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1

不完美的完美,是要經歷過百分之一百的堅持和勤奮才能做到的。

人一出生就達到完美,是不切實際的。或許有的人天生殘疾,或許有的人有性格方面的缺陷,或許有的人在習慣上的不好……

但依然不缺少那些不怎麼完美卻達到完美的人。

衆所周知的世界音樂大師貝多芬。在他小的時候,就經常生病,後來,愈發嚴重,剝奪了他的聽力。這對於一名音樂家來說,無疑是重磅的一擊,何等的殘忍。

可是,現在的人又有誰不知道他呢?

正因爲他失去了聽力,才使他更努力,更勤奮,更堅持。在失去聽力的情況下,他依然創作出了爲之震撼的,且影響至今的樂章,有熟悉的《生命交響曲》…等等。

對貝多芬而言,失去聽力使他變得不完美,然而,通過他的堅持,證明了他的才華,也讓世人佩服他的音樂。又有誰會說貝多芬不完美呢?

在去年的達人秀舞臺上,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那位失去雙臂用腳彈琴的劉偉。當他一出場要爲我們演奏鋼琴曲時,就震撼到了所有人。我們都在想,失去雙手的人怎麼彈鋼琴。但當看到他用腳彈琴,並且又彈得那般好的時候,讓我們又大跌眼鏡。

他的成功和苦練必定是不可分離的。手的靈活度遠遠高於腳趾的靈活度。就算是讓我們普通人去用腳趾彈出“do”,“re”,“mi”,“fa”,“so”,“la”,“xi”,這七個相連的音,也是有難度的。或許彈出這七個音調應該不成問題,但要流暢悅耳就難了。況且劉偉是用腳彈奏整首曲子,其中也一定會有快節奏的部分,雙腳的協調配合要求更高了。

劉偉失去雙臂使他變得不完美。但他做到了完美。

突如其來的災難並不一定使人變得頹廢,有的人能在這種情況下激發出自己身上還未激發的潛能。在李偉的音樂上,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他是完美的。

不完美成就完美。重要的是態度,一種打不到的鬥志,一種身體與精神共同合作的堅持。

面對不完美,當然是想讓自己變得完美。那麼就付出吧!用自己的汗水,永不言棄的精神給自己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請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未必!九份耕耘,一份收穫,必定!

擁有收穫後的你,也一定會是完美的。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2

美是什麼?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張張秀美的書法?無數匹駿馬在無邊無垠的草原上飛馳,一條條清澈的小河從大地流過?還是模特、歌星打扮得花枝招展在人們面前露相?我認爲這些都是不完美的,有的沒有感人的語言,有的沒有動聽的音樂,有的沒有真情流露,總之,沒有感染人心的力量……而就是這些不完美,很多人看成了美。

被世人所瞻仰的維納斯是古希臘神話的人物,幾千年來都被象徵爲愛與美的化身,而存放在法國一個博物館中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愛神維納斯雕像卻被打碎了雙臂,其所有的過錯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太完美了。

同樣,存放在那裏的戰神雕像,擁有兩個大翅膀的天使維也納,不缺胳膊不缺腿,維獨少了一個腦袋。人類所有的基本表情幾乎都是用臉來表達的,“察言觀色”中的言、色都是在臉上,戰神,一個高大威武的形象只能用身體來表現,不過還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假如頭還在,其結果可想而知……其原因也只有一個,太完美。

在去年的《讀者》雜誌上則有這麼一篇文章:一個老人,他的人生幾乎完美,沒受過什麼挫折,不過在他百歲大壽前夕他決定體驗死亡。他立下遺囑說他決定絕食,死後埋在他最喜歡去的田野槐樹下,不要立墓碑,也不要任何教徒來爲他超度和禱告。人們在他百歲大壽那天早上發現了他的屍體,他那完滿的一生在不完滿中結束,很多人認爲這比他真正老死要好得多,這樣他還至少曉得什麼叫痛苦。

這些不完美不是美嗎?美在哪裏,在於能征服所有人的心!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3

有時,我會問自己,爲什麼一定要把自己變得非常完美呢?只要做好自己也很好。

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變得很完美,那樣就不會有好壞之分。其實正是由於平凡者的平凡才襯托出偉大者的偉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完美,不是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轟轟烈烈。

沒有傾國傾城的容顏卻得到了真摯地愛情;沒有無上的榮耀與權力,卻擁有幸福的家庭。也許在別人的眼裏,雖有真摯地愛情卻沒有傾國傾城容顏是一種缺憾;已有幸福快樂的家庭,再有榮耀和權力會更好。但是,其實不完美也很好,只要快樂就好。我記得曾經有位朋友說,他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人活着去努力,去奮鬥是爲了什麼?”一位老師這樣問他的學生們,學生們也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說爲了父母,有的說是爲了將來能掙更多的錢……學生們的回答多種多樣,可沒有一個回答使老師真正地滿意,這時,一個看起來弱弱的女生站起來小聲的回答說:“我們努力是爲了幸福地生活”,老師說:“請大聲一點”。她又回答了一遍,全班同學都聽到了。有點喧鬧的教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幾秒鐘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是的,我們努力,我們奮鬥,是 爲幸福地生活。只要我們幸福,就不必過分追求完美,追求不平凡,因爲不平凡的人總是佔少數。

偶像也有不完美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如今,大多數青少年盲目崇拜偶像,他們模仿偶像的穿戴甚至言行。我想說,爲什麼要讓自己變成別人呢,他們不見得很完美,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個性,沒必要總是模仿別人來達到完美,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偶像,不一定要有明星的風采,卻有自己的個性,我就是我,不完美的我,平凡的我,快樂的我,悲傷的我,我不需要成爲別人。

曇花只有瞬間的輝煌,但它的驚鴻一瞥美的驚心動魄,玫瑰尖尖的利刺令人望而卻步,但它的嬌豔欲滴美得傾國傾城,水仙離開了水的懷抱就會枯萎,但它的清新淡雅美的高潔脫俗,這世間再美妙的事物也總有自己的缺憾,但正是因爲這些缺憾,所以美的意義纔會得到昇華,美的真諦纔會受到珍惜,不完美,也是一種美,而且是一種更深層次,更有意蘊的美。

我不完美,可我很幸福,很快樂,因爲我做好了自己。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4

如紛飛花月,如亂鳴喧囂,生活中存在着完美與不足。細細觀察,方得其妙。

人們追求完美,這是人之本性。人人求之,證明完美的可貴。側面看也能看出不完美是人們所不喜的。爲何呢,無非在於粗陋與其後果。

其一之粗陋,這需是普遍的。而首講變化。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總歸是有其不完美之處。不完美可以理解爲一種督促。人們想讓不完美變的完美,這就是不完美的美妙之處。讓人們變的完美,是一種進化的過程,也正符合生物進化論。又再說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吸收,一種責任。我們老師經常會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題,同學們不會。而老師卻會說:“如果你們都會的話,還要老師做什麼?”同學們在知識上的殘缺,不完美,恰是老師的一種責任,播撒知識,傳授知識,讓同學們知識漏洞中的不完美逐漸變得完美。生活中的責任也大同小異。如戴聖《禮記》所言:“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生活中的不完美讓不同的人解決,從而造就了就業崗位。誇張一點說,生活就是由不完美構成的。

其二呢,要論其後果。其實後果已在上一點中說明。不完美需要彌補,彌補需要付出代價,代價呼喚勞動力。這與生活中的生產關係是有照應性的。其實“不完美的後果”一詞不夠匹配,用“不完美后發生的事”才足夠貼切。

如上文所說,不完美構成了生活。如若生活沒有了不完美呢?恐怕難以想象。人人都是完美的,事事都是完美的,物物都是完美的。人們無需努力,因爲生活已然完美。在此後,人們便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生活已經丟失了它本身存在的意義。人們就會貪圖享樂,《孟子》中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此之謂乎。這可能就關係於人類的消亡了。從此看,完美可能造成消亡,生活中確實需要不完美。而又從側面看,如果人們貪圖享樂,便已然又存在了不完美,因爲人們缺少了完美的心態。所以,完美的生活不存在。

學術同樣如此。人類的知識體系始終不完整,所以人類在不斷探索,逐漸完善。不完美的知識產生了討論,產生了爭議,產生了猜想,產生了探索。從此中,不完美激發了人們的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不完美在學術上同樣存在意義。

法國盧浮宮,有一尊雕像。那是美神維納斯。看着斷臂的維娜斯,我有點遺憾。有人曾告訴我,曾經有好多個方案,爲雕像恢復原貌,最後發現,沒有一個完整的,比殘缺的更美。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遊戲的規則設計者,也就是那位隱身的造物者,根本就沒有設計“完美”。生活需要不完美。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5

我們的生活之中充斥着不完美,不和諧的現象。許多人的心中對這種不完美十分的厭惡,一直在追求着生活之中盡善盡美的一面。但是我想問一句:"你們這樣的活着,難道不累嗎?"

貧窮,疾病,困頓,失戀這些不完美的事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然而不要去放大那消極的一面,學會換一種眼光看到。你在感受到這些痛苦的同時,你的身邊有家人,有朋友,他們是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即使生活背叛了你,拋棄了你,至少還有他們。

一味的追求盡善盡美,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到頭來只會失去的更多。

小的時候,家住在鄉下,我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看着別的同齡的小朋友住在小區,上學那麼方便,出門就可以有超市,那是我很天真又無知,很羨慕他們的生活。但是隨着我漸漸的長大,有時再回到那個我曾經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過的房子,看到了那個油膩膩的桌子,屋後的一條小河溝,這一切切童年的回憶就成了我最寶貴的東西。我還依稀記得奶奶那時候在竹林裏挖着筍的樣子。

也許我的童年沒有擁有一個好的物質條件,過着所謂"不完美"的生活,但是不完美並不代表不快樂。

正因爲有着這些不完美的事物,才讓我漸漸明白,生活之中的快樂需要用心去感受,光看到表面遠遠是不夠的。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一個英語的天才,它的特殊授課方式讓許多的學生都看見了學習的希望。但是李陽卻有着家暴的傾向,當他的妻子一次又一次把她被丈夫毆打的照片發到網上之後,輿論再次將李陽淹沒。網友大多是對其行爲表示不可原諒,或令人髮指。可是李陽的家暴雖然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也不可以一票否定了他對於中國人學英語這項巨大工程的貢獻。

事物具有雙面性,請不要用一種過於苛刻的眼光去看待那不完美的一面,學會在不完美的背後,看到那些優點。

人活在一個犬馬聲色的時代裏,周旋於形形色色的人中。你會遇到不同的事情。抑或完美,抑或是不完美的。

我們所需要的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過度,時代。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學會在不完美之中找到人性的`閃光點,優點。這纔是真實的生活。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6

人的一生當中難免都會犯錯,但犯錯其實並不可恥,犯錯以後該如何去面對去處理,是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所要學習的共同課題,也是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有可能面臨到的,我們又要怎麼去學習處理呢?

記得上次自己爲了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而誤傷了同學,雖然那時的自己真的不是有心的、刻意的,但對聽的那位同學而言必定造成了莫大的傷害。在當時,看到那個因爲自己不小心說出口的話而受傷的同學的面容時,我真的很懊悔爲什麼自己都那麼的口無遮攔?爲什麼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克制好呢?難道自己的剋制力就是那麼地薄弱?同學哀慼、落寞、傷心的面容自那刻起便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版上,在當下的同時,我真的恨不得拿根針,穿上線,然後狠狠的把自己的嘴巴縫起來,但其實我明白的,這種方法是治標不治本,我應該要做的是,像那些曾經被傷害過的人鄭重道歉後,打從自己的內心從頭到尾的改變自己。伯朗特說過:“錯誤,懺悔不能治療它,改過自新才能治療它。”的確是如此,所以我改變自己,且牢牢的記住過去自己曾犯下的過錯,否則這一輩子命定要一再地重複這些過去。

“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作爲一個人可貴的不是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沒有犯下任何一丁點錯誤;可貴的是在犯下過錯後能立即改過而不再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便是此道理吧!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人生似乎就是由一連串的錯誤中去改過而進而學習要如何使那些錯誤變爲自己成長的經驗所組合而成。我們也可以由他人的錯誤來獲取經驗或引以爲借鏡砥礪自己。

“天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疵”人並不是完美,就像樹木必有節瘤眼目,玉必有瑕疵,這些都是要經由改過而去改變的,能學會冷靜面對在進而謹慎細心改過,那必定會使自己成長、成熟許多。

完美與不完美議論文7

人的一生難免會犯錯,但犯錯並不可恥。他們犯錯後如何應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要學習的共同課題,也是我們一生都可能一直面臨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學會應對他們?

記得上一次爲了炫耀自己的氣息,不小心傷了同學。雖然我當時不是真心的或者故意的,但是肯定對聽的同學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當時看到那個被我不小心說的話傷到的同學的臉,真的很後悔自己爲什麼這麼直言不諱。爲什麼不能剋制自己的嘴?你的涵養這麼弱嗎?同學們悲傷、孤獨、悲傷的面孔,從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與此同時,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針,把它放在絲線上,然後用力縫合我的嘴。但其實我明白這個方法是治標不治本。我應該做的是,像那些被傷害過的人一樣,把自己從心裏改變到最後。勃朗特說:“錯誤,懺悔不能治癒,但康復可以治癒。”確實如此,所以我改變自己,牢牢記住自己過去犯下的錯誤,否則這輩子註定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過去。

“人不是比無辜更貴,而是比能改變更貴。”作爲一個人有價值的是,他一生沒有犯過任何錯誤;有價值的是你能立刻改正錯誤,不再重複。“知錯能改,善錯”纔是真理。犯錯的人生,不僅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光榮,更有意義。生活似乎是一系列錯誤的組合,要改正,然後學會如何把那些錯誤變成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獲得經驗,或者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天之木必有程序,寸之玉必有瑕疵。”人是不完美的,就像樹要有節有眼,玉要有瑕疵。這些都必須通過康復來改變。如果你能學會平靜地面對它們,然後小心翼翼地面對它們,你一定會成長和成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