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精選《霧凇》說課稿和評課稿

精選《霧凇》說課稿和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霧凇》說課稿

精選《霧凇》說課稿和評課稿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從讀書實踐中來。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的陶冶思想情操。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選的文質優美的佳作,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方能領悟到文章的真諦,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霧凇》是四年級上冊的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其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文章,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瞭解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能在朗讀解讀中瞭解霧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併爲之讚歎、陶醉。2、激發學生探索自然景觀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感悟吉林霧凇的奇觀,瞭解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2)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四、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學程序。

教學擬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進入情境賞霧凇。

1、觀賞課件,說感受。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從而化枯燥爲生動,化靜爲動。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媒體中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導學生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從而化枯燥爲生動,化靜爲動。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媒體中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受認識霧凇“潔白晶瑩”的色彩美和“銀光閃爍”的光澤美,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這種美。

第二步:朗讀探究析霧凇。

1、全班交流:

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話:“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裏,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研讀,歸納形成霧凇的兩大條件:(1)飽和的水汽;(2)遇冷凝結。

2、那爲什麼吉林松花江畔會出現這一奇觀呢?交流:(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要清楚地說出吉林霧凇出現奇觀的兩個條件:一是大量的水從水電站流出,溫度在4℃左右,松花江上面有“過於飽和”的水蒸氣;二是夜幕降臨後,氣溫驟然下降到零下30℃,完全可以把過於飽和的水汽凝結。)

3、討論霧凇形成過程的緩慢、輕柔。

讓學生通過一遍又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讀和對重點詞的分析,學生不僅很快弄清了吉林霧凇形成的過程,解決了課文難點。

第三步:個性表達贊霧凇。

1、邊放錄像邊範讀第三自然段。圖像與音樂的和諧組合,觸及了孩子的心靈,學生看着生動的動態畫面,自然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體會。

2、松花江畔的人們是怎樣讚歎的呢?

3、讓我們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齊讀第三自然段)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是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

 《霧凇》評課稿

在《霧凇》一課中,教師始終緊扣文本,以學生爲主體,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有效的學習環節,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長進,興趣盎然,從而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感受這一美麗而又奇異的景象。

一、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以多媒體盡情展示了三九嚴寒、大地冰封,吉林市壯觀景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霧凇。聆聽着動聽的音樂,欣賞着美妙的景觀,學生彷彿置身於河畔,在霧凇間穿梭。

二、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課改下的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的,師生雙方都應允對方的主觀能動性,並給予激發、肯定和鼓勵,探究霧凇形成的原因,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畫畫,還可以是複述的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互相交流、互相溝通,將被動的學習變成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眼、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課堂成爲心靈共舞的地方,教師和學生都是這個家園的主人。

三、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用優美的語言讚一讚,用巧妙的畫筆畫一畫,用流暢的語言介紹介紹等等,都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