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反思1:

今天,我對課本第三單元最後一篇課文進行了講解,它是梁實秋先生所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本文是梁實秋先生寫梁啓超先生軼事的一篇回憶性散文。1922年3月梁啓超應清華大學文學社的邀請,作了“中國雲紋裏頭所代表的情感”的專題演講這一演講給當時還是清華大學學生的梁實秋以深刻的印象,他擷取記憶片段,用簡練傳神的語言,形象地爲我們描繪了學者梁啓超的風采,並表達了由衷的讚歎和欽佩之情。

高一語文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反思

我採用“評註閱讀法”的方式來講解這篇課文的。所謂“批註閱讀法”,就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指接觸一篇新的文章,對自己感興趣的、認爲寫得好的句與段進行圈點,在字行間釋詞釋義,予以批註,寫上一兩句對該段的理解和評價。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閱讀方法。長期堅持,不僅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寫作技巧的積累。

我首先給同學們做了示範,對第一段進行批註閱讀。對梁啓超不稱呼名字而稱呼“任公”,充分體現了對樑先生的尊重和敬仰;說梁啓超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我批註到“無奈之舉”;題目是“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感”,名字都記得如此準確,可見對這次演講記憶之深;“無限的敬仰”用了“無限”兩個字充分體現了敬仰的程度之深;倒不是……也不是……實在是……三句話概括出了梁啓超一生成就,以獨特的視角用看似否定的方式讚揚其成就,手法實在是高,同時在這三個功業方面更看重學術文章;過去顯宦……在對比反襯中顯示梁啓超成就之高。

舉例之後,我給學生們五分鐘的時間快速瀏覽課文,並且對文章進行批註。五分鐘之後進行回答,同學們的興趣都很濃厚,並且回答問題都非常的積極踊躍。

引入這種新的學習與閱讀方式,吸引很多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們對於課文學習的渴求又進了一步。在課堂上的反應很強烈,大家都能積極的發言,踊躍的回答問題。新鮮事物總能吸引大多數人的目光。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入更多的新鮮的事物,讓學生們對課堂有更深的興趣。

總之,課堂也需要新奇度,所以我以後也會在講課的過程中引入更多新鮮的因素。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反思2:

每一次公開課對我來說,是一次歷練,也是一次成長,從選課到構思,從備課到上課,我總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按照年級“每週一課”的安排,本週三我在高一(2)班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一課,有收穫,也有不足,一句話總結我這幾天的感受,那便是:“累並快樂着。”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題爲記事,實則寫人,因此在本課的整體構思上,我將“品人”和“品文”相結合,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大師風采。但由於四十分鐘,時間太過緊張,因此課前,我讓大家預習了課文,並把課文中的三個引文做了補充,讓學生初步感受梁啓超聲情並茂,激情澎湃的演講,也感悟先生心繫祖國的情懷。而這節課的重點則是把握簡潔生動的人物描寫技巧,看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性格的評價。

第一環節:我用梁啓超給徐志摩和陸小曼的證婚詞引入,學生很快感受到先生率真直爽的性格,迅速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到人物性格的評價上,與本課的重點迅速接軌。

第二環節:我給學生設計了三個問題:1、哪些句子描寫了先生的外貌和語言,這些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2、哪些句子描寫了先生的動作和神態,這些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請找出文中沒有直接描寫梁任公的文段或語句,說說這些文段或語句寫出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學生帶着問題自瀆課文,仿照課後第一題的示例作一些旁註。之後分組討論相互完善,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逐漸形成板書:穩健瀟灑、風趣自信、博聞強記、率真直爽。

旁註或旁批,是高中學習語文理應進行的一項專門的基本訓練,本環節我讓學生作旁註,是一種引導,以後每學一課都要照此辦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評點,不求高明和精當,用語可長可短,鼓勵個性化表現。學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句回答都能切中要害,令人滿意。我再一次相信了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放手,還學生自由。

第三環節:我與學生共同總結描寫手法,爲了加深學生對正面和側面描寫的理解,我馬上進行拓展,所選示例都是學生學過的或耳熟能詳的`,以便溫故知新,融會貫通。

正面描寫:例如:《鴻門宴》中樊噲的描寫:

神情描寫: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動作描寫: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樊噲側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立而飲之。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語言描寫:“今日之事何如?”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側面描寫::漢樂府《陌上桑》 加深學生對側面描寫的理解。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通過寫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舉動,來寫羅敷的驚人的美,給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後我設計了課堂小練筆,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來描寫自己初識的一位老師或同桌。注意寫出人物個性。(150字左右)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個環節將整個課堂推向高潮,學生興趣很濃,寫出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我還清楚的記得其中一位同學描寫我的語句:“她可愛的短髮下有一張酷似洋娃娃的臉,只見她一身帥氣的衣服彰顯出‘御姐’的風範,真是‘霸氣十足’,平時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她,若發現有人在課堂上開小叉,定會大吼一聲,同學們馬上端正姿勢,全神貫注·····”隨即課堂掌聲不斷。

總得來說,整個課堂能做到一課一得,能以課文爲例教會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張有弛,詳略得當。沒有過多的浪費時間,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給課文加旁註的閱讀方法、對人物做肖像描寫的寫作方法等,我則是給了較爲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閱讀並練筆,注意“講練結合”。由於準備充分,對學生的引導較爲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在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思與做,對學生的練筆也能做到點評中肯、及時。遺憾的是時間還是較爲倉促,練筆環節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注意,比如:大屏幕出現標點的移位,點評學生不夠全面。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堅持做到關注學生,關注落實,讓每一節語文課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