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燈下漫筆》讀後感

《燈下漫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燈下漫筆》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燈下漫筆》讀後感

《燈下漫筆》讀後感1

這裏是慢而不是漫,是由於一句俗語:慢工出細活。因爲《燈下漫筆》雖名爲漫筆,卻是精心構造的佳作。

作品於細微處見精深:從鈔票打折換銀元的日常事件中,發現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以後,還萬分歡喜的悲劇性現象,從而引出論題,展開評說,在自然平易中顯得深沉突兀。

作品批判封建統治者不把百姓當人看,甚至牛馬不如,而同時又表現出對人民的悲慘處境的同情,卻全不然是同情。作品也對被封建專制和矇昧主義的統治造成的奴性心理表示不滿,對人民那種麻木、不言反抗的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來,也只是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是讓百姓安穩的做奴隸;抑或有作亂的人物,也不過是爲聖天子驅逐云爾。

沒有如春風般撫過人心的描寫,沒有華麗的點綴。有的只是那簡單到有些直白的文字,有的只是作爲讀者的我如同被先生的投槍匕首劃破肌膚之真實感,有的只是從文中與自己經歷所產生的相同感悟。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

時常可以聽到電視報章上有引用了所謂專家之言。那有如何如何,這樣做纔是對的等等一些言論。但現實卻往往不是那麼回事。但卻無人質疑,因爲是專家說的是有根據的,因爲大家都沒有發表不同的意見可能是真的是正確的。

正是如此,這人肉的筵席現在還排着,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更清晰的觀察到事物的本質,坦誠地表達真實情感與見解,不應過於矜持、虛僞甚至麻木,而應正直、勇敢地直面紛繁的世界,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將那些幻覺,那些將自己奴化畜化的教條,將那些已經排了上千年的人肉聖宴徹底的粉碎。

這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燈下漫筆》讀後感2

讀先生的《燈下漫筆》,以至於眼中噙淚。偉人並不只與時代相關,其見識往往超越時代,而至有不朽的意義。那時“漫筆”所表達的含義,於今何嘗不是!

使愚氓和土匪做了主人,並不能使他們變得文明和仁善,而成了遍天下的土匪和愚氓。所謂顛倒乾坤、改天換地,不過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愚弄孩子而已。

先生說中國的歷史只有兩種時代,“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一種循環,也就是‘先儒’之所謂‘一治一亂’;”“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今天怎樣了呢?這第三樣的時代仍未見創造出來,眼見的仍然是專橫跋扈奢靡腐化的統治階級和沉默的順從的國民。並且國民的遭遇在許多方面比起以往的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先生死後,又有誰洞悉古今,爲人民、爲公正的思想而仗義呢?爲改變國民千古的劣根性或者說奴性而鞠躬盡瘁呢?時代懷念先生,時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出現。世上是沒有神的',人們信仰的只是思想。有誰又會建立崇高而正確的思想使人信仰呢?或許建立崇高而正確的思想並不爲使人信仰,而是照亮人們心靈,作爲人類精神的營養,使人不惑而已。而這建立的責任,便在有文化和修養的、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冷靜淡定的、有先生一樣氣概格局和骨頭的新的作家的身上。

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形成一個民族的氣質。願那些可以不朽的的國學的精粹以及先生所提倡的國民性,可以成爲中華民族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