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九年級課件 > 中學九年級物理教學課件

中學九年級物理教學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多彩的物質世界

中學九年級物理教學課件

1、大致瞭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並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

2、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3、瞭解原子的核式模型。瞭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並認識這種探索將不斷深入。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

5、初步瞭解納米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6、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7、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8、有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

  全章概述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科學內容中,“物質”作爲三大一級主題內容之一出現,其中有關物質的形態和變化、物質的屬性、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新材料及其應用等二級主題的大部分內容已經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中具體化。本章是九年級的起始章,共設四個課節,即:“宇宙和微觀世界”、“質量”、“密度”和“測量物質的密度”。

課本從認識廣闊無垠的宇宙入手,帶領學生逐漸走進多彩的物質世界。本章貫穿兩個重要的物理量——質量和密度。通過講述質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測量,使學生對物質及其屬性有進一步定量的認識。

第一節“宇宙和微觀世界”。本節讓學生知道大到天體、小到分子和原子都是物質。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物質觀和世界觀,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

第二節“質量”。課本將質量的概念以“物質的量”、“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的程度引入,是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質量”的概念講得很淺顯。由於前一節介紹了“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在此基礎上來理解“物質的量”和“物質的多少”是比較容易的。必須明確一點,這並不是質量的定義。

課本直接給出了質量的單位及換算關係。通過“小數據”欄目列舉了一些物體質量的大小,使學生對物體質量的尺度有大致的瞭解。關於質量的測量,課本介紹了托盤天平和學生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三節“密度”。首先,課本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體會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木塊、鋁塊、鐵塊)的質量不相等,表明物質在這方面的性質上存在差異。然後,讓學生完成題爲“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係”的探究。利用探究結果: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且單位體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單位體積的質量來表徵物質的這種特性。從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單位。

第四節“測量物質的密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怎樣使用量筒,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怎樣測量物質的密度。這節內容讓學生學習測定一個物理量的方法。即,測量了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後,就可以通過p=m/V算出物質的密度。

在基本測量方面,要求學生學會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學會使用量筒直接測量液體的體積或間接測量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在實際應用方面,一是各課節“動手動腦學物理”欄目中設置了許多開放性、綜合性的學習問題。二是學生已有許多與“物質世界”相關的知識基礎,應該注意引導他們多層次、多角度來認識物質的本質屬性。

運動和力

1.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2.能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能用示意圖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條件。

5.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物體的慣性。能表述牛頓第一定律。

全章概述

機械運動現象最普遍、最簡單,學生也最熟悉。例如,學生在小學已經進行過速度計算的訓練;又如,相對運動、慣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習本章內容,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逐步展開。

時間和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和技術中最基本的測量,學生應該掌握常用測量工具的用法,並會選用適當的測量工具。生活中還常常利用估測的方法測量長度和時間,應通過活動使學生有所瞭解。

[中學九年級物理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