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精選6篇)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精選6篇)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馬說》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1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通篇寫馬,實則寫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着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引發學生的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於伯樂?

第二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因爲新課標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成爲堅毅、執着、博學、謙遜的人才”的育人目標。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8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三、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爲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爲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2、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四、說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五、教學過程

1、馬的世界讓學生總結帶“馬”字的成語及與馬有關的文學作品。

這種導入既鍛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還將他們帶入了文章情境。

2、解讀標題標題爲“馬說”,實則爲“說說馬”,即發表一些關於“馬”的看法,於是引出對“說”這種體裁的介紹。(用多媒體展示)

3、講解背景故事這一項由學生自己完成。

4、朗讀課文,解讀文本

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

當今語文教改氣氛活躍,新觀念、新教法層出不窮,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讀”這個本。所以,這個環節就是“邊探究文本邊朗讀,解讀到一定的深度,朗讀也到位了。”按照這樣的指導思想:

第一步:探討“食”字的讀法,帶動對這個字的理解,然後教師範讀。範讀是爲了體現教師的示範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一個學生朗讀,然後全體朗讀。這樣是爲了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三步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着重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將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全班進行交流。基本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第四步個別學生朗讀,學生集體評議,並說明理由。這樣學生的誦讀必須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上。學生的評議可能回涉及到這麼幾點:

(1)5個“也”字句的語氣

(2)最後一段刻畫食馬者愚妄無知嘴臉的句子和自問自答的句子的語氣。

(3)整篇文章所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把握正確語感、語氣進行朗讀。

5、精品細讀教師此時應提出提綱挈領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學生已較透徹地把握了文章。接下來該呈現出文章最實質的內核了,“文章是說馬,但作者真的只想說馬嗎?”學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馬、食馬者、伯樂”的寓意了。

6、瞭解作者依據文章推測作者此時的處境和所懷有的感情。然後讓學生介紹查閱資料所瞭解到的韓愈,和剛纔的推測相印證。如有欠缺,教師作補充。

7、情感延伸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

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對較消極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鼓勵。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8、網絡大看臺

我在網上摘取了一些網友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容不同的讀後感。然後,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着寫回復帖,長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機課上發上去,大家共賞。

這個環節的設置,改變了以往讀後感的形式,具有靈活機動性,又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馬說》學案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助讀: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難以找到出路。通不過科舉考試就潦倒終身,即使考上了還要受到種種限制,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韓愈自身就經歷過這種遭遇,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重用,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封建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好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叫“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嘆。

預習內容及方法指導:

  一、摘錄字詞(標段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文中字詞,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生疏、多音、易錯字。)

  二、文學常識:1.作者(掌握:名、時、地、評、作)

2.關於“說”的文體知識

  三、朗讀(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流暢)

  四、翻譯: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重點詞語的解釋在文中做出批註。

  五、文言知識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解釋,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重點句子的翻譯,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

1.一詞多義馬之千里者安求其能千里也而伯樂不常有之策之不以其道其其真無馬邪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馬也執策而臨之2.找出通假字並解釋

①食馬者:②才美不外見:

③食之不能盡其材:④其真無馬邪:“3.詞類活用:

4.古今異義:

5.我找到的重點詞語解釋:

  六、整體感知

1.千里馬的處境是怎麼樣的?千里馬受到哪些不公正待遇?

2.食馬者的無知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3.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麼?作者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麼?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馬說》,它是語文版九年級(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運用託物寓意的寫法,短小精悍,寫得曲折而暢達,有雄辯氣勢。馬說借有關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設計依據: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引發學生的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於伯樂?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3、引導學生認識到人才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

設計依據: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成爲執着,堅毅人才。

  三說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

1.掌握文章思想內容。

2.理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本課難點:

1.理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2.如何理解“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誦讀法、引導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設計依據: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貫徹以學生爲主體和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應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啓發學生思考在現實社會中,什麼樣的人被稱爲“千里馬”,什麼樣的人被稱爲“伯樂”,“千里馬”與“伯樂”之間是什麼關係。

2.解釋“說”。

明確“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大多是以華麗的言辭來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

3、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反覆朗讀課文。

3.學生默讀課文,並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4.學生分小組討論解答翻譯中的問題。

5.有疑問的提出來由老師解答。

邊探究文本邊朗讀,解讀到一定的深度,朗讀也到位了。

設計依據:我設計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的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4研讀課文。

由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1)請找出第一段中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明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2)在作者的觀點中,還包含着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麼,這句話實際闡明瞭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什麼關係呢?

明確: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着決定作用。

(3)如果沒有了伯樂,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千里馬的命運會怎麼樣呢?

(4)朗讀第二段,說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無知”會造成什麼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文中還有哪些語句同樣表現出食馬者的無知呢?

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7)食馬者的無知是因爲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食馬者的愚妄和淺薄。

(8)作者對食馬者是抱着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對千里馬又是懷着什麼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9).找出本文論述的中心句。

.教師小結: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文中的千里馬並不是真正的千里馬,而文中的食馬者也並不是真正的食馬者。作者實際是借寫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來表現封建社會中人才的命運。這種寫法叫做託物寓意。

設計依據:以上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側重於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發現問題。藉助問題對文章結構和寫法進行梳理,讓學生對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

5總結:本文圍繞“不知馬”這個中心,反覆進行論述。開頭說“伯樂不常有”,歸結到千里馬“不以千里稱”;中間由食馬者的“不知”說到“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最後更痛斥執策者的無知,並由此導出全文的結句“其真不知馬也”,點明瞭中心。

6擴展和延伸

擴展: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對於統治者摧殘、埋沒人才的.現象,韓愈進行了猛烈的抨擊。那麼,韓愈通過本文表達的希望是怎麼對待人才呢?

學生討論。不強求一致。(善於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幹。)

延伸:在封建社會中,人才的命運只能寄託在統治者身上。那麼,在當今社會中,是不是也同樣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呢?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見解。

(應重視伯樂的作用,但同時人才也應該抓住機遇,充分展示自己,讓伯樂和其他人去發現自己。)

7.作業設計。

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並當場嘗試背誦課文。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馬說》就是採用了“託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問題,但通篇無一字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了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與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揮了鍼砭時弊的作用。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又採用了託物寓意的含蓄寫法,因此安排兩課時,我今天講的是第二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1、根據本文的寫作特點和單元主題,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確定爲理解本文所寓含的深刻道理,學習託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2、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爲通過編導、表演、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根據本課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對課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是由它的寫作特點,以及學生不瞭解封建人才選拔制度決定的。

  四、說教法學法

1、因爲本課題旨較含蓄,宜用啓發誘導的教法。

2、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進行合作、探究和討論。

  五、說程序

(一)以四組賽背課文的方式檢查複習情況

(二)才藝表演、導入新課

以伯樂相馬的故事和本文內容爲創作原形,由三位同學分別飾演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讓他們在表演中充分展示食馬者的愚妄、千里馬的悲慘命運和伯樂的慧眼識英才。

(三)記者訪談

飾演千里馬、食馬者的兩位同學以及導演和個別觀衆接受老師的採訪。

1、訪千里馬

①你怎麼理解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觀點?(板書)

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

②第二個問題是你被埋沒的最直接原因是什麼?

吃不飽,沒有力氣。用韓愈的話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

③第三個問題是你被埋沒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你可以向現場同學求助,願意幫助的同學請舉手。

伯樂不常有,食馬者愚妄。

2、訪食馬者

大家都說你這個馬伕很無知,請你談談你是通過哪些動作行爲和語言來表現食馬者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訪導演

韓愈寫作的目的只是爲了討論千里馬問題嗎?

嘲諷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四)課堂延伸

你認爲韓愈的觀點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意義,請以《假如我是千里馬》爲題小組討論後,談談各人的看法。

  六、說板書

通過這個板書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何謂託物寓意。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4

《馬說》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鬱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係的思考。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1、作爲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託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爲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於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於表現。

  【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新課標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並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新課標提出“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

  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並能配合說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範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內容、主旨意蘊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並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蹟。

5、說說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纔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該怎麼做。

  學情預設:

對於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因此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相信隨着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設計理念:

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爲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爲主要依靠“學”。

  【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爲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麼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說是大大的“馬”字,會說是許多不同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說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約5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屏顯)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彙報展示的內容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籤確定本小組彙報內容)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

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內容,先小組彙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爲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並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情預設:在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於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佔交流平臺,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平臺,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能力。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說說你知道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彙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着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並講解)rarr;全班討論〖學情預設〗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況,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複雜的,學

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不過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以段爲單位朗讀,並說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能力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着大家領悟語句內容和情感,提高朗讀能力。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rarr;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瞭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內容,小組彙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聯繫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啓示。不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說說你所知道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蹟(3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同學們通過課內外資料蒐集應有內容可講,關鍵在於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說說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老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說,老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會有傾吐的慾望。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5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積極踊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自信自知,善於表現自己

適應環境,發揮潛能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一定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爲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爲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積極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老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馬說》是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議論性文言文。本單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都是傳統的名家名著,表現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懷。《馬說》這篇文章託物言志,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思想受到啓迪、情感受到薰陶。

  二、說學情

作爲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需要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又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言志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託物言言志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和認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識記重點生字詞,能夠流利並有感情地吟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交流,品析語言,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懣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是:深入體會作者感情,使其情感上受到薰陶。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和學生具體情況,爲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將採用指導學生自學法、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彙品讀感悟法等教學方法。同時,我將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環節一:談話導入,激發求知

上課伊始,我會以談話的方式引入,通過“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句話來談談關於人才的認識。並設計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相信大家對“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句話並不陌生,它說的是人才實現價值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是呢,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古代封建社會,很多人才常哀嘆生不逢時,受壓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甚至被扼殺,這是一種經常性的社會悲劇。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傳世名作《馬說》,瞭解人才被埋沒的真正原因。這樣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之教來自於學生的學,這一環節將以名家範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首先我會給學生介紹“說”是古文的一種議論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一些問題的觀點,進而明確題目就是“談談千里馬的問題”的意思。接着播放名家範讀,在播放名家範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聽,標記出重點生字詞並試着劃分朗讀節奏,稍後請學生示範朗讀,並糾正讀音及停頓節奏,再請全班同學齊讀。最後請學生介紹作者韓愈。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其散文被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這樣從朗讀入手,加深學生對作者的瞭解,爲下一環節的展開奠定基礎。

環節三:析讀課文,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我會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作交流討論:你最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句,有什麼樣的體會?我預設學生會找到以下句子:

句子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明馬,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此句作者提出了什麼觀點,學生回答後明確作者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順勢請學生回答這個觀點的作用是明確了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同時也充當了理論依據。接着請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是怎樣?預設學生會找到文中原句“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最後指名學生回答此文中的“千里馬”是指人才,而“伯樂”是指認識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人,進而明確作者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句子二:“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在這裏,我首先詢問學生學生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學生不難從文中找到“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並引導學生理解此句又從側面刻畫了“食馬者”的無能、無知及目光短淺的形象。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後繼續提問學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學生搶答此句表達了作者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諷刺之情。

句子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在這裏我會找學生回答此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並明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體現出了作者的寫作目地。之後請學生感悟作者情感,作者之所以這樣說,是爲了抒發對人才埋沒的憤懣之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文章借物喻己,言志深刻。

環節四:品讀課文,感悟生活

本文作爲一篇文質兼美的古代議論文章,文辭形象簡練,言志含蓄。在此我會帶領學生展開談論,談談對這節課的收穫,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將千里馬隱喻爲人才,把伯樂隱喻爲慧眼識英才的人,把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

通過描述“千里馬”未遇“伯樂”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壓抑扼殺人才的罪行,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不平之情,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

環節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這裏我會以教師總結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收穫,進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趨於完善。

並佈置這樣一份作業:請大家課下蒐集文學作品和史料記載中有哪些“千里馬被“伯樂”發現的事例,我們下節課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這便是我的板書,好的板書能夠加深學生對本課的記憶,讓學生心中對本課有一個系統的框架結構。

結束語: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請問,我可以擦掉我的板書了嗎?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馬說》是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第23章節內容。在本單元中,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與朱元思書》《五柳先生轉》,有文言文學習的基礎,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在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和中考應試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等經典句是中考常考的考點。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重點文言文實詞虛詞。

?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掌握文中的字詞解釋,通假字的用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讀文章,理解文意,整體把握文章結構;通過逐段的朗讀斷句,咬文嚼字,以點帶面,通曉段意來突出重點

難點:理解文中的常考文言文虛詞,如“策”“其”“以”;這些虛詞在文中均多次出現,通過類比和比較虛詞間不同的詞義,詞性,用法來突出重點。

關鍵: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理解作者用“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麼

  二.說教法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是任課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基於本節語文文言文教學課的特點,擬採用“以語言傳遞信息爲主的方法”講授法爲主;同時,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學習者去理解詞意,句意和文意,單一教師講授式下的學習效果單一,乏味,學習者不求甚解,學習效果不可控,還需要“以引導探究的方法”探究法爲輔。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探究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啓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啓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自七年級開始接觸到文言文的學習,原有的文言文知識儲備還不夠,現在這個階段正是文言文學習打基礎的關鍵節點,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在於個別文言文虛詞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1)導入課程;由作者韓愈來引入:通過對比科舉狀元與落地秀才這兩批人,來論證包括韓愈在內的落地秀才在失利後,往往會有上佳表現,在逆境中奮起,聲明遠播,載入史冊來引入課堂。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目標建構;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闡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3)課堂講授;將馬說整篇文章切分成段,逐段分析講授;細化到段落的每一句,每一個重點實詞,虛詞;之後整體的把握作者的語境和心境。

(4)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

(5)能力訓練;課後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6)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7)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8)佈置作業;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