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的讀後感範文精選

論語的讀後感範文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幾篇關於論語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論語的讀後感範文精選

  論語讀後感(一)

孔子主張仁愛。

愛人就是對一切人的尊重和愛敬之情,把人當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對待,即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顏淵》),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時代已出現,意爲二人以上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友善的關係。孔子繼承了仁的基本內涵並作了重要發展,明確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愛。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比如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但是孔子的仁愛與基督教的博愛、墨家的兼愛又有區別,不是不分親疏遠近、一律平等的愛,而是有等差的愛,要遵循親親、尊尊的原則。親親、尊尊是西周宗法社會的原則,其本質就是禮。禮是血緣法則、道德法則和階級法則的綜合體。人的行爲不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禮。

孔子關於仁的思想,已內在地包容了中國古代社會的血緣關係和階級關係。仁學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嚴等內容,這一點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命題中表現的很明顯。他既承認人是目的,且承認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嚴。這裏並無貴賤、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這同當代社會的人權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點。孔子對子夏說,汝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就是從道德實踐上說的,並不是從地位或職業上說的。

孔子還要求統治者的行爲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爲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次,選拔官吏要以道德爲標準,孔子認爲,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在沒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麼人民就會信服;如果沒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則民不服。再次,他主張推行教化,反對統治者的殺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意思是說就像草隨風動一樣,爲官者的言行影響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統治者發揮身教作用,引導天下風氣向善。愛人表現在政治上便是博施於民而能濟衆(《雍也》),採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進生產,使人民富足。

孔子還非常挑食。

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得不好,不吃;不合時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沒有合適的醬,不吃。我想,現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罷了!

讀完《論語》,我不僅對孔子的敬佩更進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種親近感。孔子並非什麼高不可攀的至聖,他也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的普通人。他似乎從書上一躍而下,成爲我的一個好朋友。

  論語讀後感(二)

這段時間,我們把《論語》這本書學完了。還記得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非常的精緻,上面還寫着非常大氣的兩個字論 語。剛翻開書頁,就看到了人物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業,被中國人尊稱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俗話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顏回,曾子,子路,子貢,管仲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爲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啓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爲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讀後感(三)

在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在博大精深、百花齊放的中國文化中,在歷經滄桑摒棄與珍視後,一部在當今射界享譽全球的經典着作《論語》如珍珠般閃耀在中華大地的上空。

小時候,只知道似乎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捋着長長的鬍鬚“之、乎、者、也”。到了初中,在課本中讀到了《論語》中的名句,才知道那位老爺爺正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上了高中之後,拿起《論語》便不自覺的有一種厚重的情感涌上了心頭。翻開一看,我,被這位只會的老人深深吸引了。終於明白爲什麼《論語》這部書會流傳到現在,而且經久不衰反而越加珍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老夫子爲我找到了學與思的最佳契合點,學與思的辯證關係由此一目瞭然;“過而不改,謂之過矣”,“小人之過也必文”“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關鍵在於對待過錯的態度。品德高尚的人用於面對過錯,鄙陋膚淺的人掩飾自己的過失。所以君子日進,而小人日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於富貴與貧賤,孔子的態度很明確,外在的事物不應擾亂內心的寧靜,在義與利的選擇中,義應爲之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集前瞻性與人生哲理於一身的爲人,竟然沒有得到衆諸侯的重用,以至於使聖人淪爲喪家犬,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但是值得情形的使,孔子偉大的思想保存了下來,併成爲中華民族的根深植於地下。

邂逅《論語》我是幸運的,因爲它賜予了我無盡的人生智慧。對於這部着作,即便將書頁翻得發黃,我也無法將其讀得透徹,無法將全部的只會汲取出來,只能祈禱在處於人生困境的時候,能夠領悟一些道理,知道我走出人生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