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詠柳教學反思

詠柳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詠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詠柳教學反思

  詠柳教學反思1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後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當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出的嫩芽,呈現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授課前,我先讓學生畫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樹,並寫上一兩句讚美柳樹的話,好讓學生提前從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妝成般的柳樹,也從形態方面感知何爲萬條綠絲絛。這樣一來,學生對古詩內容較容易理解一些。

導課時,學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當他們雙手舉起自己的作品時,站在講臺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來:“哇!太美了,我彷彿置身於柳樹林。”然後,依次點了三個孩子單獨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們的描述令我驚歎,也令在場的老師們驚歎。看來,準備工作做得很好。授課時,我採用敘事的方式來貫穿整首詩,從一千年前的某一天開始,引出地點、人物,緣何出現了《詠柳》這首詩。

整節課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觀察到想象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髮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爲主,老師爲輔。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一次經歷,一次收穫,磨礪中總結經驗,在教育這條大道上,和學生攜手共進。

  詠柳教學反思2

上週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這冊書的第一首古詩——《詠柳》,通過自己講課和年級組聽課,對於古詩的講解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把它記錄下來,在以後教學中重點改進。

《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被世人廣爲傳頌。詩中比喻生動,虛實結合,通過寫柳樹來讚美春天,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對於孩子們來說背誦是不成問題的,很多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會背了。到了中年級學習古詩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背誦,還要自己說說詩意,體會作者在詩中抒發的真情實感,感受詩中所運用的一些寫作手法。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把說出詩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作爲了教學重難點。

全詩四句中第一句在解釋意思時是難度較大的,“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裏註釋中有“妝”的意思,“碧玉”、“一樹”的意思也在課件中給出解釋,七字有五個字都已解釋好,剩下的就需要孩子們自己組織語言來說出整句話的意思了。在我的預設裏,孩子們應該可以連詞成句,大概說出詩意來,但當天孩子們並沒有很好地表達出來,大家被這幾個註釋限制住了。

孩子們有這樣解釋的:“綠色的玉裝扮成了滿樹高”、“高高的柳樹像碧玉一樣打扮起來”,我能感受到大家是知道這句話的含義的,但說出來時就有些彆扭了。同樣的問題在聽教研課時也存在,但在問題處理時就不太一樣了。我當時自己直接說出了正確詩意,告訴孩子解釋的時候可以前後順序顛倒,符合現在我們說話的習慣,而李燕老師是不同的。

她問學生:“這句是什麼打扮了什麼?”

學生答:“柳葉打扮了柳樹。”

“什麼樣的柳葉,什麼樣的柳樹?”

“碧玉一樣的柳葉,高高的柳樹。”

“看圖上,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柳葉,像不像碧玉裝扮的一樣?”學生們點頭。

簡單的幾個問句,讓孩子們的思路清晰了,又結合畫面,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了詩中的意境,自然理解出詩句所表達的的意思了。對比起來,自己的方式還側重於講,而不是引導,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參與和體驗的過程,相信在學生的掌握情況上會是不一樣的。後來集體備課時,我們也討論了課上出現的情況,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直接說出詩意是有難度的,最好用看圖、想象等方式讓抽象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能結合畫面說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不必死扣註釋,把美美的詩韻限制在理性的解讀上,這樣的要求是需要在更高年級時才能達到的。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慢慢滲透和引導就可以了。

通過聽課,還有一點很深的體會,自己在平時講課時過於急躁,情境導入環節沒有真正落實到位,特別是古詩授課時,更應該充分地把情境烘托好,讓學生沉浸到古詩的韻律和美感中,真正感受到語言美,詩的美,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