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有評析)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有評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一起讀課題。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有評析)

(生齊讀課題。)

師:注意,這兒的“鼎”是後鼻音ding,一起再來讀一遍。

(生再次齊讀課題。)

師: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文中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聽泉”呢?(教師在課題的“聽泉”二字下畫上兩個小圓。)

生:第二、第四自然段。

師:是的,這兩個段落都是描寫“聽泉”,但“聽泉”的地點和方法是不一樣的。大家瀏覽瀏覽這兩段內容,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生: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作者白天在路上聽泉、看泉。

生:第四自然段描寫了作者入夜後睡在牀上聽泉。

師:課文的第一、三、五自然段又分別描寫了什麼?快速默讀這些內容。

(生回答略。)

師:這篇文章是一篇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描寫了遊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們先來領略一下鼎湖山的風光吧。

(多媒體展示鼎湖山的美景,因音響故障,沒有聲音。)

師:儘管沒有聲音,但大家還是看得特別認真。這景色美不美?

生:(齊答)美!

師:那麼作者又是用怎樣的妙筆將這種“美”呈現給我們的呢?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先自由地讀讀,再圈畫出直接描寫泉水的詞語。

(生讀課文,圈詞語。然後交流畫出的詞語:淙淙、清亮、不絕於耳、清純悅耳、交錯流瀉、遮斷路面、歡快活潑、時隱實現。教師圈畫出學生報到的詞語。)

師:如果把這些詞語分成兩類,該怎麼分?

生:可以按成語來分,把成語分一類,其他的一類。

師:有道理。還可以按什麼來分?

生:可以把描寫聲音的詞語放在一類,其他的詞語放在另一類。

師:這樣,我們把這些詞語分成兩類,第一組是作者在路上聽到的,我們稱它爲“入耳”(板書:入耳);第二組是作者看到的,我們可以稱它爲--入目(板書:入目)。誰來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注意聽,看看通過這些詞語你能感受到什麼?

(指兩生讀這些詞語。)

生:我從“清純悅耳”感受到泉聲的動聽。

師:“悅耳”是指聲音--

生:好聽、動聽。

師:聲音好聽我們稱之爲--(悅耳),“好看”我們可以說是--

生:悅目。

師:由此我們想到一個成語:

生:(齊答)賞心悅目。

師:讓我們帶着愉悅的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一組詞語。

(生齊讀。)

師:泉水又有什麼特點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1:我發現泉水很清,我從“清亮”中看出。

生2:我從“交錯流瀉”和“遮斷路面”中看出泉水很多。

師:是的,通過這些詞語,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鼎湖山泉聲是那麼的動聽優美,泉水是那樣的清澈豐盈。我們一塊兒來讀好這些詞語。

(教師引讀這些詞語。)

師:(指板書)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寫的時候將兩者--(融合在一起)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聽泉,一路賞景吧!

(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就這樣,我們聽着泉鳴,踏着泉水,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音樂起,師朗讀第四自然段的一、二句話。)

師:(板書:聆聽)聆聽,是怎樣地聽?

生1:用心聽。

生2:用耳細細地聽。

生3:靜靜地聽。

師:讓我們也來用心、靜靜地、細細地聽聽泉水的聲音吧!

(播放多種泉水的聲音。)

師:同學們聽得真仔細!肯定辨識(板書:辨識)出不少的泉聲。把你聽到的泉聲美美地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相互練說。)

師:把你聽到的泉聲和大家分享分享。誰先來說說?

生1:我聽到蕩氣迴腸的大提琴的聲音。

生2:我聽到滴答滴答的滴水的聲音。

生3:我聽到像獅吼一樣的聲音,那聲音好像是瀑布的聲音。

……

師: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他聽到的泉聲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話,生齊讀。)

師: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你讀了這段話的感受,你會選擇哪個字?

生1:美。

生2:妙。

師:究竟美在何處,妙在哪裏呢?讓我們仔細地讀讀這些句子,去發現發現的美,去感受感受美。

(生自由讀課文後全班交流。)

生1:我發現泉水的聲音非常美。

生2:我覺得泉水的聲音是很豐富的。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泉聲?把你喜歡的泉聲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第一句後播放小提琴演奏聲。)

師:課前聽到的小提琴聲又在我們耳邊響起,這聲音有什麼特點?

生1:低沉的。

生2:悲哀的。

生3:厚重的聲音。

師: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老師幫你配上音樂,注意讀出小溪流水的清與柔。

(指名兩生讀。)

師:還有什麼泉聲還回想在你耳畔?

生:大提琴的聲音還回想在我們的耳旁。

師: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

師:我們聆聽這種聲音像什麼?

生:像大提琴在演奏。

師:仔細辨識這聲音原來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生: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厚重回響。

師: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一下泉聲的“厚重”。

(生感情朗讀。)

師:還有哪個小朋友想讀其他的內容?

……

師:如果在晚上只聽見一種泉聲,那會是怎樣的感覺?

生1:那肯定很單調。

生2:我覺得有些孤單。

師:我們已經品味出了泉聲的美(板書:品味),那作者又是怎樣寫出泉聲的.美的呢?我們再來品味品味這些文字,你肯定有新的發現!

(生再讀這四句話,教師巡視。)

師:你發現什麼了?作者是怎麼寫出泉聲的美的?

生:我發現作者用了排比的手法。這四句話都用了“那像……一樣……”的句式,句式是一樣的。

師: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感受感受排比的特點。請女生讀前半句,男生讀後半句。

(分男女生讀。)

師:你還有什麼發現?具體說說。

生:作者都是把泉聲比作一種動聽的聲音。第一句中作者將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比作小提琴演奏的聲音。

師:其他的三種又是把什麼比作什麼呢?說給你的鄰座聽聽。

(同桌練說。)

師: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詩一般的語言,化作汩汩清泉吧!

(生自己練讀後請一生讀。)

師:讀得很流利,大家都忘記把掌聲送給你了。(學生鼓掌)如果再注意些什麼,就可能讀得更好?誰來提提建議。

師:這麼多人想幫你,你自己選一位吧!

生1:就請***吧。

生2:我覺得清脆的聲音讀脆就更好了。

師:“讀脆”!你能不能“放個樣”?

(生2讀。)

師:(對生1)你覺得他的建議怎麼樣?

(生1點了點頭。)

師:請你再來讀一讀吧!

(生1再讀,學生鼓掌。)

師:想不想聽聽老師的建議?

生1:想。

師:這是在什麼時候聽泉?

生:(齊答)晚上。

師:周圍沒有一點兒聲音,書上有一個詞--

生:萬籟俱寂。

師:所以我們可以怎麼讀?

生:靜靜地、輕輕地。

師:請你再來試一試。

(生1再讀,學生鼓掌。)

師:還有哪些同學想讀的?這樣吧,我們請女生讀1、2句,男生讀3、4句。

(男女生分讀。)

師:鼎湖山彷彿是一隻神奇的手,在匠心獨運地調弄着泉聲,還有的泉聲更美妙。大家讀讀最後一句話。在書上文字的旁邊寫下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給你的句式來寫。(顯示:此刻,我眼前的山泉______。)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師:老師剛纔悄悄看了大家所寫的感受,都很有道理,現在我們一塊兒來分享分享。

生1:我感受到泉聲的變化很多。

生2:我感受到泉聲非常動聽,彷彿是一首歌曲。

生3: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就是一羣歡快調皮的孩子。

生4: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彷彿是小精靈。

生5:我還體會到泉水的多,因爲最後有個省略號。

……

師: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現出來。

(生齊讀。)

師:看來,這汩汩的泉水,已經流進了我們的心中。(板書:入心)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鼎湖山,用耳去聽、用心去聽泉,欣賞了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樂。下一課我們將深入探討泉水與鼎湖山萬物之間的關係。最後,老師想借用作家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鼎湖山之旅。

(師生激情朗讀謝大光的一段話。)

師:這堂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板書:

鼎 湖 山 聽 泉

入耳 入目 入心

聆聽 辨識 品味

 說明與反思:

《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散文家謝大光的作品,這是一篇遊記,作者以獨特的感官和優美的筆觸着重描寫了在遊鼎湖山時的白日林中賞泉和夜宿山寺聽泉,表達了對鼎湖山泉水的特別的喜愛之情。

這堂課是教學的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環節爲:瀏覽全文,理清文章脈絡;品詞析句,感受山泉特色;精讀品味,鑑賞夜泉之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斟酌詞句,品味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表達特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泉聲的美妙與神奇。教學難點爲: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特點。

設計教案時我力爭體現如下理念:重視朗讀,在多樣的訓練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感;有機融合聽、說、讀、寫,紮實進行雙基訓練;在研讀中借鑑作者的表達方式,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審美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爲更好地凸顯課堂的“學語習文”的功能,教學時注重整體感知,把握住關鍵問題。第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瀏覽與快速默讀來了解文章大意。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圍繞一個問題:“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寫的時候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學習第四自然段圍繞一個“美”字展開,讓學生去發現“泉聲的美”,去品味作者怎樣寫出泉聲的美。

這堂課較爲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習主動,興致濃厚,沉浸在鼎湖山的美景之中,徜徉在作者優美的語言文字之中。然而,課中仍有美中不足: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儘管安排學生通過“圈畫有關直接描寫泉水的詞語”來感悟泉水與泉聲的特點,因時間倉促,學生悟得不夠充分。第四自然段中比喻與排比句式都極具表現特色,如果安排學生進行仿說或仿寫訓練則更能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功能。

  簡評:

李偉忠老師設計執教的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材《鼎湖山聽泉》,上得質樸、實在、用心。雖是公開競賽,呈現的卻是常態的語文課堂。學生思維活躍、情趣濃烈,學得主動積極,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切實的訓練,確是一節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好課。

課堂教學中,李老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平臺,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經驗與知識、期待與思考主動走進文本,潛心讀書,品詞學句,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促進語文素養的發展。在這過程中,李老師根據文本的特點,正確理解和把握課文的語言特色,首先突出了“讀”:兩次讀課題,注意課題中“鼎”字的讀音。學習課文的每一段,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他都安排了“讀”,有瀏覽、默讀、自由讀、快速讀、個別讀、互相讀、男女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全班齊讀等。要求不同、方法有別,讀得充分,指導得法,努力發揮“讀”在語文教學中無與倫比的作用。

他把“讀”與“思”緊密結合起來,着力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感悟。譬如,課文第二、四自然段都是描寫“聽泉”的,但“聽泉的地點、方法是不一樣的”,初讀時,他要求學生邊瀏覽邊思考:“有什麼不一樣”;對一、三、五段,則讓學生通過快速默讀弄清各段分別描寫了什麼;在深入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話的時候,他要求學生通過“仔細讀讀這些句子”去“發現”“感受”泉聲的美,並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泉聲讀給大家聽”;在學生感受“泉聲”美的基礎上,他又引導學生再讀文本品味文字,領悟作者是怎樣寫出泉聲的美的,從而認識排比句的特點,體悟語言的魅力。

李偉忠老師非常重視朗讀訓練,他不但把朗讀融入整堂課的教學,而且着力把“讀”與“聽”與“評”緊密地聯繫起來。他一方面要求學生在讀詞語、讀句子時,努力讀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又注意引導學生“用心”注意傾聽別人的朗讀,想想從中“感受到什麼”,並進行評價“提提建議”:“再注意些什麼,就可以讀得更好”。不僅如此,李老師還通過讓學生聽音樂、聽泉聲、聽同學建議和老師範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方獲得信息,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在“讀”、“思”、“聽”的學習過程中,李老師不止一處地安排學生進行“說”和“寫”的語文實踐。譬如,同座互相說說聽錄音後對泉聲的感受:“自己聽到什麼樣的泉聲,美在何處”;互相談談各自對比喻句的理解:“其他的三種泉聲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的”。課文學完後,寫寫自己讀後的感受:“此刻,我眼前的山泉……”。正因爲李老師努力把讀與思、理解與表達、自主與合作有效地整合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較好地體現了理解感悟文章意思的深入與朗讀能力的提高、傾聽習慣的養成等方面的和諧統一,所以取得了喜人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