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扁鵲見蔡桓公》優質教案

九年級《扁鵲見蔡桓公》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學習目標

九年級《扁鵲見蔡桓公》優質教案

1、理解文章內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欣賞本文平實易動的語言。

3、學習本文道理論證和事理論證相結合的方法。

 學習重點

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大雅似俗的語言風格。

 學習方法

學生默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通過討論,合作探究,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所採用的論證方法。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聽故事找毛病:小紅給在外地工作的媽媽寫信:“親愛的媽媽,好久不見了,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現在我的成績是日新月異,老師對我的關懷是無所不至。……祝你健康快樂,永垂不朽!”你覺得哪些詞語用的不當找出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使用語言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二、自瀆感知,整體把握。

1、抽生簡介作者

2、自瀆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三、這是一篇相當於學術講座的談話文,請大家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結構和大意。

[點撥]:第一部分(1)掌握好語言這個工具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5)要注意語言的口語化。

第一層(2)有的文章脫離口語的原因及後果。

第二層(3-5)舉三個例子加以論證。

第三部分(6-12)要注意語言的規範化。

第一層(6)口語要經過加工才能上升爲書面語。

第二層(7-9)報刊語言更應準確化,規範化。

第三層(10-11)既要規範,又要大衆化,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範化。

第四層(12)語言規範化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

 四、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找出文章列舉的語言使用不當的例子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分別板書文中所舉語言使用不當的例1、例2和例3、例4。(分兩邊寫)

[點撥:]左邊:他冒着刺骨的寒風,邁着凍僵的雙腳跳入了沸騰的大海。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堤上東奔西走。

右邊:最好水平。不以爲然。

學生活動2:把學生分成甲乙兩大組,分別討論兩級例句各自出現了什麼毛病,儘可能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甲左乙右)

[點撥:]甲組:書面語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衆,想要華麗、文雅,結果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乙組:使用了口語,但是,沒有經過認真的推敲加工,因而不準確,不規範。

學生活動3:甲組同學研讀第2至第5段,乙組同學研讀第6段至第12段,然後,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王力先生針對書面語的使用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並板書在黑板上。

[點撥:]甲組: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

乙組:書面語應當是規範的。

學生活動4:用凝練的語言概括這兩句話的內容,選擇最漂亮的一句板書在黑板上。(老師如有需要,提供參考答案:“書面語應當是經過加工的口語”作爲本文的中心論點)

 五、 開展講笑話,明語病的競賽活動。

漢語言博大精深,我們卻要熱愛自己的語言,又要嚴肅地運用它,不要鬧笑話。請你想想,在生活或學習中你有沒有鬧過笑話?看過的、聽過的也可以(即興創作的也可以)先小組討論交流,然後推薦同學發言,其他同學指出毛病所在。比一比:誰的笑話講得最好?誰是找毛病的能手。

 六、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文章要注意用語要口語化、規範化。這個論點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得出來的。作者舉了反面例子,如一些脫離口語弄巧成拙的例子,說明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又舉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更受讀者歡迎的例子,證明作品樸素、自然、平易近人才受讀者的歡迎。作者通過講脫離口語的危害性及舉正反兩面的例子,說明了文章評議口語化的重要性。接下來作者進一步提出文章評議要在口語化的基礎上加以規範化。爲了論證這個觀點,作者舉了報刊中覺的兩個語病,說明書面語要認真推敲,反覆斟酌,不能以訛優傳訛。作者還特別指出口語上升的書面語既要規範化的,還是要儘量規範化。

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論證。閱讀議論文必須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此外,還要把握文章的結構和語言。

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或者立論駁論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瞭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箇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並不難。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係,就能看出哪是從,哪是綱,哪是目。

怎樣從文章中找到中心論點呢?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有些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

事實和道理是論據的兩種基本形式,道理論據往往由於它與論證過程聯繫得十分緊密而不容易辨認。

閱讀議論文還要把握論證。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誰組織起來的。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係紐帶。論點是解決“用來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在駁論中,還往往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引申,引出荒謬的結論,從而推倒對方論點的“歸謬法”。以上幾種論證和批駁方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瞭解一些論證方法,可以提高閱讀議論文的能力。

在把握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的同時,還要注意文章是怎麼把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的,這就是要理解文章的結構。一般說來,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可以分爲兩大類:一是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叫“縱式”:一是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叫“橫式”。其他各種各樣結構是從這兩種結構中派生的。例如,以“橫式”爲主的,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問題分幾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又如,“縱式”的變種“起承轉合”式。開頭破題,引出論述的問題;接着承接開頭不,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就是“合”。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繫,還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啓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把握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閱讀議論文,就要抓住這些關鍵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反覆琢磨。好的議論文,不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動人,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其中的語言飽含感情,擲地有聲。仔細體味這樣的語言,作者的見解、主張就會深深的留在我們的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