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教學目標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1、透過對人和事的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領悟時代精神和人生意義。

(自主研讀,合作交流)

2、培養學生學習中國文學的興趣。(美讀薰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對梁啓超成功演講的研讀探究,揣摩先生的言行、心理,體察先生的個性、情操。

難點:把握演講過程中先生流露的情感傾向。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解題入文,導入新課,初識人格。

板書課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1、齊讀標題一遍,觀察學生髮音;再給“任”加着重號,讓學生大聲重讀課題,標音任“rén”公。

2、看註釋,解釋“任公”出處。

梁啓超早年起號“任公”,典出《莊子·外物》。任國公子爲大鉤巨緇,以五十條牛爲餌,蹲在會稽山上,旦旦而釣,一年之後,終於釣到了一條令海水震盪、激白波如山的大魚。任公子將這條大魚肢解多塊,大半個中國,都飽食此魚。

激趣:梁啓超取“任公”這樣一個有氣勢的號,含勇於戰鬥,有遠大抱負之意。

導入新課:第三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梁實秋先生通過記寫多年以前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來表現恩師的學識和人品的。既然記寫的是一次演講,那麼,請大家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些段落是集中筆墨正式寫梁任公先生的演講過程?(4-8)

二、研讀文本,領略大師風範。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具體描寫演講過程的4到8自然段。領略任公先生演講時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大師風範。

激趣:可以說,到清華大學這所名校講演做報告的人數不勝數,但他們卻沒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爲什麼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講演就能獲得巨大成功,他的學識和人品就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究的問題。

分解問題:1、任公先生演講的題目是《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感》,大家想想看,這個題目在青年學生當中想要演講得很成功,需要演講者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

預設:演講者對中國韻文要有深刻的研究,、獨到的見解,也就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也是演講成功的基本條件。要貼近青年學生的實際生活,要能激起這個年齡段人羣的共鳴,要有感染力、影響力。當然,還有一種對演講家來說必不可少的能力,那就是卓越的語言表現力。這裏的語言既指口表語言,又指肢體語言。

分解問題:2、在梁實秋的心中,任公先生具備我們歸納出來的這些素質和能力嗎?請大家把目光聚焦在4-8自然段,找一找描寫任公先生演講時最令人震撼的相關語句,讀一讀。

預設:

(1)有學問。(牢固的記憶力)

①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唱處,污染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了幾下之後,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

(2)感染力。

①這四十六個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②我在二十年後依舊能激起的共鳴。

③當年聽課同學的感同身受。他記起來時,我們也跟着歡喜;先生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

(3)超凡的表現力(有文采)

口語表現力:①他的聲音沉着有力,有時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個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而要差些。

②這四十六個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肢體語言表現力:(熱心腸)

④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了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

⑤講到《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4)強烈的責任感。(熱心腸)

預設:①選材對青年確有啓迪領導的作用。

選材:《箜篌引》——《桃花扇》——《聞官兵收薊南薊北》。

第一首是說的是做人的本質,當爲理想而蹈死不顧;後兩首說的是要將自己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興亡綰結在一起,少年強則國強!

(這裏是難點,可能孩子答不出。)可依此過渡到下一環節。

三、合作探究,領悟大師情懷。

其實,我也經常聽演講,電視裏的百家講壇啊,立波一週秀啊,等等。但是,我總覺得他們沒法和任公先生相提並論。任公解讀詩文,①朗誦、解釋《箜篌引》——活畫出一出悲劇,②講他最喜愛的《桃花扇》——痛哭流涕不能自己,③講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很難見到的。捫心自問,我們今天讀這些詩文還會感動嗎?

請同學讀一讀三首詩曲文。

篇一:《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篇二:(小生起,搓手跳哭介)

我的聖上呀!我的崇禎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呀!孤臣左良玉,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了。

【勝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摘錄自《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

篇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很難讀出來吧。我們看看梁任公先生是怎麼做到的?

在《中國韻文裏所表現的感情》梁啓超說:“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藝術:音樂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祕密’的鑰匙都掌住了。藝術的權威,是把那霎時間便過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隨時可以再現;是把藝術家自己‘個性’的情感,打進別人的‘情感’裏頭,在若干期內佔領了‘他心’的位置”。

同樣,演講者只有把自己的“個性”的情感,打進別人的“情感”裏頭,才能長時期地佔領聽講者心靈的位置,從而對聽講者確有啓迪領導的作用。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這三篇中的任一篇,結合梁任公先生的生平經歷,仔細探究探究如下問題:

問題一:“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人物,有情感。”結合補充材料,你能讀出悲劇的起承轉合,悟出深蘊其中的情感嗎?

失去心智的男人,極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嗚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飾,通過婦人之口,用十六字描述出來。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無名的傷感,久久不能散去。

起句,勸誡。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能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承句,感慨。您還是義無反顧地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誕,爲什麼最終還是去了?到底是什麼超越了死之恐懼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三句,結局。渡河而死這個悲劇,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從任何一個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個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戰勝一個渡河的衝動,悲劇是註定要發生的。末句,追思。悲劇發生了,後來者哭泣呼喊,也無力遮挽。

爲什麼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一個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強大的瘋狂的理想的力量、戰鬥的力量、愛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師:聯繫先生的經歷,對義無反顧者的悲嘆,對無可挽回局面的痛心,是肝膽赤誠者深刻的悲愴。 可見:悲愴最難遣“箜篌”。

問題二:先生的講演,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爲什麼會如此失控?

預設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緒帝,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在他空有一腔愛國情懷卻無法實現。”因爲梁啓超完全沉浸在了他演講的氛圍中,爲自己所喜愛的詩篇感傷,爲自己理想的隕落而痛哭流涕;這份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真性情同時也感染了他的聽衆。

師:崇禎和光緒帝都努力而遭失敗,中華民族失去圖強振興的機會。 可見:先生傷心豈獨爲“桃花”?

問題三:先生講到此詩時“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一定是與杜甫有了默契,(引導)先生所處的時代與杜甫所處的時代有何相似之處?先生與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處呢?

預設回答:“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戰亂將息捷報來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響,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這位視百姓苦難如己的憂國憂民的詩聖怎能不喜!“淚”是杜甫悲喜交集的複雜心情的逼真表現。“杜甫年邁時國家叛軍四起,後戰亂平定,梁任公演講時國家軍閥混戰、動盪不安,這是時代的相似。”

預設回答:“是國家動盪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家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師:品讀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看到老杜和先生的共同點:心憂國事,希望國家從動亂中獲得安定。 可見:老杜之心即任公之心

先生在演講過程中,最令我們震撼的是他融進了自己的真性情。他感動了自己,感動了梁實秋,也感動了一個世紀之後的我們。

四、高山仰止,秉承大師精神。

今年是辛亥革命勝利一百年,文化批評家解璽璋先生撰文這樣評論:如果說,孫中山們希望用炮彈和烈士的鮮血驚醒國人,完成其民族革命,實現共和,建立民國的話,那麼梁啓超們則是通過思想啓蒙使中國人覺悟,從而實現政治革命。他們走了兩條不同的路線,但殊途同歸。這天我們上這篇課文應該有着特別的意義,作爲教師要秉承梁啓超大師的愛國精神,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來教育、激勵廣大的青年學子。

五、作業:閱讀《少年中國說》。

金兄:幫我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