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有關《鼎湖山聽泉》一文課堂實錄

有關《鼎湖山聽泉》一文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課前談話:

有關《鼎湖山聽泉》一文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好!

今天把大家請到這兒來上課,老師不一樣了,環境也不同了,有那麼多老師來聽課,

害不害怕?

生:不怕!

師:真不怕?但是我們今天要上的是蘇教版的課文,這是第一個不熟悉;老師和環境不同,

這是第二個不熟悉。

剛剛拿到教材,沒有一點兒預習,這就要求我們上課更認真,能做到嗎?

生:能!

師:認識我嗎?知道我姓什麼?

生:姓支。

師:你怎麼知道的嗎?

生:我們老師說的。

師:哪個支?

生:一支鉛筆的支。

師:對了,舉起手來,跟着我寫一遍。(師板書)

看同學們挺嚴肅的,怎麼沒一點兒笑容呢?會不會笑?(生笑)

好!現在咱們就來笑一笑,我說一個詞,同學們做動作。

“面帶笑容”“開懷大笑”

生笑得不夠開懷。

師:既然是開懷大笑,就應該放開胸懷地笑,加上動作,咱們再來一次,好不好?預備,

開始!

師生開懷大笑,師的動作十分誇張。

師:再作一個笑,你們肯定不會。(生驚訝)冷笑!(生笑)皮笑肉不笑。

這兩種笑都不是好人的笑,你們不會笑,說明你們都是好人!

在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回答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要是敢回答了,那這節課一定能上

好。

1、上課上得開心了,敢不敢笑?

2、有話想說,舉手了,可老師又沒看見,敢不敢站起來就說?

3、覺得老師的課上得不好聽,想睡覺了,敢不敢睡?

事物都是有兩個方面的,你睡覺對我有好處,(生:啊?)你一睡覺,就等於是給了我

一個信息。你想啊,你一睡覺,我就知道這樣上課不行了,我得趕緊調整上課方式了。

那前面的趴下我看見了,收到了這個信號,可要是後面的趴下了,我看不見,那怎麼辦?

生:打呼嚕!

師:對了,打呼嚕!會不會打呼嚕?(全班趴在桌上打呼嚕)

師:好!想說,敢不敢說?想笑敢不敢笑?想睡,敢不敢睡?

第 一 課 時

師:剛剛拿到課文,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第一個字就比較難寫,跟着我一起寫,一邊數一數如果你剛好數了12畫,那麼這個字,你不僅會寫了,而且連筆順也記住了。

師板書,生數。

師:知道什麼叫“鼎”嗎?

生:就是古代人用的鼎。

師:有點兒意思,起碼你知道是古代人用的。

生:是古代人用的燒飯用的鍋。

生:一些廟裏燒香用的,拿來祭祀用的。

生:冬天人家裏用來取暖的。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些道理。大家見過這個東西沒有?(師板畫“鼎”)上面半圓形,還有些花紋,下面有三個腳。這就是古代用來烹調,用來祭祀用的鼎。

今天我們要講的並不是這個鼎,而是一個風景區:鼎湖山。(板書:湖山)知道在哪兒嗎?看看課文。

生:在肇慶。

師:知道肇慶在哪兒嗎?(板書:肇慶,教學“肇”)不過它古時候並不叫肇慶,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簡單。它出產一樣東西,叫端硯。文房四寶知道嗎?

(師簡介“宣紙”“湖筆”“徽墨”“端硯”)

不過作者可不是講這個端硯,而是講聽泉。(板書:聽泉)

聽泉,可能會是在什麼情況下聽的呢?

生:……

師:嗯,都有可能。現在請同學們回答問題,我提問,你們通過讀課題來回答。

在哪兒聽泉?

在鼎湖山幹什麼?

在鼎湖山聽什麼?

生分別朗讀回答,但沒有突出。

師:這樣讀還不行,沒有語感,看老師的手勢再回答,讀。

師做手勢,高低起伏,生讀得明顯進步了。

師:這樣讀雖然誇張了一點兒,但這卻是訓練語感的好方法。

同學們剛拿到課文,肯定對課文不熟悉,一定很想讀一讀了。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朗讀時要大聲一點兒。

生自由讀課文。

師:現在,我要請你起來說話了,在說話前,請你再讀一遍課文。讀了以後,我不提問,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當然,你不能說:中午請你到我們家吃餃子吧!(生笑)而是要說說你讀了課文後,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心得,或有什麼體會。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疑難,也可以站起來問。

你想不想站起來說得好?那就再讀一遍課文。

不過這次你可不要再從頭到尾讀了,剛纔你已經讀過一遍課文了,應該有個印象了,對哪一段最感興趣,就讀哪一段。抓重點讀,然後說說你的感覺。不過提問可以就全文提。

生讀。

師(巡視):靜靜地,慢慢地,一邊讀,一過思考,給你五分鐘時間。

其實像這種讀法,你應該拿一支筆,想說什麼,作個標記,想問什麼,作個標記,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你要覺得需要跟周圍的同學商量商量,交流一下,也可以。

五分鐘後。

師:我瞭解一下情況。哪些同學覺得你有話說的,舉手。說什麼都行。

生:作者在清晨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泉聲,有輕柔的,有清脆的,有厚重回響的,有雄渾磅礴的。(師正音:磅礴),這樣泉聲真動聽啊。

生:我在細讀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我認爲XX在回答問題時……

師:不是回答問題,是在發表看法,見解。

生:我認爲XX在發表看法時說的那一段是個總分段。

師:怎麼總的?又是怎麼分的'?

生:先總說聽到了各鐘不同的泉聲,再分說有哪些不同的泉聲。

師:那又是怎麼總的呢?

生:不是總分總,是總分!

師(面向全體學生)有沒有再總的?仔細看看書。

生(笑笑):有!

師:不錯,有些同學看出內容了,有些同學連結構也看出來了,真不簡單!

生:我有問題,爲什麼泉聲忽清忽濁的?(1)

師: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把你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

你聽上課鈴聲,清脆的笛聲,那些都是清脆的。哪些是濁的呢?

生:……

生:我覺得最後一個自然寫得真是太好了!太美了!

師:哦,你覺得太美了?那你就來美美地讀一讀。

生讀。讀得還不錯。

師:他讀得美不美?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超過他。(齊讀)

(對這個學生):你再來讀一讀,超過大家!挺起胸,直起腰!這樣讀起來就有氣勢,不然人家還以爲你要向人屈服呢(生笑,讀)

你覺得太美了,那你來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覺得作者最後說這清泉都彷彿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那感覺特別好!

師:哦,這說明作者仔細聆聽了,所以纔有這樣的感覺。(板書:聆聽。詞語教學)

生:我覺得這兒說……(第四節中的分述部分)特別美,都用西洋樂器作比呢。

師:不過我得提醒一下了,這兒還有一樣是中國民樂呢!

生:哦,琵琶。

師:對了,琵琶!你有沒有辦法把它們全改成中國民樂?

生:有!

師:好!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得一下請你讀讀你改了的句子。

生:爲什麼作者說“彷彿汩汩地流進我的心田”?

師:是啊,爲什麼會這樣呢?把你的問題也寫到黑板上。(2)

生:我想問作者爲什麼不發出感嘆?

師:那你能不能來感嘆一下?寫一段感嘆,等一下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生:中國民樂都是清脆的,我覺得剛纔那個同學說用中國民樂作比,而不用西洋樂器,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氣勢了。

師:哦,你是覺得咱們中國民樂沒那麼大氣勢呀,我告訴你,其實我們中國民樂也有氣勢磅礴的。不信,你等着。(對要改寫句子的學生)你可得想出氣勢磅礴的中國民樂哦。

師:擡頭,問題聊到這兒。

課文你們已經研究了兩次,對於這樣的課文,你覺得有什麼方法來學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