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上冊《鼎湖山聽泉》教案大綱

九年級上冊《鼎湖山聽泉》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鼎湖山聽泉》是著名散文家謝大光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課文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九年級上冊《鼎湖山聽泉》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並領悟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3、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蒐集鼎湖山有關資料、作者有關資料

2、認真閱讀,掌握基本詞彙,思考、理解文章寫作思路,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你在觀賞美景時,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萬物,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學生可結合假期遊歷衆說紛紜,教師做適當的肯定。

下面我們學習《鼎湖山聽泉》,瞭解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時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1、學生資料交流:

作者簡介:謝大光 男1943年生,漢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人。1962年畢業於河北工學院電力系。1962年應徵入伍,歷任總後勤部某部戰士、文書、文工隊創作員,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廠職工,《散文》月刊編輯,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副組長、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小說家》編輯部副主任、主編,《中外散文選萃》主編、副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鼎湖山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是地球同緯度上唯一的一片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成爲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的成員之一。鼎湖山景區古道兩旁,森林蒼翠。林中有2000多種植物,飛水潭飛瀑從30米高的峭壁上傾瀉而下,霧罩雲飛,章太炎當年在瀑布旁的眠綠亭題了四個字:滌瑕盪垢;慶雲寺依山而建,嵌於千峯碧翠中,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於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673種。前人爲此山寫過很多遊記,本文爲當代散文家謝大光寫,卻與衆不同。

2、詞語掌握:

肇慶 泓 泠泠 菩提 污垢 遐想 悵惘 翩飛 禮遇 柔曼 萬籟俱寂 楹聯

二、整體感知

1、帶着自己的猜測,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教師可配樂)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主要寫了作者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3、此類型的文章,我們一般定爲什麼文體?它們通常以什麼爲順序來組織材料?

--------遊記散文,空間轉換順序。

4、學生圈劃課文中表示空間轉換的相關句子。

例如:江輪夾着細雨,送我到肇慶。-----過了寒翠橋-----行至半山等

5、學生積極發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6、作者還略微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學生指出並概括。

------黃昏—晚飯後—夜間

7、教師小結:

課文以空間轉換爲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作者就這樣移步換景,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一路走來,就像慢慢舒展的畫卷,鼎湖山美景層層展現在讀者面前。

8、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在頌泉,“聽”字支配“泉”字,“泉”是關鍵,是線索,課文依次是:聽泉聲(§1)——看泉水(§2-3)——尋泉影(§4-7)——枕聽泉(§8-10)

三、朗讀體會

學生感情選讀若干語段,教師做適當指導和評點。

四、作業佈置

1、預習: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標記各部分內容。

2、詞語整理及抄寫

3、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段。

板書設計:

聽泉聲

看泉水 空間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鼎湖山聽泉 尋泉影 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後—夜間

枕聽泉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準備詞語的抽測。

2、圈劃文中描寫山泉和聽泉感受的句子,並能適當做旁批。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回顧與複習

1、詞語抽測

2、提問: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採用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

二、閱讀賞析

1、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

-------課文主要寫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的美妙感受。

2、學生圈劃出課文中描寫泉水的語句,瞭解作者筆下泉的`特點,說說喜歡的理由。

3、師生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生動描寫鼎湖山的泉?試從修辭、內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師生小結:

(1)山泉之多“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無處不鳴”

(2)山泉之態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遠的嬌兒之態”

(3)山泉之聲美“孩子如鈴的笑語”“不同樂器彈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襯托)“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直向山頂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後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活脫脫迸跳”與“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皮的孩子,表現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爲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蘊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泉水與山林的關係。後半:“鍾”“泉”之聲相應,把寺和亭勾連到一起,襯出了山泉的青春氣息。

⑤第八段:渾然一片的泉鳴,層次分明,起伏變化,用對樂曲的闡釋道出作者對人生規律乃至社會和宇宙發展規律的領悟,認識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現

導入: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於平靜。因爲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課文如何表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