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1

上個星期,教辦領導來我校指導課堂教學。他們聽了我上的一節課小學課文《詹天佑》。一節課下來,第一個感覺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別是對重點句子的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在評課時,劉老師和汪老師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是呀,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得不夠透徹,關鍵是老師在指導品讀句子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語言美必須透過句子的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去體現,必須聯繫上下文,必須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後才能領悟句子的含意,才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句子意思,真正實現對句子的品讀。在發後的教學中,在抓重點句子進行品讀這一方面我得多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辦領導還明確指出了我們老師上的課普遍存在以下缺點: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學生的語感培養單一;上課的激情把握不夠好,不能很好地以師之情牽運生之情;教學設計上提的問題過於碎;學法的滲透沒有很好地處理。教辦領導還就我們存在的這些缺點幫我們分析並指明向。教辦領導認爲我們上的課之所以存在這些缺點,關鍵是教師沒有很好很準確地把握教材,對課鑽研不夠,對課不熟。靳家彥老師說過:“我教一課書必先爛熟於胸,熟讀成誦,否則我不能走上講臺。”試想想,我們老師在上課前期有多少能將課文讀熟,對課文進行鑽呢?於永正老師也說過:“鑽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讀課文。”可見,要很好地鑽研教材,朗讀課文,熟讀課文是很關鍵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朗讀方面多下功夫,力爭做到上課前熟讀課文,進行對課文的多次朗讀,多點鑽研教材,提高自己課堂效率。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2

《詹天佑》一文,在語文A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爲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爲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作爲教學的難點。目的就是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因爲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因此,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或看相關的課外書籍,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上課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詹天佑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瞭解詹天佑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然後,着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箇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築一條鐵路,爲什麼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爲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着重重壓力,不怕種種困難,毅然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是受命於危難之際,爲中國人民爭一口氣的壯舉,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後,引導學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爲了方便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

1、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樣說、怎樣做的,爲什麼能這樣做?

2、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龍橋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在讓學生理解、思考以上三個問題時,我採用了朗讀和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施工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施工的示意圖,邊畫邊向學生講解,讓他們思考和討論箇中的妙處,這節課在我的帶動和引導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對示意圖充滿興趣,然後,我有意請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上講臺,到黑板上再次畫出示意圖,並向同學們講解圖意,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節課,他們學得非常高興,學得非常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3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近幾年來我們不斷地去探究如何實現網絡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使網絡技術的學習與提高,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落實達到和諧的統一。經過幾年的研究,許多的教師對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能夠給每個學生配備一臺電腦實現人機對話的學校並不多。即使是省市級的學校,具備這樣硬件設備的課室也只有一兩間,普通的學校就更不用說了。這似乎就給我們的整合帶來了限制,使我們不能廣泛地開展這種課型。正是因爲這種限制使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研組萌發了一種想法:能否只用一臺計算機來實現學科間的整合後來,很榮幸得到教研組的信任,我們鄧世昌紀念小學接到了這個試驗任務。接受任務後,我們就開始不斷地琢磨一臺計算機環境下的整合該如何實施畢竟這種環境下的整合課從未有老師上過。後來我們決定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研究如何把握學科與信息技術的平衡

例如,在研究《詹天佑》這一課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難把握的就是這點。這種整合課如果偏重了信息技術,就變成了電腦課;相反,如果偏重了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就沒能體現出來。最後,我決定把立足點放在語文上,因爲這畢竟還是一節語文課,而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就體現在課前的師生從網絡收集信息;課中的有效運用,突破難點;課後的拓展延伸。只有這樣有機地整合,網絡技術才能成爲師生的助手,體現出網絡在教學中的優勢。

  二、研究如何準確地找到整合點

我們不是爲整合而整合,必須要從那麼多的內容中,發現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深化和拓展的那些部分,並做到整合了信息技術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而且要鑽研教材,認真理解新課標理念,仔細分析出可以進行整合的知識點,並把整合分別放在課前,課中,課後。課前的整合體現在師生共同從網絡收集相關信息方面;課中的整合,則是充分讓學生有機會利用網絡和其他途徑收集信息,解決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爲了突破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創新這一難點,我們自行設計了一個人字形線路動畫。通過這動畫,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詹天佑敢於創新的精神。另外,如果按傳統方法學習,學生只會理解到課文所寫的內容。但整合了信息技術後,他們不僅理解了詹天佑的傑出與愛國,還能拓展到課外,瞭解到現今鐵路的新成就,更激發出學生的愛國精神。我還把整合拓展到課後,讓學生利用學習論壇和QQ,在課後繼續發表自己的收穫和感受等等。並提供相關的網站地址,使他們在課後可以瀏覽更多詹天佑的資料,深化學生對詹天佑愛國精神和傑出才能的體會。

  三、研究教師的任務

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教的本質是:做到指而不明,引而不發。所以,我認爲教師應該承擔一些必要的任務。

1、提出明確的要求:

在第一課時上課前,我就要求學生收集詹天佑的相關資料,使學生知道詹天佑被稱爲“鐵路之父”。第二課時上課前,就要求學生收集詹天佑對鐵路的貢獻,以及鐵路的新成就,使學生深入理解詹天佑被稱爲“鐵路之父”的原因。

2、師生共同合作學習:

在學生收集好資料後,我們就共同建立了“詹天佑站”。這個網站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學生網頁;教師網頁;學習論壇。教師要做的就是建立這個網站的框架,弄好學生網頁的鏈接,好讓學生根據情況自主選擇充實。另外就是要建立起教師的網頁,這部分的網頁主要是起到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感情的作用。例如:我們藉助網絡的優勢,製作了一段鐵路新成就的影片。憑藉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來拓展語文教學的信息通道,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更快,更準確,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識,並激發他們內心的愛國之情,學生的興趣和激情一下子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3、鼓勵學生去交流:

學生在預習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疑問。這時,老師就要鼓勵學生利用學習論壇,及時與老師,同學交流,起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

  四、研究如何使學生得到發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培養學生,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實踐。例如:學生在明確教師的要求後,他們就開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網絡等多種途徑中尋找所需的資料。在這過程中,其實也把我們以前的課中小組合作學習拓展到了課前,而且他們在收集好了資料後,學生們爲了能在課中把收集好的資料更好地展示,他們還會自覺地在小組內商量好如何彙報。另一方面,學生們要在如此資源豐富的網絡中,找到自己所需的那些資料,課前他們就必須先充分地讀書,做好預習,這一過程也正體現到了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學習。但由於學生的水平有限,這當中難免會出現錯誤。但我認爲這不要緊,我們應該給予學生髮展的空間,我相信通過課中的交流,他們會自己發現錯誤,再自己改正,這又是自主學習的體現。因此在學生收集好資料後,我就讓小組內電腦技術比較好的學生自己把資料放到站上。而對於這學生網頁我也只是在課前大概瀏覽了一下,並未做過多的修改。

另外,我覺得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以及信息技術素養這兩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爲我們日後繼續研究這整合課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認爲這主要是因爲這節課的資料是他們自己收集回來的,講起來肯定就得心應手,充滿自信。因此,我個人覺得“一臺電腦的情況下是可以實現整合的”。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4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1、 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

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後通過美讀再次體味文章相結合。可分成這樣的三步:

第一步、自讀自悟

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這一不是讓學生讀之意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步、深入細緻感悟

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進行交流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爲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爲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

第三步、美讀之中再體味,提升思想境界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人物的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人物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

————,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的優秀品質。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在讀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達的情感,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優秀品質的薰陶。

2、 在動手之中促感悟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

講解時,學生自學後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5

我認爲,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字上下功夫。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第10冊講讀課文《詹天佑》時,我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爲主,輔之以“導讀法”教學模式和“漫談式”教學模式,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將“導讀法”教學模式和“漫談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漫讀:(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爲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爲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思維的交*互補修正,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救。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以上操作沒有特定的順序,學生講到哪兒,教師跟到哪兒。)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6

每學期的教學研究課又開始了。這一次結合教學進度和同教研組老師的要求,我選擇了《詹天佑》這一課。“學講計劃”如火如荼的展開了這麼久,也聽了這麼多課,但是第一課時居多,第二課時相對較少,其次更主要想上“學講計劃”下一堂完整的課,讓學講計劃更深入心中。

確定好後,就開始進行備課。想想學講計劃的要求,看看自己的科研課題“引導質疑主動解惑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我覺着它們是相容的,目的是一樣的: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

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課前自學——點題質疑——檢查自學——交流收穫——理清脈絡。

課前學生都能主動獲取一定的知識,結合自己的題目質疑,能去主動獲取課文內容,從而把握課文內容。學生課堂上發揮了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主動獲取知識,交流所得。看出來學生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尤其在交流多音字這一項,沒有想到學生竟然發現這麼多,我本以爲只有那幾個易錯的明顯的學生會發現,真是不可小估孩子。這樣一交流,其他學生又多了幾個多音字正音,做到了學生自主學會,有主動講出來。同時他們既然能發現,也就說明他們真正讀進去了,找到了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看來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字的掌握也是如此,這個對於他可能不牢固,那個可能我不會讀,並不能統一學生的認知。結果也是讓人滿意的,學生朗讀課文幾乎沒有出現字音錯誤。

“學講計劃”實施至今,課堂上肯定還有不足,第一學生交流時傾聽能力還要再提高,第二傾聽後快速判別,提出不同意見的水平還有待培養,第三小組彙報後總結記錄能力欠缺。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7

《詹天佑》是篇經典寫人的文章,也是一片老課文,網上相關設計數不勝數,發現在多數設計在“感性”多一些的,而我則從“語用”的角度思考,希望藉助文本的學習能習得方法。

1.簡單擬題有學問。寫人的文章學過不少,也寫過不少,各有不同。如很經典的題目《刷子李》《臨死前的嚴監生》等,似乎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在人物前面加上修飾詞,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詹天佑》沒有?比較發現,擬題方式有多種,寫人角度同樣有多種。於是關聯出第二點。

2.繪製導圖有發現。把握主要內容,我經常採取的策略就是“動起來”,結合預習,結合分段,結合積累的經驗,開始繪製導圖。小組合作分兩種,一是在紙上,亦可以到臺前板演。通過閱讀提取,圍繞詹天佑,從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表現出傑出愛國的思想,學生或採取氣泡圖或採取括號圖能夠詮釋出來。於是通過觀察追問,發現作者採取的寫法是一個人的一件事,通過詳細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優秀品質;發現了開頭及結尾的特點,一是開門見山進行評價,結尾有昇華點題。結構嚴謹,寫有思路,值得學習借鑑。

3.聚焦片段有詳略。4.5.6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是具體描寫詹天佑修築鐵路的事蹟,內容比較長,不可能一一平均使用力量。於是從“語用”的角度,一是關注段落結構,以第四自然的爲例,總分的寫法,遷移發現5.6的結構也是如此。二是關注過渡句的使用。尤其是三個句子看似平時作者卻採用了不同的寫法,避免了重複,巧用了聯繫上文、雙重否定、設問句來過渡,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三是關注人物的寫法。以第四段爲例,寫得很詳細,語言、心理、環境等描寫很生動,可以作爲後兩段的遷移點,再反過來比較,爲什麼作者不用,凸顯語言的簡潔與重點的突出。這些寫法的領悟,很有必要,也是學生忽略之處。當然,對於內容的理解,通過朗讀、圖示來得以加深。

4.變式教學有妙處。文本學習到這兒,教師反問一把,是否可以刪除2.3自然段,爲什麼?側面描寫,以此反襯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之形象,對於學生而言也就不難發現與領悟了。

“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祕密。”關注語用,注重語言實踐,教師“要什麼”做得心中有數,也許就能在每堂課的教學中傳遞給學生,不再是在“內容的分析裏”打轉轉了。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8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詹天佑》這堂課談談我的感受。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教學課文後,我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 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課堂上採用“ 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 。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 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爲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這種“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教育思想。開鑿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採用“中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後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並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爲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傑出的才幹“進行。畫了即說,演示後即解說,加深了對詹天佑創造才能的理解。

”激發學習興趣,變苦學爲樂學“,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使原來覺得乏味、枯燥的閱讀教學變得樂趣橫生。在愉快教學中,兒童情緒歡樂,思維敏捷,語言順暢,沒有精神負擔,沒有心理壓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豐富知識,發展語言,開發智力。

三、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時間,且讀得有趣,讀得有法,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循着”疑“去探求,自尋答案,自我領悟,真正做到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爲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四、 多媒體的巧妙運用,使得 ” 人 “ 字行線路的設計形象直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得還不夠,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的理念貫徹不到位。六年級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不如低段高,但責任還在自己,不是爲讀而讀,而要精心設計朗讀環節,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能做到” 書讀百邊,其義自見“ 。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我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二、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不夠主動。在比較機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沒有什麼自己的創意。所以,我感覺到,自己的啓發還是不夠的。

總之, 我認爲這堂課還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因爲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9

詹天佑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頂着帝國主義的重重壓力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原本設想上這課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會比較好,沒想到臨時沒調整過來。於是就臨時隨機應變,改在教室上,沒想到效果挺好。上完《詹天佑》這一課,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將預習時收集的資料談自己對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讓學生讀課文看作者是抓住什麼寫詹天佑的(即中心句),進而抓出關鍵詞”愛國“、”傑出“,然後圍繞這兩個詞逐步分析課文。這樣,在學生的頭腦中就形成了一條非常明晰的條理。

爲了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傑出,在教學”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提問法、繪圖法和演示法。在進行到第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那些困難? 2、分別採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開鑿?這兩個問題不難,但一定要細細讀書才能完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了。

爲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把開鑿隧道和過青龍橋的方法記在頭腦中,於是我趁熱打鐵激勵學生:”詹天佑早就將隧道修築成功了,你們能將這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用簡圖表示出來嗎?看那位同學、哪個學習小組畫的簡圖美觀實用。只見學生先是認真仔細地讀書,然後結 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圖示,細細的揣摩、端詳,最後在紙上認真地畫着。我巡視了各小組的成果,發現有個通病:1、表示開鑿方向的箭頭大都畫在山腰,還有些小組兩端的箭頭沒對齊。2、許多學生把箭頭畫到了山的中間。3、在八達嶺隧道的開鑿圖示上許多同學忘記畫向下的箭頭,把從中間向兩邊的箭頭畫得非常地小,和其他兩組箭頭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我把畫得好的和有問題的圖示分別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在對比中找出錯誤,加深了記憶。並及時表揚了各小組合作成功,孩子們都喜笑顏開,這時我話鋒一轉: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麼要求工作人員的?他們再次將“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讀了一遍,我相機說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員畫圖有半點馬虎的話,就會給工程帶去不可估量的損失,你們說一個小小的箭頭的位置關係重大嗎?”孩子們都凝重地點了點頭,“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有了上一段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因此在解決過青龍橋的陡坡問題時我提出了既要畫圖又要實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他們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看到他們的認真勁,我心裏真甜。但是我心裏也沒底,什麼工具都沒有,怎麼演示啊?出乎意料,他們在實物演示時,利用了手邊的文具盒、橡皮等小東西,演示的時候再加上生動的講解,整個這段我就一點也不用講了。在玩中,他們充分領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傑出才能所服。

我爲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學習獲得成功而高興!而喝彩!

《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10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用“爭奪”、“爭持”各造一個句子。

3、瞭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師:從虎門銷煙引出出示課題

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師: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

生:排隊讀齊讀

輕蔑在習字表中描一遍

師:“岔道口”指的是什麼?

生:基本理解

師:輕蔑藐視近義詞嘲笑譏笑

生:在此齊讀生字詞注意了字音的糾正

傑出愛國接受任務修築鐵路提前竣工

生:讀課文

師:根據題示(紅字部分)說說課文的主要意思

生:給與了適當的提示接受任務

生:簡單地介紹詹天佑的背景資料

師:引導的非常巧妙從學生的介紹中引出: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生:讀後面的句子和手中的資料,進一步感悟“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生:最早第一條完全我國京張鐵路是我國的一項傑出工程

能夠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去體會

師:進一步強化,如何理解“第一條”?

生:是完全有我國的工程人員設計施工的。也就是:以前的鐵路多多少少都有外國人的參與。

師:鐵路“幹線”?

生: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師:如何理解“交通要道”?(出示了教師收集的資料)

生:談自己的理解。比較到位

生:讀課文進一步感悟

師:不僅是一條鐵路幹線,還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要求:看課文結合自己手中的資料自學課文。

生:自學課文第二、三段似乎時間短了些(五分鐘不到)

師:困難一

生:談鐵路修建的背景板書:帝國主義阻擾

生:阻擾不能順利地進行,百般阻止。北京到張家口市交通要道

師:帝國主義是如何要挾的?軟弱無能抓住清政府的弱點

在課文的講解和引導過程中,注重了詞義、字義的解釋,包括字音的糾正

投影出示的時間太長了

師:困難二

生:自然條件的困難難度大修築的艱難惡劣的自然環境

師: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主線

時間沒有掌握好

板書:詹天佑傑出愛國面對帝國主義的阻擾

惡劣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