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詠柳》《春日》教學反思

《詠柳》《春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詠柳》和《春日》兩首古詩雖然作者不同,寫作朝代與寫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題卻是一致的,即描寫和讚美春天的景色。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詠柳》《春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詠柳》《春日》教學反思

  《詠柳》《春日》教學反思1

1、兩首詩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通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教的時候既要注意區別,又要注意聯繫,前者爲點,後者爲面,點面結合構成了美麗的春天。

2、《詠柳》從剪,裁入手,學習完後自然剪出《春日》,過渡自然。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爲二次整合鋪墊基礎。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並非爲求異,而爲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3、讓學生學詩畫畫是最佳選擇。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

兩首教學有所不同。《詠柳》是讓學生感受到柳樹的色彩美和形態美並用自己的話將一、二兩句詩寫下來。《春日》則是任選一個景物展開想像說具體感受景物美。還感受語言美、空間美、詩人情操美等。兩首古詩品位語言美時,《詠柳》抓住了詩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以詩歌的語言最爲精煉,感情最爲豐富。而“每一首詩都離不開意念、意象和意境這三個層面”(張厚感)。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老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這三個“意”,品讀好這三個“意”。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讀出語調、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讓他們在反覆吟誦中浮現出詩的意蘊。讀詩,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細玩味,抓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去體會,這是一個體味詩意的過程,更是一個煉字的過程,一個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這是讀詩的關鍵,也是進入詩境、體會詩情的關鍵。例如《詠柳》前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我們要儘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詞的妙處。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自然領悟意味深長的詩意。

5、誦讀是引發讀者與作者情感共鳴的酵母,是作者和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通過有聲有情的誦讀,文中的字句就會活起來,文章整體也會更具形象性,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就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

  《詠柳》《春日》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背誦目標、識字目標、情感目標成功達成。但是詩文的理解方面還是不到位。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學生對古詩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較到位。我採取學生自讀,學生範讀,老師評價的方法指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古詩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詩,指導學生從詩文的節奏入手,感悟韻律美,體會詩詞意境。

2、學生當堂都能夠背誦古詩。通過學生自讀,指名讀,師生接讀的方式,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同學都能夠有節奏的背誦古詩。

3、個體的示範性作用發揮的恰到好處。本節課的誦讀部分採取學生相互影響的方式,即通過個別學生的泛讀,起到教師泛讀的效果。自讀之後,指名本班的張國帥、胡瀚遠、孟成存、李旭輝等朗讀方面比較好的學生泛讀,提示其他學生找找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從而起到整體的修正。我發現這個方式很好,比老師的泛讀效果更好一些,學生之間的學習作用是無限的。

4、通過小組賽學的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當堂默寫古詩。我覺得這些都是這節課比較好的部分。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與改進方式:

1、對詩意的突破不夠,雖然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級的中上等學生能夠準確的說出詩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體修好後,下次古詩的教學我將試着採用多媒體圖畫的方式。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要抓住這一點。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

2、《春日》這首詩的最後兩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整體的詩意學生理解不夠,同時對這首詩寫實的部分找的不準確。回想了一下,我覺得可能是我對本詩的背景介紹不夠深入,上課之初我只介紹了朱熹,點明這首詩是朱熹春日郊遊時寫的。沒有點明朱熹的寫作特點。導致學生對本詩歌有模糊的理解卻說不出來。

在此,我對古詩教學還有一些疑惑,在三年級階段,如何把握好詩歌意境與詩詞分析之間的度呢?我覺得,古詩教學應該不是逐句的分析,應該是對詩文的整體感知,但是還要讓學生說出詩句的意思,到底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怎樣做呢?

  《詠柳》《春日》教學反思3

《詠柳》、《春日》是兩首古詩,前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作,後者出自南宋詩人朱熹之手。這兩首詩都描寫和讚美了春天的景色。《詠柳》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春日》是一首春遊詩,讚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奼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甦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時的喜悅。除此之外,《春日》一詩還飽含勸學之意。

上課之前,我細鑽教材,品讀詩句,蒐集相關資料,做好上課前的準備。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熟讀詩句,背誦詩句,觀察柳樹。

上課時,我自創了一個謎語——“春天到,抽絲葉;春風吹,細腰扭;梳長髮,愛春天。”學生很快能猜出謎底:柳樹。結合字謎以及學生觀察到的柳樹的樣子,讓學生說說柳樹的特點,這樣很自然就導入了課題。板書完課題後,便是引導學生朗讀詩句,着重注意語感和節奏的指導。《詠柳》詩意比較淺顯易懂,加之課前佈置學生觀察柳樹,學生對詩意理解起來難度不大,因此我纔去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自主讀、悟,對照插圖自行吟誦的方法來學習全詩,讓詩句描繪的柳樹的形象在學生的的心中形成以致終生難忘。《春日》的教學我抓住全詩的感情基調,通過設計找“證據”,從關鍵詞入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詩句的大意,教師適時點撥。理解了詩的大意,學生再來誦讀,必定是“功到自然成”。這是一首寫春詩,勸學詩,學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警示語,也算是學生明白的另一個道理吧。

課後,我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全班通過,然後默寫,有十多個學生寫錯了一個字,其他的全對,獎賞他們每人一個“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