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通用32篇)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通用3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有嚴密的邏輯性的議論文,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它主要用概念、判斷、推理來表明作者的觀點或闡明道理,或反駁別人的意見,指出其謬誤。寫這類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常回家看看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通用32篇)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

小時的我,很討厭回家。小夥伴們一起玩,總有無限的樂趣。即使是一方小土堆,也能把它想象成一座堡壘。而回家後,聽得最多的便是母親的嘮叨。偶爾頂撞一兩句,可能會吃一頓“竹筍炒肝尖”,那時,我只能捂着發疼的屁股,默默抽泣。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經歷的事愈發多了。慢慢地,我體會到了那看似平常的舉動中所蘊含的父愛母愛,濃厚而深沉。

母親是一個睿智且聰慧的女子,即使她連小學都沒畢業。每次回家周,她都會和我談心。她常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如果累了,就回來歇歇,但歇過之後,你必須繼續張帆遠航,闖出你的一片天地。家,不是暖牀溫室,不會養你一輩子。

我很驚詫母親的話語,因爲普通母親智慧安慰兒女,應該不會說“歇過之後繼續闖”之類的話吧。但細想之後,確實有理。人生的風雨還得要自己解決,路還是要自己闖蕩。

母親盡職盡責地爲我打造了一個溫暖的港灣。我喜歡花,母親便在庭院裏種滿了花;我喜歡和平鴿,母親便給我買了幾隻小鴿子;我喜歡古典樂器,母親便給我買了一架古箏經歷了一個月的飄搖,到了回家周,我就飛快地躲進溫暖的港灣中,聞着家中的花香氣,逗弄籠中的小鴿子,偶爾也會勾弄幾下琴絃。這一個月的疲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中有母親的關懷體貼,有弟弟的歡聲笑語。父親雖遠在雲南,卻阻隔不了那深切的愛,哪怕僅是長途電話裏那寥寥的幾句,哪怕僅是短暫休假時矚望我上學的眼神。我相信,不只是我,每個孩子心裏都會有一扇永遠敞開的家門。柔和的燈光下,是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和桌旁默默守護的一兩個身影,或許年輕漂亮身姿倜儻,或許佝僂腰身白髮蒼蒼。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就像我在上文所提到的,路要自己闖,但在外面受了傷,不妨回到港灣,用親情平復心中的傷口。常回家看看,用心撿拾那幸福的點滴。

家,溫暖的港灣。大浪依然無情地拍打着礁石。那艘我所駕駛的航船仍堅定地前進。那燈塔上的一豆燈光,雖隱隱綽綽,卻幾十年如一日地爲我照亮。我開足馬力向前衝去。前方,那是家的方向。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

“夕陽無限好”,卻也掩蓋不了“只是近黃昏”的嘆惋。每每想到黃昏看到夕陽,腦海中都會閃現父母佝僂的腰身斑白的鬢髮。

都說“法不外乎人情”,那“常回家看看”入法,應該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以法律的手段強制喚起對老年人的關愛,維護孝心保障老年人的權利,應該能使飽經歲月滄桑卻老境孤苦無依的心靈得到些許慰藉吧。

有人認爲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種道德倒退,也有人認爲這是一種善的指引。身在校園,見識是短淺的,所以孰是孰非不敢妄下斷言。但我認爲法律的出發點總歸是好的,最終結果也該是人心向善的。

歲月的冰刀霜劍無情地在父母身上留下痕跡,他們漸漸蹣跚了腳步,臉上的皺紋也不斷增多,生命苦短。是該多留些時間陪伴這些不僅賜予我們生命還教會我們做人的父母——老師。哪怕只是節假日,七八天,一兩小時。放下繁忙的公務,帶上老婆孩子,陪陪他們,說說話,乾點家務。其實長輩們的要求並不高,“給點陽光就燦爛!”

還記得北大教授周其鳳的故事。帶着記者來到自己的家鄉,當衆給父母跪下,承諾給他們最好的生活。雙膝跪地淚流滿面的畫面可謂經典感人,滿身敬重滿口孝義。但我想請來記者不如用心記着,言語承諾不如見證誠意。這簡單的“一言一跪一哭”就是對老人多年養育的感恩多年孤獨的慰藉嗎?何不放下名利心,付諸實踐,於一點一滴中現關愛和孝心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莫到失去時方知親情可貴。事業成功生意做大如何,成功的花朵開滿一路如何,榮譽等身聲名俱在又如何?停一停腳步吧,常回家看看,不流於形式,用行動做註腳寫下真愛。

馬雲,衆人皆知,阿里巴巴的ceo,是他締造了互聯網電商帝國,又是他,激流而退辭去職位,退出還沒上市的公司,還沒到巔峯的事業。帶着這個問題詢問馬雲的一位好友,他只微笑着說了兩個字——“回家”。

馬雲停下匆匆的腳步,放下名利聲望,迴歸家鄉家庭,不讓人生留憾。

小品演員馮鞏每年春晚演出結束後都要第一時間迅速趕回家。爲此,他常要求劇組把節目排在凌晨十二點之前,爲的只是陪母親過年。

停下你忙碌而又急促的腳步,回首看看,倚門觀望的巴巴的眼神,用心聆聽常回家看看的召喚。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

時間飛逝,容顏易老,不經意間,皺紋已爬上了父母的臉頰。作爲子女的我們,常年在外,何曾關注關心問候過父母?

父輩對鄉土的堅守,子女們匆匆的腳步,早已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和期盼讓我們心中痠痛,我們能都停下匆匆的腳步呢?

中國是一個有着千年孝文化的國家,面對孝道的缺失,國家也做出了相應的對策,推出新24孝,將常回家看看立了法。而面對這些法律條文,在現代社會中有多少子女能做到呢?

工作的繁忙,生存的壓力,偶有假日不是在加班中度過,就是被車票阻了回家的路。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變得如此忙碌?爲了工作,爲了生活,爲了夢想,爲了永無止境的追逐我們總是在不停地趕路,從未放慢腳步來欣賞路邊的風景,更未回頭看看身後父母關切的目光。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如何去回報?因工作繁忙,你已多久沒回過家了?因生存壓力,你已多久沒關心過父母冷暖了?在外打拼,不管多苦,多難,多累,多痛,總要抽出點時間,看看父母。常回家看看,多麼溫暖的話語,對在家的父母來說,卻也只是一種奢望。

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莫讓父母期待的眼神成失望,莫讓孝道被淡漠成昨天的記憶。

尊老,愛老,敬老,養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中關於孝道曾這樣闡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孝道自古有之,遵守孝道,更是新時期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梁啓超曾言:“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成長,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

遵守孝道,常回家看看,亦是我們的責任,更是道德的要求。工作再忙碌,生活壓力再大,也要抽點時間常回家回家。讓父母感受孝心簇擁的幸福。

因爲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孕育;因爲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誕生;因爲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因爲有了時刻爲兒女犧牲的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成長,收穫。

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常放慢匆匆的腳步,回頭看看身後的父母,讓孝道得以傳承,讓愛心永久駐足。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

父母住在哪,那就是我們的家,哪裏就是我們永遠的驛站.縱便我們浪跡天涯,心也都永遠走不出那個家,而且父母也會站在家門口,對我們翹首以盼。

常回家看看,來保持這份親情,這一份任何物質也代替不了的愛;常回家看看,來延續人間這份無止境而又偉大的愛。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既不缺錢又不少居的八旬老翁走上法庭告自己的子女.原因是老伴去世後,他一個人住在老屋裏倍感孤獨,要求法院判決子女經常回家看望自己.現在家庭結構的日趨小型化,子女常常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孤獨的老人只有渴望等待子女的體貼與關照。

常回家看看其實家裏並不需要你做什麼。家中有個孩子,父母就有了一個傾訴的對象,有了一個他們所謂的知己,他們就會感到心情舒暢,樂中因爲有了我們.父母的萬般愛心就都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常回家看看,其實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錢。中秋節一盒月餅;重陽節幾塊糕點;或雙休日偶爾帶上幾瓶小酒,幾個小菜.回家跟父母小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聊聊天.這一點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負擔,反而會讓你覺得心中會一種幸福在洋溢.

常回家看看,其實也不需要你花費許多的時間.中午吃飯、晚上下班,你騎自行車“彎一趟”,來回用不了幾分鐘,可就是這一彎,既溫暖了父母、也坦然了自己.也正是這地久天長的“彎一趟”,惹得父母樓上樓下、街坊鄰居都對你羨慕不已.常回家看看,一份真情會贏得父母更多的關愛,常回家家看看,點滴孝心也教會子女做人的道理.你可能會想到:你也要爲人母,你也要有那麼一天;但你也可能不會想到,常回家看看,最終受益的將會是你自己。

人生需要關懷,人人需要愛,對朋友的愛、對父母的愛、對子女的愛.“常回家看看”就是一份關愛,更是一種修養,一種愛孝敬老人的美德.

“帶上笑容,帶上祝願,常回家看看……”這首歌爲什麼紅遍全中國,因爲它唱出所有人的心聲,你還會唱嗎?

常回家看看吧!讓我們年邁的父母時刻感受我們的赤子情懷…感受我們的愛意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5

10月23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一天,我們有着登高、插茱萸、觀賞菊花的風俗習慣,也有着關心老人的習慣,所以,重陽節又叫做“老人節”。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有一句詩:“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將王維的孝順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爲他身處異國他鄉卻仍然不忘自己的父母,仍然思念他那年邁的雙親。

然而到了現在,有些人的孝順品質也在慢慢地消失,社會上不斷出現“啃老族”、“空巢老人”等刺眼的字眼,這反映出,現在的人們正在因爲種種原因而逐漸疏遠着自己的父母。那麼,當我們漸漸長大,而父母們漸漸老去後,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我認爲,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孝”爲先。不管我們長大後的事業有多麼繁忙,我們都要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沒有父母的關愛呵護,我們就無法成長到現在,而我們長大後卻漂泊在外,將父母丟在一邊,這樣能說得通嗎?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長大後好好照顧養育自己的父母,用感恩的心回報自己的雙親。

這些天,新聞聯播中有一個欄目“我的父親母親”其中,有一位老奶奶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女們能夠常回家看看,和我們說說話,現在兒女們的壓力都特別大,他們的壓力大,我們的壓力也大,希望她們的壓力可以小一些。”看到這裏,我明白了:每一位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們的壓力小一些,能常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這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也是一個不算太奢侈的心願。

“常回家看看”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爲每個人都會爲了社會上的競爭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難道他們就想不到每天日思夜想盼望他們回家的父母嗎?所以,在我們長大以後,我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看看那些在背後默默地注視你的父母們,看看他們一天天多出來的白髮,看看他們日漸佈滿臉頰的皺紋……

常回家看看,是你父母最大的欣慰,我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6

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坐在椅子上,一邊吃着香噴噴的飯,一邊看着電視。我們看了一個新聞,那個新聞上說,有一個在外地打工的小夥子,每一次過節或者是家裏的人過生日,他都會準時回到家,去看看自己的家裏人。不管是天氣惡劣,還是加班,他都會準時回到家。面對這樣的喜歡回家,重視親情的小夥子,我們都深感佩服。

記者把他生平的經歷都說了一遍,之後便開始採訪他,記者問道:“小夥子,你在外地打工那麼辛苦,離家又遠,爲什麼每一次過節都會按時回家?”小夥子聽後,連忙說道:“因爲家裏的父母都老了,家裏還有妻子還有小孩,我不能因爲出去工作,而讓他們孤獨。我的父母已經老了,我的妻子還要帶小孩,我要多陪陪去的父母,還有我的妻子兒女,他們需要我!”

記者聽他這麼說,感到十分感動,於是記者又問:“那你每次回家,是坐什麼車回來的,準時回家又什麼時候回到工作點呢?”那小夥子聽後,連忙露出一個笑臉,他說道:“我每次回家都是坐摩托車回去的,到家之後,天都黑了,等在家吃完飯,就會趕到工地上。我每天回家看父母的時間只有吃飯那麼點時間。”說着,那個小夥子便哭了。

我們看到這裏,感覺手裏的晚有千百斤重。像那個小夥子,每次回到家都不容易,也沒什麼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實在是太可憐了。他想回一次家,都是那麼的困難。而生活在這裏的我們,每一天都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我們比他幸福多了。但是,我們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過得如此開心,有時候卻不懂得珍惜。

媽媽放下手中的碗對我說:“天天,你長大之後,可別因爲工作就不回來看我們了!”我聽了媽媽說的話,頓時點了點頭,我對爸爸媽媽說道:“爸爸媽媽,等我長大之後,我一定會在家的附近找工作,這樣玩就不用像那個叔叔一樣,每次過節都要辛辛苦苦的跑回家,只能看家人一面。”我說後,爸爸媽媽都笑了。

說真的,我若是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像那個叔叔一樣那麼忙,連回家看父母的時間也沒有呢?這樣想想,我現在還可以待在爸爸媽媽身邊,我就應該好好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7

夏日,驕陽似火,酷暑炎炎的早晨,我正泡在空調房裏睡懶覺,這時,媽媽突然告訴我說:“今天要回老家去。”“這麼熱,還回去?”望着窗外火辣辣的太陽,我打起了“退堂鼓”,同時腦海裏浮現出爺爺奶奶那慈祥又渴望我們回去的眼神時,頓時我毫不猶豫地背起包,頂着烈日回家了。

中午時分來到村裏,走過熟悉的小路,隔着門遠遠地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我們迫不及待地敲響了家門,迎來一陣爺爺親切的呼喚“小囡,小囡,我們小囡來了。”進門就看見奶奶不辭辛勞地在廚房忙乎,一會時間一桌豐盛的午餐就上桌了。有奶奶自己養的土雞,爺爺自己抓的胖頭魚,還有自家院子裏新鮮採摘的素菜,我們圍坐在一起吃飯。這時我發現爺爺奶奶自己都不吃,卻一直往我們碗裏夾菜,夾肉。臉上還依然笑眯眯地看我們吃。瞬時,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忍不住夾起一塊雞肉,塞到爺爺嘴裏,爺爺吃得特別開心,說“小囡長大了”。儘管高溫天,農村還停電,我們吃得滿頭大汗,卻依然透着幸福的笑容。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場面可真溫馨!

飯後,我好奇地問:“媽媽我們到底有幾個家呀!哪個纔是我們真正的家”。媽媽說:"當然是老家了,因爲只有我們在回老家的時候我們會說回家,我們到其它幾個家,都叫去杭州,去進化,去那裏,是用去這個字,家是我們要回來的地方。"媽媽的一番言論我彷彿明白了家的含義,家就是全部家人在一起纔是完整的家。家就是不管我們走的多遠都要回來的地方。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談笑風生中我們又到去杭州的時間,臨出門時,奶奶塞給我200元零花錢。我知道我的爺爺奶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豐厚的收入,但是他們有最無私的愛,我是最幸福的孫女,因爲他們一直把我當成寶。他們的錢來得太不容易,我趁奶奶不注意把錢放到了奶奶的枕頭底下。

當奶奶將我們大包小包的送上車後,車子緩緩駛動了,奶奶的身影也漸漸遠去,但她一直站在原地,目光一直注視着我們的車子。這時我腦海裏閃出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8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

一首膾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每一個在外兒女的心聲:是時候回家看看了。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源遠流長,從古時言傳至今,關於敬老愛老的故事也在不斷上演。臥冰求鯉,孔融讓梨,丁香割肉,田世國捐腎救母……他們的行爲撫慰了世間無數的父母,他們的精神感動了你我,感動了天地。

回頭想想,我們爲什麼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靠的都是我們的父母長輩不惜一切全力打拼。老前輩老前輩,人生越老就越寶貴,再美不過夕陽紅,父母們長輩們不辭辛苦操勞了一生,人到晚年該享享清福,人到晚年名利宛若過眼雲煙,榮譽光環不再耀眼碩閃。加上兒女不再身邊,難免會有些孤獨和抑鬱。更需要有人和他們多談談心,多溝通,多交流。和長輩親友多聚一聚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記得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一位老人孤獨的坐在沙發上,房間內的擺設近乎奢華,成套的電器,傢俱。老人手中拄着一個柺杖,表情麻木的盯着桌上偌大的電視機,黑白交替的畫面上,房間的角落裏擺着一張老人的全家福……屏幕上打出一行字:不要讓電視成爲老人唯一的朋友!

是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子女們都在無時無刻不爲自己的事業打拼,只知道掙錢,掙更多的錢養育兒女,爲父母盡孝,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光宗耀祖,衣錦還鄉。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間本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如果有一天父母親人帶着我們的思念離開人世。你便永遠無言盡孝。到那時候再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切都悔之晚矣。那麼現在趁着父母長輩健在的光陰常回家看看,回家瞅瞅,真的哪怕幫操勞一生的媽媽洗洗碗筷,哪怕和飽經風雨的爸爸扯幾句閒篇。這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9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唄,哪怕幫爸爸媽媽刷刷筷子洗刷刷碗…”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到這首歌,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記得前幾年CCTV和其他電視臺加廣告時有很多公益廣告。有一個我現在還記憶猶新。一個老人做了一大桌飯菜,等着家人回家吃飯,他的兒子,和兒媳,還有孫子,都有事情。都不能回家吃飯,老人還在電話這頭關心他們。最後一個場景是,老人坐在沙發上,身後的飯菜都沒動,她便對着一臺沒有信號的電視,在哧哧啦啦的響着。一句旁白出來了,別讓等待成爲遺憾。

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有許多家庭是這樣或這更糟糕。有些人爲了減少麻煩,就讓老人居住在敬老院,說起這我又想到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看他母親老了,還在家白吃白喝,就在一個下雪的天氣用揹簍揹着父親出去了,他兒子就在他後面跟着。本想着把老人扔在山谷裏,讓野狼吃掉,在回家的路上,父親十分疑惑地問兒子,爲什麼把讓你爺爺的揹簍揹回來?兒子說,等你老了我也用這揹簍扔了。父親聽了立刻把老人接回了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人會影響孩子,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長大了你的小孩也不孝敬你,因爲你已經給他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

水滸傳》中的打虎英雄可不止武松一人,李逵也是打虎英雄。當時梁山上的人都把自家父母,接到山上享福,李逵可急紅眼,便質問宋江爲啥不接他扶我上山享福,宋江便讓他去了。誰料想在回來的路上,要想喝水,李逵去取水回來時發覺羊不見了,讓老虎吃了,這下可氣壞李逵了,一個紅眼動了一窩老虎。一個大老粗都知道孝敬,父母,我們可比他斯文多了。爲什麼就不知道回家看望父母呢!

其實父母都很滿足,他們不要你的錢不要你買的各種營養品,他們要的是你的一句平安是回家團聚。所以請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看望父母。掙那麼多錢幹什麼,只要夠花就行,父母要的是你的平安其它的一無所有。

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都不希望它斷在我們的手裏吧!所以,請常回家看看看看自己的父母,他們的白髮多了,你注意到了嗎?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0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默唸這句詩的時候,思鄉之情更加濃厚,回家之意更加心切。

幾年前,我們全家依依不捨離開了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山溝裏,搬進了城裏,也成了城裏人。臨別時左鄰右舍的人反覆叮嚀奶奶和我們要常回家看看,奶奶含着難過的淚水“嗯嗯嗯”地回答。

剛進城的時候,一切都覺得新鮮,一切都覺得新奇。人多,車多,房子多;河流大,公園大,街道大,很好玩,真熱鬧。漸漸地,感覺也在變化,覺得吵雜,擁堵,孤單。奶奶又說起那句常說的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山溝裏的狗窩”。天天吵着要回老家,依戀着老家自己搭建的房子,捨不得鄉親們。聽到奶奶這樣說,我也很想回自己山溝裏的老家。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人之常情。今年的中秋佳節,我們一家打算回老家一趟。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我高興得喜出望外。一路上充滿着期待,充滿着眷戀。很快進了村口,透過小車玻璃注視着車外,一切都很熟悉,一切都很陌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好的回憶……

這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了。過去上學的時,在深一腳,淺一腳的泥濘路上不知要摔多少跤,同伴們你牽我,我扶你,歡聲笑語,多麼有情趣。這一座又一座山也變了樣,漫山遍野都種上了水果,金黃色果實壓彎了樹枝。過去帶着弟弟妹妹在這爬山,不知摘了多少野果,分給老人們吃,都說我們很董事,心裏甜滋滋的。這川流不息的小溪水還是那麼清澈。以前我們在這打水仗,抓小魚,多麼天真、活潑……

“嘟嘟”,小車的喇叭打斷我的回憶,不知不覺地到了家門口。一下車,鄉親們馬上蜂擁過來。“城裏人回來了”,鄉親們還是那樣淳樸、憨厚、熱情。“什麼城裏人,農村好,老家好。”奶奶情不自禁的回答。

是呀,這路,這山,這水,這人,恆古不變。記憶着我的親朋好友,記憶着我的童年,記憶着我的鄉情。

晚上,蟋蟀的`嘰吱聲,青蛙的呱呱聲,牛的哞哞聲以及雞犬相聞的和諧之美聲,這久違的自然樂曲催我進入了夢鄉。熟睡中做了一個夢,我和奶奶同時說: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1

數數手指頭,已有好幾個星期沒回家了。校園裏的秋葉已落滿了一圈又一圈,落得空虛,落得心慌。

好不容易熬到了假日,我頭也不回,踏着回家的路匆匆而去。經過一番乘車的顛簸後,我的雙腳終於可以安穩地踏在家前的小路上。這時,夕陽的餘輝暖暖地流淌着,將我消瘦的身影拉往家的方向。

當我的左腳剛踏過熟悉而又親切的門,一陣香噴噴的味道直躥鼻子,弄得我直呷口水。一進去,母親便投來焦慮的目光,“怎麼這麼晚纔回來?”我應着,向窗外望了望,外面已經暗淡下來,只亮着鄰家溫和的燈火,宛如一顆顆略帶倦意的星。也許鄰家已享受溫馨的晚餐。

可我很少有這樣好的時機,自從上高中以來,父親就常年在外,家中只有孤零零的母親,獨自支撐起了家的溫馨。如果母親也外出打工了,這個家就不成家了。一切思家的情思也封鎖在塵埃中了。

於是,母親便成了家中的一扇門,永遠地守護着家的感覺。我很想念母親,很想念家,母親與家,是我思念中緊密相聯的青絲。雖然難得有回家的機會,但我還是幸自己能有家的充實感。我想起了其它家的一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他們的家便成了空虛的殼,沒有了甜蜜的笑聲,沒有了慈愛的罵聲,也沒有了溫馨的餐具聲。我覺得一些碟碗的磁撞聲是家中和諧、親切的音符,敲碎了死一般的沉寂。每往我聽到母親的洗碗聲時,就有種家的着落感。

有家的感覺真好!歡樂、悲傷、失意、憂愁都是家的味道。可你是否認真地品味過?當你吃着香噴噴的飯菜事,是否想到流浪的孤兒;當你看着精彩的連環畫時,是否想到無錢讀書的窮兒;當你聽着父母循循善的教導時,是否想到無人疼愛的壞孩子……這一切都是家給你的福分。

家是溫暖的巢,家是遠飛遊戲思念的淚。家每一刻都呼喚着你,猶如一位慈愛的母親呼喚孩子一樣。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見母親又增添了幾條銀絲,額上也爬了幾條皺紋。可她全然不知,她依然有一雙如家一樣溫暖的眼睛。

常回家看看吧!也許我們的母親正立着,宛如雕像,靜靜地注視着我們歸家的路……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2

一大早,媽媽便叫大家醒來。匆匆地整理好以後,大家考慮回家啦!

一下樓梯,舅公的車就停在我們的眼前,他是遠道而來回來接大家的。一路上,我和妹妹都很無聊。一路的景色,也許,我能畫出來呀!還行我將畫本帶了回來,我取出畫本,打開一頁沒有畫過的,拿行筆,剛開始畫了。親妹妹見到,也不甘落後,取出她的畫本,也畫了起來。

車裏,僅有畫筆工具在噝噝地響,一個聲音擺脫了緘默,“你們在幹啥?”將我嚇得差點兒跳起,手上的筆一滑,畫本上出現了一條尾巴,親妹妹也驚得手上的筆停了。就是愣了好一會,才漸漸地轉過神來,雙眼一撇,看到了畫上的尾巴,嘟起了嘴脣取出了橡皮擦,一點點地擦下去。

來到姥姥家,一眼就看到了姥姥立在大門口等待大家來臨。

吃過午餐,媽媽帶著弟弟妹妹來到菜園子,卻要我在家裏待着。在我的腦子裏,一個菜園裏,裏邊不但種了菜,也有漁塘……忽然,一行人出現了,準備摘菜,蚊蟲也跑過來了,叮叮叮,咬咬咬……滋味難受吧,幸虧我沒去,我的嘴巴往上翹了翹。

來到晚飯的時間,媽媽喊我下來,帶著我們去來到姥姥家。姥姥家和姥姥家靠近,走兩步就來到。每一次,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情況下,全是在姥姥家中,這一次都不除外。

還沒有等大家邁進屋子裏,後院就早已翻臉了天。媽媽匆匆忙忙地趕來後院幫助來到,剩餘我們在原地不動。求知慾迫使着我邁向了後院。哇,在我的眼中,印着她們繁忙的影子。她們的眼睛裏閃耀着光輝,眼眸閃出一絲笑靨。我覺得幫助,卻不清楚幫哪些,她們燒柴的燒柴,燒菜的燒菜,端盤子的端盤子,相互配合的很好,我知道乏味,便退了出去。但想想想,又返回了後院,直接邁向了木柴,隨意弄了一下,忽然,例假不知道從哪冒出,講過句“加一塊柴火呢。”把我嚇得不輕,向着他剛掉轉去的孤獨背影,幹了個鬼臉。

用餐了,十幾號人,十幾個菜,自己養的雞鴨鵝魚,自己種的環境保護蔬菜水果,豐厚極其,歡歡喜喜。找點空餘,找點時間,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真棒。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3

一座大山從中間劈開,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方延伸。路的盡頭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村頭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

曾經熱熱鬧鬧的小山村冷了,空了,小孩子上鎮上住讀了,年輕人去了城裏,留下的都是年邁的守巢老人。農活做了,家務活沒了,晚飯早早吃了,三五個老婆子聚在一起閒談。

愛熱鬧的王婆把大夥召集在自己身邊,喜滋滋地說:“我兒子下個月就要回來了!我可要在家好好準備準備,可不能讓兒子委屈了。”

“唉,真好哇,我兒子幾時纔回喲。”陳婆一臉羨慕。

“你兒子也真是的,幾年不見回來,恐怕現在長麼樣兒都不忘了哩。”劉婆搖搖頭,爲陳婆不值的樣子。

“他忙嘛。聽說當官兒了,升經理了。”陳婆臉上的光彩閃爍了一下,又黯淡了。

王婆看出陳婆的不開心,忙打圓場:“好了,不說這個了。劉婆,那你女兒麼時回來呀。”

“我女兒啊,她……人是沒回來,不過每月都往家寄東西。……你們看,我這身衣服,我這鞋子,舒坦着呢。”

“都寄些什麼東西?”

“電器呀,保養品呀,衣服鞋子……”

“你好福氣呀。”王婆、陳婆齊聲說。

“麼福氣喲。那些按摩器,哪有我姑娘當年那巧手按得舒服喲,那些牛奶、麥片,哪有我女兒當年熬的小米粥香啊……”劉婆吸了一口煙,嘆了一口氣。

“哎,說的也是啊。如今孩子們都走出了大山,讀書的讀書,打工的打工,就留下我們這羣老婆子老頭子守着老宅子。”王婆感慨地說。

“都一樣啊,都一樣。”陳婆說着,撩起衣角擦擦眼,也嘆了口氣。

“想當年我女兒還經常扶着我在這河堤上散散步,聊聊天。可現在參加工作了,每天就只有我一個人了,只有這菸斗作伴了。啊,還好,每月都記着給我打打電話,說說話。”說着王婆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煙。

煙已盡,夜幕開始四合。“得回家了,散了吧。”

其實,遠在他鄉的人們啊,抽點時間,回家看看吧,讓惦記着你的親人省省心,別辜負了山那邊一雙雙期盼的眼睛。

孝,其實很簡單——常回家看看,常回家聚聚,讓牽掛你的親人看看你高了沒,是不是瘦了……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4

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李白牀前賞月,倍思故鄉,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一語訴盡心中的無限愛國之情,陶淵明……而《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爲母連殺四虎。

事出有因,本來李逵是回家接母親跟着他上梁山享福的,可就是在這途中,幾隻“不識時務”的老虎卻將他的母親給“吃”了!這下它們可就攤上大事兒了!李逵一怒之下竟連殺了四隻老虎!

這雖是因爲老虎吃了他母親在先,但也表現出了他的行事魯莽,頭腦簡單。儘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覺得,但我從此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對母親的愛及孝心!首先,在李逵自己享福的同時還能做到“不忘初心”,心裏想着母親,惦記着母親,希望母親也能隨他一起去享享福。這已然就是一種“孝”的體現。其次,當他發現母親被“吃”的那一刻,他一怒之下不顧任何後果殺死了四隻老虎,這雖有些莽撞,但也體現出他對母親的愛之深沉!

不妨仔細想想,回首過往,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的年輕人都爲了生活而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這固然沒有錯,但與此同時是否也應該想想那兩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的父母雙親?要知道,在這世界上,倘若現在只有一塊餅,父母是唯一一個可以全部都給自己的孩子的人,除此之外,別無他人!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幾個月前,日本傳出一條令人爲之一振的新聞---“85歲空巢老人死亡1個月,遺體發臭才被發現”。那一個多月,哪怕是兒女打一個電話,或許這件事就不會變成現在這般“慘不忍睹”,更多的,我希望他們能常回家看看!莫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去後悔!

在與父母的相處中,磕磕碰碰,矛盾是一定存在的,而我作爲子女,每次吵架時都會想到這樣一句話“他(她)可是我的父(母)親啊!沒有他(她),哪兒來的我?”有時我也會試着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換位思考往往能讓我理解,明白他們也有自己不得已的地方,吵過,鬧過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好!

品書中芳香,明人生之哲理。常回家看看,那裏終究是我們生根發芽的地方,學着感謝父母,關心父母,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一想!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5

考完試,迎來了五一節小假期。假期如何安排?小升初已屈指可數,各科作業和興趣班佔據了一大半的時間,剩下一天半日,也不能遠行啦。姥爺提議,回老家看看老姥爺。

老姥爺已經86歲,是姥爺的爸爸,他身體依然健朗,黑紅的臉上總是帶着笑容。看上去也就七十多歲的樣子。只是走起路來,步履蹣跚,很慢很小心。前幾年,老姥姥去世了,留下老姥爺孤單一人,就輪流居住在幾個兒女家中。而這段時光,大大增進了我和老姥爺的感情。

媽媽說,人老了,和小孩子一樣。記得一次,我們晚飯喝稀飯,我不用手扶碗,只伸嘴去喝,媽媽說我不規矩。而老姥爺,也學我的樣子這樣喝湯,還說要與我比賽,惹得大家一陣笑。還有一次,老姥爺出門散步,到了飯點還沒來家。一家人焦急萬分,紛紛出去找。老遠的看見他坐在一輛三輪車上,緩緩地駛過來。到跟前一看,騎三輪車的老人比老姥爺年齡還要大,九十歲的朋友載着八十多歲的老姥爺趕集買涼帽去啦。此事件,姥爺批評了他,說不安全。老姥爺像個孩子一樣,直點頭認錯。

過了幾年,大概是老姥爺的心情平復了,就提出要回老家,說住在樓上不方便,也沒有朋友。我想他是想念他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和鄰里朋友了。回了老家的老姥爺雖然腿腳不靈便,但小院子收拾得乾淨整潔,小菜園還種了無污染的蔬菜。每次回去看望他,屋裏總是坐滿了人,喝茶、聊天、下棋,很是熱鬧。滿屋裏的煙霧繚繞就像是到了仙境一般,這些老人朦朧中也像是白了頭髮的仙人。

媽媽已經快四十了,愛吃零食。回到家,老姥爺就去小西屋給媽媽找零食。清明節回家上墳,媽媽在洗碗,老姥爺說:“你來喝茶,歇歇。等那些人回來幹。”那些人是他的兒女們。也許,媽媽再老,在他眼裏還是曾經那個頑皮的小女孩,嬌慣着她。

每次看望老姥爺總是來去匆匆。臨走時,他總是握着我們的手久久不鬆開,追問着:“什麼時候還來家。”無論陰天下雨,他總是要送到我們衚衕頭,看我們走遠才進家門。而我們遠遠看見老姥爺佝僂的背影,眼裏總也閃爍着淚光。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6

金秋十月,夕陽西下,一老農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邊抽着煙,一邊浮想聯翩……

在老農家裏,有着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大兒子去城裏做生意,成了大款後,和家裏的聯繫越來越少;二女兒嫁到外地,也很少見面;三兒子在外地打工,沒時間回來;小女兒還在重點大學讀書……

熱鬧的一個六口家庭,之剩下了他和老伴兒……

他是多想念兒女們小的時候啊,大兒子在田裏和三兒子追逐,打鬧,女兒們忙着捉蝴蝶,他在一旁欣慰地看着他們,只要快樂,一切,都足夠了……

想着想着,他的眼睛裏溢滿了淚水,他用手拂掉不經意間流下的淚珠,苦澀地笑了笑,自嘲地說:“老了,還企圖要什麼呢?不就盼着兒女們健康平安麼?我還在這瞎想什麼呢?夠了,要學會滿足了……”

他搖了搖頭,扛起一捆黃豆,準備往回走,忽然,他聽到了一種陌生而又熟悉的聲音,“是我聽錯了嗎?”他不敢相信,又豎起耳朵仔細聽,不錯!

繼而,他又看到了四張陌生而又熟悉的笑臉,是他日思夜唸的兒女們!

他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他才輕輕的說:“回來了……”他怕這是幻覺,一會兒他們又都不見了,他怕他音量一大,會嚇到他們……

“嗯,都回來了,來,爸,把黃豆給我們背吧!”大兒子說。

“不……,不,我……,我可以的,不用你來!”老農激動地語無倫次,他連忙否定大兒子的想法,他怕會弄髒他名貴的西裝。

大兒子可能是猜到了他的想法,“怎麼行呢?沒什麼比父母請更重要了,是不是!”他朝弟妹們大聲說。

“當然了!”

“爸,聽我們一次吧!”二女兒說。

太陽要落山了,天,被映染得紅紅的,老農的心,暖暖的。

“你們怎麼突然都回來了?”

“啊呀,我們領導說了,要常回家看看!這不,放假了!”三兒子說。

“是啊,我們老師也說了,現在是農忙季節,要回家幫幫父母,要常回家看看!”小女兒說。幾個兒女都爭着回答,都離不開一句話——

“常回家看看”老農思忖着這句話的含義。

溫暖,又回到了這個六口之家。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7

這個星期天,在外地工作的二爹一個人回來了,他是專門回來給奶奶做壽的。離開家鄉的前夜,二爹特地問大家:“這次走得急,下次回來,要不要捎點什麼東西啊?”

說是“捎”,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那言外之意是“送”。聽了二爹的話,我在心裏歡呼起來,這些年,二爹在外也掙了不少錢,那就獅子大開口吧!剛迷上電影的我帶頭說:“二爹,下次回來給我捎個MP4吧,功能好點的。”

爸爸在牀上躺着,聽了二爹的話,連忙坐起來說:“小弟,我的相機都快成古董了,你知道我向來喜歡攝影,下次回來就幫我捎個相機吧,數碼的。”

媽媽也連忙說道:“你們那邊的衣服怎麼樣?如果有好一點的,下次回家時就幫我捎一套,我會如數付錢給你!”

二爹連聲應允道:“好!好!送嫂子一套衣服怎麼可以收錢呢?”

我們都說完了,這時,二爹轉向一旁的奶奶,問道:“媽,您老需要什麼呢?下次回家,我給您捎回來。”

“我什麼都不缺,沒有什麼要你捎的。”奶奶長嘆一聲,“你這些年在外面也不容易,雖然掙了點錢,但以後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多着呢!下次回來,就捎一家人回來吧,我就希望咱這一大家子能夠團團圓圓的,那樣我就知足了!”

聽了奶奶的話,我們都沉默了。想想二爹多年在外辛苦打拼,逢年過節才能回家,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的。而且,他掙點錢也不容易。想着想着,我不由面紅耳赤,最後羞愧地低下了頭。

“媽,我答應您,下次回來,一定捎家人一起回來。(話題作文 )您放心,只要有時間,我們一定會常回家看看的。”二爹鄭重其事地說。

是啊,也許做兒女的,都曾在心底許下了“孝”的宏願,總希望自己在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能夠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恩情,可又有多少做兒女的,能真正瞭解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呢?

望望二爹,又望望奶奶,我突然明白了團圓的意義,於是我大聲說:“二爹,我不要你給我捎MP4了,下次你就給我捎堂弟堂妹回來吧!”

此時,有一首熟悉而又久違的歌在我心中響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8

俗話說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長輩,養育了後代晚輩,自然應受到後代晚輩的孝順尊敬。

早在古代,人們就有了敬老的美德。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席子扇風,讓席子更清涼,使蚊蟲避開,讓父母睡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體溫讓被子變得暖和,讓父母睡起來溫暖。這個故事反映黃香純真的孝心,是孩子從內心深處萌發出來的孝,又是出於天性的、並儘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

在我們身邊也有敬老的人——李春蘭,是高要市南岸一名清潔工人,10多年來,她獨自撐起一個家,精心照顧婆婆與女兒。

2001年,李春蘭的丈夫病逝,當時,她才33歲,繼女7歲,小女兒才1歲多,還有一個婆婆。李春蘭憑着堅強的意志,撐起了一個家。她外出打工,婆婆在家照看兩個孩子,她對婆婆噓寒問暖,在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李春蘭總是默默忍讓。近年來,婆婆年事已高,兩個女兒也需要耐心教養,李春蘭不能常年外出打工了,她回到家照顧家庭。婆婆患了腿病,行動不便,不能做家務了。爲了方便照顧婆婆,李春蘭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做清潔工人,工作之餘,一人包攬了全部家務,盡心孝敬婆婆,任勞任怨。

而在現代,有些人卻不是這樣的。當過年回老家,奶奶問表姐:“穿那麼少,冷不冷?”表姐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羅嗦。但他們還不出於我們的關心嗎?還有的人甚至做出了背叛、傷害他們的事!

敬老的美德是黑夜裏的一盞燈;是寒冬裏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一句溫暖的問候都能讓她們感到倍比溫暖。常回家看看,別讓他們感到孤獨。讓他們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遠離孤獨,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要知道,他們把我們照料有多麼辛苦。

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9

今早上學的路上,我邊坐公交車邊聽王野和馬楠主持的FM99天津音樂廣播。二位主持人幽默的主持風格,時不時地把我逗笑。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節目就要結束了。臨近結束,二位主持人提到了現在老年人爲何要花重金,買高額保健品的話題。

其實,老年人並不傻,知道那些鼓吹的保健品實際上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爲何還要不惜搭上自己辛苦存下的退休金,瘋狂購買這些沒用的奢侈品?原因就在於一個“情”字。主持人提到了一個大爺的感言:“我何嘗不知道這些保健品沒有宣傳的那麼有效。我買這些東西就是因爲一個店員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天氣爲我送來他們的小禮品,這一幕感動了我……”

主持人還提到了一個王奶奶,王奶奶家中僅有的獨子不幸早逝,剩下兩位老人,王奶奶的老伴也在今年患上重病,癱瘓在牀,隨着病程的加重,離開了王奶奶。王奶奶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求助於保健品熱線,店長知道消息後,發動全體店員爲老人辦理了後事。事後,店員還給王奶奶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說只要有需求,24小時服務。“親生孩子也未必能夠做到這麼周到,爲了這些孩子花這點錢,值!”老人感慨的說。

還有一位劉爺爺提到:“我買保健品,就是因爲可以有個正當理由天天去店裏,和大家在一起。”店長也說:“有的老年人,每天還不到開店時間,就會早早的站在店門口等候,大家坐在一起,有時還會聊起李奶奶年輕時一人打三個壯漢的霸氣故事。”

有些人聽到這裏,肯定會說:“這不是欺騙老人嘛!”然而,在我們提出這樣的質疑之前,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 隨着社會進程的加快,作爲獨生子女的我們壓力越來越大。上學,上班,結婚,生子,一系列的快節奏使我們對於親情的概念黯淡了。然而,作爲老人,他們辛勞了一輩子,自從我們出生後,便一切以我們爲中心,完全迷失了自己。在晚年,讓他們重新開始新的屬於自己的生活,實在是很難,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所以趁現在還有機會,常回家看看,付出一點點時間就可以撫慰那片乾涸已久的心靈……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0

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依舊是陳舊的古屋,脫臼的瓦片,白哲的粉牆上隱隱約約的幾道裂痕。牆外搭着一條生鏽的鐵桿(晾衣服用的),還有沉重的大門,一推門,便傳來了一聲沙啞而長的迴音。門外的空地上,長滿了雜草,溼潤的土地上正由着螞蟻在搬家呢?古屋的右側有個牛棚,還攜帶着兩條粗大的牛柱子。(.)在往裏邊點,有兩間大概20平方的小房間,裏面放着的是“柴”(起火候用的)。那算是我們小時的勞動成果吧!從遠處看,這座古屋雖沒有雍容華貴的感覺,卻充滿着潔而素雅的高貴!

古屋充滿着故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如今已是無人居住的空房子了。但每當回去,都會上去看看。那裏有太多抹不掉的記憶了。快樂的,悲傷的,安靜的,熱鬧的……在這片小小的屋子內都曾有過。以前回家過年時會上古屋祭祖保平安。最近兩年也在古屋舉辦過喪事,告別了3位至親的老人。這是一片歡笑與淚水都揮灑過的沃土啊!

推門進入,一股濃重重薰鼻的味道。一張張陳舊的桌椅。灰塵撲撲的陳列着。桌上還有個香爐,幾隻已燒過的僵硬的蠟燭,牆角有粗繩,木柱子,編織的草繩,還有以前玩耍過的“竹棒小風車”。眼前的一幕幕往事浮現眼前。20年了,日子過得好快,從弱小任性到長大成人,在經歷了一波又一波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邁過了20多個春秋了。周而復始的日子中一轉眼功夫過去了。很多事情已經不再有第一次了,很多以前自己熱衷的,嚮往的事情也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慢慢的淡忘,慢慢的放下了。或許只是擦肩而過的邂逅吧!或許只是一次轉角的邂逅吧!又或許是生命中的過客罷了。而那些被送走的人呢?是走到了生命的終結嗎?即使他們有好多的不願離世,死神終究無法聽到他們的呻吟。

有些人,有些事,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沒有人能夠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沒有人能提防明天我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生命充滿着玄機,我們無法參透。唯有適時行事。

我們可以悲傷,但不可以製造遺憾,常回家看看!擁有現在擁有的,珍惜眼前的,再來關注背後的!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1

今早上學的路上,我邊坐公交車邊聽王野和馬楠主持的FM99天津音樂廣播。二位主持人幽默的主持風格,時不時地把我逗笑。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節目就要結束了。

臨近結束,二位主持人提到了現在老年人爲何要花重金,買高額保健品的話題。

其實,老年人並不傻,知道那些鼓吹的保健品實際上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爲何還要不惜搭上自己辛苦存下的退休金,瘋狂購買這些沒用的奢侈品?

原因就在於一個“情”字。主持人提到了一個大爺的感言:“我何嘗不知道這些保健品沒有宣傳的那麼有效。

我買這些東西就是因爲一個店員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天氣爲我送來他們的小禮品,這一幕感動了我……”

主持人還提到了一個王奶奶,王奶奶家中僅有的獨子不幸早逝,剩下兩位老人,王奶奶的老伴也在今年患上重病,癱瘓在牀,隨着病程的加重,離開了王奶奶。

王奶奶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求助於保健品熱線,店長知道消息後,發動全體店員爲老人辦理了後事。

事後,店員還給王奶奶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說只要有需求,24小時服務。“親生孩子也未必能夠做到這麼周到,爲了這些孩子花這點錢,值!”老人感慨的說。

還有一位劉爺爺提到:“我買保健品,就是因爲可以有個正當理由天天去店裏,和大家在一起。”

店長也說:“有的老年人,每天還不到開店時間,就會早早的站在店門口等候,大家坐在一起,有時還會聊起李奶奶年輕時一人打三個壯漢的霸氣故事。”

有些人聽到這裏,肯定會說:“這不是欺騙老人嘛!”然而,在我們提出這樣的質疑之前,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

隨着社會進程的加快,作爲獨生子女的我們壓力越來越大。上學,上班,結婚,生子,一系列的快節奏使我們對於親情的概念黯淡了。

然而,作爲老人,他們辛勞了一輩子,自從我們出生後,便一切以我們爲中心,完全迷失了自己。

在晚年,讓他們重新開始新的屬於自己的生活,實在是很難,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

所以趁現在還有機會,常回家看看,付出一點點時間就可以撫慰那片乾涸已久的心靈……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2

在繁華的城市裏,有許多忙碌的人們,他們經常忘記他們的父母,很少有時間陪他們!

我向大家介紹一部微電影,《母親的春運》電影的主角是一位58歲的老婦人,名叫馬翠萍,貴州龍裏八江鄉人,以賣菜爲生,她在北京火車站找他的兒子,因爲他已經3年沒有回家了,在這裏,沒有人認識她,她也不會講普通話,她從沒有出過遠門,也不識字,她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來站臺。她經常在車廂裏偷偷的哭,因爲她想念她的兒子,可她的兒子沒有時間回家,她不知道下一站會不會有她的兒子,她歷時四天三夜,歷經29個城市,跋山涉水,爲什麼,因爲她被確診爲肝癌晚期,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她想找到她的兒子,跟他好好地過一個春節,不留遺憾的去世,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這麼簡單的一個夢想很容易實現,可這卻成爲她最奢侈,最想實現的一個夢想!

請各位在各個城市忙碌的兒女們,多回去陪陪爸爸媽媽,可能他們不想要錢或東西,只想要你去陪陪他們,跟他們聊聊天就足夠了!

【每日寫作指導:如何寫好狀物作文】

狀物作文中的物主要指的是動物、植物及學習、生活用具和建築物等。這種作文主要訓練摹形描狀的能力。

要寫好狀物作文應做到:

1、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摹形狀物。這就要求小作者要細緻觀察,善於思考,準確描述出物體的外觀特徵,同時還要注意描述對象的動態和靜態。

2、注意描寫對象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把描寫對象的層次搞清楚,有順序地把這些寫出來。同時,要注意描寫的重點部分詳細寫、具體寫。

3、要通過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把物體形象逼真地描摹出來,展現給讀者。這就要求小作者有意識地運用生動形象、準確精練的語言及比喻、擬人等一些表現手法,把描寫對象描述出來。

4、寫物的作文,不僅僅表現爲單純寫物,一般都要寄寓作者的一種思想感情或藉此說明作者對某一事物的看法;有時還藉此說明一個道理或問題,這就是物詠志。因此,在寫物時,可以適當寫一些抒情、議論的文字,充分表達小作者的真情實感,並適當地展開聯想或想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要寫好狀物作文,還要把握好篇章各部分字數的安排。

做到了以上幾點,我們就能寫出一篇篇語言優美,蘊含抒情、哲理的好文章來。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3

爺爺奶奶住在鄉下,我和爸爸媽媽住在城裏。每個月我們都會回去探望爺爺奶奶。

前段時間,通往爺爺奶奶家的路正在整修,交通極爲不方便,我和爸爸媽媽便很久沒回去過了。爺爺奶奶聯繫我們,全靠電話。

奶奶經常給我打電話,問這問那,沒完沒了的。真是人老話多。我每次都是敷衍着,搪塞着。在我看來,把時間浪費在電話上,扯些無用的,還不如把時間拿來看電視,與朋友玩呢。我總是找個藉口,匆匆地掛斷電話。

十一長假的最後一天,我們決定去看望爺爺奶奶。

一路上坑坑窪窪的,我都快簸死了。到了,我一下車,爺爺奶奶就連忙迎出門來,像迎接尊貴的客人一樣。

我的些許不快,被爺爺奶奶異乎尋常的熱情衝散了。奶奶像是第一次看見我一樣,像是看不夠似的,臉上笑開了花,額上的條條皺紋,都好像流淌着歡樂。

小河,長橋,垂柳……一切都沒變。我塵封的記憶慢慢地被打開。

我小時候就是在這裏度過的。記得我最喜歡在長橋上玩了。這橋,雖不是有名氣的橋,卻是我最喜歡的橋。橋面上積滿了灰,許多地方都剝落了。橋下是一條終年流淌的小溪。小時候和朋友們一起,坐在河邊嬉戲,摸魚,撿石頭……我喜吃魚,爺爺奶奶經常給我釣,奶奶總會變着花樣給我做。他們總會把魚最肥嫩的肉留給我,自己只吃魚頭和魚尾……

“涵涵,進屋吃飯去。”奶奶說道。回頭一望,忽然發現,爺爺奶奶已經蒼老了許多。爺爺兩鬢斑白,早已沒有往日的英姿。奶奶額上的皺紋更長也更深了。

原來我最喜歡在門上比身高了,現在比起我原來刻下的印記,已經高出了許多。

奶奶做了一大桌菜,顯然籌備了很久,都是我愛吃的菜。我很久沒吃爺爺奶奶做的菜了,真香。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但是,他們從不會忘記我的一點一滴,像我愛吃什麼,愛喝什麼,都記得清清楚楚。奶奶不停地給我夾肉,夾菜,笑得合不攏嘴。可憐天下爺爺奶奶心啊!

黃昏時,我們要回去了,明天還要上學。

踏上回去的路,“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首歌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4

按常理說放了暑假,我就應該常回奶奶家看看,多陪陪疼愛我的奶奶爺爺。可是,媽媽給我報了很多暑期的補習班,幾乎天天有課。好不容易,我的鋼琴課時間變動了,這樣,星期二的一整天我沒有課。所以,昨天下午我上完英語課,就讓爸爸媽媽把我送到了奶奶家。

奶奶爺爺見到我,高興極了,我的心情也很喜悅。我進門後,覺得屋子裏熱烘烘的,爺爺奶奶平時捨不得開空調,看到我回來,爺爺才慌忙去給我開空調。奶奶還不停地埋怨爺爺:“你咋真慢了,你快點唄,白熱住咱孫兒了!”他們爲我忙來忙去,一會兒切西瓜,一會兒拿冰箱裏早早爲我冰好的飲料。此時,爺爺奶奶臉上的笑容是那麼得開心。雖然這時屋子裏已經變得有一些涼快了,可是他們忙的頭上、臉上,依然是大汗淋漓的。“奶奶爺爺,你們歇歇,過來和我一起吃吧,我吃不了這麼多的東西。”

這時我才注意到,爺爺奶奶頭上的白髮又添了許多。看着他們逐漸增多的一縷縷銀絲,我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我想起,我已經很久沒有回來看他們了,要找理由,理由當然能例舉很多。上學時忙,沒有時間;星期天上課外課忙,沒有時間;放暑假,上課外補習班更忙,更沒有時間。難道我真得忙的一點時間都沒有嗎?難道這些真的是理由嗎?只是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找臺階下罷了。我越想心裏越難受,眼淚止不住落了下來。

儘管,爸爸媽媽和我經常會給他們打電話問寒問暖;儘管,我的爸爸媽媽常常會買一些吃的、用的給他們送回去;儘管,我們一家時常會請他們到飯店裏“搓一頓”。但是我心裏明白,這些都不是爺爺奶奶真正想要的。

爸爸媽媽要接我回家了,我能感覺到爺爺奶奶依依不捨的心情。其實,我也捨不得離開他們。“爺爺奶奶,以後我會抽時間,常回來看你們的。你們也可以常去我們家住住啊!”“好的好的,還是我的乖孫子知道心疼我。”奶奶笑着說。爺爺奶奶都笑了,這是他們的笑容是那麼得滿足,那麼得燦爛。

回家的路上,一陣陣傷感向我襲來,我的心裏既難過又懊悔,一句話也不想說話。媽媽問我在奶奶家玩兒得開不開心,我問非所答的對爸爸媽媽只說了一句話:“爺爺奶奶真的老了,我們多抽時間陪陪他們吧!”然後,我讓車上的“CD”反覆地播放着《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着孩子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5

隨着越來越大,越來越懂事。對故鄉的記憶也所剩無幾了!

3歲那年,由於村子裏沒有學校,所以隨着父母搬到了離故鄉幾十裏地的城裏。在故鄉度過的時光甚少。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想起來的。

如今,高中學業完成了,想着回故鄉看看,那天早晨,父親提議回家看爺爺,得到我和妹妹的一致贊成。

說罷便踏上了回家鄉的早班車。車上的人不少,個個手裏都提一大包東西:有進城打工的,有進城讀書的,還有進城看親戚的。“呼嚕呼嚕..”喲,還有一個吃麪條的,看來是早上沒來得及吃。路上很顛簸,嘩啦一聲,飯盒倒扣在了地上,裏面的才和麪撒了一地。這時車前面傳來了司機的破口大罵,:“怎麼了?”司機掉頭一看“哎喲,我的乾爹,怎麼又來這一茬,怎麼能這麼倒黴居然能碰上你們這一羣鄉巴佬,和你們說話都浪費我的唾沫星子。”呵,聽這傢伙說話得撐傘,那唾沫...哎呦!

終於到站了,踏上了鄉里那用茅草大的,都快塌了的站臺,不是都有土快忘下跌。是時候該修修了!聽爹說咱家的門牌號是29號,爺爺這些年也不知道過的怎麼樣了。推開了塵封已久的大門,院子裏安放着一把竹子的搖椅,上面安詳地坐着一個老頭,準確點說,那是我的爺爺。那破舊的磚瓦房,看着似乎都快掉下來了呢?與現在迅速發展的新社會似乎有些不相符了呢!

有好些年都沒有回來呢?繁瑣的學業拖住了我,拖走了我對這裏的留戀。搖椅上的爺爺,看到從門外走來的一家四口,望着前面走的陌生的年輕的人{我},爺爺站起來,貌似迷茫的問着我爸:“這是....?”我的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還沒等爸爸回答“爺爺....”爺爺看着陌生而又熟悉的臉孔,開始摸着我的額頭,”遙遙啊,不知道你都長得這麼大了呢!呵呵,有沒有想爺爺啊!“說着不禁老淚縱橫。聽爺爺說這幾年村裏對他這個留守老人特別照顧,個些時日鄰居們都會送些營養品過來“我知道爺爺在騙我,村裏不是留守老人就是留守兒童,年輕一些的都出去打工了,怎麼可能只對爺爺照顧有加,更不可能是不是會有鄰居送上些滋補品了。

家裏的老房子有一間已經塌了,以前爸媽住過的老房子也早已無塵滿滿,奶奶走得早家裏只剩下爺爺。爺爺一個人於這個老房子相依爲命,生活很是艱苦。生活在城裏的我們,卻沒有想起爺爺。真夠悲哀的,學有小成的我卻忘記了最根本的孝敬長輩!

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是的,確實如此。奔波在外地的叔叔阿姨,你們是否已經踏上了回家的大巴車?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6

初夏,微風陣陣,帶着玫瑰的芬芳,飄散到姥爺家的小院中。

眼前的紅漆門上貼着有些褪色的福字,青黑色的漆已經剝落,一片斑駁,門上的鎖鏈也佈滿了暗紅色的鐵鏽。推開門,伴隨着吱吱呀呀的聲音,我眼前浮現出熟悉的小院,耳邊又傳來收音機的聲音……

不知從何時起,姥爺愛上了收音機,沙啞而有磁性的唱腔陪伴着姥爺度過了許多年。院子裏的石榴樹綻開了一朵朵火紅的花,遠遠望去,像掛了很多紅燈籠,樹下是一把舊藤椅,快被磨平花紋的椅背後掛上了蜘蛛網,姥爺正倚在上面閉目養神。旁邊的青石臺上是那個老舊的收音機,原本的火紅色已成了暗紅色,一道道劃痕裸露在上面,呲呲啦啦的講話聲傳出,時斷時續。我心中一酸,原來我不在的時候,姥爺就這麼孤獨地生活着。

“姥爺,我回來了!”我站在院子裏喊道。姥爺睜開雙眼,但那雙眼已不再明亮,一看到我,那渾濁且佈滿血絲的眼中充滿了喜悅。“回來了啊,回來了就好。”姥爺慢慢起身,邁着有些蹣跚的步伐向屋裏走去。

石榴樹上鮮豔的紅和濃濃的綠剪碎了陽光,灑在姥爺夾雜着些許青絲的銀髮上,灑在姥爺佈滿喜悅的眼眸中,灑在姥爺被歲月碾過的滿是皺紋的臉上。姥爺搓着手走進裏屋,拉開一個黑色的櫥門,拎出一個紅色塑料袋,是一小袋糖。姥爺說:“這是過年剩的糖,你過年沒來,我就給你留着了。”原來,姥爺一直記得我愛吃糖。我打開袋子,剝開一顆糖,紅色的糖紙躺在手心,糖放進嘴裏,一股奶香散發開來,幸福頓時傳遍了每個毛孔。其實,姥爺也阿是愛吃甜食的,但爲了給我留着,他一口沒捨得吃。我強忍心中酸澀,揚起笑臉說:“謝謝姥爺,我特別喜歡!”姥爺聽後笑容放大,發黃的牙齒露了出來,連洗得發白的藍色褲子也充滿了喜悅。雖不知這美好能持續到幾時,但我會用心去珍惜。

其實,姥爺並不需要多少錢,他只想要我們的愛與陪伴,能夠讓他不必整天待在院子裏與植物們對話,也不必把對孩子們的愛藏在櫥裏,放到返潮,放到變質。姥爺對我的愛喚醒了我心中的溫情。

上初中後,課業負擔加重,我對姥爺的愛被淹沒在繁忙和瑣碎中,很多次,我都以作業多、上輔導班爲由拒絕了和媽媽一起回家看姥爺。其實,我的週末作業可以更高效地去完成;手機遊戲也可以不玩,坐在葡萄架下聽姥爺講故事才更有趣呢!

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7

如今經濟越來越發達,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農村的青年們都奔向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大城市,留下那些天天翹首盼望兒女歸來的老人們。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歌唱得好,但是現在的人都有“遠”大的志向,認爲賺錢第一,都說生活壓力大,要賺更多的錢讓老人們安享晚年,然而老人卻“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在一次酒席上,老人們坐在一起聊天,都說自己家雖然很大,但常常是空着的。雖然有幾間新房爲兒女準備着,但他們總是偶爾回家坐坐,匆忙吃了一頓飯就走了。老人心裏難受啊,那些空出的房間,不就像老人們的心,空着的嗎?

常聽人說有兩種人喜歡過生日,一種是孩子,因爲會收到很多禮物和祝福;另一種是老人,他們希望能看看兒女和孫兒孫女們。在那遙遠的小村莊裏,當老人們聽到別家吵架時,會不會想到他們的兒女的家庭是否和睦呢?當他們聽到別家孩子哭鬧時,會不會也想到他們的孫兒孫女們是否開心呢?當他們看到電視上天災人禍時,會不會馬上想到身在遠方的兒女是否安全呢?會的,一定會的,因爲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兒女身在哪裏,父母的心都會穿越時空,如影相隨。

親愛的大人們,當你小的時候,是誰教會你扣鈕釦、繫鞋帶?是誰教會你梳頭、洗臉?是誰教會你拿筷子、拿筆?所以,當那雙滄桑的手不停地顫抖着扣鈕釦、梳頭時,請不要催促他們;當他們連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地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小時候他們牽着你一樣。

記得七年前的假期裏,我和表姐快樂地來到外公家玩,外公歡喜地迎接我們。離開時,我們仍舊高高興興,回頭相望卻看到了外公失落的表情,沒有想到那竟成了我見外公的最後一面。六年前一個火辣辣的中午,伴隨着急促的電話鈴,媽媽焦急而匆忙地要我們趕快回鄉下。當我們趕到時,老遠就聽到外公家傳來一陣陣的哭泣聲,還有看到一口冰冷的水晶棺……我掙脫開媽媽的手,悲痛地趴在外公的棺上大聲地哭泣起來,我知道外公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去陪外婆了,我第一次意識到死亡離我們是那麼那麼的近。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馬上快過年了,你回家了嗎?常回家看看吧!不要等到失去了再痛惜,怕是爲時已晚!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8

習慣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深入骨髓。真的,有時候吧,在這個大城市待久了,也就慢慢習慣了大城市每天的生活節奏,大城市有些喧鬧的,起初從鄉村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都會覺得大城市吧太喧鬧了。可當我們慢慢習慣大城市的生活的時候,也就會選擇性的忽略這城市的吵鬧了……

大城市啊,每天都是車水馬龍,黑夜了,路邊的街燈卻永遠被點亮,照耀了這整個黑夜,每天都是行人匆匆的走過,早上的時候車輛就更加擁擠了,甚至有擠不上地鐵和公交的危險,每日走在路上都是各種車子尾氣繚繞着。唉,剛開始的時候吧肯定真的覺得這樣大城市的生活太吵鬧了吧,可當我們在這大城市中呆久了慢慢地習慣了,那麼這種大城市的缺點也就漸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只剩下了大城市的繁華,和大城市的前程似錦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這生活的節奏,卻漸漸忘了,我們爲什麼才能在這個大城市中來打拼來生活呢?是誰幫了我們?是我們自己的努力,可同樣也是我們父母的支持和贊同,更是他們在我們背後的默默付出和他們的支助,否則我們怎麼可能走出鄉村,在大城市中一展宏圖呢?是了,可我們早已忘記了,只記得如今自己現在的繁華生活了啊。

是的,這也是人的通病,一好就忘本,只要我們的生活變好了,變得有質量了,變成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了那麼我們也必然會忘記自己是如何努力的獲得了現在的生活,也選擇性的遺忘了,是誰曾經幫過的我們。所以說啊,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心裏永遠存着幾分感激的人, 才能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面生活啊。突然,想到現在的自己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得那麼好,是誰幫了我呢?是的,就是我的父母。突然就想念了父親在家中做的最簡樸的韭菜盒子,也想念了母親的一手絕活,是的,那就是母親親手做的蝦餃,真的特別好吃,而且一般的餃子都是韭菜餡的,只有母親做的餃子最最好吃了。哈哈哈,還真是越想越饞,吞了口口水,突然就想家了,想起了家中那每晚都煙霧繚繞的熱菜熱飯,那一口纏綿在我鼻尖的美食香氣,讓人懷念不已。更想念父母對我笑起來的愛意,那份愛是那麼的純粹,不像如今社會上的人的感情,包含了各種雜質和利益關係。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才永遠是那麼幹淨,簡單就是一心一意的對自己的孩子好而已……

突然啊,就想回家看看了,想念自己那個簡單卻又溫馨快樂的家了……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9

是誰?在你小的時候輕撫你的臉龐。是誰在你失敗時會給你一個溫暖的吻。是她!讓你感覺如沐春風,讓你會感覺到夏天的風,秋天凋落的楓葉,冬天皚皚的白雪!走過四季,是你給我的力量!你人生中永遠的北斗星!指引着你:母親!!!——題記

在你的時光中,在你的腦海中,她的身影或許會越來越淡,她的聲音或許會被妻子的關切聲給淡淡抹去!你可能不記得在鄉下還有一個女人在等你。她可能天天佇立在村口,看着人來人往!看着人潮涌動,看着他們閤家歡聚,看到的更多的是兒子對母親的愛!

在你的腦海中,母親的模樣越發越模糊,只記得母親有少許白髮,母親的背是彎的,猶如一道彎彎的橋!架在我和另一背的身上。思量很重,但她不會輕哼一聲!她總是呆呆的揹着那11個熟悉卻帶點有種陌生的氣息的數字!

記住你號碼的人不少,但是他們總是機械的記住,而她!反反覆覆的練習這幾個數字,可能她不知道這幾個數字是多麼簡單!可她一直想着,記住這些數字,兒子的聲音就會出現在另一頭!對兒子的想念可以從想象中轉換出來!她可能拿着佈滿老繭的手在電話機上撥了無數個你的號碼,但是,也不知道撥錯了多少個號碼!她確信,兒子的號碼不會變!他可能拿着你小時候的小抄記了這些數字,她看了,她笑了!笑的不是這串號碼,而是小時候兒子那些微微潦草的字跡,她的腦海中反覆的出現了兩個字,兒子!

兒啊!爲什麼和你打電話的時候你總是那麼忙,我知道,是娘嘮叨!每次講到一半,兒子就是匆匆掛斷電話,說是很忙,留下了另一頭的想念!兒啊,隔壁的老張頭都搬走了。母親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眶有點溼,她所在的村莊已經物是人非事事休!而在電話那頭傳來自豪的聲音:媽,明天我也帶你去享福!!母親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眼淚唰一下就流了下來。她馬上就把衣服都收拾好,天天在村口等着那熟悉而略帶陌生的身影會來到這個村莊。可是,又到了一天黃昏,母親的心涼了一般。打電話給兒子說:兒話還沒說完,那邊卻傳來了不耐煩的聲音:現在很忙!!

雨季又到了。房屋內也下起了小雨。如果老伴走的沒有那麼早,起碼也會添一點破瓦:如果兒子沒長大,她也不會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如果他能回來看看:沒有如果!她睡着了!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因爲夢到了那個久違的人——她的兒!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0

在這個充滿鋼筋混凝土氣息的社會裏,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一切都是那麼匆匆,匆匆上班,匆匆回家,匆匆離去……

可是啊,媽媽已經年邁,跟不上女兒的步伐,你能否等等媽媽,再多陪陪媽媽,哪怕只是一會兒。

女兒啊,媽媽知道你自己在外打拼的不易,你有你的情非得已。可是媽媽還是難捨對你的牽掛,對你的思念,還是想多讓你常回家看看。

也許你討厭媽媽永無休止的嘮叨,不想回家。但親愛的女兒,請你再耐心一點兒,因爲在你咿呀學語時,媽媽總是在一旁耐心聆聽;親愛的女兒請你再緩慢一些,不要因媽媽的腳步蹣跚而不願相伴而行,想當初你學走路時,媽媽不曾有過一句的抱怨;親愛的女兒,請你再容忍一下,不要嫌棄媽媽在你每次出門離開時的泣不成聲,因爲你小時候找不到媽媽的身影時,也哭的這樣傷心。

親愛的女兒啊,請你不要厭棄媽媽,請你多陪陪媽媽,正如你小時候媽媽的一路追隨不離不棄。

你的背影牽拽着媽媽的眼神,你的足跡連綴着媽媽的心。不要讓前行的步履如此匆匆,媽媽老了,在一起的日子都該按秒算了。不要推脫回家的日期,不要吝嗇待在家裏的時間,讓媽媽多多享受子女繞膝的天倫之樂,讓媽媽多多感受兒孫滿堂的幸福生活。

女兒,你不知道,當媽媽獲悉常回家看看的條例入法時是多麼高興。可一轉念,又不禁心涼,難道晚輩對長輩天經地義的關愛已經冰凍到非要通過刑法約束的地步了嗎?不,不是的,媽媽相信我的女兒不會任媽媽當空巢老人而不理不睬。媽媽相信我的女兒並不是不想回家,並不是忘了那個呵護她長大深深眷戀着她的媽媽。

親愛的女兒,常回家看看吧!媽媽願意和你圍在飯桌前說西道東,媽媽願意傾聽你的委屈,媽媽願意分享你的成功,媽媽還願意像以前一樣做你生命中的三月暖陽。

或許再過一些年,媽媽變得更加邋遢;或許再過一些年,媽媽連話都說不清;或許再過一些年,媽媽會疾病纏身。但媽媽並不害怕,因爲在你小的時候,曾用稚嫩地語氣說過:“媽媽,我會照顧你一生。”媽媽相信,我的女兒是天底下最孝順的,媽媽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媽媽。

女兒的腳步時時刻刻牽動着媽媽的心。當你工作累了,有假日了,就停下匆匆的步履,回家歇歇吧。雖然媽媽的本意很需要你依賴你思念你,但媽媽更希望摯愛的女兒不要太辛苦!來吧,到母親身邊,還像小的時候那樣,躺在媽媽的懷裏,讓媽媽給你輕摁頭哼歌謠,緩解疲憊的身體,釋放心底的重壓,重溫母慈女孝的幸福時光。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1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們嗎?那個被父母的大手攙着的小孩子嗎?那麼還記得父母對那雙大手吧?年輕又有活力,就是那雙手攙着我們一步又一步,慢慢學會了走路,也是他們一直攙着我們的手,從不曾放開我們稚嫩的小手,就是他們一直帶着我們走過了多少個風雨歲月,爲我們遮風擋雨,當我們成年慢慢長大的時候,他們才戀戀不捨地放開了我們的小手,忍痛讓我們去打拼……

他們給了我們一切,教會了我們太多東西,教會我們做人,教會我們一些知識,更讓我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能讓我們累的時候也有一個地方可以靠一靠歇一歇,每次回到家都是他們溫暖的笑臉。他們知道我們學習累,可我們卻從來不過問他們的工作有多苦啊?他們總是無私的關心着我們,照顧我們,可我們又有什麼時候關心過我們的父母了?他們工作難道不辛苦嗎?只是他們從來不向我們抱怨,更不想讓我們擔心。待我們長大的時候,他們毅然鬆開手,嘴上說着讓我們出去打拼,不要回來看,有出息了再回來。其實他們的心裏怎麼會是這樣的想法呢?我們在他們的心裏,其實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子吧,無論什麼年紀,無論有沒有出息,他們總歸是希望我們要回家看看的,看看他們……

他們無非就是想,讓我們出去打拼,卻沒有任何牽絆,他們爲我們着想到了極致,一切的一切都爲我們着想,哪怕他們在家裏心裏一直思念,掛念着遠在他鄉的我們,可卻從來不打電話讓我們早點回去看看。可是,他們的心裏不知道期盼了多少次那電話鈴聲能叮鈴鈴的想起來,能聽到他們最熟悉的子女的聲音。我們只知道他們說自己過得很好,可是沒有親眼看到過你怎麼知道呢?父母怎麼會向你抱怨自己的苦呢?哪怕他們自己在電話的另一邊熱淚盈眶,聲音哽咽,可還是讓你少回家看看,要以工作爲重。天知道,他們心裏多期盼我們能問候一下他們,哪怕是一個關心都好。可是,我們往往都會急匆匆的掛斷電話,去忙工作,完全不知道他們這些爲人父母的苦心。

只有我們自己也爲人父母的時候,才知道那些年父母爲我們操的心受的苦捱過的累。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在外面打拼的時候,他們在家裏掉着眼淚,期盼我們早點回家呢?常回家看看吧,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常回家看看吧,哪怕這大城市的繁華讓你流連不已,捨不得放不下;常回家看看吧,就算你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家,可小時候帶給你溫暖的那個家,你就忘記了嗎?記得,常回家看看吧,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養兒防老啊,可當他們老了的時候,我們能給他們的關心問候和照顧又能有多少呢……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2

想着明天就要回老家了,躺在牀上的我怎麼也睡不着。翻身下牀走到窗前,遙望着天空,星星一閃一閃地眨着大眼睛。窗外,一些不知名的小蟲子在歡快地唱着歌,“唧唧唧”、“啾啾啾”,多麼美妙!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一眨眼,又是四年沒回老家了!真想看看兒時疼我的外公外婆;真想看看村裏的街坊鄰居;真想看看孩提時的夥伴……

經過一天的奔波,我終於踏上家門熟悉的石頭小路,雖然路有些凹凸不平,但仍然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親切。外公和外婆早已站在家門口等候,我老遠就大聲喊:“外公——外婆——”來到跟前,我一下子撲到他們的懷裏,興奮地問道:“外公外婆,你們過得好嗎?”“好,好,好好着哩!”外婆領我進屋,端上紅撲撲的水蜜桃、亮晶晶的紫葡萄,疼愛地對我說:“吃吧,吃吧,多吃點!”我邊吃邊說:“真甜啊!”

第二天,我和幾個兒時的夥伴一塊兒到家旁邊的小溪去玩。這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我最熟悉不過了。記得我六歲那年,同樣也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外婆帶着我們幾個孩子去菜園整地。快到了中午,天熱得很,我們回家經過這條小溪,沒等奶奶同意,我就光着腳丫,蹦跳着來到溪邊。溪水泛着微波,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着亮光。“啊!真涼快呀!”就在這時,我的腳突然滑了一跤,跌倒在水裏。外婆趕緊拉起我,責怪我說:“以後可要當心啊!”“嗯。”我點了點頭,衝奶奶做了個鬼臉。“快下來啊,這可涼快了!”弟弟站在水裏大聲叫喊。我歡呼着往水裏跑,卻聽得“撲通”一聲。原來,弟弟也摔進水裏了。哈哈——我們互相看着、笑着,一串串歡樂地笑聲灑落在清澈的小溪裏……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時間過得這快!快開學了,我也該回中山了。

臨走那天早上,外婆早早地起了牀,爲我們煎好了雞蛋,還做了煎餅。我美美地吃着,外公外婆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着我。“孩子,多吃點,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呢。”我擡頭看看外公外婆,外公的眼睛紅紅的;再看看外婆,她的眼淚早已流了下來。頓時,我的鼻子一酸,眼睛也溼潤了。我立刻用手摸了摸眼睛,微笑着拉着外公外婆的手說:“過年時,我一定回來。一定常回家看看!”“好,好……”外公外婆破涕爲笑。

坐在爸爸的車裏,開始啓程了。我還望着那座山,那座承載我太多童年歡樂的山,心中難以釋懷。

良久,一首熟悉旋律輕輕在耳邊響起,婉轉而動聽……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