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文字”在文中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很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瞭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雲、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雲山比作“鐵匠鋪裏的鐵砧”;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着青苔的樣子說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通過課文知道知識不僅存在於書本中,也存在於大自然中,懂得要善於觀察、瞭解、研究大自然。

3、從中學習知識,樹立探索自然奧祕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知道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懂得要善於觀察、瞭解、研究大自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由“文字”引出課題,導入課文。

1、談話:師微笑着說:能說說老師臉上的表情是什麼?那你能讀出我臉上蘊含的文字。真不簡單!

2、同學們,提到文字,我們首先會想到印在書本上的文字,寫在白紙上的文字。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文字既不是寫在白紙上和印在書本上的文字。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書:大自然的文字)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讀一讀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

 二、精讀課文。

(一).齊讀第一段。

(二)默讀課文2-3段,思考:

1、神奇的天書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在文中圈出)

2、人們從這種大自然的文字中可以知道些什麼?(用直線劃出)

學生交流。

星星寫成的天書很厚很厚。翻開天書的.一頁,指名讀第2段。

3、出示圖片,認識小熊星座,讓生指出北極星。

4、由此可見,瞭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別方向。(板書)

是啊,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可是天空這本大書上的文字還遠遠不止這些呢,再讀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麼?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讀課文的第三段。

2.讀後彙報

砧狀雲,這個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什麼知識?

所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書:觀察氣象)。

3.拓展思維,積累諺語

你們還知道與氣象有關的諺語嗎?

4.引讀。所以說:(師引讀)天上的每一顆星(生回答)是一個字,(師引讀)天上的每一片雲(生答)也是一個字。這就是(指板書)我們神奇的天書啊!不僅有神奇的天書,還有有趣的地書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學課文的第4-6段。

1.自學要求:默讀4-6段,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彙報。

(1)哪幾種文字?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2)想象一下,曾經的滄海會是什麼樣,現在的城市呢?真是滄海桑田啊!

(3)可見,看起來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來,可以反映出(地質的變化)

(4)齊讀第5段。

(5)同樣是石頭,這塊花崗石又是怎麼來的?找出句子中的動詞。(搬爬帶走)

(6)冰塊是一下子把花崗石搬來的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出來的?(爬)

(7)一個“爬”字,寫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質的變遷)板書

(8)這兩種文字,向我們介紹了大地的變和遷。讓我們齊讀4、5、6自然段。

3.同樣是介紹地上的石頭,作者的敘述重點卻不一樣。第五節,強調人們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瞭解地質變化中的“變”--海洋變陸地(城市);第六節,着重告訴我們地質變化中的“遷”--遠古時代,從寒冷的冰川變遷而來。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滿了智慧,你們看(出示多媒體)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嗎?

多媒體1:陽光照射下的火紅的楓樹林圖。

當很多樹葉變黃的時候,楓樹卻獨樹一幟,格外地鮮豔,多美哪!望着這楓樹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晚林,霜葉紅於二月花。”

多媒體2:霧凇圖

吉林霧凇,瓊脂枝玉葉,這真是大自然的奇蹟啊!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其實,大自然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一面,也在時刻提醒着我們什麼。

多媒體3: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斷流前的圖片)

師述:巴西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以前一瀉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卻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總統親自爲它舉行葬禮。大自然用這種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們(多媒體出示)齊說:“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

多媒體4:出示琥珀圖片

介紹琥珀的形成,你知道這曾經發生的故事嗎?

四、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們有哪些途徑呢?自讀第七段。

2. 師小結:走進自然走進書本善於請教

3.總結:同學們,我們走進自然,走進書本,善於請教,就可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讀懂大自然這本很厚的書,感受自然的無窮奧妙。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麼呢?請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給大自然這本書添上幾頁精彩的文字。

 五、拓展閱讀(以篇帶篇)。

這兒有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大自然的語言》

戴巴棣

你看那天上的白雲,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白雲飄得高高,

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

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忙着搬家,

出門要帶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大自然在水面上寫着:

春天來到人間。

大雁在編隊南飛,

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大自然在藍天寫着:

秋天就在眼前。

大樹如果被砍倒,

你會把年輪發現--

一年只長一圈,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如果釣到大魚,

魚鱗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歲,

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

嵌在喜馬拉雅山巔。

這是在告訴人們:

那裏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塊“漂礫”,

撒在江南的廬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

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語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指名讀,齊讀。

  六、教師總結。

同學們,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妙無窮,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並不斷破譯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也只有這樣,我們人類纔會有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園。

  板書設計:

星座 辨別方向

雲 觀察氣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質變化

花崗石 地質變遷

  教學反思:

這是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寫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遠遠不夠。因此,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的知識並瞭解它們的重要作用以及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應該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

在學生認識並瞭解了大自然的種種現象後,我想學生對大自然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學會利用自然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所以巧設一問:“假如你來到了大自然會怎樣運用這些文字呢?”同學們各自發表了看法,都能結合現有的知識經驗,利用身邊的自然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相當的不足,還有許多需要修正和補充的地方,這將促進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踏踏實實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