自己的創意。所以,我感覺到,自己的啓發還是不夠的。

“整體感受——抓住核心——輻射重點語句——指導朗讀——生成語感”。這是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內容的捷徑。在一篇文章中,我看到這樣的提法。在這裏,我把它做一番剖析,以備以後的閱讀教學之用。

所謂整體感受,就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它符合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語文教學的“整體——部分——整體”一般原則。抓住核心,即抓住文章的核心內容或叫中心內容。

關於這篇課文,我的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講解資料收集的方法與技巧,佈置學生預習,認識生字,質疑問難,學生自悟。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學習、理解全文內容,重、難點教師點撥。感情朗讀,深化理解。總結中心。

第三課時:學習作者總分式佈局謀篇的方法。鑑賞語言、吸收語言。發展技能,進行說、寫訓練。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6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1、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後通過美讀再次體味文章相結合。可分成這樣的三步:

第一步、自讀自悟

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這一不是讓學生讀之意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步、深入細緻感悟

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進行交流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爲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爲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思維的交*互補修正,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救。

第三步、美讀之中再體味,提升思想境界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人物的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人物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的優秀品質。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在讀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達的情感,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優秀品質的薰陶。

2、在動手之中促感悟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學生自學後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以上這兩點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對人物的認識只是侷限在體會出人物的愛國與傑出,沒有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的更大範圍。看來在以後的貝殼中我還要在深入的體會,把自己的思路打開,才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

2、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爲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以後我還有做到離學生生活時代遠的課文讓學生自行了解相關內容,教師補充全相關資料。

3、在教學中,學生朗讀的從始致終得沒有達到。

我只是重視重點內容的各種形式、各種目的的讀。對於學完全文的讀,重視得不夠,對非重點內容的讀,重視的也不夠。沒有充分利用讀這一形式,助學生更好的連貫全文。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7

《詹天佑》一課我已上了三遍,但我總覺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備課和講課中進行了再創造,注意了語文這門學科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前兩次上這課,雖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見得好。我也聽過別的老師上這篇課文,發現不少學生並沒有弄懂課文中的難點。在這篇課文中,有關修築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和“人”字線路的兩段課文最難理解,並非是“書讀百遍”,就能“其義自見”的。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少,閱歷淺,即使看掛圖,也因是平面圖而難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時,我想,怎樣才能使學生既有興趣又容易理解呢應該讓學生對這幾個工程有立體感,還要讓他們進入角色,來當詹天佑,當小工程師。

於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課時前,我讓兩個學生擡來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讓他們把沙子壘成“山”,拍緊。學生圍上來好奇地問:“賈老師,下節上什麼課呀”“下節不是語文課嗎”“語文課怎麼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爲學生製造了一個懸念。

上課了,學生都望着講臺上的“沙山”。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說:“這座‘山’就是居庸關,一會兒要變成八達嶺,最後要變成青龍橋附近的陡坡。現在大家先讀詹天佑是怎樣開鑿居庸關隧道的,誰讀得認真誰就能當小工程師,上來開鑿居庸關隧道。”讀完,大家爭着當小工程師。“小工程師”走上講臺,用兩支鉛筆同時從“山”的兩端向中間插,表示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隧道。我問:“這樣開鑿隧道會遇到什麼困難”學生答:“如果測量不準,計算不精確,兩頭的隧道就會錯開了。”學生從中體會了詹天佑的`話:“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開八達嶺隧道,工程更艱鉅了。“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兩頭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小工程師”上來開鑿八達嶺隧道,先用兩支鉛筆從“山”兩端向中間插,再用一支或兩支鉛筆從“山”的頂部向下插。我配合講解,學生很快就弄懂了:兩頭向中間開鑿就形成兩個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別向兩頭開鑿,也形成兩個工作面,兩口直井形成四個工作面,幾個工作面同時施工,工期就大大縮短了,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術。

講到“人”字形線路,這座“沙山”又成了青龍橋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問:“詹天佑爲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不是走彎路了嗎”大家搶着答:“坡太陡,火車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減小了坡度。”我又問:“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也涉及這個減小坡度的道理”過了一會兒,有學生叫道:“《挑山工》!”“對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摺尺形線路,就是爲了減小坡度。又如環山公路的設計也是爲了減小汽車上山坡度,騎自行車上山走‘之’字形線路也是同樣道理。”我說。然後讓“小工程師”在“坡”上架設“人”字形線路,學生爭先恐後地上來用鉛筆或尺子“架鐵路”。

“人”字形鐵路修好了。“誰來當火車司機,開火車”我問。“我來,我來!”學生興致勃勃。“火車司機”用一支圓珠筆或一支粉筆當火車,先做了“車頭”“車尾”的標記,就開始“開火車”了。“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車司機”邊演示邊講解。

下課鈴響了,還有學生要上來“開火車”。這堂課,好動的、調皮的學生都得到了動手、動口的機會,他們聽起課來也很專心了。同樣一課,過去用三四課時學生還沒全弄懂,現在兩課時學生就明白了,而且學得生動、活潑、有趣。一盆沙子,幾支鉛筆——這不是什麼複雜的教具,人人皆可找到,關鍵是老師備課、講解要努力進行再創造。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8

《詹天佑》一文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爲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爲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作爲教學的難點。目的就是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因爲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因此,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或看相關的課外書籍,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同時也考慮到有些學生條件有限在學案上爲學生準備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和修築京張鐵路的背景資料。上課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詹天佑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瞭解詹天佑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然後,着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箇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築一條鐵路,爲什麼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爲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着重重壓力,不怕種種困難,毅然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是受命於危難之際,爲中國人民爭一口氣的壯舉,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後,引導學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爲了方便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

(1)、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樣說、怎樣做的,爲什麼能這樣做?

(2)、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龍橋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在讓學生理解、思考以上三個問題時,我採用了朗讀和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施工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施工的示意圖,邊畫邊向學生講解,讓他們思考和討論箇中的妙處,這節課在我的帶動和引導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對示意圖充滿興趣,然後,我有意請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上講臺,到黑板上再次畫出示意圖,並向同學們講解圖意,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節課,他們學得非常高興,學得非常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雖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學得非常高興,但是在完成“爲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個問答題時,學生不能將自己的理解組織好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教會學生組織語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的方法顯得尤爲重要。教師應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要把教課文變成教語文,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9

教學了《詹天佑》一課,有很多感觸:

1、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流暢。教學本課,我抓住“愛國”和“傑出”兩個中心詞,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分爲五大環節,分別是:⑴複習導入,溫故知新;⑵情感鋪墊、整理脈絡;⑶精讀感悟,感受“愛國之情”;⑷自主探究,感受“傑出之才”;⑸五、總結全文,昇華主題。各教學環節基本能自然過渡,使整課的教學渾然一體。

2、充分挖掘材料,注重鋪墊和擴展。詹天佑是寫人的文章,爲了豐滿人物形象,我補充了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一些材料,如修築鐵路的宣誓詞、寫給諾索布夫人的信和修築鐵路過程中的一些事蹟,作爲情感的鋪墊和文本的擴展,讓學生更全面地感知詹天佑的愛國和傑出。

3、課堂要求明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習“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路線”三大材料時,我都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嚮導,這樣既可提高課堂效率,又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爲了突破難點,首先讓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在黑板畫出居庸關、八達嶺的形狀,讓學生用簡單的箭頭劃出開鑿的方法。理解人字形線路的時候使用簡圖和視頻動畫相結合的形式,力求讓抽象的語言變成直觀的視圖,讓學生更直觀地、更清晰地理解,從而充分地領悟詹天佑的傑出才能。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0

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改實踐中,要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到寫作中去。葉聖陶先生說過:“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但是有的學生光注重“積蓄”不注重“傾吐”,有的學生注重“積蓄”而缺少書面表達的其他要素,即使有東西也“吐”不出來。這樣,就必須在讀寫之間繫上一根紐帶,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讓讀寫結合,在閱讀中學會習作。蒙老師在這節課上很好的`體現了讀與寫的結合:如在讓學生讀4至6自然時,讓學生邊讀邊寫自己的感觸,這樣就促使了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寫,使學生不光有了“積蓄”也學會了“傾吐”;如在教學時讓學生給詹天佑寫頒獎詞,教師讓學生在讀文感悟後運用文中一些詞語寫頒獎詞,使學生不再缺少書面表達的詞語,使讀寫之間互相溝通,綠水長流。

這節存在不足之處是:1品讀不是很到位。2創設情景有些欠妥。像學生在念頒獎詞時,教師爲什麼只強調要嚴肅認真,而不是快樂、興奮或者驕傲呢?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1

我在教《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爲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 “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爲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充。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教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2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爲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閱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四、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五、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但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爲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麼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籤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爲什麼?”針對性不是很強,並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說,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讓學生談談你認爲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精髓之處,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內容及情感融爲一體,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3

今天教學完了小學課文《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久違了的感覺真好!

《 詹天佑 》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學生自學後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對人物的認識只是侷限在體會出人物的愛國與傑出,沒有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的更大範圍。

2、 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爲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

3、 在教學中,學生的朗讀從始之終沒有得到重視。

我只是重視了重點語句的各種形式、各種目的的讀。對於學完全文的讀,重視得不夠,對非重點內容的讀,重視的也不夠。沒有充分利用讀這一形式,助學生更好的連貫全文。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也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4

《詹天佑》這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詹天佑的“傑出”來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是突破重難點的好方法。天佑的“傑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

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教學這一課前我設計了很不錯的課件,可是當我要上課前的那一刻,電腦突然出了故障,精心設計的課件不能使用了。

可是我今天必須把這一課授完,於是我馬上想到我的小特長——畫簡筆畫,當我講到詹天佑在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上的創新設計時,就通過和學生邊讀課文邊畫示意圖的辦法,再結合“難點突破”中學生衆手演示的三個操作來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

這節課學生上課熱情一直在參與中燃燒,不僅能深深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而且就這遍課文還談了很多自己讀後的感想。同學們都紛紛對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表示欽佩,並下決心要向詹天佑學習。

我沒想到我的這一課堂的小小創新竟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過我想也許不是我的小特長得到了發揮,而是因爲這種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操作的熱情,燃燒了課堂吧!

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15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築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爲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二、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理解並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於詹天佑的資料,既瞭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