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是把握情節的前提下,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瞭解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孔乙己》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窮困潦倒,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故事,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九年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與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爲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複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破教學重點,實現教學難點,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引生入境,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教學過程是我此次說課的核心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學生,吸引住學生。因此,在本課伊始,我採用的是名言導入的方式並配以這樣的導入語: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着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並順勢書寫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對文章的一個初步的感受,一個大致的解讀,因此,在此環節,我會首先請學生結合之前知識的學習積累談一談對魯迅的認識,接着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結合文本及課下注釋感知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背景。以此達到感知文本內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深入的與文本對話,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設置幾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

1、閱讀課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問題較爲簡單,學生根據原文不難找出答案,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20多年前。接着我會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麼特點?掌櫃更喜歡哪一類人?並在此設置小組討論,在此過程中我會下臺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加以指導。這一步是爲了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根據小組代表發言我進行總結:長衫客:衣着長衫,坐着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着短衫,站着吃酒。掌櫃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櫃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最後提出第3個問題: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結合學生答案進行總結: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於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於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然後我會緊接着讓學生閱讀文章的4—9段並提問: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鬍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架勢,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充分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寫作手法是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我順勢提問: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以及孔乙己教小夥計寫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在這幾段落中的學習中我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結構上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啓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託着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複雜感情。

最後是文章10—13段的學習,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首先問到:“忽然”一詞的含義。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下啓“他打折了腿”。在第三個問題時問到:“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夥計說孔乙己死亡但並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其中第二個問題則設置爲: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後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爲: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在小結環節,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結束課堂,並佈置如下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一、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着導語,老師說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藉着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澱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

  二、景物描寫品讀

緊接着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說,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澱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度爲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着對白洋澱深厚的熱愛之情。

  三、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澱,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對故事情節的感知。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

3.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1.要注意情節的鋪墊和環境的烘托;

2.在故事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有矛盾衝突和高潮的出現;

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四、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並遵照以上四點講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2-3名學生講完以後,老師總結髮言:同學們講的故事都很精彩,一個個抗日故事聽得人熱血沸騰,今年是抗戰勝利60週年,60年前紛飛的戰火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美麗的白洋澱容不得玷污,今天,世界各國人民紛紛舉起了和平的旗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努力締造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新世界,這應該成爲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到此結束,最後讓學生明確了下一課時的任務,即進行人物分析。我對《蘆花蕩》一文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批評指正。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教材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是語文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記事散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馬克?吐溫人生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歷,結局富有戲劇性色彩。我想,學習這篇文章的一個目的在於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文學創作嘗試,從而愛好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相應的字詞句,文章的結構、內容及主題。

2、能力目標:對文中一些詞句能理解和運用,感受作者詼諧的語言風格,感悟生活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3、情感價值目標:使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敢想敢說,有正義感;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及勤動腦、善動腦的習慣;讓學生懂得“自我推銷”的重要性;學生能在實踐中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三、說教法: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介紹文學常識,學生自由讀課文,就初步感知內容的情況,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然後老師引導,肯定總結,通過這樣的過程完成目標。

四、說學法:學生預習,查閱工具書,解決新字新詞,老師介紹文學常識,學生聽、記;學生自由讀課文,齊讀課文,對感知的內容,生生相互交流討論,然後在老師的引領下用啓發方法,逐一完成學習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能夠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

導入新課:

馬克?吐溫,美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也是一位負有盛名的幽默和諷刺作家,一直被推崇爲美國文壇鉅子。

馬克?吐溫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謀生。先是在一家報社的印刷所當學徒,後來,又當過排字工人、銀礦工人、領航員和新聞記者,因此他並未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但是,豐富的社會經歷和生活經驗也使他積累了衆多的文學素材,爲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馬克?吐溫一生創作了許多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政論,雜文,遊記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如《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競選州長》、《百萬英鎊》、《赤道環球遊記》等。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馬克?吐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二)讀文正音

1、同桌或前後桌的兩位同學爲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注意積累詞彙;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2、準確朗讀下列詞語。

伶俐涉水煞費苦心粗糙滑稽猝不及防撰文言簡意賅戲謔瑣聞乳臭未乾趾高氣揚苛責詆譭

(三)簡析釋疑

1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具體指什麼?

2、叔父離家外出一週,十三歲的馬克?吐溫獨立辦了一期《漢尼巴爾週報》,他在第一次文學嘗試中做了哪幾件事?產生了怎樣的反響?

瀏覽要求與策略:能在文中圈畫與事件有關的詞語,如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並在此基礎上概括事件內容。

明確:課文記敘了三件事:

第一件: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給一個新來外鄉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註。

其中,第一、三件事是詳寫,寫出了寫作原因、寫作想法、寫作過程和寫作內容;第二件事是略寫。

產生的反響:它們發表在《漢尼巴爾週報》的同一期上,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而且使這期報紙銷量大增,使得周圍的人不能不對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練的文筆刮目相看。

(四)課後小結

1、查閱馬克?吐溫的作品,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2、在書刊及互聯網上查閱有關作品的評論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

(五)作業設計

1整理課後字詞,並用他們寫一段話。

2少年馬克?吐溫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愛他的哪一點。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老舍對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老舍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着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老舍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老舍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老舍的讚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老舍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老舍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老舍在字裏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爲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老舍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一)、課前準備:主要分爲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老舍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衆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老舍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教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爲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老舍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教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教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爲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教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老舍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教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