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新課標三下:《詠柳》教案及反思

人教新課標三下:《詠柳》教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人教新課標三下:《詠柳》教案

人教新課標三下:《詠柳》教案及反思

《詠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就是歌詠柳樹的意思。這首詩通過寫柳樹的美好姿態和蓬勃生機來讚美春風,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抒發了詩人在春回大地時的歡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詠柳》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滿人間,婀娜多姿”的畫面。

這首詩旨在讚頌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實,關於大自然的美,不僅僅在於春天,這種美好、蓬勃何嘗不體現在夏天,秋天,冬天。《詠柳》重點在“詠”,用“詠”的形式讚頌其他的季節,既承接了課堂中的知識,有感受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精煉的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目標>

1、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春天的優美的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吟詩作畫等方式來讚頌生活。

3、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檢測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一、 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讚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誦)/今天我們還要隨着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的春天,看看他們分別讚美了春天的什麼?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裏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絛”指什麼?爲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這麼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四、背誦古詩。

  五、作業。

  人教新課標三下:《詠柳》教學反思

夜深人靜,當忙完一天的教學工作,靜下心來,寫這篇教學反思的時候,心中涌動的是濃濃的感謝和感動。中年級的古詩教學很難定位,僅僅將古詩作爲識字的載體,教學時滿足於一遍一遍地讀,缺失了發展學生思維、語言的重要環節,形同囫圇吞棗,讓學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討,對於學生來講,又是強人所難,喪失情趣。我想在三年級古詩教學中,應從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學生年齡與認知特點,古詩重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解讀古詩時,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古詩教學情趣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再現作品描繪的場景、畫面,豐富作品中的形象,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融情於境,入境悟情。”

基於“中年級古詩教學重在發展學生想象,鍛鍊學生思維”這樣的理念下,我將前幾稿中設計的關於識字,關於成語的積累,關於對柳樹的描述等於主題關係不大的細枝末節的環節統統刪除,而增加了大塊的讓學生想象的環節,使整個教學環節更爲流暢,簡潔,主題明確。

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利用手頭的工具書,結合古詩的書下注釋,自學古詩:由於本首古詩學生耳熟能詳,而且詩的內容也較容易理解,所以,非常適合學生自學。

2、結合關鍵詞深入理解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筆下的柳樹的樣子——高,綠,柔軟,茂密,美麗等,從而引出“高”“綠絲絛”“妝”“萬條”“垂”等關鍵詞。

3、淡化詩意,寓詩意教學於無形:如設計賀知章和老船伕的對話,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

4、激發學生想象,發展學生思維:二月的春風,像一把剪刀,剪出了細細的柳葉,它還會剪出什麼呢?學生有的說剪出了絢麗的花朵,有的說檢出了嘩啦啦的流水,有的說剪出了明媚的春光,在孩子的眼中,我看到了發現春天的欣喜。此時,我又追問,二月的春風除了像剪刀,你覺得它還想什麼?有的孩子說像一個手持魔棒的仙女,她的手一揮,大地一片萬紫千紅;有的孩子說,春風像一個司令員,她一聲令下,萬物都得復甦;有的孩子說春風像媽媽的手,輕輕把我們擁進她的懷抱……孩子們童真,稚嫩的語言,也激發着我的靈感,師生的思想碰撞着,共鳴着,2014年的春天儘管姍姍來遲,可是在孩子們熱火朝天的描述中,我們又分明看到春天似乎正在向我們款款走來。

5、結合圖片,激發嚮往:在這節課上,我多次通過帶有配樂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春天,併力爭通過優美的語言使學生產生“春天真美呀”

從而與作者賀知章產生共鳴——表面是讚美柳樹,實際上是在讚美這催生萬物復甦的春天。

6、旁徵博引,指導積累:讓學生彙報所知道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不足之處:

1、在語文課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東西太多,導致主題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在區裏展示的研討課中,表現過於緊張,缺乏這個年齡段應有的從容,導致課堂死板。

3、在備課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同樣一節課,在本校和天津路小學上的效果完全不同,這說明孩子的閱讀量,家庭教育是千差萬別的,同樣的課,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爭取在教學上能有所突破,力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