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示兒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

示兒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示兒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示兒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

導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教學過程

一、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

(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二、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 (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個讀,齊讀)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那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擬場景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無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示兒》課堂實錄

示兒

陸游

(一)導入: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裏,燭光閃爍,忽明忽暗。牀上躺着一位頭髮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把兒子叫到牀前,用微弱地語氣交代遺囑。這位老人就是我國南宋著名愛國志士、大詩人陸游。(板書:陸游)他的遺囑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示兒》。(板書:示兒)陸游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那他臨終那夜留給兒子的遺囑到底是什麼內容。同學們不妨猜一下,他或許會交代什麼?(生:他可能會告訴兒子,自己快不行了,孩子一定要照顧好家人。他也可能會告訴兒子,要好好唸書,將來要有出息。)打開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陸游的遺囑內容到底是什麼吧。

(二)初讀古詩,讓學生用心靈聆聽名詩

1自由地讀詩句,讀準字音、節奏,讀通詩句,把握語調感情。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齊讀詩句。

3.指名讀詩句;

4.配樂朗讀,在低緩的音樂中師生賽讀,讓學生心靈震撼。

(三)用心靈誦讀詩文,理解內容

1.自讀自悟:

自讀提示:①默讀畫出自己不懂的字詞;結合註釋或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麼。

②小組合作交流: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充,可糾正。

2.組織交流,適時點撥糾正:

師:同學們,這首詩是緊緊圍繞着一個字來寫的,請大家靜靜地讀書,想一想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

生:我覺得是圍繞着“悲”這個字來寫的。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呢?

生:他悲的是臨終前看不到統一。

師:同學們,誰來讀讀前兩句?(指名讀)

師:同學們,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生:“萬事空”就是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了。

生:一切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了。

師:是啊,但是作者悲傷的是什麼?他唯一心痛的是什麼?誰來讀?

生: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作者不能萬事空的就是“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對於陸游的一生,你瞭解哪些?

生:(簡介陸游)

師:陸游生活在北宋後期至南宋前期,當時戰爭不斷,江山支離破碎,百姓受苦深重。他一生以詩文爲武器,反覆呼籲國家統一,整頓朝綱,減輕賦稅,發憤圖強,可惜一直遭受當權者的詛抑和讒毀,報國無門,有詩爲證《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師範讀)

師:同學們,65歲的老人本應安享晚年,而陸游仍關心國家大事,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着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裏,寫下了這樣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一“僵”一“孤”,淒涼之極,這種心痛怎一個“悲”字了得!同學們齊讀這首詩。

師:走進南宋末年,85歲的老人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提筆爲兒女寫下了這樣的臨終囑咐。誰來讀?(配樂指名讀)。

師:透過這個“悲”字,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陸游的愛國之心。

生:我看到了陸游的.政治抱負。

生:我看到了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殘酷和陸游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齊讀這首詩)。

師:同學們,每一首詩都有一個詩眼,也就是在關鍵處畫龍點睛的字詞,抓住“詩眼”就能抓住全詩的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情感,而這首詩的詩眼就是一個“悲”字。

(四)讀寫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改寫古詩。

師:《示兒》全篇反映了一個“悲”字。你想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表達這種情感?

生:環境。風雨交加的夜晚,給人沉悶壓抑的感覺,能很好地烘托氣氛。

生:蠟燭。燭光閃爍不定,忽明忽暗。有詩爲證:蠟炬成灰淚始幹,替人垂淚到天明。看到陸游爲國家操勞到生命的盡頭,還沒見到國家的統一,蠟燭都流淚了。

師:我們常說“借景抒情”,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通過景物及環境的描寫來表達某種情感,這種考慮很恰當。

生:人物。通過人物神態、外貌、語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反映其內心無盡的愁緒。

師:(欣喜地)舉例具體說說,好嗎?

生:如家人與病臥在牀的陸游的對話,可以寫出陸游的爲國家尚未統一而悲,家人爲即將失去好父親、好丈夫而悲。

師:說得好。如果大家把環境、人物、事件三者關係處理好,這篇小練筆一定會很精彩。動筆吧!

(五)作業:蒐集有關陸游的詩。

《示兒》同步練習

收穫平臺

閱讀下面甲、乙文段,回答問題。

甲文段:

忽然,教室的鐘打了十二點,緊接着響起了午禱的鐘聲。這時,普魯士軍隊操練回來的軍號聲在我們窗前響了起來……哈墨爾先生面色慘白,在講臺上站了起來。他在我眼裏,從來沒有顯這樣高大。

“我的朋友們,”他說,“我的朋友們,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他無法說完他那句話。

於是,他轉身對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按着粉筆,用最大的字母寫出:

法蘭西萬歲

寫完,他仍站在那裏,頭靠着牆壁,不說話,用手向我們表示:

“課上完了……去吧。”

乙文段: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並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生們問他點什麼。可是,學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較大的把淚在臉上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塗的,他從嗓子裏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學生們的眼睛開始活動,似乎都希望他說點與國事有關的消息或意見。他也很想說,好使他們或者能夠得着一點點安慰。可是,他說不出來。真正的苦痛是說不出來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講臺。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極快的,他走到了屋門;他聽到屋中有人嘆氣。他邁門坎,沒邁利落,幾乎絆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