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通用41篇)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通用4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4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通用41篇)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

從世俗的角度看,方或圓是迥然不同的。生活和事業中,我們又常常把“方”定義爲做人做事要有方正之態,把“圓”解釋爲處事時的圓滑柔和之道。行欲方,智欲圓,方圓恰到好處的結合,是人生頂級的方圓之道。只是怎樣才能從容地把人生中有棱有角的行爲之“方”,與圓潤閉環到沒有一點邊角的智慧之“圓”恰如其分地結合在一起呢?外方內圓,有度結合,這也許是每一個活着的人畢生所要追求的人生的最完美的一種境界。可是這個世界原本就是有缺憾的,怎麼可能追求得到方圓之間的最完美呢?所以,這個世界將註定一生追求完美者,終將會帶着遺憾向人生完美的方圓理想做告別。

跋涉在世俗的方圓裏,方還是圓,完美還是缺憾?其實,只要盡心就好,如果太刻意去“方”或太刻意去“圓”,抑或太刻意地去勉強自己的內心去費力將方和圓這對原本就反向的組合趨於完美,其結果仍然是方與圓的最不完美,因爲順其自然纔是真的好,內心真實才是真的完美。

人生的方圓,有時細想想有點像“有”和“無”對立時的意境。雖然有無之間只是一物兩面,但什麼時候人會覺得此時擁有了?什麼時候又覺着什麼也沒有?所以人生方圓完美的結合,真正是該按每個人內心的真實去畫出人生的軌跡,還是該按照人生跋涉的曲折去改變內心的真實,虛無縹緲地去塗鴉所謂的方圓完美?誰又能將自己內心真正的方或圓具化成一種固定的模式或者固定的圖形展示給世人?當然不行也不會,那樣就不夠圓,那樣就太過方了。

所以,完美結合人生中的方與圓,不過是每一個人在自己人生每個階段的不同感受而已。正如一貫堅持原則的.人總會說:我這一生就是要方方正正做人,而善於處事圓滑的人也會說:我這一生就是要八面玲瓏,活的柔和。相信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會說:我這一生就是能做到該方時方,該圓時圓,方圓有度。即便真的曾經有類似如此自信高調的人,如今也許早已在時速爲方圓定義的非難中變得銷聲匿跡了,誰願意總在別人的方圓中被指指點點,而掰斷自己方的棱角,迷失圓的中心呢?問心無愧就好,於是在每一次的自我安慰中,慢慢就學會了幾近完美的方圓之道和自己的方圓之道還是有所區別的,到底誰距離誰有差距,說不清是永遠的理由,沉默而低調地守在自己的方圓之中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所以,追求人生方圓完美,只要盡力就行,太在乎別人的評價,太拘泥於他人的定義,太刻意去按照別人的方式去活,永遠都沒有實現自己內心完美的機會,因爲活出真我纔是真的完美。

人生的方圓,是每一個人心的方圓,是每一個人對人生的內心感悟。方圓之間,多少人擦肩而過時,曾斷開了他人的圓,扭曲了別人方?

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這些也許都會在多年後,當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方圓裏即將揮別時,纔會真正沉澱出內心最爲透明和真實的答案,也會將這種最沒意義但最難忘記的回憶變爲一生的感謝或永遠的歉疚。

所以,每個人追求人生的方圓,只要盡心盡力就好,不要太執着、太計較曾經自己的方圓應該定位在別人方圓裏的哪個位置,不停爲他人去改變自己的圓心和邊長。自己的方圓應該在哪裏,應該有多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度,誰都沒有義務去爲誰留出自己的空間去爲別人規劃的義務,誰也沒有責任去爲誰改變自己的方圓大小。所以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努力防止不要讓自己的圓點和楞角被人扭曲就好,盡心盡力地去活出自己的人生方圓,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完美。至於說應該方到什麼程度,應該圓到什麼水平,誰都沒有一把最合適的人生量角器來去爲自己爲他人準確的度量方圓角度,定位標準的刻度。

該方就方,該圓就圓,隨心而定,隨性而爲,學會在磕磕碰碰中保護好自己不被他人的方傷了棱角,學會在波波折折中懂得別讓自己的棱角去觸及他人的圓,學會在方圓內外悟人生,本着只要不傷自己,不害他人,掌握住做人的基準,相信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內心中一個最完美的方圓人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對於人類社會太重要了,法規、校規、交通規則、遊戲規則、文明公約、道德規範、考試規定……均與我們息息相關。規則好比飛機的航線,只有你我遵守規則,我們纔可以在各自的航線安全飛行,相安無事。可如果肆意違反規則,那空難發生在所難免,也許不守規則可以佔到一時的便宜,但是玩火者必自焚,肆意踐踏規則的人必將受到規則最嚴厲的懲罰。

只有按規則辦事,才能明理樹信,“規則”才能稱其爲“規則”。可是哺育“規則”需要嚴守“規則”的大力支持。

當北京與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時,我們失聲痛苦。然而,這使我們懂得了申辦奧運會的一個“遊戲”規則,那就是“優勝劣汰,擇優而任”。於是人們揮灑汗與淚來建設北京,政府不遺餘力地支持北京,終於使山明水秀,空氣清新,市民文明,交通方便,經濟繁榮的歷史古都——北京以優雅的姿態閃亮登場,使“北京”這響亮的名字在2001年7月13日晚響徹在世界人們的耳邊。從那時起,“優勝劣汰,擇優而任”,的規則更深地印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於是這“規則”便更加活力四射,生機勃勃,原來哺育“規則”需要我們爲之付出如此多的淚水與汗水。

中國入世,是我們的十年來追求的夢想,而今夢已圓,我們倍受鼓舞,因爲這能促使我過的經濟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然而,WTO的“規則”中有一部分會給我們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於是經濟學者,法律專家聚在一起,商討如何修改我國的有關法律,使之適應國際市場,爲我國營利。可見只有適應規則纔有發展。

人與自然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類在自然中生存,然而現代文明的急速發展,破壞了人類與自然的.平衡,人類的妄自尊大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危險,人類無休無止地從自然界開採資源,不斷向自然排放廢物,當自然無法再忍受這種蹂躪時,她開始了報復行動。於是沙塵暴開始肆虐,厄爾尼諾現象開始出現,赤潮出現於近海等等,自然依照她的規則,一次有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我們生活於現實,就無法脫離規則,既然有“規則”;我們就得按“規則”辦事,“規則”是人類自己制定的條例,我們就應毫無條件地去遵守。這就是我們的方圓人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

爲人需方。“方”是準則,是品德,是人的立身根本。處事需圓,“圓”是靈通,是圓潤,它要求人能適應,會變通。因此,無方,生活中便沒有規矩準則;無圓,生活便像沒有上潤滑油的鏈條負荷太重。由此可見,所謂的方圓實則是一種爲人處世的方法,也是一種內正外圓的人生境界。

方者,方正剛直也。古老的中華民族涌現出許多具有方正能量的人物。他們不是曇花一現的流星,而是社會正氣的引者。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瀟灑豪邁;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的潔身自好;陳天華“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鳴”的'愛國情懷……他們都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獲得了千古讚譽。

圓者,處事圓潤也。鴻門宴上,沛公劉邦能夠全身而退,取決於他能夠審時度勢,能屈能伸;澠池會中,藺相如能夠完璧歸趙,取決於他能夠機智應變,張馳有度;天下三分,曹操能夠取得統一中原的成就,取決於他能夠拉攏人心,處事圓潤……他們都是隨機應變的佼佼者,也就贏得了青史留名。

上善若水任方圓。水之最善,是她可以根據外部環境差異而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形態。爲人處事的境界像水,就是要隨着時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而非撞倒了南牆也不回頭。比如越王勾踐在吳軍兵臨城下時,他沒有悲呼“士可殺,不可辱”,而是委身爲奴,藏巧於拙,爲日後的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做準備。“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無疑,他是圓之受益者。

方與圓是人生的不同處世原則。兩者既對立又統一,無法絕對地肯定一方而否決另一方,堅守一方而鄙棄另一方。比如民主革命家陳天華,如果他不採取自殺的極端方式,而是好好活下來,引領更多愛國人土投身革命之中,那麼是否能加速民主革命的進程?明末教育家顧炎武說:“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菜根譚》中則對方圓二者的關係解釋的更加明瞭——“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可見,人生在世,用好方圓之道,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人生就像《紅樓夢》裏說的一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圓不方,即爲圓滑;只方不圓,則過於死板:唯有方圓結合、方圓並用纔是明智之舉。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4

近日,北京延慶區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發生一起老虎傷人事件,致1死1傷。據瞭解,傷者與死者下車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車。“1死1傷”多麼慘痛的教訓,不遵守規則竟落得如此下場,真是讓人膽戰心驚。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規則已然是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景象。一旦違背規則,必然受到規則的懲罰。

在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自詡爲“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開始迷失自己。我們總是拿着自己的尺子去武斷地衡量一切,規定一切。《詩經》中那種“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祈祈”的場景離我們越來越遠,先人所教導的“數罟不如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的規矩它也漸漸被人遺忘。但,無規矩不成方圓。馬路上的紅綠燈,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因爲不遵守它而喪失了活着的機會。學校裏的制度,有多少充滿夢想的學生因爲不遵守它而被開除了學籍。街邊的小攤小販,有多少城管因爲你們而捱罵,這些都是你們漠視規則的結果。馮小剛導演的《老炮兒》裏有句話說得好:“一切得按規矩來辦。”如果我們漠視規則的存在,這個社會將不再和諧。

還記得去年孫楠在“我是歌手”中退賽的決定嗎?個人認爲這是一個及其任性的決定,絲毫沒把節目組事先定下的規則放在眼中,使人不得不懷疑其個人人品和專業精神,這與八達嶺事件中因違反條例而被老虎咬死的婦人有什麼區別呢?況且,還是一個頂着明星光環的大衆人物。絲毫正能量都沒有帶給觀衆。反而給觀衆一種我最牛的感覺。古人云“盜亦有道”。說的就是每個行業就要有每個行業的規則意識。規則意味着秩序。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過一句話:“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這體現了德意志民族的秉性——講究按部就班,一切按照規則來,別亂了。

尊重遊戲規則就是因爲該全力以赴參賽,這纔是對對手的尊重,對觀衆的尊重。相反,漠視規則,最終難以得到尊重。

八達嶺事件引起了我們對規則的重視,我們在爲死者悲痛的時候也要學會反思,阻止或防範類似此次事件的發生,社會纔會變得美好。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5

人生就像一場賽跑,在跑的途中既需要遵守比賽規則,又要學會讓自己成功的技巧。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在“方”與“圓”中自由穿梭。

陶淵明能夠化“方”爲“圓”於是寫下了《歸去來兮辭》這樣的名篇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佳句。既使自己擺脫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束縛,又可以享受山間田園的美好風光。周恩來懂得化“方”爲“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在中印交談中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維護了國家之間的和平,又顯示出中國人的風采。中南大學學生劉路懂得化“方”爲“圓”在面對許多數學家都難以解決的西塔潘猜想的問題,劉路卻沒有按照傳統的方法而是用自己學過的.一個方法加以改變就解決了這個國際上的難題。由此可見化“方”爲“圓”能夠讓人取得成功,創造奇蹟。

當然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直這麼“圓”下去。我們還需要有化“圓”爲“方”的能力。隋煬帝年間烊帝召楊廣進朝,楊廣因病未去卻被懷疑圖謀不軌,楊廣知道後就每日喝酒、賭博、聽曲子來騙隋煬帝背後卻四處樹德廣交摯友最終滅了隋朝。正是他懂得化“圓”爲“方”的道理才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在中國當代,很多人總是把名校和功成名就聯繫在一起。北大學生髮帖稱:自己北大畢業只找到月薪8000元的工作,卻被父親惡語相告還不斷打電話進行騷擾,覺得自己很丟。”這件事反映了家長急功近利的心態,他們總是認爲把孩子培養上名校後就一定會有回報。這是一種扭曲的愛。中國的父母太過於把“方”看重了,而忽略了“圓”,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就是回報,孩子上了名校,素質得到了培養,父母實際上是給予了孩子追求幸福的機會。父母應該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把功名看淡一些,學會化“方”爲“圓”,這樣不僅僅不會讓孩子感到過大的壓力,也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幸福。

人生在世上不過數十年,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處理“方”與“圓”的關係,能夠化“方”爲“圓”,化“圓”爲“方”,在“方”與“圓”之間自由穿梭。我們的人生道路一定會更順利。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6

“規者,正圓之器;矩者,正方之器。”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告誡人們立身處世乃至安邦治國,都必須遵守一定的準則和法度!

在家裏,爺爺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是——《今日說法》。從小,他就告訴我:“一個人只有學習了足夠的法制知識,才能真正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再大一些,爺爺又教導我:“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很漫長,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法制知識起着關鍵的作用。“我問爺爺:“什麼是法制?”,爺爺告訴我:“法制,就是法律和制度的結合。對於你們中學生來說,你們是21世紀主人青少年,是未來祖國的主人,你們對所謂的法律知識一定要略知一二,因爲法制會影響你們的生活,引導着你們不斷向前進步。對於學習階段的你們來說,你們不但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制知識!”是啊,法制教育不僅影響着我們的學生時代,更影響着我們的終生。

在學校,法制就是校規校紀,學校的規章制度幫助我們學會做人。要成功,先成人。不隨手亂丟垃圾就是規矩;無特殊原因不遲到、不曠課就是規矩;未經允許,不擅自出入校園就是規矩;誠信考試,不作弊,就是規矩。也許有同學會覺得有了這麼多的約束,自己很不自由,可是如果沒了這些約束,我們將會更不自由。設想一下,如果誰都不遵守任何規則,我們的校園將是一種怎樣的無序和繁亂 ? 所以,制定校規校紀並遵守校規校紀,就是尊重校園尊重我們自己!

放眼過去;古老的漢漠拉比法典開始了人類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嚴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高祖入關與民約法三章,奠定漢朝開國基石。再看今天的.中國更是一個法治的中國,對外開放依靠法制,長治久安依靠法制。法制法規無處不在。它就如我們身旁的騎士,時刻給我們保護,作爲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要合理運用我們手中的法制法規知識,學會保障自己以及身邊的人權,讓我們都加入學法、守法、用法的行列吧,讓我們的祖國在法制法規的保護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12月4日是我國的法律宣傳日,因爲有規矩家庭更有溫情了,因爲有規矩學校更有溫度了,法制法規就這樣潤物無聲地來到我們身邊。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7

有這樣一則材料寫的是,足球比賽的制度進程和科技對於比賽的公平性,同時材料也突出了規則的公平性。規則在比賽中體現了重要性,而我認爲無論在比賽或者是在其他領域都要講究規則。

隨着時代發展的必然,足球運動方面的規則也有了進步,規則的進步也代表了越來越公平。有了公平,社會纔會進步,發展。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正因爲有了規則,纔有了一切又一切的世界盃。才能讓裁判,更精準執法,讓比賽更順暢,公平的執行。在體育比賽中,每個運動,動員都要遵守規則。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公平,有的運動員努力拼搏和和訓練爲了得到好的成績;有了運動員服用藥物提升成績後被終身禁賽;這就是公平事規則在日常生活中,先來後到也是一種規則,各領域都有規則,我們要講究規則。

規則很重要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所學校,都是有規則的。國家的規則是法律法規;學校的規則是校規;家裏的規則是家規。一旦,缺失了規則,一切都成爲一盤散沙,一切都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每一個人都要遵守規則,不然一切都會亂套。比如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但偏偏會有人不遵守規則,以至於容易發生車禍,還有排隊應該按好的規則排,但總有人喜歡插隊這種行爲容易引發矛盾。這樣不守規則會引發社會的無秩序和混亂,實在是不合取的`,應該被改變或改進。

面對規則,我們要樹立規則意識,這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素質和修養的體現,而且是對整個社會公平的表現。僅僅說意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付出行動。在競技體育方面做到遵守規則,比賽公平公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規則,做到有序和平,規則是成就一件大事,小事的重要因素,它決定着會不會成功。他看似小,但實際卻很大,大到沒了他一切東西在他面前都是不成型的。

規則是無比重要的,我們每個人,無論在比賽或者是在其他領域都要講究規則。如果沒有規則,我們的世界就是一片虛無,暴力、冷漠無處不在,沒有人願意活在一個沒有規則的世界,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遵守規則尊重規則,讓規則人人尊重,成就一個大好的社會。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8

日前,北京延慶區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發生一塊老虎傷人事件,致1死1傷。據說,傷者與死者下車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車。“1死1傷”多麼慘痛的教訓,不遵守規則竟落得這樣下場,真是被人膽戰心驚。無論是以前還是目前,規則已然是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景象。一旦違背規則,勢必受到規則的懲罰。

在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進步的今天,自詡爲“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開始迷失自身。大家一直拿着我們的尺子去武斷地衡量所有,規定所有。《詩經》中那種“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祈祈”的場景離大家愈來愈遠,先人所教會的“數罟不如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的規矩它也日漸讓人遺忘。但,無規矩不成方圓。馬路上的紅綠燈,有多少鮮活的生命由於不遵守它而喪失了活着的機會。學校裏的規範,有多少充滿夢想的學生由於不遵守它而被開除去學籍。街邊的`小攤小販,有多少城管由於你們而捱罵,這部分都是你們漠視規則的結果。馮小剛導演的《老炮兒》裏有句話說得好:“所有得按規矩來辦。”假如大家漠視規則的存在,這個社會將不再和諧。

還記得去年孫楠在“我是歌手”中退賽的決定嗎?我認爲這是一個及其任性的決定,絲毫沒把節目組事先定下的規則放在眼中,使人不能不懷疑其個每人品和專業精神,這與八達嶺事件中因違反條例而被老虎咬死的婦人有哪些不同呢?況且,還是一個頂着明星光環的大衆人物。絲毫正能量都沒帶給觀衆。反而給觀衆一種我最牛的感覺。古人云“盜亦有道”。說的就是每一個行業就要有每一個行業的規則意識。規則意味着秩序。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過一句話:“即便我知曉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這體現了德意志民族的秉性——講究按部就班,所有根據規則來,別亂了。

尊重遊戲規則就是由於該全力以赴參賽,這纔是對對手的尊重,對觀衆的尊重。相反,漠視規則,最後難以得到尊重。

八達嶺事件引起了大家對規則的看重,大家在爲死者悲痛的時候也要學會深思,阻止或防範類似此次事件的發生,社會纔會變得美好。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9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間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便形成了“家家之訓,家家之風”。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的積澱和傳承。古有仁智禮儀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的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有愛;或克勤克儉,常懷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心;或本分做人,不爲富動盡責盡力,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均爲無心之事,無意之舉卻在無形中感染着世界,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戒子書》、《顏氏家訓》論斤《曾國潘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展現出了良好的家風的思想光芒。“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也亦是如此。“”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默唸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之類的古訓至今任被推崇,影響我們的道德水平和社會風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一不體現家風的重要。每次飯桌上的話題總是最多的,我覺得每天這時都是對一天的總結。吾日三省吾身,因此,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日日如此,我便也懂得莫多的知識過錯也日漸減少了。 當然,餐桌禮儀也是一定要遵循的。小時候的我總想着特立獨行,吃飯時故意吧咂嘴,翹腿。每當這時,我都會被母親嚴厲訓斥。可能當時我也不懂她的.嚴厲從何而來,可現在我明白了,這是敗家風的事,沒有教養的體現。無規矩不成方圓,多虧了規矩,才成就了我現在的落落大方。 家庭是社會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還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良好的家風形成絕非靠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沉澱。

而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是形成良好家風的奠基石。社會上有許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可他們不顧家庭,只忙於工作,卻忽略了家庭和家風。導致他們兒女誤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由此亦可見家風之重要。 所以我們應構建和諧的家風,將仁人志士的家訓,運用到生活中來,無規矩不成方圓,讓“家家之訓,家家之風”變成一種社會風氣,一道美麗的道德風景。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0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大部分比較苛刻。這些家規,警示着每個家庭受教育的孩子們,立志成爲一個個具有一定知識和素養的合格公民。

寒假回到老家,走到大門口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進去。鄰居看到我回來,想跟我打聲招呼,嘴還沒張開我就一溜煙竄到下坡的家門口院子裏。我衝下去,想快點見到我的爺爺奶奶,還沒等我跑個幾步,就被他們叫住。爺爺一把抓住我,我都沒反應過來,就被他劈頭蓋臉地訓斥一番:看到你張爺爺,爲什麼不打聲招呼?作爲一名中學生,這麼大了,爺爺沒教過你要講禮貌嗎?我耷拉着腦袋,耳熟能詳的全是爺爺的訓話。

我趕緊走到張爺爺跟前,拾起笑臉,問候道:張爺爺好,您的身體現在怎麼樣啦?張爺爺抿着嘴,眯着眼,用他的手指颳了一下我的鼻子,左手放下他的菸斗,滿意地回道:爺爺身體好着呢!說完露出比太陽還紅的笑臉直樂呵,隨後轉身悠悠然地走回了家。我回頭望了望爺爺,他笑了,豎起大拇指,招呼我回家。

不久後的年夜飯,我坐在電視機前,看着自己選中的電視節目入了迷。奶奶叫喊道:彤兒,吃飯了!我不爲所動,依舊蜷縮在沙發上。家人紛紛熟練地開始各自工作,媽媽搓了幾下筷子,就清楚知道自己拿了多少雙;爸爸一把拿起疊在一起的碗兒,一下子就準確了數量,他倒盡洗碗水。

爺爺就更加厲害,用一分鐘就把適合大傢伙的飲品掂量斟滿。我眯縫着眼睛,看着他們忙上忙下,忙裏忙外。媽媽走過來拉起我,教育道:你怎麼光在沙發上看電視?當你看到大家都在忙的時候,你也要去參與,因爲這纔算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我有點難爲情,趕緊溜到桌旁,擺好碗筷。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它是老師教給我們的,需要我們學在心上,當然也是家人教給我們的`,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證明。

沈從文說:你願在法度內滅亡,也不在法度外苟活。沒有規矩,人的行爲就沒有正誤之分,人生也就缺乏賴以依存的正常軌道,如脫繮野馬,悲劇連連。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法度,如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家規,又如何培養出頂天立地的兒女?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1

近日,瀋陽的潘先生由於女兒突發疾病,入院過程中因沒有車位,情急之下便將車停在醫院外,並留下紙條說明理由,交警看後沒有開罰單,並留言祝其早日康復。很多網友對此紛紛表示讚揚,但在我看來,溫情的執法,容易造成法律的盲區,所謂沒有規矩,自然不成方圓。

正如之前所發生的交警與救駕男母親街頭“對跪”,酒駕男子被交警攔下,其母親生怕兒子受罰便跪地求交警放過酒駕兒子,交警與其對跪爲其講解守法的重要性方纔解決事端。我們可以改變處理問題的方式,而不能隨意改變處理事情的.原則。因此,規則是絕對存在的,我們不能因任何原因而去改變它。

規則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基石。潘先生這樣的做法在本質上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他也的確違反了交通規則,這固然要受到懲罰,而交警看了紙條後放過了他也是因爲法不外乎人情,畢竟是特別情況。但這樣的做法改變了規則,托馬斯曾說過:“法律是維護一切正常秩序的根本。”而規則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因爲個人理由而去改變它。試問,如果人人都因各式各樣的理由而去改變規則,那麼社會還會有正常的秩序可言嗎?因此,我們應該要學會去遵守規則,這樣才能建立更加有秩序的社會。

遵守規則,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秩序井然。近日,網上熱議着大學生“掏鳥獲刑十年”,不少網友認爲這樣的處罰過於嚴重。但這樣的懲罰是有依有據的,是根據法律而做出的判決。我們不能因爲“少不更事”,不懂法律而網開一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不能因爲權貴而高看一眼。法律一方面維護這社會秩序,一方面又對違反法律的人進行懲罰,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因此,我們應該要加強法制學習,遵守法律和規則,這樣才能使生活變得更加秩序井然。

曾幾何時,地溝油、毒奶粉等在市場上橫行,而如今卻很少耳聞,正是因爲有規則制度的存在,才抑制了此類事件的持續滋生。因此,我們應該明白只有規則的存在,才能使社會秩序變得更加穩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萊蒙特曾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是的,規則是人類社會秩序存在的根本,只有規則的存在才能避免我們陷入犯罪的泥潭,才能使秩序變得更加井然。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2

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閱盡人間風光,千帆過盡,不斷變化的是自己的心態。季羨林先生一生勤奮,筆耕不輟,在晚年,他毅然辭去世人給予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三頂桂冠。他說:“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皆大歡喜。"窺盡世間百態,宛如新生的季老先生,除盡浮華,看淡人生。

李丹崖曾經提到:細觀身邊諸事,不求反得,苦求反失,若要執着一念,不肯放下,最終是不能不放,不得不放,最終是落得個“畫虎不成反類犬,釀酒不成反成醋”的悲劇,還要仰天長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其實到頭來我們總會明白,越是強求就越是無求,越是不求,反倒萬般美好躬自來。上善若水,以一顆平淡的心看待生活,看待人生,自能到達另一種境界。

“世人熙熙,皆爲利來,世人攘攘,皆爲利往。”上善若水,以一種淡然的心態看待功名利祿,自能造就另一種境界。面對滾滾而來的名和利,誰能剋制住心中的狂喜?然而不得不說,一個在精神上超越了自我的人,真正看淡了名利的人,是不會被金錢,名譽等虛浮的東西誘惑的。錢鍾書先生一生成就非凡,創作了無數經典的作品,然而他卻把名利看得極輕,謝絕了世界各地名校天價的邀請,不接受劇組送來的鉅額稿費。淡泊名利,使他獲得了一份寧靜的心境,如一朵墨梅,靜靜地綻放於生命的絹帛。

想起林語堂先生在《風聲鶴唳》中的一句話“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何須將世間一切都拼命攬入手中緊緊攥住,像是燥熱的太陽,鼓動着陽光想要吞噬地球,卻永遠也照不到地球的'另一邊。看淡名利,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萬物,質樸無聲,洗淨鉛華。

打江南走過,一蓑煙雨的沉靜浸潤了這畫一般的寧靜。自平凡中成長,不追求那遠遠閃爍的榮光,但求閒作池邊的一席矮草,聆聽魚鳥的歡歌。

不追名,不逐利,不避世,心中有星空,朗月自來移。上善若水任方圓,善利萬物而不爭,以一顆平淡的心看待名利,將這世界納入懷中。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3

近日一位6歲女童跟着家長在非斑馬線處橫穿馬路,結果女童被超速行駛的汽車撞飛,經過搶救無效身亡,事後交警部門認定事故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

對於此次事故,想必很多人都不理解交警的做法,或許說汽車司機是要負全部責任的人,又或許說女童的父母纔是負責人,而我認爲無論是超速行駛的司機還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父母,都應該是這起事故的承擔者。衆所周知,諸如此類血淋淋的交通慘案時有發生,慘相已經目不忍視了,流言已經耳不忍聞了。在諸多血淋淋的交通慘案下,爲何仍然會有人不遵守交通警規,非要以身試險,最終釀成大錯,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個人,因此,無規矩不成方圓。

首先就女童家長而言,作爲成年人,更何況已經有子女本應該就以身作則,爲自己的子女從小培養起交通安全意識,教會他們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然而家長卻以身作則,無視交通規則,帶領子女橫穿馬路,最終釀成大錯,事後才懂得亡羊補牢,爲遲以晚,不僅失去了最寶貴的子女,而且一生都會留下陰影,試問假如家長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可能會有如此大的過錯嗎?但是這位家長,偏要越過交通規則的底線,事後責任還不是自己承擔,並且後悔都來不及了。

再者就超速行駛的汽車司機而言,也是事故責任的承擔者之一,在交通警規,明文禁止超速行駛的情況下,他仍然不遵守交通規則,依然超速行駛,曾有一絲的僥倖心理,但不曾想血淋淋的慘案就發生在那一刻,爲了享受便捷,一時不顧交通警規,最終釀成悲劇,不僅要爲事故的發生承擔責任,還深深的傷害了一個家庭,試問,司機在超速行駛前可有曾想過後果呢,如果沒有超速行駛,就不會有這一道慘案的發生了。因此,無規矩不成方圓。

總而言之,女童家長與汽車司機都是因爲無視交通警規,所以才導致這一慘案悲劇的發生,雙方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都應該承受這悲劇所帶來的後果。

因此我們應該增強自身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切莫以身試險觸碰交通法規的底線,否則釀成悲劇就爲時已晚,只要我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健全制度,我相信和諧安全的社會一定會到來的。

因此,切記,無規矩不成方圓。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4

人各有志。因爲人之處世各有所思所想,因而它們待人處物的方式也就不同。着細微的點滴也決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親情友誼以及人生方向。

泰戈爾曾言:“生如夏花。”有人認爲,人的一生就要活得痛痛快快瀟瀟灑灑,隨心所欲、自由自在,行爲舉止不受約束,完全釋放出自己的激情與能量,豈不快哉?但你可曾想過,自己瀟灑自在的不羈行爲,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帶來怎樣的影響?譬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直,他嫉惡如仇、聲張正義,一時衝動打死了鎮關西,最後落髮五臺山化名魯智深,卻又因醉酒鬧事被逐,而後投奔梁山伯落草爲寇。毫無疑問,他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但請您在大呼痛快的同時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所謂的“隨性”、“奔放”不正是魯智深人生的阻礙?他的衝動破壞了處世的方圓,是不成規矩的。他最後顯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弊端,斬去了心頭雜念,終成佛法大道。

那麼,擯棄了內心的衝動,圓滑處世,是否就完美了呢?不,不是的。過於圓滑者,只能成爲市井小人,不易與人深交,同時缺少了許多果斷與堅決。圓滑者行走於塵世間,整日戴着虛僞的面具,叫人看不清摸不透真實的內心。像高球,在討剿水泊梁山時千方百計地在蔡太師與皇上之間周旋,借三寸不爛之舌愣是說動了百萬大軍,真小人也!餘以爲,處世極圓滑者,就像泥鰍,你以硬對他時,他自從你手中溜走;你以軟待他時,他又死死纏住不放。他平時看不出心機深沉,在關鍵時刻卻是第一個站出來搶得先機,又因平日人際關係甚好,也就無人提異議。到那時,你一定想大喊:“叵耐這滑皮得志!”

其實,處世爲方或爲圓未必沒有各自的好處。方者自有嚴格的規矩,他待人公正寬和,卻對錯處鐵面無私,若能磨掉一些身上的“棱角”,定能有正確的前行方向;圓者深諳包容的真諦,他能夠在任何境遇有進有退,他不爲一時挫折而放棄自己追求,若能明確目標,不在原地徘徊,也有着光明的前途。上善若水任方圓,是啊,爲什麼不讓方與圓兼容並濟,像水一樣,能夠變化出無數的形態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此方爲處世之中庸大道!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5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滲透的是完美統一的理念,我們常常感嘆造物者的良苦用心,將完美的上蒼幻化爲“方”和“圓”的哲學結晶,使人們在追求境界完美的同時,更有對理想世界的膜拜。

人們在檢點行爲時,常以“吾日三省吾身”觀照自我,這樣做固然能體現自身價值,付出的也有代價。中國古典建築風格,正是全方位解讀了“方”和“圓”的哲學內涵。

徜徉於各地的皇宮苑囿,披繡闥、俯雕甍,盡是方正與圓潤的合一。駐足其間,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廊腰縵回處,不時地穿插一個拱形圓門的風格,也寄託着國人對美好結局的圖騰。這種大而正,文而雅的建築,給人的不單純是視覺上的衝擊,重要的在於它暗示着中國人對剛正不阿精神的追求。

新兵訓練營裏,士兵們對一些無關痛癢的內務事情要求的太細很是苦惱,他們難以理解爲什麼帽子得放在被子正中,腰帶要置於被子外側,而且牙刷頭朝上,偏左……指導員瞭解後給出的回答是:“你們雖來自不同的地方,性格相異,高矮有別,但現在作爲軍人,你們從裏到外都很統一。牙刷在戰場上是沒用的,但是你們能將牙刷頭日日做到頭朝上,偏左,那麼未來的戰場上,你們就是同一個人,擁有同一股力量。”

這麼感人肺腑的話,目的只有一個,教人成方成圓。

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中國的漢字,看看這力透紙背的“方塊字”,見證的不就是外型與氣質和諧統一嗎?抒寫的不就是中國人堅忍不拔、剛柔並濟的性格嗎?記載的不就是中國人找尋完美的歷程嗎?將文字與精神合爲一體,恐怕只有中國的'完美主義者才能夠做到。

信手翻閱瑰麗的文學鉅著,宛若一朵絢爛的奇葩,宣泄着“方圓”的精髓。說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男女二人是打破了封建腐朽制度,衝破了層層阻礙,然後雙雙殉情。可是這樣的結局莫過於有些悽慘,於是奇蹟出現了——化而爲蝶比翼雙飛。

有利必有弊。一味的按規矩辦事,勢必禁錮人們的創造力,探究我們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原因,癥結正在於此。這些年來,我們培養優秀的人才也只能望“諾獎”興嘆,目送他們漸行漸遠。我們應該警醒並疾呼:“切勿盲目地模仿,否則創造出的只能是更多的贗品!”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6

人各有志。由於人之處世各有所思所想,因而它們待人處物的方法也就不一樣。着細微的點滴也決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親情友誼與生活方向。

泰戈爾曾言:“生如夏花。”有人覺得,人的一生就要活得痛痛快快瀟瀟灑灑,隨性、自由自在,行爲舉止不受約束,完全釋放出我們的激情與能量,豈不快哉?但你可曾想過,自身瀟灑自在的不羈行爲,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譬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直,他嫉惡如仇、聲張正義,一時衝動打死了鎮關西,最後落髮五臺山化名魯智深,卻又因醉酒鬧事被逐,而後投奔梁山伯落草爲寇。毫無疑問,他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但請您在大呼痛快的同時靜下心來,認真考慮:這所謂的“隨心所欲”、“奔放”不正是魯智深生活的妨礙?他的衝動破壞了處世的方圓,是不成規矩的。他最後顯然意識到了我們的壞處,斬去了心頭雜念,終成佛法大道。

那樣,擯棄了內心的衝動,圓滑處世,是不是就完美了呢?不,不是的。過於圓滑者,只能成爲市井小人,不容易與人深交,同時缺少了很多果斷與堅決。圓滑者行走於塵世間,整日戴着虛僞的面具,叫人看不清摸不透真實的內心。像高球,在討剿水泊梁山時千方百計地在蔡太師與皇上之間周旋,借三寸不爛之舌愣是說動了百萬大軍,真小人也!餘以爲,處世極圓滑者,就像泥鰍,你以硬對他時,他自從你手中溜走;你以軟待他時,他又死死纏住不放。他平日看不出心計深沉,在重要時刻卻是第一個站出來搶得先機,又因平時人際關係甚好,也就無人提異議。到那時,你肯定想大喊:“叵耐這滑皮得志!”

其實,處世爲方或爲圓未必沒各自有哪些好處。方者自有嚴格的規矩,他待人公正寬和,卻對錯處鐵面無私,若能磨掉一些身上的“棱角”,定能有正確的前行方向;圓者深諳包容的真諦,他可以在任何處境有進有退,他不爲一時挫折而放棄自身追求,若能明確目的,不在原地徘徊,也有着光明的前途。上善若水任方圓,是啊,爲何不讓方與圓兼容並濟,像水一樣,可以變化出無數的形態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面,此方爲處世之中庸大道!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7

有一句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意思就是說沒有規矩是不行的,行不通的。爺爺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小時候,爺爺就開始教導我:“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吃飯時,我喜歡蹲在地上吃飯。因爲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爺爺見我這模樣,就厲聲呵斥道:“池晴!快起來!家裏沒有登子嗎?非要蹲在地上,像安徽人討飯似的!成何體統!快!快起來!”我便馬上站了起來,搬了一個凳子,坐在凳子上。

邊看有越的電視,邊吃飯。爺爺看見我魂不守舍的樣子就來氣,譴責道:“吃飯能看電視嗎?你看看你那魂飛到外太空去的樣子!多醜呀!以後沒有經過我的准許,誰也不能邊吃飯邊看電視!否則,家法伺候!”一聽到家法我就雞皮疙瘩就全來了。因爲我們家的就家法就是——抄《朱子家訓》十遍,並背誦。

小時候爸爸就是觸範了家規,抄《朱子家訓》抄到午夜十二點。我便沒有再說什麼,安安靜靜地吃飯。爺爺帶着嚴肅的表情說道:“無規矩不成方圓!”

爺爺從小就給我解釋過家風、家規、家訓是什麼。他說,家風,就是家中一股良好的風氣,只有這一股良好的風氣,才能使家中的每個人都安分守己,不偷,不搶。只會讓他們樂於助人、善待他人、講文明、講禮貌,最後就會讓他們成爲有用的人,成爲天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星”,成爲這個家的驕傲!家規,就是家中一些規定,有了這些規定,纔會更好的讓家裏人知道不要觸範家規,污染家風。

就會讓他們知道家規有多麼嚴重。讓他們時時警誡。不觸範,就不會罰,也就不會多行不義必自斃了。家訓,就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人說的,哪怕是一個字都要記牢,不能忘卻。往往地位最高的人說的話都是有利於我們生活、工作、事業的。這些話不但記住,而且還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到,尋找合適的方法。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他們都做到了嗎?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平日裏他身上都有一股很難聞的氣味。是因爲什麼?是因爲他沒有重視家規。

在這裏,我想說:“我們一定要重視家規,家訓。讓家規,家訓、家風伴我們成長吧!”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8

仰望天空,北雁南飛,定成一個人字,抵南禦寒;俯視大地,羣蟻來往,定是有規有矩,化渺小爲神奇。常言道: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恰恰表明,規則是社會正常、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是每個人進步的保障。

合理合情的行爲卻不總是合法。近日,一名女子阻攔高鐵發車,原因竟是爲了等老公,導致所有乘客陪她一起“等”下去,造成了許多損失。“等老公”這件事若是放在正常,你願等多久等多久。可是在維護自己權益的同時,該名女子是否尊重了他人的權利,是否遵守法律了呢?同樣地,老人楊治國時不常在自家小區門口上演一起“飛來橫磚”,嚴重損害了過往車輛。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爲了“讓闖燈車輛長教訓”。看似合情合理,可是,這樣卻是違法行爲的管中一斑,危害社會。

良好的規則意識往往能體現一個集體的凝聚力。30多年來,我國海陸空三軍儀仗隊增國輝、壯國威,參加了幾千場閱兵儀式。其中,一名官兵忍着痛楚,被牛虻足足吸了20分鐘血,最後眼睛竟不得睜開。他一動不動,自始至終都展現了良好的風紀,捨棄小我,投身集體,讓規則排成了氣宇軒昂的方陣,展現了儀仗隊百人合一,千人合一的凝聚力,一個國家的向心力。

有人說:“規矩都是人定的”,“人定勝天”。這兩句話若是放在現代社會,可能給人以規則可打破,不必循法的感覺。可若放在生態社會,人卻只是渺小的一粒沙,一滴水。近幾年來,全世界的.生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人類盲目引進新生物,造成“生物入侵”,食物鏈被破壞,被砍伐的樹木變成了溫室效應。這都是人們沒有遵守自然規則,不顧後果的行爲。常此以往,人類終嘗惡果。生態平衡無疑是我們最該遵循的規則。

縱觀全局,道德、紀律、規章、法律,無一不是對人們行爲要求的準則。我們不盛行叢林法則,不提倡勝者爲王,可是人的行爲都有底線,那就是不違法。只有拿正我們手中的尺,端正我們心中的規,才能做個守規則、懂規則的人,才能讓規則促進整個社會正常,持續穩定發展,促進我們個人的進步。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19

古代的時候,有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在健全,法規也在健全,他們,隨着時代的需要,而不斷健全,法規如此,足球比賽也如此,爲成方圓而行規矩。

1840年,11人足球比賽制的確立使得蠻混亂的踢球場面被大大控制,1970年,黃牌紅牌的使用克服了語言障礙警告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推行了換人制度,1978年,點球大賽爲加時賽仍然爲平局而正式啓用,2018年允許有四個人換人名額的規則,積極有效的'保護了球員身體安全,並且,首次投入使用,var技術,大大減少冤假錯案,隨着時代的發展一系列規則引入與變遷,這是規矩成方圓的體現。

德國一裁判瓦爾德曾說:點球大戰也並非是完美的,規劃總有他退役的一天,會有更合理的規則取代點球決勝。時代在發展,規則也會因此而健全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國,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性質在變動,適應社會的法規也在變動,爲維護社會穩定,而行法規。

如果沒有法規社會,會如何?網絡中曾有人說,法律,只是爲了弱者而構建的,對於強大的人而言,法律,大多隻是約束自己,對於弱者而言,法律保護自己,若沒有法律,弱肉強食,若沒有法律,弱者,沒有辦法保護自己,倘若沒有法律,社會混亂,強者所說的就是法律,弱者沒有所謂公平而言。無規矩不成方圓,不成方圓則爲,混亂則爲野蠻,野蠻則爲落後,因此,規矩的有極爲重要。如果沒有法律法規,我們所說的話,沒有人會聽信。這個世界上強者只是少數人而大多數的人都是弱者,如果因爲法律沒有健全,而導致少數人代表法律,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崎嶇的,這個社會就是崎嶇的,這個國家就是崎嶇的。

規則是因爲不是因爲改變,你就適應時代克服不適應,健全法規,需要發現不適應的地方,承認分析並解決或克服不適應,求更好的發展與進步,足球運動法規的健全,是一種對時代發展的適應,是進步的體現。

任何地方都需要法律法規,任何人任何事也是這樣,無規矩不成方圓,爲成方圓,我們應該行規矩。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0

軍隊需要嚴明的紀律,它方有戰鬥力;社會需要合理的道德行爲規矩,它才能正常運轉。規矩,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風雪卷襲中國時,中國人不能沒有了規矩!你想想,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如果沒有規矩,豈不亂套?一個軍隊,如果不按規矩去行事,那還不如一盤散沙,更談何戰鬥力?當社會沒有了規矩,我們怎樣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世界盃吹響了號角,整個世界都已經爲之沸騰。2006年的法國與意大利的'巔峯之戰實在是振奮人心,但是結果又是出乎人意料的。

當齊達內用他的光頭頂入第一個球時,全場都在爲他歡呼起來了,此時,他就是英雄。10分鐘後,法國隊又進了一球。全場的法國隊球迷都在歡呼,歡呼!

但是就在這時,齊達內的“名牌光頭”撞向了意大利的一名球員,大家呆住了,全場也靜了下來。裁判出示了紅牌,判齊達內故意撞人。齊達內低着頭,他知道紅牌意示着什麼。他離開了足球場。法國隊也因爲齊達內的離開,全場士氣受到打擊,最終無緣大力神杯。事後,我們知道齊達內之所以故意撞人,是因爲對方用粗言穢語在罵他。但是紅牌已出,這是世界盃的規矩,齊達內故意撞人,必須下場。

規矩,它不會對任何人做出讓步;規矩,它不需要因爲個人的改變而改變;規矩,它不會因爲風吹而動搖。

規矩,之成方圓,爲之規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規矩是人民民主專政。一個國家,一個大國,如果沒有規矩,何以在世界立足?人民需要在情況下享受權利,否則違法!當小偷把家裏洗劫一空,我們會將他們繩之以法;當外國無視規矩侵略我們國家時,我們會拿起武器作鬥爭。

這也是規矩,或者可以說是遊戲規則。我們需要遵循遊戲規矩,不然就會“game over”。

但是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守規矩了。在十字路口,他們爲了自己的時間不顧一切衝紅燈,造成了事故的頻繁發生;在商業戰場上,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造成環境污染,“血流成河”……

我們需要懂得規矩,遵循規矩。規矩是社會生活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之成方圓,爲之規矩。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1

當我降生到這個世上,命運女神便給了我一副不太好看的面容,一個沒有良心的父親和一個離異的家庭。父親不要我了,把我送給一戶人家,從小我便吃盡了苦頭,受過非人的待遇。我忍常人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終於有一天,我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從此以後,我以爲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命運女神又離開了我,於是,一連串的不幸又降臨到我的頭上,似乎世界上的罪都將讓我承受。然而那時,我還有希望,我要努力,我要奮發。我要讓別人刮目相看。去實現我的人生理想,實現我的偉大抱負。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七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卻體弱多病,平時不是發燒就是感冒,耽誤了許多課程,因此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三年級,我的學習成績很好,是班幹部。我以爲曙光就要到來了,但是我想錯了,一個更大的挫折正在一步一步的向我走來。四年級時,我對畫畫有着很大的興趣。我畫出了童心,畫出了快樂。但他們當着我的面把它撕破。他們爲什麼不從畫的本質欣賞這些畫,只從我的長像來判斷。

升入初中後,我熱愛上了文學。不斷的閱讀課外書,充實腦子裏的知識。寫出了優秀的文章,多次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好評。我引以爲豪,但是他們卻說我的作文不值一提,那時,我絕望了,爲何無人欣賞。爲了買書,我零食可以不吃,玩具可以不完,爲的是寫出好的作文。可現在,無情的事實擺在我的面前,我必須面對。每一次,我孤獨的遙望遠方,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

現在,我加入了創網,本以爲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能實現我的文學理想,但沒有想到的是,我歌頌母愛的文章卻還沒有我弟弟寫的“哈里波特”受歡迎,難到命運的天平總是不到我這邊來嗎?

我快要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已經磨滅了我的鬥志。命運女神總是離我而去,我的'東西不受到別人的欣賞,我的東西在別人眼裏總是垃圾。我所說的別人總是不屑,總之,在別人眼裏,我總是一個做配角的小丑,一個用手一捏就死的螞蟻。

我擡頭望了望天空,是藍的。希望我寫的這篇文章能得到別人的欣賞。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2

中國畫的至高境界便是水墨留白,寥寥數筆丹青染在白宣紙上,其餘的全是空白,黑與白的組合如同中國古錢幣方與圓的組合,方圓相融,任內心在方圓之間轉換自如纔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歷史上曾有一位人物,他爲國家鞠躬盡瘁,汲墨染黑了一紙白宣,襲一身剛正之氣,固守着心中的淨土,此乃方之人,此乃真英雄。

自土木堡兵變之後,明軍已潰不成軍,瓦剌軍兵臨北京城下,明朝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眼看那鐵騎就要踏碎這一場盛世煙花,京城大戶紛紛出逃,全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這緊要關頭,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用一身浩然正氣挑起了民族生死存亡的重擔,他就是于謙。

他臨危受命,接任兵部尚書,艱苦經營,穩定內政,積極備戰,嚴格操練本已潰不成軍的明朝軍隊,在北京保衛戰中抱着與城池共存亡的堅定決心擊退敵軍,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使明王朝轉危爲安。他的功績足以彪炳千古,但他的一身正氣卻得罪了許多朝中同僚,無奈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名句,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淒涼下場。

所以《菜根譚》告誡我們“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若於謙也能方圓並用,水墨留白,也許不會有如此淒涼下場。

與之相反,莊子是一位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人生方圓之義,於是他才能“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在這純白的宣紙上勾勒出絕美的丹青畫卷。生命的成長如同莊子說的“外化而內不化”,對外在世界越來越多寬容感恩,融合於規則,而內心的堅守日益打磨得堅毅,做一個“外圓內方”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表面上可以非常隨和,一切可以放下來,通融、適應外界,這就是一種化境。但一個人之所以是他自己,是因爲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有內心的秉持,有他心中真正的“不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合乎道,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境界。

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水在映照着我們的同時也在告訴我們處世的大智慧:只有把自己與世界相融,世界才容得下你。

水墨留白是墨的境界,是水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懂得如何堅守,如何順應是我們需要一生領悟的,懂得如何在方與圓,堅持與順應中轉換,便可成爲真正的大師,揮筆勾出最美的人生畫筆。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3

最規矩的東西,反而是沒有棱角的。倍受網絡關注的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原爲一場放鬆的開車自駕遊,後因女遊客擅自中途下車而致一死一傷的老虎傷人,不免讓人心痛且唏噓。但更爲重要的是,人們應以此且行且深思:規矩是生活中一定的標準,法則與習慣。成方圓者,規矩也。

何謂規矩?“規,圓也;矩,方也。”規矩並非世態無情於無法讓步,而是有情於保護遵守規矩的任何人。“規”和“矩”即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具有規矩和行爲制度,是共同遵守辦事的規程和行爲規則。只有規矩完備了,這個世界一切才能各就其位。

違規者,規矩制裁之;守規者,規矩保護之。規矩雖然重要,但做一個守規矩的人則更重要。本可以一家合歡的遊玩之行,但女遊客偏不,她的草率、過失、漠視,活生生顯露了她扮演一位與規矩背馳的“遊離者”,直到走到死角,後悔卻已來不及,給自己換來一場痛失親人的亡命之旅……女遊客的悲慘結局,是可恨、可嘆,但同時可悲,可悲她已不可挽回逾越規矩的局面。由此,理應對各種規章,遵之,從之,敬之。

規矩,是社會的里程碑。在本質上,是每個人堅守思想的防線、遵守規矩的'界線、自我約束的警線。話雖規矩限制了女遊客的行爲,束縛私人權利,但說來規矩也是詮釋保護每個人。當他們簽訂安全合同,便成規矩;當路過每塊警示牌,便是規矩;當人員極力勸告女遊客上車,也是規矩……莫說規矩無溫度,而是從自身條件找出殘缺。與其篤信人性的神話,不如青睞制度的價值;與其盲目推崇虛幻的規則教條,不如選擇現實的規章制度。規矩者,方圓之器也,矩以制方,規以制圓,依規矩而方圓乃成。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規矩辦事、做人,是人們的基本準則。談如私闖禁池後釀成溺水亡而家屬推卸於水局看管不全;談如幼童因看護不周全從三樓墜落身亡而該母親指責於商場電梯安全問題;談如插隊掛號不成而大鬧醫院……人生在世,熙熙攘攘,萬態疊生。在此生活中,破規例子俯拾皆是,爲此,需要重樹規則權威。

大千世界,唯有自己塑造美的風景;如詩年華,規矩以此成就每個人的幸福;如花歲月,規矩撫慰世人的失意。所謂成方圓者,規矩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4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認爲這裏的規矩就是紀律、法律等規定。她是用來規範人們的行爲的。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這些法律、法規來約束人們的行爲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將會變得處處有危險、時時有陷井的混亂局面,更不用說什麼和諧社會了。

就拿一個家庭來說吧,如果她的每個成員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的話,那這個家就不可能是一個溫暖的家。同樣的道理,作爲一個小學生,如果不能遵守校紀校規,不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就不能很好的學到文化知識,從而不具備分辨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最終走上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歪門邪道。長大後到了社會也很容易幹犯法的事,最後自毀前程,悔恨終生。

我聽說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囚犯,他小時候因爲父親去逝了,母親就非常嬌慣他,給他吃好的、穿好的,對他百依百順。後來,他在學校偷了同學的寫字板,他母親不但沒有批評他,而且還把他誇獎了一番。他很高興,認爲這樣做是正確的,於是他便繼續偷別人的東西。長大後成了一個名偷。終於有一天,他在偷東西時被人當場抓住,判刑入獄。母親爲他送行時,他要和母親說幾句告別的話。就在母親湊近他時,他一口咬下了母親的一隻耳朵,說:“我第一次偷別人寫字板的時候,你要是及時教育我的話,我一定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這個故事讓我們得到一個教訓,如果從小不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少年,走上了歪門邪道,久而久之,就會釀成大的罪行。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象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據有關統計,自2002年開始,青少年罪犯在罪犯總數中所佔的比例,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20歲以下罪犯已達到罪犯總數的三分之一多。分析表明這些人文化水平都很低,80%以上都只有初中和小學文化水平或者是文肓;而且他們的性格也有問題,不但任性刁蠻,自私自利,而且好逸務勞。他們不懂法律,輕視法律,更別說尊重法律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應該從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和法律結爲夥伴,讓法律作爲自己行爲的準繩。不要因爲自己的不懂法不守法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毀了自已美好一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5

在人眼中,無非“物”與“我”。“物”乃外界的人,事,物,“我”爲自己靈魂之所在。正如照鏡子來欣賞自己的像,認識“我”也需要對 “物”的認識來指導,從一個對立面來對自己作全面的評價。

莊子臨淵羨魚之樂,有人曰:“子非魚,何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吾,豈又何知吾?”二者均以主觀的“我”而臆斷“物”的得失,未見其明,雖含玄機,不過方圓之辯,一面之辭,白費口舌也。

方圓之辯,所在皆是,非獨此一例。兩小兒辯日,一曰初大如鬥爲近,一曰正午烘熱近如咫尺。各持己見,頑固不化,若能換位思量相互比較權衡,或用以精確天文計算,而非徒口相爭且議主觀臆斷,則有何爭辯之理?

世間揮斥着各種的爭辯與紛擾,永無寧日,若各持異意的兩方能從各自的對立面發現別人的長處,瞭解別人的'道理,從客觀的角度綜合評定自身的問題或是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冷靜全面地分析與思考,何必大張旗鼓地爲片面觀點辯白。有人認爲“真理越辯越明”,但若雙方的觀點均非真理,又有什麼必要辯呢?就像兩小兒辯日,他們辯上五千年,才發現離太陽的距離在早上和正午是相同的,這真是貽笑大方。從對立面思考,可以先認定自己的認識不夠正確與完美,然後再思考並證明兩種不同結論的正確度,這纔是明智之舉。

在我們周遭,方圓之辯擠佔着我們的時間,浪費着精力,破壞人們之間的感情,障礙人們正確認識自己。只能將人的認識從一個極端推向另一個極端。

國家之間的紛爭也不過方圓之辯。今天你認爲我們的國家有大殺傷性武器,是危險分子,故要誅滅。明天我們以“聖戰勇士”突襲你們“求和平”。多國之間常有摩擦,種族文化的差異,意識形態的不同使國家驚爲各自的“真理”而動武,如果都退一步,換個位置思量,讓美國反思自己的霸道,讓各國改進自己的不民主,不人道的暴政,那麼“克什米爾”危機不復存在,“海灣戰爭”的陰霾也將散去,甚至於我們的國家,在充分的交流與互換位置的思考後,也將達到完美的一體。

問世間,就是孰非,即使聖人在世,未可名也。有須以“方圓之辯爲己任,互換,交流纔是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6

近日,溫州的李先生和交警的一張紙條在網上引發熱議。緣由是一位愛子心切的父親因急忙送高燒的孩子去急診違章停車,在車上留張紙條寫着:“警察叔叔你好,孩子急診,找不到車位,臨時停一下。請不要貼我罰單,謝謝了。”交警看到後,沒有貼罰單,在紙上留言說:“祝孩子早日康復!下不爲例!”

有的人說,這麼一來一回的紙條盡顯了執法的溫情,在固化冰冷的法律貫徹暖暖的情感。但有的人說事出確有因,但不能就此“特殊照顧”,如此“溫暖執法”。但我覺得交警的這張紙條達到了告誡李先生下次不要違規停車,同時也讓李先生感受到在嚴酷的法律之下那蘊含的溫情,這張張紙條無疑盡顯法律之下的溫情。

但這次溫情是否是正確的呢?

現如今我國是依法治國的國家,執法者要公正執法,公民要遵紀守法。去兒童醫院就診大多也是像李先生這類愛子心切的家長。但交警因這一次紙條未處罰了李先生,若以後許多人效仿李先生這樣的做法,我們是否會爲這次溫情而後悔呢?法律有情不是濫情,不是徇私情,它作爲一條準繩,是一種社會意識,它的情是公正的理智的情。所以我們要在堅守法律的同時給予違法者適當的溫情纔是正確,面對這類事情的發生,交警叔叔無疑可以採取更加妥當的`方法。他的做法雖在寒冷的冬天給大家的心尖澆灌了一壺熱茶,贏得多數人的讚美,但這樣做的後果我們是未知的。

西塞羅曾說:“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範圍內的事情的權利。”同樣,溫情也是。據說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裏很懊悔,總理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周總理的事例告訴我們要無論是什麼人什麼情況都要遵守法律。

我們嚴格執法,不是要我們捨棄溫情,而是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給予溫情。溫情不應凌駕於法律之上,它應是規矩方圓下的星夜煙火。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7

前不久,一男子爲趕搶去上車,竟從軌道中橫穿,無奈站臺甚高,男子沒能撐上站臺,被進站的火車卡在站臺與列車之間,不幸身亡。當人們哀嘆一條鮮活的生命逝去時,是否從中嗅出了規則的重要?

衆人埋怨車站補休柵欄加以阻擋,但是柵欄擋得住人身,能擋得住人心?能擋得住現代人對規則的無視?不,不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代人們應遵守規則,有規則社會纔會有條不紊。

在中國式過馬路話題熱度仍處沸騰狀態下,跳站臺事件更是“高度概括”了中國人民對規則的漠視之深。二千多年前人們在《呂氏春秋》中這樣寫道:“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兩千年後的今天,人們口中高呼“文明進步”從規則的`“屍體”踏過,哀耶?不知什麼時候起,大家學會了跳過欄杆而不走天橋,學會了一羣人不顧信號燈橫行穿馬路,學會了跳下站臺卻沒能學會遵守規則。

故事裏唐僧跳出了孫悟空畫的圈,被妖怪捉走,而人們也試圖跳過這個用規矩圈起來的圈。爲什麼?或許厭煩了規規矩矩氣度端莊地坐着,就希望鬧出點亂子,抑或爲了圖個便捷,不想自己被束縛。於是人們試探地伸出一隻腳,沒什麼問題,便鑽了出去。圈外的世界不錯,但沒有了保護傘,你拿什麼活下去?

社會的穩定性存在還要靠秩序的約束,“夜不閉戶”的大同社會現在看起來更像“諷刺”。孰不見信號燈紅着臉尷尬地看着身下橫穿的行人?人心中無規矩,就不再懷揣一顆敬畏之心,沒有了敬畏之心逾矩,並不代表漠視甚至無視規則。

“跳站臺”的男子用生命給社會上了嚴肅的一課,唯有遵守規則,每個人都在規則的限定下行走,才能保證社會的安寧。規則顯然不只是一道社會管理問題,它更是一道以素養與道德才能解開的公衆題,規則不應只以法規爲筆,更應以道德與素質教育共繪。將注重規則烙印在民族的血液裏,讓注重規則成爲一種習慣,成爲一種風尚,那麼中國式過馬路,跳站臺,闖紅燈事件將會銷聲匿跡,不復存在。

社會應以規則爲佐,如此方能長治久安,欲成方圓,必以規矩!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8

俗話說得好,沒規矩不成方圓。日常生活隨處必須標準。大家遵守紀律,日常生活纔會出現紀律,不然便會亂成一鍋粥。標準是時刻提示大家留意自身的一言一行。

世界盃賽便是從一開始的粗暴錯亂到現在的遵循紀律,和睦,公平公正,必須得益於標準,要是沒有標準,便會導致錯亂,有可能會擺脫世界各國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和睦關聯,制訂有關標準,還提升球類運動的觀賞價值也推動了賽事的公平合理,促使賽事順利開展。

有的人很有可能會感覺遵守紀律要一直墨守陳規地感覺好煩,很不自由,換一個層面去想,如果不遵守紀律了,社會發展便會很錯亂,打架鬥毆行兇會經常會出現。社會發展還會繼續像如今那麼穩定嗎?自然是不容易的。世界盃賽也是這般,沒有標準就難以開展下來的,再再加各國語言不一樣,溝通交流中存有着阻礙,如果沒了標準,那麼就真亂了套了。標準儘管限定着大家,可是換一個層面去思索,實際上它在大家日常生活只充分發揮了非常大的功效。

日常生活之中實際上有很多事例,不單是隻在球類運動裏能反映出去。就如平常大家都是做的排長隊買飯了,如果我們不遵守紀律,隨意排隊,便會造成他人的損害,朋友之間的友情。反過來,如果我們遵循了標準,好好地排長隊,就不容易導致錯亂。另外,也會防止許多多餘的不便,這也就跟世界盃賽足球比賽相近了,大家都遵循世界盃賽的'標準,才能夠使賽事順利開展下來。

世界盃賽足球比賽的標準持續去健全,持續去又話升級足球運動員們就持續去遵循新標準,融入新標準標準人非常好的管束住自身,這就是在其中一個拼搏精神——標準精神實質,遵守紀律是每一位選手來源於是全球的老百姓都必須的,搞好的一件事,那就是以便社會發展的和睦穩定。以便各種各樣事的順利開展,沒了標準,大家按自身意向辦事。相互之間中間打打鬧鬧,你退我嚷,到處都是爭執的響聲。那樣的全球,我敢確信也不會喜愛的,那就是一副令人厭煩的醜惡嘴臉,想起來就恐怖。

無規定不成方圓,不但是體育文化行業在各行各業上都是一樣的標準,針對我們都是很重要的。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29

方與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老祖先們似乎對方與圓情有獨鍾,他們說“天圓地方”,又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甚至連銅錢也鑄造成外圓內方的模樣。究其原因,老祖先們當是從這普通的幾何圖形中悟出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做人處事的哲學,並把這一禪機留給後人參悟千年。

人生天地間,匆匆數十年。我們的內心應始終保持“方正”之“方”。這種方正,是一種端方正直的氣度,是一種正道直行的浩然之氣。歷史的天空羣星閃耀,方正之人永遠青史留名。屈原懷抱方正之心剛直不阿,“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浮游塵埃之外”,雖遭貶謫罷黜仍癡心不改,即使至死都爲世所不容,他也不因此改變內心的準則。岳飛滿腔忠直耿介之豪情,以收復中原、迎回二聖爲己任,不與權貴勾結,不受榮華富貴的誘惑,寧願慷慨赴死也不願背離內心的原則。他們這種方正的人生態度以及由此滋生的高貴的精神潤澤着千秋萬代人!

生活是個大舞臺,人與人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然有不可避免的摩擦與碰撞,所以“圓”不失爲一種聰明的處世技巧。這種“圓”,是外在的一種大度圓通,是洞悉了世態人情之後的渾圓玲瓏,是適應社會行爲準則的能力。但這種“圓”絕不等同於“圓滑”.它不是一種無原則的變通,不是“牆頭草,兩邊倒”似的左右逢源。其實,古往今來大凡有所建樹的人無不精通爲人處世的“方圓之道”。三國時曹操著名的謀士荀攸,智慧超羣,謀略過人,他輔佐曹操徵張繡、擒呂布、戰袁紹,爲營氏集團統一北方立下了卓著功勳。他在朝二十年,能夠從容自如地外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複雜的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固,立於不敗之地。曹操曾喟嘆:“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外圓內方,精於應變……”這精闢地總結出了荀攸睿智的爲人爲官之道。方圓有道,方圓有度,成就了荀攸有價值的.人生。

方與圓,尋常的字眼,不尋常的內涵。方有餘而圓不足或圓有餘而方不足都會給人生留下缺憾。我們要做到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在方正中不失變通,在圓通中不失去自己人生的原則,這是人生比較理想的境界,是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參悟和學習的境界。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0

中國畫的至高境界便是水墨留白,寥寥數筆丹青染在白宣之上,其餘的全是空白,黑與白的組合如同中國古錢幣方與圓的組合,方圓相融,任內心在方圓之間轉換自如纔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歷史上曾有一位人物,他爲國家鞠躬盡瘁,汲墨染黑了一紙白宣,襲一身剛正之氣,固守着心中的淨土,此乃方之人,此乃真英雄。

自土木堡兵變之後,明軍已潰不成軍,瓦剌軍兵臨北京城下,明朝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眼看那千萬軍的鐵騎就要踏碎這一場盛世煙花,京城大戶紛紛出逃,全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這緊要關頭,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用一身浩然正氣挑起了民族生死存亡的重擔,他就是于謙。

他臨危受命,接任兵部尚書,艱苦經營,穩定內政,積極備戰,嚴格操練本已潰不成軍的明朝軍隊,在北京保衛戰中抱着與城池共存之的堅定決心擊退敵軍,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使明王朝轉危爲安。他的功績足以彪柄千古,但他的'一身正氣卻得罪了許多朝中同僚,無奈留下“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名句,落得個身首異的淒涼下場。

以《菜根譚》告誡我們“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若於謙也能方圓並用,水墨留白,也許不會有如此淒涼下場。

與之相反,莊子是一位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人生方圓之義,於是他才能“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在這純白的宣紙上勾勒出絕美的丹青畫卷。生命的成長如同莊子說的“外化而內不化”,對外在世界越來越多寬容感恩,融合於規則,而內心的堅守日益打磨得堅毅,做一個“外圓內方”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表面上可以非常隨和,一切可以放下來,通融、適應外界,這就是一種化境。但一個人之所以是他自己,是因爲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有內心的秉持,有他心中真正的“不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境界。

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水在映照着我們的同時也在告訴我們處世的大智慧,只有把自己與世界相融,世界才容得下你。

水墨留白是墨的境界,是水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懂得如何堅守,如何順應是我們需要一生領悟的,懂得如何在方與圓,堅持與順應中轉換,便可成爲真正的大師,揮筆勾出最美的人生畫筆。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1

“一二三四向前走,大家一起向前走……”伴着悅耳的課間鈴,“紅領巾”們雄赳赳,氣昂昂,邁着整齊的步伐向操場走去。到了自己班級的區域,他們立刻自覺地分散開來,隔一臂距離。然後用眼角的餘光與周圍的同學衝齊,一切都是那樣井然有序。

這便是我們濰坊日向友好學校大課間活動時發生的一幕,同學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整齊有素,都是因爲學校設定的大課間規章制度。

學校規定,大課間一定要遵守紀律,不要交頭接耳。要目視前方,甩動手臂,大踏步向前走。如果做得好,還能爲班級加分,增添榮耀。於是同學們也受學校的薰陶,嚴格遵守校規,時刻注意自身行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國一位女士到一所中國小學,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們配合做一件事情。她拿出一隻瓶子,裏面有五個小球,每一個小球都被線拴着。這位女士的要求是:在七秒鐘之內把所有小球從瓶中拽出,否則就會被水淹死。

然而,瓶口之容一隻小球進出。計時開始,年齡最小的小朋友先將球拽出,依次是二、三、四隻小球,年齡最大的小朋友最後拽出,剛好在七秒鐘之內完成要求。

那麼,如果五個小朋友都爭着往外拽會怎麼樣呢?結果只有五隻小球擠在瓶口,全部被水淹沒。可見,我們的生活需要秩序,人集合成了社會,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往往做事的目的'不同,如果沒有一定的規矩來規範人們的行爲,社會就會混亂不堪,陷入彼此的衝突之中。正像是馬路的十字路口,儘管人多車雜,但只要遵守交通規則,各行其道,道路總會暢通無阻。可是如果失去了交通秩序,人們各不相讓,爭搶阻擋,車輛、行人擠成一團,誰都不可能再順利通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斷線的風箏只會一頭栽地,失去鋼軌的列車難免災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中的規矩就是紀律。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要舉手,下課走出教室要有順序。教室內不能大吵大嚷,嬉戲打鬧……這些都是學校的秩序,沒了它們,課就上不成,學生們也無法學習。學校給我們一個有規有矩的環境,正是爲了讓我們規矩做人,使自己的人生井井有條。

所以,遵規循矩,創造美好人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2

在璀璨的長河裏,我們的祖先用智慧的靈光在福建永定撒下了一串歷史遺珍,它們或方或圓,記錄着人類文明的片段,訴說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故事。它們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土樓。

“外高四層內四圈,裏裏外外四百間。佔地面積約六千,歷經滄桑四百年。樓中樓來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陰陽八卦布其間,天地人樓和爲先。”第一次走近客家土樓,我就被它們的高大、厚重、粗獷、雄偉所折服了。土樓的外牆厚1至2米,高超過15米,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遠看像是一個個巨型的蘑菇城堡,冷兵器時代能夠有效抵禦敵人。土樓有方形和圓形,圓形猶如多環相套,樓中藏樓。方形則四角工整,前低後高。古人以方圓代表天地,方圓相合的土樓,既寄託着對天地的崇拜,也寓意“外圓內方”的做人哲理。這樣的傳統建築,浸透了中國千年文化內涵,在歲月的`洗刷下,淡然從容卻熠熠生輝。

“秦王掃六河,虎勢何雄哉!”站在土樓前,我好像看到了公元221年那次山河變色、日月無光的慘烈,聽見了刀槍劍戟、金戈鐵馬的喊殺聲。土樓的背後,是歷史上數次波瀾壯闊的大遷移。爲避戰禍,無數漢人舉家遷徙,陸續來到南方各省,他們便是後來的“客家人”。客家人勤勞、吃苦、樸實,他們聚族而居,用雙手在新土地上建起了一幢幢的土樓,把一房人甚至一族人圍在這個方圓的世界裏,聯合大家的力量共同抵禦外來之敵,試圖營造出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世界,生生繁衍下去。

遷徙是客家人痛苦的記憶,但也正是磨難造就了客家人堅韌不屈的品性。無論走到哪裏,客家人都堅守心中的“方與圓”,方正做人、謹守本分、堅韌頑強,圓融處事、團結和睦、與人爲善。“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正是靠着這內心的“方與圓”,時至今日,客家人已經走出方圓裏的世界,遍佈世界各地。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盛開着客家人血汗澆灌的奇花異果,受到當地人的高度讚譽和敬重。

這方方圓圓的土樓,將長久屹立於天地間;客家人內心的“方與圓”,亦會代代傳承,生生不息,開花結果。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3

世間萬物,雖千變萬化,但仍出於方圓。方圓是事物的基本類型,人們離不開方圓,生活離不開方圓。方,給人以工正的印象,比如中國的漢字,方方正正。圓,則傳意於圓滿,比如一個完整句子,大多以圓句號結束。但事物是富於變化的,世上沒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過於方則會顯得呆板,過於圓則失去自然,方和圓的結合才構成完美。

學習上需要把握方圓,方是嚴謹認真的態度,圓是靈活多變的思維。學習上沒有捷徑,只有勤奮,嚴謹認真的態度才能爲成功鋪下一條堅實的路,路要走得踏實,不要給道路自設下一個個拐點和陡坡,而堅實、平坦就表現爲方。仔細想來,方也有方向之意,那麼學習也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習不光看態度,還要講技巧,需要發散思維,就像一個確定了圓心的圓能夠從圓心出發,散射向四面八方,舉一個不只是反三,舉一就要有一個圓,解全這一類的所有問題。當然,圓,也有圓全之意,這就要求學習需要周到,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這又扯到嚴謹了,所以說方和圓是分不開的。

爲人處事也要懂得方圓,方,是公正無私,剛正不阿;圓,是柔和平易,不要鋒芒畢露。教育家蔡元培在給子女的教育中就有這麼一句話:“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前兩句,“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就是教育子女做人要公正嚴明,實事求是,中間這句“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就是講要守信用,不能有私慾。當一個人沒有了私慾時,那他做事就會剛正。這些都表現爲做人之“方”。而“和若春風”,是說對待朋友要像春風般溫暖平易,表現爲做人之“圓”;“肅若秋霜”是說對待敵人要像秋霜般冷酷無情,又是說“方”。最後一句總起來說,“取象於錢,外圓內方”是非常形象的,是說做人外表是平和的,要“圓”,而內心則要有敏銳的正義感,要“方”。

在藝術上也需要駕馭好方圓。我認爲藝術是方圓結合的最形象的表現。雖然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藝術上,用規矩畫成的方圓沒有任何的欣賞價值。大自然就是最成功的藝術家,它把方和圓融合得淋漓盡致,比如一座座大山,它是圓的嗎?不是,它有峭壁,它是方的嗎?也不是,它有圓的底和頂。一座山是一個永遠也欣賞不完的藝術品,它是大自然的傑作。

由此看來,世間萬物,離不開方圓,我們做任何事情,皆要把握好方圓度,這樣,纔會取得比較完美的成果。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4

今天是星期三,心語作文暑期線上第一節課就要開始了。中午,我一吃完飯就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作業,一直在冥思苦想,蔡老師會給我們講什麼內容呢?

終於到上課時間了,我歡呼雀躍起來,立刻打開平板電腦,進入了蔡老師的課堂。我急切地問老師:“老師,我們今天要上什麼內容?”老師神神祕祕地笑了,卻一言不發,真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開始上課了,蔡老師大聲宣佈:“這次,我們來上一節遊戲課!”“哇,做遊戲呀!”同學們都興奮極了。我疑惑地問蔡老師:“我們究竟要做什麼遊戲呢?”蔡老師眉開眼笑地說:“我們玩的遊戲叫做畫方圓,同學們要聽好遊戲規則哦!”大家都瞪大眼睛,豎起了耳朵,認真地聽規則。“你們兩隻手各拿一支筆,同時在一張紙上畫出方形和圓形。你們畫好後,請家裏的大人也按照這樣的方法畫一張,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都可以來試一試。”“好!”大家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我迫不及待地左右手各拿起一支筆,準備開始一展身手。可是,當我拿起筆以後,卻發現雙手完全不聽使喚。我想把圓畫好,旁邊的方形卻顧及不上。我定睛一看,原本光滑的圓被我畫成了奇形怪狀的大石頭,方形也畫得歪歪扭扭。結果可想而知,我的作品不堪入目,我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很差勁兒。

就在這時,蔡老師看出了我的沮喪,便耐心地鼓勵我:“天駿,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後面你就會畫得更好的!”我調整好坐姿和左右手握筆的'方法,深吸一口氣,又嘗試了一次。第二次,我畫得似乎比第一次好一點兒了。不過,我依然不是特別滿意。於是,我又全神貫注地進行了第三次的嘗試。第三次,我畫的正方形方方正正,就像書上打印出來的一樣。圓形也畫得圓滾滾的,我滿意極了,立刻拍照發給了蔡老師。

接着,我叫來了奶奶,讓她嘗試畫一畫。奶奶哆哆嗦嗦地伸出一雙手,緊張地拿起了筆,小心翼翼地畫出了圓形和方形。我在一旁拍手叫好:“奶奶,你真棒,加油呀!”最後,奶奶把圓形畫成了橢圓形的雞蛋,卻把方形畫得很好。我哈哈大笑起來,還向奶奶豎起了大拇指。這時,蔡老師也讚許地點點頭,說道:“你的奶奶畫得真不錯!”奶奶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朋友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遇到困難時要反覆嘗試解決的方法。還有,千萬不可以三心二意哦,只有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5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也是如此,規則很現實也很公正,規則不容挑戰,事情不容忽視。

前不久,6歲女童與家長在非斑馬線處橫穿馬路,孩子突然折返,家長卻全然不知,然後造成搶救無效身亡,而交警部門給出的事故認定,雙方應該共同承擔責任,家長沒有監管同樣要承擔責任,從這次事故我們可以知道,第一,作爲監護人的家長因爲無視孩子,沒有盡職盡責而導致的結局,第二,家長明知沒有斑馬線還要橫穿,在沒有法律保護的情況下依然要過馬路而導致結果,知法不守法還犯法,第三,開車的司機在看到有行人的情況下還超速行駛,知法犯法,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們都沒有遵守交通規則。

良好的秩序,需要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來維護破壞規則就會導致社會的公平被破壞,每個人的`生命都不被尊重,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無序的混亂的世界,那我們將事事會面臨危險,如果沒有紅綠燈,給我們帶來的將會是沒有秩序的世界。我們將會亂套,以至於不能保護自己。沒有市場交易的規則,市場將會面臨危機,投機取巧。如果國家沒有規則維護,也必將使國家落後,而我們沒有了護盾,則失去了自身的安全保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則如同一條繩子,將在迷霧中的人連在一起,然後走出迷霧。規則如同一把傘,是傾盆大雨時依然有一把傘爲你敞開。規則如同發條,當你不知道如何前進的時候,它將引導你走向正確的方向,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於每一個社會人員來維護規則的權利,不容我們隨意挑戰,沒有規則何來方圓?

試想,假如我們人人都懂得如何遵規守紀,維護規則並遵守它,那麼我們的社會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不確定的呢,規則的制定是維護大家的安全,而不是空中樓閣,規則的制定,需要我們盡力維護,而規則的遵守同樣如此,責任我們都有能力接受,而承受住責任則需要我們的盡力而爲,規則的制定,要以責任爲紐帶,挑戰規則就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沒有規則不成方圓,規則不是空中思想的樓閣也並非華而不實,他很真實,同樣也很簡單,他不容被挑戰,如果真的有人越過規則,那麼必然要承受相應的責任,他很簡單他就是規則,我們應當守護他,尊重他,規範他,從而正確引導自己,那就是美好的社會。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6

“咚!咚!咚”,趙老師邁着輕快的腳步,笑容滿面地走進了教室,望了望在座的大家,故作神祕地說:“今天,我爲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畫方圓”。”畫方圓是什麼啊?我們要怎麼畫呀?我的心裏直犯嘀咕。接着老師揭曉謎底:“畫方圓”就是兩隻手左右開弓,同時一隻畫方形,一隻畫圓形。

遊戲在大家的滿心期待中吹響了號角。首先第一位上場的“畫家”是袁同學,你瞧!他正大搖大擺地走上來,胸有成竹地說:“開始吧!”,可是他威風不過三秒,一在黑板前站定,就變得小心謹慎起來,力求讓兩隻手都好好聽從他的指揮,但事與願違,一隻手乖乖就範,剛勁有力地畫着圓,令一隻卻開始調皮搗蛋,漸漸偏離軌道,跑到了別的地方去畫方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袁同學終於結束了艱辛的創作之旅:一個如枕頭的方形,一個像大鑼鼓的圓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同學們看了,都忍不住發出笑來,有的說:你的方形也太好笑了;有的說:不對,不對,我覺得他畫的圓就是一個“四不像”;還有的同學笑得趴下了腰說:哎呀!難道你們不覺得這就是兩個變形的方形嗎?一時間,教室裏都洋溢着同學們的笑聲……

在有趣的第一輪遊戲結束之後,我們迎來了激烈的男女生對抗賽,我們男生隊“首當其衝”,派出了黑馬選手——傅同學,只見他邁着自信的'步伐走上了臺,氣定神閒地拿起粉筆,接着一鼓作氣地畫出了一個方形和圓形,看着他的最終作品,我想:看來我們真的沒有選錯人,瞧!他畫的方多麼規矩,方方正正的。看!他的圓就像一個胖嘟嘟的小孩的臉,最終的勝利一定非我們莫屬了。下面就是女生組的壓軸好戲:也許是對自己的畫技不夠自信,也許是被我們的畫畫水準嚇到了,女生組出其意料的竟沒有一人敢要迎戰,難道我們就這樣輕輕鬆鬆地獲勝了嗎?趙老師看不下去了,她苦笑着說:“看來大家都想要隱藏實力呢!那就由我代表女生組來參賽吧!”同學們一聽,都連連拍手叫好,不過我們最想看的其實是趙老師的表演“翻車”。大家一瞬間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如長頸鹿一樣伸長了脖子。她來了!她來了!只見她像出征的軍人一般,一臉嚴肅地握着兩隻粉筆,不過2秒就完成“大作”,哈哈!老師原來也沒有那麼厲害嘛!遠遠看去,她的圓就像一顆小土豆,又如被虐待的麪包一般。那方形呢?實在也不敢恭維,說它是盾牌也實在不爲過。

聽我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想要小試身手,挑戰一下一手畫方,一手畫圓了呢?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7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到今天,影響一代又一代人,我爺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爺爺用我們的事蹟詮釋了所有。居家不能不儉,創業不能不勤。

常聽爺爺談起他年青時的事蹟,那時爸爸媽媽雙亡的他,孤苦無依,只好依賴村裏的生產隊,可是那樣小,可以幹嘛,這讓生產隊隊長也犯了難,爺爺自告奮勇地說:“俺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數學好,讓俺當會計吧。”隊長也仔細地想了想,也是如此,就讓他先幹一下吧。這讓爺爺欣喜若狂。可是,會計哪是這麼容易當得,上任第一天,可就讓他犯了難,以前的老賬,他一本一當地核對,早上就趁着朦朧的星光覈對賬冊,舍不能燈油的他也常常在晚上趁月色學習關於賬冊的'常識。所以,一到白天,他就會成爲老會計家的常客。終於,在他起早貪黑的努力下,出師了,話說,爺爺小時候真的困難,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受了那樣多的。那時候,生產隊發的公糧,也舍不能吃,總會拿到集市上去賣,然後再用這部分錢還來寫草紙,自身學習以前總是交過的常識。不曾想,他那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這是我的爺爺,一個勤勞節儉的爺爺。

靜坐盡思已過,閒談無論人非。在生產隊當會計的日子裏,爺爺更不是沒聽過道人是非的。、不是說張三偷了生產隊的一筐玉米,就是李四偷了生產隊的一斤花生,這讓心氣非常高的爺爺看不下去了。忙着替他人洗去“罪過”,說,還沒搞清情況呢,就道人是非,有些不妥當吧,將來大夥做好自身份內的事就好。爺爺常常會坐在村口那可大楊樹下,考慮自身是不是做得厚實,是不是違背了祖宗的先訓,是不是出賣了我們的良心,是不是真的該如此做…。這是我的爺爺,一個瞭解省悟的爺爺。

算算用用,吃穿不窮,用用算算,海乾山空。當了一輩子的會計,爺爺當然也瞭解如何去掙錢,如何去燒錢,如何去討生活。

那年,是父親出生的第一年,爺爺想着要奶奶吃點好的。於是他一個人一人運着一車大蒜,推着往山東去,那年的雪特別大,爺爺彷彿可以預測將來似的把家裏的錢都買了大蒜,結果就那一次,賺了一百多塊。到家後興奮地對奶奶說,賺了好多。爺爺一生,都活得那樣出彩,翻斗車,大瓦房,那些讓其他人直咽口水的大件他都辦到了。所以,爺爺常說,積小錢,辦急事。這是我的爺爺一輩子會盤算,會打算的爺爺。

而現在,滿頭白髮已吹散了爺爺往日的風華掉光的牙齒也記錄他逝去的時光,日漸地,日漸地,爺爺已慢慢老去,但濃厚的家風依在。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8

俗話說得好:“一心不可二用。”

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樣,揹着小書包,邁着輕盈的步伐,哼着歡快的小曲來到。一到學校,我就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那就跟我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開始上課了,老師說:“今天我們要上一節遊戲課。”同學們聽了立刻活力四射,一下子就端端正正地坐好了。老師神祕兮兮地走來,詭異地對大家說:“你們誰敢上來畫畫?”我心想:畫畫誰不會啊,只是不知道老師的葫蘆裏面賣的是什麼藥,所以我不敢去。老師看沒有一個同學敢舉手的,就請了我上去,我連連搖頭,老師真是千呼萬喚啊,終於還是把我給拉上去了,我問老師要畫什麼。老師說:“很簡單,畫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形。”我偷笑了一下,覺得畫方圓對於我們快上三年級的同學來說簡直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接着,老師又說:“要一手畫方,一手畫圓,還要同時哦!”

我開始一點兒也不緊張,左手一豎下來,右手本來應該弧線過去,可不怎麼的也畫成了一豎。我馬上調整過來,右手弧線過去,可是左手的線條怎麼也彎曲了呢?我馬上又開始調整。就這樣在左右手的調整過程中,我一不小心把正方形畫成了大石頭,把圓形畫成了英文字母“G”,我看了看自己的作品,不禁“撲哧”一聲笑了,別的同學們也跟着笑開了。老師給我拍下了一張精彩的`照片,教室裏頓時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第二局開始了,上場的是上節課給鱷魚拔牙的徐大夫。當徐大夫拿筆在白板上畫的時候,白板忽然抖了一下,好像是故意和徐大夫作對一樣,徐大夫的正方形變成了“短褲”,圓形變成了一個“破殼的蛋”。他可能是因爲早上沒有時間吃早飯,肚子餓了,所以他要畫蛋充飢。最後,老師宣佈徐大夫畫的方圓失敗。

第三個上場的是聰明的林老師,這位大名鼎鼎的林老師會不會出差錯呢?那就看看吧!林老師開始畫畫了,他精雕細琢,畫完了看了又看,改了又改,終於完成了。老師看了看說:“雖然你畫的比別的同學好那麼一點點,但是你已經超時了,也不能算過關。”林老師帶着失落的心情回到了座位上,下面的同學也沒有嘲笑他,大家都覺得林老師已經盡力了。

在我們的笑聲中,“畫方圓”這個遊戲已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我靜下心來想了想,在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能一心二用,要一心一意,不然就不能盡善盡美了。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39

中國是禮儀禮邦,向來重視家教。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很多人就傻了。我以爲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其實呢?我們家並沒有什麼明文規定的家風、家訓。父母只是從一些細節去引導我。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爲先。小時候家裏好吃的東西全是我一個人吃,同樣的東西理所當然我先把大的好的選了。事後媽媽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聽了以後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吃完飯後我將媽媽切好的西瓜先給爺爺、奶奶,再給爸爸、媽媽,最後自己吃。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媽媽都會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公買份小禮物,以表心意。媽媽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等我長大了也會照着樣子去做,我相信一定會做的更好。

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每天寫作業,媽媽都會在一旁靜靜地陪着。遇到難題時,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遇到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她會和我一起尋找錯誤的原因所在。見我垂頭喪氣時,媽媽又耐心的勸導,不能因爲一次小小的失敗就灰心喪氣,只要你繼續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那就真的失敗了,失敗乃成功之母。聽了媽媽的諄諄教導,我重拾信心,向成功之路邁進。平時對於我的.點滴進步都給予肯定和鼓勵。當然,對於違反原則的錯誤,決不妥協,及時講明原因,直到我認清錯誤,保證下不爲例。

每天規定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耍,我們約定好的事一定要遵守,從週日晚到週五不看電視,除工作需要外,媽媽儘量不玩手機。應承了的事,一定要做到,讓我明白了――守信很重要。

媽媽說,她不要求我考第一;但要求我是一個積極、樂觀,爭取第一,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來的孩子。我從小愛看書,剛開始囫圇吞棗,媽媽問我書中的內容,我卻張冠李戴。這時候,她會告訴我:要靜靜地坐下來,捧着一本書,安安靜靜地閱讀,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變化,把自己融合到手中的那本讀物中,領悟它的含義、它的精髓。最終也明白了她的話,隨着閱讀量的增加,知識也不斷豐富,我的小書架都塞得滿滿的。

我不想成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我要一個有孝道、誠實、守信的孩子。

家風並不是一種擺設,而是一個家庭世世代代的傳承。

我的家,很普通,但很溫暖。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40

“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天尤。”千年前的老子,尊於自然,敬於萬物。集一身智慧的他說:人性如水,養育萬物,非爭高利,非好權勢。水可剛,洶涌如它使百年大堤毀於一旦,水可柔,溫暖是它悄然撫過田野平原。細細一想,上善若水任方圓,這是水的智慧,更是人的境界。

人性如水。似水韌,似水狂,似水容,似水善,剛柔並濟,可謂人上之人。

“方”是剛烈,透着一股暗暗的狠勁。九曲黃河,越過何多艱難,何多誘惑。哪一脈山川悍然阻擋它的.前行,哪一處溝壑讓它迂迴百轉,奔騰赴海的念頭卻不曾動搖,大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勢。是水,波波浪花翻涌,激起五尺白浪,是水,浪浪兇狠搏殺,巨礁終是百孔千瘡。

水的方,是人自身的追求。元代政治家許衡,即使在酷暑下口渴難耐,也不願摘鄉野人家的梨解渴,一句“亂世之下,梨無主,吾心豈無主?”浩然一身正氣。文天祥抗敵被俘,歷經磨難,仍不折傲骨一心爲國,芳名萬世。蘇秦寒窗苦讀,春來冬去,怎奈睏意長襲,既對自己“頭懸樑,錐刺股”,博覽羣書。越王勾踐置膽於座,飲食嘗之,預以不忘亡國之恥,意志不移,終復繁華。對於自我的狠毒,終讓水威力無比,匯河成海,浩浩湯湯,轟轟烈烈。人性,亦應如此。

孟子說:“規矩,方圓之至也。”上善若水任方圓,千古以來成大事者,非拘於一點而兀自歡喜。遵方圓之道,循收放自如,是他們成功的共點。“方”的剛強下,必輔以“圓”的溫柔,二者相輔相成,鑄就無往不勝。

“圓”是寬容,是一種氣量,萬物皆可融入其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可映層疊山川,秀其巍峨聳立,可潤江南平原,品味小家怡情,可壯淙淙小溪,包含激濁揚清,可撫一方人兒,繼承一方文明。若給予,便殫精竭慮,若付出,便無怨無悔。

水的“圓”,是對他人的態度。鮑叔牙和管仲年輕時相識,相依爲命。鄉人多傳管仲貪財,好多取生意之財,鮑叔牙聽聞不語。管仲貪生怕死,射殺公子小白,鮑叔牙便替他向衆人求情。齊桓公欲重賞鮑叔牙,他卻舉賢重德推管仲爲相。這份大氣與淡然,使“衆人多識鮑叔牙而不知關管仲”。好善樂施,品人生百態。至柔,便可馳騁天下至堅。

方,不是任性妄爲,圓,不是唯唯諾諾。方乘以圓的包容,圓懷以方的氣血,以己爲方,以人爲圓,上善若水,此爲大丈夫也。

議論文完美人生的方圓 41

我叫精衛,炎帝之女,葬身東海。我從未想過,那瓦藍瓦藍的海水下掩蓋的會是怎樣的猙獰可怖。海水將我捲入暗涌,所有的浪鋪天蓋地的向我呼嘯而來。我拼命掙扎卻總有一張無形的網將我牢牢縛住,直至海水將我一點點吞噬。那是命運之手嗎?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就那樣在海里沉沉睡去。我恨那海,是它奪走了我的生命,讓我喪失了感受美好的能力。我凝集身上所有力量,使精魂化成一隻鳥,銜西山之石,以填東海。我相信勢必有一天,我會將這害人匪淺的海填滿,我要使這世上的水乾涸竭盡。

夜,風涼,風拂在我的羽毛上。月光淡淡,一籠輕愁散落,星兒細細碎碎散落在黑綢的天幕,映在水面,一雙雙眼睛將我的一舉一動悉數盡收。海是倒過來的天,湛藍澄澈,卻又多一種深邃的力量。我看下去,一眼望不到底,將我牢牢吸住,再別不開目光。我困惑,這還是當初將我毀滅的海嗎?

萬千年來,所見的一幕幕畫面在腦海反反覆覆上映,左右着我不安的靈魂,有一種意識成形,抽絲剝繭着當初的恨意。但那翻涌的海浪卻始終讓我忘不了,立下的誓言刻在心口隱隱作痛,我終於被困得不知道成爲什麼了。

春秋,一位鬚眉白髮的老者行至水處,若有所思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一直在尋找答案,真如他所言?

處處都有道路,水避高趨低,拐彎的`地方旋而流,方折的地方曲而進,不是隻會一味冒進,懂得屈伸。它洗淨所有污穢,仍澄澈依舊,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它包容着天下的一切,默默承受着所有,這一種寬容使我動容,使我幡然醒悟。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是像水的善行一樣吧。

戰國,一男子孑然而立,顏色憔悴,形容枯稿,卻仍掩不了劍眉星目,熠熠生輝。“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於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說罷,此男子決然一躍,葬身浩浩江水之中。

這水有如此魅力使得屈原認它爲靈魂最後的歸宿,真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我的屍身長眠於水中,留得清白,避了塵埃,這何嘗不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我不再爲葬身東海而感到悲慼,反之,我更因此感到驕傲。對這海水,之前的恨再無法生起,更多了一分敬畏。從前的誓言仍銘記於心,我從未忘記,我只是換了一種心情同大海博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