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池上》說課稿+評課稿

《池上》說課稿+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池上》說課稿

  說教材

《池上》說課稿+評課稿

﹙一﹚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八冊第21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池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描繪小娃偷採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前兩句寫一個小娃娃撐着小船,偷偷採了白蓮蓬。後兩句寫他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衝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後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發展出發,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的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2、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②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採”、“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說教法、學法

1、教法:古詩教學要着眼與培養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以讀爲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練習,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用意。因此,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觀察法,啓發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味語言、暢談感受、誦讀體會法、討論法等。

2、學法:在課堂上,學生多讀古詩,並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去理解古詩、學法去品味語言、暢談感受,體會詩人的情感。指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學生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我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瞭解大意

1、佈置初學。

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瞭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摩詩意。

說一說——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鬚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着小船,偷偷採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己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劃過,盪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學生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麼?願意把學習成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學生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現了純真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己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產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節。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池上》,並默寫。

2、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揮想象力,爲《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

偷採白蓮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開

  《池上》評課稿

近期,有幸學習了季老師執教的古詩《池上》。《池上》的作者白居易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採白蓮”的鄉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

1.巧抓古詩的詩眼。教學中,季老師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睛,引入“詩眼”,首先通過複習《夏日田園雜興》和《村居》兩首詩讓學生說說透過詩眼好像看到了什麼然後巧妙地引入本課的詩,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最後學生能順利地找到《池上》這首詩的詩眼,進而很容易把握住了全詩。

2.善用學生的慧眼。引導學生欣賞視頻、指名讀、聽老師範讀等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出相應的畫面。通過自主交流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意。此詩通俗易懂,學生理解上沒什麼大的困難,很順利地說出了詩的意思。季老師通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古詩,學生從中去發現問題:小娃的家在哪?年紀大約多大?怎麼去摘蓮蓬的?爲什麼要去偷呢?……由此感受到小娃的天真可愛。

3.精在學生的想象。季老師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季老師引導學生聯繫小娃採蓮的原因、採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來表演。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問題的感悟與質辯:小娃去採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後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麼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4.憶升童心童趣。最後,季老師讓學生回憶自己小時候瞞着大人做過的事:學生偷看電視、偷吃沒有成熟的柿子……說着說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知道了:這裏的偷採與一般的偷盜行爲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麼明顯的蹤跡了,詩人寫“偷採白蓮”的小娃更能體現出他的天真、可愛、頑皮,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總能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季老師運用了提倡自主閱讀,尊重個體感受,重視學法指導,體現各方互動。教師的語言簡潔,充分體現精講多練的原則,儘可能多的把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努力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