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1

一、說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及課程標準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出自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體裁爲敘事散文,根據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本文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敘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蘊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二、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爲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說學法指導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新授課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多媒體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繫在一起,讓知識成爲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爲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爲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爲什麼要這樣安排?

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

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爲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爲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

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的:

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爲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着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爲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說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①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

②《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爲“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爲“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說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導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蘊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繫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

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爲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愛”爲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所追憶的阿長不是一個文化人,而是一個粗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較多篇幅批判了阿長的愚昧迷信,但在這些材料的背後卻隱藏了作者對阿長純樸、善良的品格的讚美,特別是阿長爲我買山海經這一情節,是文章的動情點,也是讀懂阿長的關鍵而這種讚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極點,化成了對阿長的懷念與祝福文中作者從孩子的視角來寫,其中卻滲透了對人生的思考學習本文,應當讓學生能夠理解隱藏在文中批判性語言下的對阿長的讚美與尊重,能夠學會從生活瑣事中發現愛,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立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爲:

1、理解、積累字詞;

2、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文的“過程和方法目標”爲:

1、運用探究式學法,調動已有知識儲備和對生活的感悟走進文本;

2、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而有創造性的見解;

3、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語言逐步走進阿長的心靈,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感受生活中質樸的愛。

(三)、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由此,我確立本課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爲了解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學習感受生活,學會讀懂他人的愛,發現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

(四)、教學重點:選取典型事例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性格,體會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

(五)、教學難點:學會關注普通人,在生活瑣事中發現愛,能讀懂魯迅心中的阿長。

三、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而設計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引領學生觸摸文本,解讀文本,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拓展閱讀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優秀文學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的魅力,而課外練筆則是引導學生由解讀文本到解讀生活的延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點撥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首先,我認爲進入文本的第一個問題的設計要簡單,這樣才能讓成功的體驗伴隨着學生走進文本其次,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

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對魯迅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對小時候的魯迅有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

(這樣設計導入,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繫在一起,讓知識成爲一個整體)

(二)、字詞大比拼: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讀老師所羅列的生字難詞(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生字難詞多,這樣課前我就佈置同學預習,字詞大比拼這一環節正是檢查落實預習的方式)。

(三)初識阿長:

爲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阿長是誰?她的外貌、身世怎樣?

2、文章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情中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爲什麼要這樣安排?

3、文中的我體會到了阿長對自己的感情了嗎?

題1,讓學生聽讀課文,然後邊聽邊解決問題,並將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

題2,回答前三問,較容易;第四問,學生理解較難,爲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7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爲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題3,則較難理解,我就設計了第6至11段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白,當時的“我”還沒有理解長媽媽對我的感情,再通過追問“後來我理解到了阿長對我感情到底是什麼呢?”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四)讀懂阿長

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深入理解人物,仔細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讓學生抓住重點,重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

1、文中哪些詞句體現了我對《山海經》的渴慕?

2、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解決第一問我讓學生速讀相關文段,用筆勾畫出相關語句,並做簡單批註,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探究之後,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這過程當中進行一系列的追問(如: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解決第二問時,我讓學生朗讀並比較第17節與25節,通過理解兩個“敬意”的不同,從而讓學生理解兒時的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在這過程當中我再進行爲什麼在此時作者認爲“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句和前面的阿長講“長毛的故事”時的“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有何區別?)的追問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合作完成任務,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懷念阿長

學生齊讀最後兩段,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文中阿長的感受(可用自己創造的話或化用古詩、歌詞、俗語等來表達)

最後,爲了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並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我設計了以下兩道題:

⑴、一般情況下,我們寫作懷念讚美一個人時,往往會選擇正面的事例,本文卻寫了阿長的諸多缺點,如果去掉這些缺點,你認爲對塑造阿長這一人物形象有怎樣的影響?爲什麼?

⑵、魯迅文章的題目言簡意賅,別有韻味,本文以“阿長”與《山海經》爲題的用意,你能有所領悟嗎?

解決第一題時,先引用作者一貫的創作主張“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再分析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去掉阿長的缺點,不僅不能使阿長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原有的生命力因爲只有真實,形象纔有生命氣息,才能打動讀者本文正因爲如實地寫出了阿長的缺點和優點,阿長的形象才顯得真實、豐滿、有生命力)

第二題是考察學生理解標題的能力,有一定難度,我點撥提示學生我對標題的理解:扣住中心;扣住中心人物;扣住中心事件;能撥動自己和讀者心靈之弦這樣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六)課外拓展:尋找“阿長”

寫寫生活中的“阿長”: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類似長媽媽這樣的普通人?請你審視久已淡忘了的人和事,以真實爲墨,用心靈作筆,寫下自己內心的感動吧!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學生由解讀文本延伸到解讀生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瑣事中發現愛,感受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教師總結:對照板書總結;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八)、佈置作業:閱讀《朝花夕拾》、《大堰河――我的保姆》

附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心形”基於師生共同的朗讀感悟,濃縮了阿長形象的內涵和作者的筆法,寄予着愛的發現這一主題

我這樣進行設計,是基於這樣考慮的:我認爲,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立足文本,給學生一生受益的語文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態度習慣、信念、價值觀等,傳統的讀讀、講講、議議的教法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的融合能促使學生思維拓展深入,情感細膩昇華,而適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又可以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和因化效果,共同創造生活的、生命的語文課堂,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阿長與〈山海經〉》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與《背影》、《臺階》、《老王》、《信客》等文章訴說了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這種編排體現了新教材迴歸生活的編輯思想。

“頌揚人性美”是本單元的主題。《阿長與〈山海經〉》以講讀課的身份出現在單元之首,用意有三:其一是該文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理解層面符合八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其二,記敘線索明晰,選材典型性強,寫法上欲揚先抑,這爲後面文章的學習打下鋪墊。其三,文章語言生動、精彩,值得朗讀、品味、學習。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就接觸了“狀物、敘事、寫人”的方法;具備了學習記敘文的一定基礎。再加上本篇文章寫的是魯迅童年的家庭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因此,無論成績好壞的學生,只要教師引導、啓發得當,他們都有興趣去閱讀探討。在閱讀探討中,學到寫人敘事抒懷的方法,獲得能力。

三、教學目標

本文篇幅較長、知識點較多,要講深講透是比較困難的。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水平與教學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爲:

1、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學習文章人物描寫的方法。

3、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4、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級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四、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學習實爲語言的學習。說白了,學課文就是學習作者的語言形式。輕語言內容,重語言形式是語文教學的規律之一,這種理念正是新課標提出的“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最好詮釋,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將本文的教學重點定爲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

課文前半部分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後面,許多地方含有同情與懷念,有雙重色彩,而且,前一種色彩形諸文字,後一種色彩則隱在敘事之中,所以要注意從文字背後認識阿長,體會寫作時魯迅對阿長的感情。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定爲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

五、教學方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的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我準備以討論式爲主要教學方法。

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發展爲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心理特徵、知識水平出發,採用“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四段流程”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個性發展起來。

六、學法指導

新課標強調“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把學生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有以下“四個強調”:

1、強調預習。這樣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培養自學能力,爲實現“教是爲了不教”努力。

2、強調多讀。本文作者是文白轉期的文學家,作品精深,較難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沒有吶喊的心底吶喊,故必須熟讀。另外,語感是語文的生命,而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故必須多讀。

3、強調積累。豐富語文積澱,包括學法積累和基礎知識積累。

4、強調自主設疑,合作學習,勇於探究。

七、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嗎?正是這個驚險的故事爲“我”兒時的“百草園”罩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而講給“我”這個故事的人是長媽媽,她對作者的兒時產生過重要影響,以致時隔多年之後,作者仍然寫了一篇回憶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

本環節設計意圖:從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一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魯迅與長媽媽關係非常密切,這一片段又與本文有着有機的聯繫,由此導入新課,可以溫故而知新。

學習活動一:多媒體展示作者魯迅與《山海經》簡介。

本環節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相關常識,爲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學習活動二:檢測學生預習中對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

本環節設計意圖:針對學生輕視基礎的意識強化了重點詞彙的積累。

學習活動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物,整體把握文章情節。

問題一:長媽媽名叫什麼?

問題二:長媽媽長的什麼樣子?

問題二: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幾件事?重點寫什麼?

本環節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並引導學生了解文章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學習活動四:選取“講長毛攻城時護城”這一詳寫情節,師生共同品讀探討阿長的性格特點。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通過文中人物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並進而激發其課下主動探究其它情節中所體現出的人物性格側面。

學習活動五: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爲我買《山海經》”這一情節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問題一:買《山海經》的起因是什麼?

問題二: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問題三:當阿長說:“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映?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問題四:“我”爲什麼因此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問題五:綜前所述,作者詳寫買《山海經》的事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同學們,你們能說說作者爲什麼要詳寫這件事嗎?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並從中體會到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與感激和長媽媽對一個孩子真誠熱情的幫助與關愛,從而認識到時隔多年作者仍對長媽媽念念不忘的原因。

學習活動六:課堂寫作活動

想像阿長如何千辛萬苦地買《山海經》的經過。注意一個細節:阿長連書名也記不清:。

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的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些什麼?請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展開想像,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與魯迅對話。

本環節設計意圖:結合特定情境,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與寫作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空前敬意憎惡

不耐煩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買《山海經》懷念

善良、純樸、熱心、關心孩子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出自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它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以雙重眼光——兒時的眼光和寫作時的眼光回憶了自己的保姆阿長。文章圍繞阿長選取了七個具體的事例,塑造了一個命運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農村婦女形象。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又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她對魯迅傾注了一片心血,是作者心中值得懷念和感激的人。我考慮到本單元是以“愛”爲主題,所以我爲學生設計的情感價值目標是:感悟作者對阿長深厚的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又因爲這一單元是以敘事作品爲主,因此,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我安排了兩項:一是理解課文中出現的一些生字、詞;二是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爲了能讓學生在今後能順利地閱讀此類的文章,我設計了三項過程和方法目標:一是體會語句的深厚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二是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的方法;三是學習本文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而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是教學中的重點。爲了突出重點,我採用討論探究法,提出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一起,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在教師的啓發與點撥下,通過討論與探究,培養學生的質疑與解疑的能力。領悟這篇文章的雙重眼光以及欲揚先抑的寫法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教學中大量採用了複述法以及類比法,實質上是爲突破難點所設。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我預計用三課時授完,而本文的第二課時最能體現我的教學思路,因此,我將在下面談談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與設計。

二、說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導入

教育藝術論上說:“精彩的導入語,是開啓新課的鑰匙,引導學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啓後的橋樑,使學生循故而知新;是樂章的序曲,使學生感受到整個樂章的基本旋律;是情感的起搏器,激起學生心海的波瀾。”爲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爲了能緊密銜接第一課時的內容,我採用的是提出問題的方式來導入新課的。我一上課,就問學生:“魯迅先生曾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到過他的保姆阿長,可見他對阿長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爲什麼在這篇文章裏卻很多次提到他討厭阿長,甚至是憎惡,那到底是哪些事導致他對他的保姆有這種情緒呢?請大家快速閱讀,並通過複述的方式說說是哪幾件事。”這樣的導入,目的在於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促進他們思維的運轉,活躍課堂的氣氛,同時也自然過渡到了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2、通過複述,體會表達,認識阿長

由於課文比較長,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要突出重點。導入新課後,我出示了相應的.複述提綱:稱呼的來歷→長媽媽的一些壞毛病(切切察察,睡相不好)→長媽媽的一些令人厭煩的規矩(元旦早晨吃福橘等)→買回《山海經》。既而以小組爲單位推舉一位代表進行復述競賽,並在複述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即興表演出阿長的語言、動作以及神態,從而體會到作者在本文中所運用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讓學生讀出文中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用不同的線符在書中畫出來。等到學生弄清這七個具體的事例之後,再讓學生通過比較,圍繞: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爲什麼這麼安排?這三個問題進行探討交流。讓他們明確地認識到文章略寫了阿長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形的睡相,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詳寫了爲“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阿長有一個初步瞭解,真實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同時也讓人明白了作者兒時討厭、憎惡阿長的原因。而詳寫了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阿長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完成上面的環節後,我再引導學生重點研讀阿長買《山海經》一節,也就是文章的19—29自然段,也正是長媽媽爲作者尋購《山海經》這一偶然事件,才讓魯迅對她念念不忘,幾次在作品中提到她,對她充滿感激、懷念、敬意的原因所在,同時也照應了文章的題目。爲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作者感情的變化,我設計了五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a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麼?(注: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b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回事時,“我”是怎麼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c當阿長說:“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何反應?表現出“我”怎樣的心情?d文中說:“這又使我發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卻有偉大的神力。”爲什麼說“她卻有偉大的神力?e“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爲什麼這麼說?讓學生精讀該部分,進行充分地討論合作交流後,再點名回答上述問題。至此,一個有點粗俗、迷信、守舊,但卻善良、熱心、忠厚真誠的阿長形象就完成了。

3、再讀全文,領會寫法,個性悟真

再次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對長媽媽感情的句子和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點名讀相關的語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既而讓學生們再討論一個問題:文中作者先後兩次提到對阿長的“敬意”是不是這兩次“敬意”都是指作者對長媽媽生髮出的懷念之情呢?通過學生之間的探討交流後,我引導學生認識到:課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寫她“討厭”、“憎惡”阿長,後半部分寫因有大炮放不出來的“偉大的神力”和買回作者渴慕的《山海經》而敬她,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去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寫關照自己兒時的阿長的。因此,我們要體會出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背後,含有的同情與懷念,這也正是文章的一大寫作特色——先抑後揚,真實寫人。爲了說清這一特色,我通過例舉作文實例,運用類比的方法談談什麼是先抑後揚的寫法,讓學生體味這種寫法的優勢,提高學生寫作實踐的能力。爲了培養學生的個性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我最後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話題就是你喜歡長媽媽嗎?爲什麼?這種開放的話題不僅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同時也能更深一層地領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與感激之情。

三、說作業設計

作業不僅是教學過程的延續,也是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它既要滲透本節課的所學,也得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爲目的。因此,我爲學生設計的作業是用多種豐富的人物描寫方法去寫寫你身邊的人,寫出你對他的新認識。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的內容既要能體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要力求簡潔、明瞭,它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一眼就能知道本節課講的內容。本節課主要是學習作者圍繞阿長寫的七件事,因此我把這些事作爲我板書的核心,再用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變化。

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喜歡“切切察察”

不好的睡相

元旦的古怪儀式

煩瑣的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回山海經

謀死我的隱鼠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教學要以讀促悟,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還要在閱讀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獲得思想的啓迪。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設計。

一、說教材

分析,研究好所教授的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把教材研究透徹才能把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運用恰當的方法將知識準確地、有效地傳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能力,薰陶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阿長與<山海經>》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用樸素但又不乏幽默的筆觸,敘寫了阿長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通過事件的詳略變化和寫作視角的轉換,塑造了阿長這個小人物的形象,讓作者充滿敬意與憐愛,感激與懷念,同情與愧疚,也有溫暖與力量。這篇課文在寫作角度和閱讀方法上來說,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之處。

二、說學情

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教師設計課程的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教師課程設計好壞的評價標準之一。本節課,我所面對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定的瞭解,對魯迅先生的作品也有了一定的感知,而且,此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語文閱讀的方法,對分析人物形象有自己的心得體會。然而,由於時代久遠,學生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不瞭解,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難以理解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感情和阿長這個人物形象。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的要求,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敘述文體的基本特徵,學會從不同角度把握文本重點,提高整體把握結構層次的能力。

2.對文本進行細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體會平凡人物身上閃光的品格。

3.加強誦讀,理解對作者情感態度的體會和對文本深層意蘊的感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把握阿長的人物形象,分析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詞語運用之妙。

難點:通過品析文本關鍵詞句和分析文本寫作方法,感受作者對阿長的複雜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將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這兩種主要的'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重要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我會採用聯繫舊有的知識的方法進行導入。我會用已經學習過的作品作爲切入點導入本課: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曾經走進了魯迅先生的童年,一起跟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了一遍,遊覽了魯迅先生記憶的一角。認識了百草園中講美女蛇故事的長媽媽。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長媽媽的生活小事,看看她是一位什麼樣的長者。這樣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以舊知帶新知,學生易於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並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從標題中,你能知道什麼信息?2.你認爲阿長有什麼魅力?對魯迅先生有什麼樣的影響?學生思考之後進行回答,教師相機指導,並向學生明確:文章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阿長,也就是長媽媽,着重寫了她和《山海經》的故事。依據課文內容,我們還可以知道阿長給作者買來了心心念念想要的《山海經》,這讓兒時的魯迅深受感動,是魯迅先生記憶中難以磨滅的記憶。從宏觀上留下一個印象,方便後文對本文的學習。

(三)深入研讀,走近阿長

接着,我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研讀。我會給學生提出一個思考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文章開頭爲什麼先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名字由來,爲什麼要把這個稱呼與《山海經》聯繫起來?

學生自主學習,不懂之處,可以跟同桌討論。學生回答,教師予以引導,明確之所以這樣開頭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名字由來,是爲了說明她身份低微,是個無名無姓的可憐的人,不被尊重。以阿長入題,一方面暗示作者情感由憎惡到敬重的變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將寫作時的回憶與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錯轉換的寫法,還給人以親切感。

然後,我再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分析詳略得當的手法:仔細研讀課文,反覆誦讀,找出課文中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從這些事情中,你可以看出阿長是個怎樣的人?請運用小組討論法和圈點勾畫法總結出阿長的人物形象特點。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運用不同閱讀策略,從標題和課文開頭入手,抓住主要事件及安排方式探究人物形象,進而考慮阿長這個人對作者的意義。小組講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其他同學可以對其進行補充,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報告,由一位同學進行整理,並陳述出來。教師板書出來。

在閱讀和交流中,教師給予具體指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實現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最後,我進一步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結合課文,深入探索作者爲什麼要寫阿長這個人?

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不同的事件着眼,於細節處分析、探究作者的心思。從而明確:阿長毫不計較“我”對她的各種不屑和無禮,真心實意關心愛護“我”,努力滿足“我”的願望,這讓成年之後的“我”深感慚愧,同時也倍加感激與懷念。

(四)鞏固拓展,瞭解阿長

在本環節,我會讓學生重溫經典——《朝花夕拾》,快速瀏覽,在書上圈畫出阿長在哪些篇目中出現過,出現的事件及稱呼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發現阿長還出現在《狗.貓.鼠》《五猖會》中,稱呼也是在長媽媽與阿長之間變換。完成了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和體會。

(五)小結作業,延伸思維

我會這樣總結本課:這節課我們對阿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阿長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愈發飽滿起來,她作爲魯迅的保姆,給童年的魯迅以溫暖,作爲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給現在的我們以樂趣。大家還想知道更多嗎?下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究。

至於作業部分,我會佈置學生課後寫一個小練筆: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兩篇文章,寫寫你心中的阿長。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3、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4、學習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把握細節,沉浸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通過細節、日常生活點滴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感悟平凡生活中魯迅之真實而又豐富細膩的心靈世界。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1課時

一、新課導入

魯迅筆下的長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然而她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她懂得吉利文化,熟悉避諱修辭,珍惜勞動成果,講究自身形象。她既是一個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的母親,又是一個生活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所以,文學泰斗魯迅對她傾注一片深情。請隨我一同走近《阿長與〈山海經〉》。

二、資料助讀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爲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爲“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此文集作爲“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文集以記事爲主,飽含着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爲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三、初步感知

1、生字注音。

駭(hài)孤孀(shuāng)擄(lǔ)惶(huáng)急頸(jǐng)悚(sǒng)瘡疤(chuāngbā)詰問(jié)渴慕(mù)疏(shū)懶

霹靂(pīlì)璣(jī)懼憚(dàn)矩(jǔ)懿(yì)灸(jiǔ)

2、生詞註解。

惶急:恐懼着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害怕,畏懼。

渴慕:迫切地羨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

瘡疤:瘡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處、短處或隱私。

震悚:因恐懼而顫動。

情有可原:從情理上可以原諒。

霹靂:雲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這裏指作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面如土色: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極端驚恐。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3、整體感知。

(1)《阿長與〈山海經〉》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保姆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懷念之情。

(2)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爲發生了一些事情。下面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爲我買《山海經》

四、合作探究

1、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

這些規矩寄託着長媽媽善良真誠的願望,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

2、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你想到了什麼?

使人想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

3、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經過,請複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裏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第2課時

一、複習導入

作者通過對阿長稱呼的由來,有不良習慣,會煩瑣規矩,講“長毛”故事,買《山海經》等事情的回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地位低下、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點迷信、淳樸無知,但熱情善良、關心孩子的長媽媽形象,課文重點寫了買《山海經》一事,這件事作者是怎樣敘述的呢?

二、合作探究

(一)走進文本

1、探究重點情節

精讀買《山海經》一節,即18~28語段,思考並討論下列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麼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我”想“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爲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並不善於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映?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激動,也因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爲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因爲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誰能像阿長這麼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爲什麼這麼說?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二)探究情感變化

學生默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是始終如一的嗎?如果不是,說說前後有何變化。

憎惡—討厭—不耐煩—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產生新的敬意—感激不盡。文章就是以我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爲線索組織全文的。

2、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惡”“討厭”阿長,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什麼樣的感情?

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寫她“憎惡”“討厭”阿長,後半部分寫因有讓大炮放不出來的“偉大的神力”和買回“我”渴慕的《山海經》而敬她,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後面,含有同情與懷念,有形諸文字和隱在敘事之中雙重色彩。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採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3、這一情感的宣泄集中體現在哪一句上?

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它凝聚着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託着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願。這時的長媽媽,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盪在我們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4、精讀課文,用以下句式說話:

“讀文章片斷,我認識到長媽媽是個的勞動婦女。”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從人物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方面說。

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三、課堂小結

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長媽媽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及後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着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四、板書設計

饒舌多事善良

不拘小節真誠

迷信淳樸欲揚先抑

無知熱情

樂於助人

厭煩(喜愛、感激、崇敬)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圍繞中心選取材料;選取材料詳略得當。

3、學習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

3、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培養尊重、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個性化的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

學生對文章主題的領會。

教學方法

1、閱讀領悟法

2、互動研討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見課件)

同學們,在初一時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給美麗的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而故事的講述者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幾次都提起,可見她是一個對自己很有影響的人物。那麼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就走進魯迅先生爲她專門寫的《阿長與山海經》。

二、檢查預習(見課件)

1、回憶作者的主要作品、成就

2、給加點字注音:

3、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惶急:恐懼着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懼怕。憚,害怕。

渴慕:迫切地羨慕。

霹靂:雲和地面之間發出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象。

煩瑣:繁雜瑣碎。

瘡疤:瘡口表面所結的痂。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名,說出。

三、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什麼人?圍繞這個人作者寫了哪幾件事?請同學們分小組聯讀課文,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爲我買《山海經》

——哪些事情詳寫,哪些事情略寫?(買來《山海經》)

2、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請找出來,用“......寫得好,它寫出了......”的句式進行品析並說話。(提示:找出描寫長媽媽的事件或細節,並說說這些事件或細節體現了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情。)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

(1)長媽媽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

——長媽媽地位低下

(2)長媽媽睡覺時總是“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長媽媽睡相不好)

——長媽媽是一個粗人。

(3)長媽媽“常喜歡切切察察”

——長媽喜歡饒舌多事。

(4)長媽媽“逼”着我吃福桔

——長媽媽有着太多的繁文縟節

(5)長媽媽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長媽媽是無知而又淳樸的。

(6)長媽媽給我買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個真誠,善良,關心孩子,儘可能幫助孩子的好人。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理出了事件,大體認識了人物。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的勞動婦女。

五、佈置作業

掌握字詞,研討與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一)檢查字詞

(二)阿長其人

回憶、思考、討論明確下面的問題

1、文章前兩段介紹了“長媽媽”稱呼的由來,從中可看出“長媽媽”怎樣的社會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視

2、作者寫了阿長的哪些令“我”討厭的生活習慣?可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

3、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

真誠和善良。

4、我爲什麼對長媽媽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這些描寫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長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讓我感到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無知、淳樸。

5、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事情?

爲“我”買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經》。

買《山海經》一事寫出了長媽媽熱愛、關心孩子的美好品質。

6、小結: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二、重點研討

作者對阿長這個人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抓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理出一條情感變化線索。

重點問題:

1、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什麼心理?

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我對從她那裏得到《山海經》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表明了“我”對阿長心存隔閡乃至輕視。

2、阿長把《山海經》買回時,“我”有什麼反應?體現了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震驚、感動的`同時進而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3、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因爲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麼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麼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

小結:見課件

三、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麼?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教師舉例: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麼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麼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後,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牆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四、尋找“阿長”

你覺得阿長像身邊的誰?是年邁不識字的老祖母,愛嘮叨的母親,還是愛管閒事的阿姨……

五、作業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也許她們的方式是當時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讀懂了她們。

請以“讀懂身邊的愛”爲題,寫一篇隨筆。要抓住人物富有個性的動作、語言等來描寫。(週記)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8

創意說

本篇課文按照整體感知——質疑討論——想象創新三步教學,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指導學生寫作。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怎樣的性格特徵。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的語句,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學生自動提問,給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思考質疑。最後引導學生根據對人物的理解進行想象寫作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的語句,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體會“抑”中的“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一定還記得“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位長媽媽是位什麼樣的人?今天我們去認識她。

二、整體感知

(一)仔細默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二)思考下列問題,小組自由討論。

1、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

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2、阿長是一個

什麼樣的人?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說。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

3、依照文中時間的次序畫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後的感情有什麼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方法?

4、作者對阿長有着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師生共同討論歸納。

(四)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爲我買《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引導歸納,師生共同小結:

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着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他“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和後來買《山海經》中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他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3、學生在課文中畫出,師生共同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對他的“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的。對他的繁瑣的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而後對他講的長毛故事產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的心意,因爲“這種敬意”,後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最後他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的敬意”,因爲作者說: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纔有作者後來的真摯的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後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遠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就叫先抑後揚的寫法。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4、縱觀全文,作者

顯示“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純樸熱情、善良仁慈、關心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

學生對閱讀中存在的疑難自由提問,集體解答。

四、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麼?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教師舉例: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麼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麼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後,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牆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難點:

1、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2、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了解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爲在初一時,我們已經學習了從中選出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今天,我們再學一篇選自《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解題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裏,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爲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讚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⑴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

要求:

①邊聽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

②給段落標上序號。

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⑵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具體研習:

⑴明確目標。細讀課文化,研習以下幾個問題。

①文章選取了長媽媽哪些事情作爲寫作材料,這些材料表現了長媽媽怎樣的品格風貌?

②這些材料是按什麼順序來安排的?

⑵學生研習,教師巡迴指導。

學生研習,可以採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將討論的要點寫在書上相應的位置,並與原文相結合作評、點、批、注。教師通過巡迴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注意研習情況的信息反饋。

⑶研習效果反饋。(學生髮言,教師點撥,板書重點內容)

問題①: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這樣幾件事:

A、交待“阿長”的來歷;

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

C、她懂得許多規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

問題②(點撥提示內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時,是以作者少年時代對長媽媽的感情爲線索貫穿全文的,其變化過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這種“層層剝筍”的方式,使長媽媽的形象在先抑後揚、對比映襯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問題③(點撥提示):文章圍繞長媽媽選擇了5個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變化爲線索安排,使長媽媽的品格風貌表現得非常突出。開頭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簡練的筆法介紹了長媽媽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旨在說明她是一個沒有社會甚至連真實姓名也不爲人們所知的平凡勞動婦女。接着第3–5段,從“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寫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和夏天在牀間擺成一個“大”字的睡態,刻畫了她質樸而嘮叨、略帶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從“我”的“不耐煩”去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矩,如說人死爲“老掉了”,不能進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說這些“瑣碎之至”的規矩,意在說明長媽媽有着跟千百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一樣的特點:質樸的品質和迷信的缺點。第13~18段:隨着感情的變化,作者又從“我”對長媽媽產生的“空前的敬意”,來寫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從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筆一轉,寫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長媽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我”買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帶畫的《山海經》,展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從而突出了她對“我”的關心和體現出來的熱情、仁慈、樂於助人的品質。而長媽媽高潔的靈魂也就在這“剝筍”式描寫裏,在由表及裏、淺而深的認識過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現: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質樸、善良、慈愛的勞動婦女。作者在充分展現了長媽媽的品格風貌之後,在文章的結尾以深厚的感情抒發了自己對她的懷念之情。

四、課堂小結

解說:這一環節主要是對學生在研習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好的現象進行表揚,給予鼓勵,對不良現象要明確指出,並要求改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2、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情況

二、研習課文

1、研習目標:

⑴指導學生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⑵品味本文的語言。

2、具體研習:

教師出示目標後,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對相關文字進行評、點、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想互相提問,排除相互干擾,遇到問題舉手,由教師幫助解決。教師巡迴輔導的同時注意收集各種信息,使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撥提示,具有針對性。

3、研習反饋:

學生髮言,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提示。

目標①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採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⑴描寫法:

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着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麼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後,“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⑵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爲“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爲“寶”。

目標②品味本文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如:“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爲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種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伸開手腳,佔領全牀,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後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於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爲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爲目,以臍爲口’,還要‘執干鏚而舞’的刑天。”這段文字裏對刑天“執干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後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於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鬥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鬥力。

三、課堂總結

1、對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2、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

3、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四、拓展遷移,佈置作業

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四、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重點:

作者在敘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後揚的寫法。

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阿長身上的壞習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爲百草園增添神祕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講故事的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裏的一個女工,用魯迅自己的話說:說的闊氣點,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這麼一位保姆卻多次在魯迅的文章中出現,如上面講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有《狗,貓,鼠》,還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就是一片專門講長媽媽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魯迅從未寫過文章紀念他的母親,卻把這麼多的筆墨給了一個保姆,專門寫了篇文章紀念她,這個長媽媽究竟有什麼魅力呢?在她身上發生了那些故事,讓魯迅無法忘懷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阿長的故事。

二、魯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經》有關知識。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閱讀全文,整體感知,概述阿長的故事。

明確:名字來歷---睡覺擺大字---元旦吃福橘(許多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山海經》

四、爲阿長設計一份個人簡歷來認識阿長。

明確:姓名阿長

性別女

職業保姆

身形黃胖而矮

年齡不詳

問題:

1、從這份簡歷中你可以完全的認識阿長嗎?

明確:不可以,因爲認識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認識一個人的性格乃至她的內心世界。

2、這份簡歷中還有一個問題,大家發現了嗎?

明確:姓名的來歷,那不是她保姆的姓名。

3、一起讀課文第二段,明確下,魯迅花這麼多筆墨介紹阿長的姓名對於我們認識阿長的性格與精神世界有用嗎?

明確:有,從姓名的來歷中可以看出,她的名字是別人的,別人隨意加在她頭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長媽媽社會地位低微,不被尊重。是個可悲的長媽媽。

五、爲了能讓大家更好的認識阿長與魯迅,讓我們一起結合發生在魯迅與長媽媽身上的其它故事去走近阿長,走近魯迅

請同學們找出魯迅對阿長情感態度變化的關鍵詞?

明確:不大佩服(最討厭)----不耐煩------空前的敬意(特別的敬意)---新的敬意。

六、分析怎樣的長媽媽讓魯迅不耐煩,討厭?

學生髮言,做填空練習的長媽媽?結合具體的事件來談。

明確: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行爲粗魯,不拘小節

教我許多的規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風景,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於對我的關心愛護。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的是一個:沒有禮貌,沒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長的形象。

七、分析兩個敬意。

1、那又是怎樣的長媽媽讓魯迅兩次產生新的敬意了呢?

明確:擁有偉大神力的長媽媽。

2、這兩個敬意和神力在字典內是一樣的意思,而在文章中變現出的是同樣的情感嗎?

明確:不是。第一個敬意源於長毛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個荒謬的故事,但長媽媽卻講的一本正經,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看出這個長媽媽很迷信,愚昧。也可以看出魯迅在這裏是有反諷的意思。

而第二個敬意源於買山海經,實現了孩子心靈上的渴望。看出長媽媽是一個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的'人。魯迅對她的敬意是真的敬意,一種感激之情。

八、總結。

(1)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身份低微,行爲粗魯,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但也是一個淳樸,善良關心孩子的勞動婦女。

(2)魯迅以什麼情感來寫這篇文章?

明確:深沉的懷念,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3)對比魯迅前後的感情有什麼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明確:

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後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後揚。

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及後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着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九、作業。

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麼?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教師舉例: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麼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麼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後,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牆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