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6篇

語文說課稿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語文說課稿6篇

語文說課稿6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位置及設計意圖。《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2、說學情。《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應該這樣確定。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4、我們要上好一節生動的語文課,做好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更好的爲教學服務。例如:在課前我們需要做課件和頭飾,製作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師生一起蒐集有關四季的資料。有準備的教學,是成功教學的開始。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着“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爲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創設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這一課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 識記生字,感悟課文,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我重點說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5分鐘)(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25分鐘)(三)課中活動(3分鐘)(四)再讀課文(2分鐘)(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3分鐘)(六)板書(2分鐘)。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通過多媒體課件放一段錄像:一位小朋友來自四季如春的英格蘭,一位來自炎熱的蘇丹,另一位來自滿山紅葉的北京香山,還有一位來自最寒冷的冰島。 各方的小朋友,因爲奧運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着問:“奧運會讓我們成爲了朋友,他們各自誇贊着自己的祖國,你能概括的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用你的語言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這樣創設情境直奔主題,接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願望,引入新課。)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說: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季》,我板書課題,生書空。

我這裏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師問: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有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春天,他還給春天寫了一句話呢:草牙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2)、品味語言:“草”和“草牙”比較,“草牙”是什麼樣啊?正因爲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說:“我是春天”。此時板書:草牙(尖尖)→春天

(3)、美讀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對小鳥說的時候是什麼表情?請你也帶着這樣的表情來念一念。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讀。

(5)、拓展表象:小朋友們,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還有哪些景物呢?誰能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啊?(我們就寫了一首關於春天的詩,寫詩就是這麼簡單啊,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自己寫得詩吧!)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在接下來的三個季節裏,我讓學生合作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葉(圓圓)→夏天;穀穗(彎彎)→秋天;雪人(頑皮)→冬天。此時,我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進行板書。

讓學生上臺做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說話,爲學習文本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三)課中活動

因爲小學低 年級的兒童學習持續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讓學生休息休息,一起來唱首歌《春天在哪裏》,用聲音來表現出對四季的喜愛。

(四)再讀課文

在唱完歌曲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 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春草組、夏禾組、秋谷組、冬雪組。

(五)拓展練習

我們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朗讀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動作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接下來拿起畫筆畫一畫喜歡的季節,並在旁邊寫上關於這個季節的小詩。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板書設計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用小箭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括號中的形容詞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在本課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更好的爲學生服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着這個方向鍥而不捨地奮鬥。

今天我就說到這裏,不當之處懇請領導老師批評指證。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煙臺的海》是六年制蘇教版小語課本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一幅幅海景圖:生動地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文中字裏行間雖無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爲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本文處於本冊書的第二單元,而本單元的課文都側重於寫景,寫作特點也大致相同,都採用優美準確、具體可感的語言來描繪,爲讀者展示一幅幅立體的畫面,創設一種種各具特色的意境,從而打動讀者,感染讀者。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採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學時,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同時感悟課文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感受煙臺的海綺麗壯觀,煙臺的人勤勞、能幹,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據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口述介紹某一季節煙臺的海。能聯繫課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並能模仿造句。。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瞭解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這樣確定教學要求,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觀這部分,因爲這部分既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海景讚美之情,又突出了課文的中心;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借海景抒發自己的喜悅心情,做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因爲孩子們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譴詞造句,在行文中抒發自己的情感的,作爲本篇課文要解決的難點。

  二、說教法:

《煙臺的海》是一篇講讀課文,應該以講讀爲主,憑藉講讀訓練學生的閱讀基本功。因此,在講讀中,我準備採用感情朗讀法來教學本課。

爲什麼呢?因爲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但這種情,文中並沒有直露地抒發,全部寄於字裏行間,那麼,要抓住這種情,只有讀,通過學生感情朗讀,讓他們在自己的朗讀中去領會,會勝過老師重三疊四地講解,同時還起到了訓練朗讀能力的作用。

另外,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準備改變以往的平鋪直敘,採用變序教學法,在學生理清了文章層次後,抓住文中描寫最美的兩段來講,使學生興趣高漲。不僅如此,教學過程中,我還鋪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嚥,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我的教法,以及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字詞;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熟悉內容。

這裏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步:運用錄象,導入新課。

根據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從整體入手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請觀看錄象,出現怎樣的景象?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總結出:大海是優美的,是洶涌的,是變化多端的.,你看過海嗎?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一同觀賞煙臺的海的別樣景象。這樣的設計,不但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且明確了學習任務。

  第二步:問題引入,抓住要點。

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裏的思想感情,必須先抓住文章的重點。所以,接下來一步我是這樣設計的:上節課大家已初讀課文,瞭解了課文大意,那麼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課文內容?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按時間來分,文章可以分爲幾段?在四季部分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季節內容?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趨向選擇出相應的部分,而這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爲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點,所以這樣以來,我用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抓住了文章要點!

  第三步:精講細讀,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對四季美景感興趣,我們就去看看四季的海各是什麼樣的?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1、指名讀了解內容;2、思:這一段寫出了海怎麼樣?文中哪一句話突出海的特點,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海景的?3、議:根據上面問題,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問題。4、讀: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見的,誰來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海的那種氣勢!這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讀後我指導總結,在讀中怎樣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現出來?哪些字應重讀!而後再讀,要求讀出海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在此,我不忘強調:文中爲什麼要強調巨浪?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即時總結:可見作者在描寫中注意處處抓特點。教學這一部分,我依然讓學生朗讀並要從中體會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輕盈,夏日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文章的特色,而後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你在寫作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從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還讓學生動手勾畫出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藉以複習舊知。最後總結: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麼手法?你有什麼收穫?從而達到學以致用。最後再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根據上下文,學生自然明白:爲了表達喜悅之情。這樣,老師講述不多,學生已從反覆朗讀中體會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這樣的方法教學,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的優越性,不但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也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是對全文的總結,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點,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但這一部分內容淺顯,情感易體會,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臺。引導學生來理解畫、背景、舞臺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說什麼意思?爲什麼?到此我再總結:此時此刻,作者看着煙臺的海不同的景象,激發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爲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並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學重點。

  第四步: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讓我們帶着無比喜悅的心情再來朗讀一次全文!此時此刻,學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讀技巧,領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學生一定能讀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讀過程中,試着背誦四季部分。因爲,教學中已反覆朗讀,所以背的任務也不難解決。

第步: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根據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原則,我指導學生學習本課借景抒情的寫法,以《南京的》爲題,寫一篇小作文,學以致用,以提高寫作能力。

到此全文結束。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20、煙臺的海(借景抒情)

冬:凝重

不畏寒風巨浪

春:輕盈

播下希望和新苗

夏:浪漫

如癡如醉

秋:高遠

充實與忙碌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0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以一句“別餓壞了那匹馬”的善意謊言實現了一個極其喜歡看書但又沒有能力看成書的孩子願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樸實無華,卻處處蘊含着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作者“我”對殘疾青年萬分感激之情。

用“別餓壞了那匹馬”做題目,至少有兩層主要意思:一是這是文中殘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謊言。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我纔會心安理得地去讀青年的書;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故事纔會顯得如此的動人;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青年的形象纔會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餓壞了的馬”,青年知道,後來我自己也知道。

說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品讀句子中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在朗讀中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說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說教學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說教學:

1、注意導讀的引入。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謊言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可是有些謊言卻是善良的,給人帶來真誠和溫暖。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關心和溫暖。一起來學習第10課《別餓壞了那匹馬》。

2、設計好細讀的問題

學生讀了課文後,讀出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我順勢提了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時寫上自己的體會”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並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

3、感情朗讀,情理交融

文章很長,我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青年品質的語句來讀讀,在讀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理解。

4、安排課外拓展

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朗讀,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兩位主人公心靈相通了,學生也與文中的主人公心靈相通了,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口語交際:

課文幾次提到的馬,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仔細想想,這匹馬似乎又是存在的。對追求知識如飢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飢餓的馬,爲了不讓我“餓”壞,殘疾青年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感覺到了關心和溫暖。你身邊有這樣感人的事蹟嗎?

5、安排小練筆,填補文中空白。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會有什麼表情,心裏會想些什麼,他又會怎麼做?請你寫下來。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領悟"美"的內涵,體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2。學習散文寓情於景和運用對比增強表達效果的寫法。

3。初步掌握鑑賞散文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寓情於景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2。難點:領悟文中蘊藏的深刻哲理。

[教學設想]

1。教學程序:導入—誦讀—賞析—質疑—討論—拓展。

2。教學方法:引導,點撥,質疑,討論和比較鑑賞法。

3。輔助手段:多媒體計算機,大屏幕投影儀。

4,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討論什麼是"美"

三。賞析《世間最美的墳墓》

1。作者簡介

2。教師範讀課文,並請學生動筆勾畫出托爾斯泰墓的環境和形狀的語句。

3。討論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問題一:文中幾處寫到托爾斯墓的環境和形狀 (三處)

問題二:托爾斯泰墓有何特點 (逼人的樸素)

問題三:這樣的墳墓爲什麼是世間最美的 (裏面埋葬着偉大的人物托爾斯泰)

4。介紹托爾斯泰

5。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第一段中托爾斯泰的遺願。

6。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人們瞻仰托爾斯泰墓的語句,想象當時的情景。

7。鑑賞景物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①課文第二段中有一個句子對墓地景物進行了動態描寫,請找出來。這個景物描寫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課文最後,作者將托爾斯泰墓與拿破崙,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進行對比,這樣寫有何作用

8。文中作者爲什麼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這是托爾斯泰誕辰100週年的日子)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賞析《冬天之美》

1。作者簡介

2。學生齊讀全文。

3。賞析,討論下列問題:

①"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統攝全文,是文眼)

②第1段的內容從什麼角度說明"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 (對比的角度。"我"與富翁們對比,城市與鄉村對比)

③讓學生把第2段中描寫景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鄉村冬天之美。問:鄉村冬天的景物有何特點 (靜謐,溫馨,豔麗,充滿生機和活力)

④課文結尾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反問。表達了作者厭惡污濁的城市生活,嚮往農村田園風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與開頭相呼應,使全文結構緊湊)

二。兩篇散文比較鑑賞

相同點:

1。兩文都寫到了"美",都表達了深厚的思想感情,都蘊藏了深刻的哲理。

2。兩文都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

3。兩文都短小精悍,開篇點題,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不同點:

1。表現美的角度不同:《世間最美的墳墓》寫的是人文景觀,《冬天之美》寫的是田園風光。

2。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世間最美的墳墓》表達的是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無限崇敬,基調是深沉,醇厚的;《冬天之美》抒發的是作者厭惡城市生活,嚮往田園風光的思想感情,基調是亮麗,溫馨的。

3。蘊含的哲理不同:《世間最美的墳墓》——最平凡的也是最偉大的,最樸素的也是最華麗的。《冬天之美》——最美的景色不在城市而在鄉村。

三。拓展閱讀

1。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村》。

2。法國作家雨果的《悼念喬治桑》。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1、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爲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2、本文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度來學習課文,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在烏鴉找到水的畫面中有意添加幾塊小石子,給學生一些暗示,也給學生的聯想作一鋪墊。

3、本課設計的第二個實驗點是如何充分挖掘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影、音結合優勢及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瓶子的形狀、裝水的多少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爲什麼烏鴉喝不到水。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會有一個難點,加入小石子後爲什麼烏鴉就能喝到水?於是我就設計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動畫,相信學生看了動畫以後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烏鴉爲什麼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在背誦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把烏鴉找石子喝到水的動畫再重放一遍,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條理的梳理,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4、在教學生字的時候,通過對課文中句子的講解而滲透句不離詞,詞不離字,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課生字。

5、本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本次講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⑴複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字詞。

⑵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爲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爲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纔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許多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

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爲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繫“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讀文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纔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爲重要了。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

語文說課稿 篇6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及教學程序這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設計安排加以說明。

一、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教材,這一點我將分三 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點: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的優美散文。

鑑於本單元的要求,學生要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體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並作適當的摘錄;另外,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並且作者抒發感情也很特別,將山中的景物當成朋友來寫,將進山看景比作進山看朋友,因此,顯得真摯自然。綜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和教學的重難點。

第二點:教學目的

這一點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①理解,積累課後詞語;如:“湛藍,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學生:①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②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德育方面要求學生: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第三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內容很多,比如課文重點詞語,課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而教學難點則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

二、接着,介紹一下教學方法:

1、確定五法合一的教學方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採用激發興趣法,朗讀法,問題導引法,想像聯想法和自讀點拔法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品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然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拔下,賞析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2、採用投影儀,影碟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採用投影儀,錄音,以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碟來豐富教學手段,這樣,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直觀感受,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3、突出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教文,適於朗讀,因此,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突出誦讀教學。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所以我將採用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後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較少,因此我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先讀題猜測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後精讀品味,鼓勵學生提問,再通過討論解決,歸納課文學習要點,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又培養了語感,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

五、教學程序

(一)引入新課

首先對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的讀音及含義,然後要求學生讀題,想像課文內容,引入新課,接着教師範讀課文,用有關課件讓學生對大自然的風景及大山裏的風景有直觀印象。

(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之前,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

①作者到山中尋訪的友人是怎樣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嗎?

②邊讀邊勾畫出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後積累下來。

朗讀課文後,圍繞上述2個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進山看風景,並引導學生感受山中風景的優美,然後將有關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課件給學生看。結合書上的描述,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瞭解童話般的山中的美景,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精彩分析

分析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藝術特色。

在分析中,使學生了解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目的和意義,體會情景交融地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瞭解。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這樣便於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本文的藝術特色表現在:

(1)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和敘述人稱:文章的敘述方式親切自然,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感情強烈了還用第二人稱,讓學生體會這樣能使情感表達得更充分。

(2)想象的豐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如:展開想象,將自己與樹木融爲一體,與自然融爲一體,流露出熱愛自然之情。

(四)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後練習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五)創新練習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點。從某一景物的角度出發,重點突出景物的心聲,最好能點出環境保護的主旨。

(六)總結全文

在這一環節中,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附一:時間安排:

引入新課(4分鐘)

講授新課(25分鐘)

課後練習與創新練習(15分鐘)

歸納總結 (1分鐘)

附二: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童話般的世界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