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共享單車的議論文(精選27篇)

關於共享單車的議論文(精選2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共享單車的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共享單車的議論文(精選27篇)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

最近,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出現在馬路上,人們也用公共交通加共享單車代替了汽車。共享單車不僅爲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也使空氣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隨着共享單車數量的不斷增加,也給人們帶了不便,例如:共享單車亂停放,使交通亂成一團等等。

有一次春節,我在超市裏買了許多東西,騎共享單車回家。當騎到小區門口時,我想起了共享單車是不能騎進小區的,可轉念一想,東西太多了,我還是把東西先放好,再把車推出去吧!於是,我在樓下停好車,就急匆匆的跑上樓去了。

當我再次回到樓下時,我驚呆了——一個身穿“摩拜單車”工作服的志願者正吃力地搬動那輛我剛剛騎的共享單車。雖然當時是寒冬季節,但是他的臉紅通通的,汗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不停地滴下。他搬起那輛較爲沉重的自行車,向前移動了兩三步,又停下來,喘兩口氣,然後又搬起了它,向前走了起來……他喘出的每一口氣,都化爲一縷白煙,在空氣中消失了。我看了既心疼又內疚,悔恨當時因爲自己圖一時之快而麻煩了別人。

這時,哪個志願者看我呆呆地站在那兒,十分疑惑,便問道:“小妹妹,你在這裏愣愣地站着幹什麼呀?”

“我……”我支支吾吾地說,“我來。還車。"說完,便向我剛騎的那輛共享單車努了努嘴,臉漲得通紅。

“哦,原來這輛車是你停在這的呀!”叔叔溫柔的說,“下次不能再這樣了!”

“嗯……”我羞愧地低下了頭。我頓了頓,又說:“車是我騎進來的,還是我把它推出去吧!”話音剛落,便想去拿自行車的車把。

“哦不,不用了!”叔叔連忙擺手,“這輛車還挺重的,我看你個頭也不高,還是我來吧!”

“再說了,”他頓了頓,指了指摩拜公司的標識,說道,“我是公司的志願者,這是我份內工作,還是讓我來吧!”

我們誰也說不過誰,於是他提起車頭,我拿住車位,我們兩一前一後把共享單車向小區門口移去……

“叔叔,你爲什麼要當共享單車的志願者呢?”我好奇地問道。

“因爲,我發現有人並不愛護共享單車,通常騎完後就隨手一丟,不管不顧了,也沒有人制止這種行爲。這也是爲什麼有些路已經被各種共享單車‘堵住’,而且有些地方共享單車倒成一片。我不忍心看到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工具這樣被踐踏,於是我就成爲了一名共享單車志願者。”叔叔回憶起來。

“哦,原來是這樣呀!”我聽了他的話,不由自主對他升起了一股敬意。

就這樣,我與志願者叔叔一同把共享單車推出了小區。望着那橙色的背影,我不禁感慨:共享資源使我們得到了便利,我們應該珍惜、愛護,一些不文明的人亂停亂放,更有甚者故意破壞,加重了志願者的工作。我被這位志願者叔叔深深感動,更爲他助人爲樂的舉動所折服。在此,我要向所有使用過共享單車的人們呼籲:文明出行,不要亂停亂放,讓更多的人享受“共享”帶給我們的便利,這樣纔會使社會更加美好!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

有共享單車用戶接受在採訪時表示,隨地還車本來就是共享單車一個最大的賣點,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地方無停車點,停放就是亂停亂放。這種情況下,用戶不得不到相對較遠的地方去停車,便利性大大降低。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應該怎麼看?新事物的超常規發展,往往會暴露基礎的薄弱。

媒體近日報道了多起破壞、霸佔共享單車的新聞。從“狂飆突進”,到遭遇“倒春寒”,共享單車面臨的尷尬警示大家:擁抱共享經濟,大家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特別是文化觀念上的準備。

按照經濟學家的解釋,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擁有”,是在不改變物品所有權前提下的分享模式,其優點在於使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用。這種模式與我國當前努力推行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恰相契合。順應潮流又開風氣之先的共享單車,自然而然地受媒體熱炒、資本熱捧,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新事物的超常規發展,往往會暴露基礎的薄弱。共享單車頻遭霸佔、破壞的事實,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首先,共享單車面臨着制度支撐不足的尷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共享單車要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內外部的制度支撐。從企業來說,共享單車運營公司要不斷完善管理體系。比如,建立誠信用車的獎勵機制和不當用車、無序停車的懲罰機制。從政府部門來說,對於適應發展趨勢的新形式、新業態,應該扶持與規範並重,主動介入,制定規則,加強監管。對於擾亂道路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的亂停亂放問題,一方面要兼顧便民和城市管理兩個方面利益,提供單車停放區域,另一方面,對於故意毀壞、竊取單車的行爲,也要依法處罰,在維護企業利益的同時,放大警示效應。客觀說,從媒體反映情況來看,這兩方面做得都不夠。

其次,共享單車面臨着觀念文化基礎不牢的尷尬。大爺大媽將共享單車圈起來收看管費,孩子肆意破壞單車,這可能不單單是個別人私德缺失、私慾作祟的問題,而是反映出大家在公民素養和公德教育上還有薄弱環節。共享是“使用而非擁有”,共享的前提是對他人權利的承認和尊重。權利意識和誠信意識,是共享經濟得以充分發展的觀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誠信文化是共享經濟繁榮發展的文化土壤。假如忽視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經濟的發展就會成爲沙上建塔,共享單車的單兵推進就會夭折。這纔是應對共享單車發展難題最需要直面的問題。

面對突出的新問題,不僅僅是提供國民個人素質這麼簡單,更關注到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等其他方面。今日關注的重點不僅僅只是共享單車這一新事物,日後與共享經濟相關的其他新事物都會層出不窮。

大家期待中國未來的共享新生活。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3

共享單車不僅倡導了一種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也便利了老百姓的出行,降低了公衆的出行成本。作爲一種互聯網經濟,共享單車有助於建設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社會。

然而,共享單車遭遇“人爲的傷害”屢見不鮮。少數愛佔便宜的人將共享單車當成免費的公共產品,要麼將其佔爲己有,要麼對其進行竭澤而漁的使用。

在網約車、共享單車等互聯網經濟的衝擊下,一些傳統行業受到猛烈的衝擊。習慣了以往的盈利模式和利益格局,面對挑戰和壓力,一些黑車和摩的司機——這些自認爲“被共享單車搞得沒飯吃”的人們,將“板子”打在共享單車上,破壞共享單車的失範行爲也就上演了。

那種認爲共享單車擠佔了市場份額、壓縮了利益空間的想法,說到底是一種利益固化的產物。互聯網經濟既帶來了壓力和風險,也帶來了發展空間和利益空間。如果商家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可避免要遭遇市場的“滑鐵盧”——不是共享單車搶了飯碗,而是陳舊觀念、僵化思維讓一些人的飯碗越來越小甚至丟了飯碗。

“共享單車遭破壞”說明了與共享經濟相適應的社會文明“慢了一拍”。惠民、利民的共享單車應得到保護,那些惡意損壞共享單車的失範行爲,需要爲他們的輕率和糊塗付出代價。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4

今天早上看新聞的時候恰巧看到一個關於共享單車模式的評論,我前幾天在杭州出差的時候也看到街上有很多共享單車,這就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查了下,共享單車模式就是平臺將單車租賃出去或C端用戶在平臺上共享自己的單車,然後平臺按照使用時間或里程計費的一種模式,主要是爲了解決用戶出行的需求和痛點,現在主要有摩拜、ofo等單車共享平臺。單車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平臺自購的單車;二是平臺用戶共享出來的單車。在這裏,我主要想討論一下共享單車平臺的使用場景。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模式肯定能夠解決用戶的部分出行需求,但是它會有滴滴、uber這樣廣泛的使用場景麼?思考了一下共享單車模式的使用場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某個固定小地域的出行需求,如旅遊景區、校園,ofo就主要是在校園市場,在這些固定的小區域裏使用單車往往是最方便和愜意的,如在校園通過單車可以方便的去上課、去圖書館、去食堂等,而在某些旅遊景區的時候,沿着湖的周圍騎車也是最愜意、最享受的,在這個場景下,共享單車無疑是解決了用戶的出行需求和痛點。

2)上下班,有些用戶離公司很近、短時間騎車可以到達,或者用戶上班需要中轉幾次,騎車可以解決中轉的煩惱,或者用戶出於環保等原因騎車長距離上下班,對於這些用戶,共享單車帶來了很多便利,用戶只管騎車,不用管後面的事情。

3)騎車鍛鍊,有些用戶單純是出於鍛鍊的目的騎車,也有可能使用共享單車,但是這種單車深度用戶往往會自己買品質好的單車;

以上是我想出來的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可以看出,總體來說,使用場景還是比較單一,不像滴滴、uber,它們基本能夠解決用戶所有的出行需求。

當用戶有長距離通勤需求時,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趕時間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不熟悉路線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自己有車的時候,他們也較少會選擇單車;當天氣下雨、太熱、下雨時,他們也不大可能選擇單車;當用戶覺得騎單車太累時,他們也不會繼續選擇單車。

可以看出共享單車是一種使用場景較窄、會消耗用戶較多能量的一種模式,當然這對愛鍛鍊、愛環保的用戶當然是好事,不過這些用戶對自行車的品質要求一般都較高。

除了使用場景窄外,我還能想到的困難有:自行車被人人爲破壞了怎麼辦?自行車被用戶直接偷走了怎麼辦?自行車解說碼被人破解了怎麼辦?自行車中途壞了怎麼辦?用戶在使用途中發生事故怎麼辦?沒有那麼多真實用戶怎麼辦?如果在景區推行,勢必會遭到景區租車商戶的抵抗甚至破壞,怎樣拓展景區市場?

總的來說,共享單車是用戶出行領域中的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難以跟滴滴、uber等整體出行解決方案平臺比較。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5

近年來,“共享單車”漸漸走進了公衆的視野,“共享單車”是商家投放的共享自行車,人們只需手機掃碼即可付費騎行。“共享單車”實現了多點投放,借還便利,電腦計時,收費合理,迅速得到了居民們的點贊和歡迎,對於緩解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擁堵不便也卓有成效,可以說是“互聯網+”爲生活帶來的又一大便利之舉。

然而,有些人的行爲卻與“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馳,有塗抹編號據爲己有,有人隨意亂放私自加鎖,還有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壞。這些人,爲了一己私利,在原本美好便捷的共享事業上添上一抹令人不安的烏雲。由此看來,共享事業的發展與“共享單車給咱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我就想咱們是不是也能爲它做點什麼。”

我想,這就是一個社會最佳的文明體現,社會惠我,我報社會,是文明推動了社會的美好循環,“獵人”們的行爲值行咱們的尊敬,也應讓那些不和諧的行爲者心生愧疚。

追逐,維護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性,但當這種行爲危害到他人甚至社會時,主動做出正確的取捨纔是社會人應有的體現。共享單車,更應共享的是文明,共享事業的發展應與社會文明的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隨着人們意識的提高,據爲己有、亂放加鎖、故意破壞。在咱們享受着科技繁榮給予人豐碩成果時,是時候站出來,共諧文明樂章了。

非文明行爲值得重視,其實,文明的行爲並不少,也有人爲共享單車“淨身”,添加車筐,單車變得潔淨,也更爲便利。但是,文明的事情有目共睹,不文明的行爲仍需重視,它對社會的經濟,國家的形象有着不小的破壞力。因此,不文明,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明建成,方成共享。共享單車的出現,本欲造福全社會廣大市民,“互聯網+”時代,此舉本可收穫廣大效益,實在是利用科技改造社會的創新之舉之一。然而,其弊端在於,忽視了現今人們的道德水平,自然地,造成一派不文明的局面。可以說,如果人們的文明水平仍然跟不上科技發展的腳步,互享就仍然無法實現。

劍雖好劍,不善用,層紙不穿。

有的人塗抹編號據爲己有,不是經濟困難而是貪慾所致,有的人隨意亂放加鎖,不是粗心大意,而是對公共財產沒有責任感。還有人故意破壞,竟只是爲了一己之私利。

是時候停下腳步了,浮躁喧囂的科技社會增加的不只是科技產品,提高的不只人們的生活品質,共享單車雖然很便民,但是使用起來更要文明。只要大家都秉持“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理念,共享單車,就是一種共享文明。

在這方面,深圳的做法值得效仿。針對共享單車亂停的問題,深圳明確界定了政府、企業及市民的責任和義務,並對自行車停放區域、用車秩序、停放要求、道路規劃等方面作了說明,由公安交警部門、城管部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執法。深圳還建立了“深圳交警自行車用戶誠信平臺”,對於存在交通違法的單車用戶,統一納入平臺黑名單中,共享單車企業依據黑名單的信息,調整用戶信用分、提高車費,而交警部門也能通過企業的大數據對違規用戶進行處罰,實現政企信息互通。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共享單車的發展,也要經過一個曲折的過程。正確看待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咱們就能夠對這一新事物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它不遵守相關非機動車交通法規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規範管理,在它遇到挫折時不是繞道走而是滿腔熱忱地支持它。它“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是改變城市公共生活的“互聯網+”新事物,它的成長需要良好的水分、空氣、溫度、光照、土壤、春風等,而這些養分的提供,需要運營方、市民和有關部門各方共治、合力共推,用新思路解決新問題。

相信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能給市民帶來便利,也能爲共建共享社會帶來新思路,新突破。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6

作爲共享單車的發明者,摩拜單車公司研發人員針對自行車輪胎易爆胎、會掉鏈子、容易生鏽等問題,通過技術創新進行了規避。然而,自行車之外的亂象,卻令摩拜等企業始料未及:隨意停放、加裝私鎖、推車下河、大卸八塊近段時間以來,毀壞共享單車的行爲點燃了國民素質的大討論。

據摩拜方面統計,近期投放的共享單車損耗率達到10%;ofo工作人員稱,近期ofo的損耗率至少爲20%。在如山的自行車中,用戶想找出一輛能騎的越來越難。

其中,個別人故意破壞是造成共享單車損壞的重要原因。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經形容,有一次我們的單車被扔到河裏,我感覺好像兇殺案現場一樣。對此,各地公安機關連續查處了多起相關案件。在北京,近期有3名違法人員被行政拘留。

莎士比亞有一名言:城市即人。公衆作爲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每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地成爲共享單車的呵護者和維護者,展現城市公民的文明形象。張文忠表示,對於那些故意破壞共享單車的違法行爲,用法律手段予以規範毋庸諱言。政府也應該履行宣傳教育職責,讓每個公民成爲城市共享單車的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發揮好街道辦和社區作用,讓管理、教育和宣傳從基層做起。

此外,在北京、上海的一些重要路段,共享單車佔領盲道、停在路口轉彎位置等現象十分常見。上海市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調查發現,37%的共享單車是在有明確標識公共停車區域之外找到的,在早晚高峯時段內的亂停放問題尤爲嚴重。

相關企業運營模式和使用規則的先天缺陷,也是造成租車人亂停放的原因之一。一些共享單車企業爲降低成本,迅速佔領市場,採用了落後的機械鎖,並且沒有GPS定位。由於車輛投放速度過快,一些企業對車輛的後期跟蹤維護力度明顯不濟。

摩拜單車嘗試以信用分約束用戶,但是一家企業的約束力度十分有限。摩拜單車首席技術官夏一平表示,如果你因連續破壞共享單車或連續違停而影響了個人城市徵信記錄,比如個人住房貸款額度可能會降低,情況可能會變得不一樣。

朱文忠認爲,企業與其抱怨公衆文明素質問題,不如做好自身,從技術創新、加強管理等方面入手,用優質服務、規範管理助推公衆提升文明素質、養成共享文明。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7

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隨着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慢慢衍生出一種新的時代——共享時代。很簡單,只需一部手機和押金,你便可以與他人共享生活所需,這不,前不久,我也下載了一個共享單車軟件,可過程卻不太美好……

上週六,在去補習班的路上,我準備試驗試驗這個共享單車,到底是何方神聖?讓如此多的人追捧。便按照軟件上的地圖找了過去,單車沒找到,只看見三個跟我年紀相仿的學生圍着共享單車,嘴裏不時地罵罵咧咧,腳上的動作也沒閒着,不停地踹着單車的車鎖,那原本嶄新的單車,經過摧殘後,顯得有些灰頭灰腦,支離破碎。我想上前阻止,卻被一旁的路人攔下,他拍拍我的肩,有些無奈地對我說:“算了吧算了吧,我是住在旁邊的居民,這種事情早就見慣不怪了,小姑娘家家還是讀好你的書吧。”我有點氣憤,隨後又有點無奈,心下一涼,對啊,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初中生,就算阻止了這一次,那下一次呢?我不是什麼大英雄,但不想做一個冷漠的市民,站在旁邊冷冷地旁觀着,甚至拿出手機拍照,嘻嘻哈哈把它當做光榮似的發到朋友圈!

經過上一次的事件後,每當我看經過無數次的逃避後,我終究成爲了一個冷漠的市民,可我不甘心,不甘心看到共享單車被破壞卻無動於衷,不甘心……

這一次,我忍無可忍。

小區門口碩大的創全二字此時成了莫大的諷刺,我看着停在自家門口的單車,那被廣告紙代替的二維碼,那被一塊塊傷疤代替的車身,那被土灰色代替的明亮的黃色,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怒火,文字此時成了發泄的武器,不停地寫着,洋洋灑灑一千字的舉報書送到物業那,希望有好的結果,第一天,單車沒有被撤走,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第六天,原本不報希望的我發現小區所有停着的單車全部被轉移出去。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

看着一輛輛嶄新的單車,我舒心地笑了……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8

近日,廣東深圳蛇口灣廈山公園出入口,出現了大批被人爲破壞的共享單車。幾種品牌的數百輛共享單車堆積成兩座“小山”,不少單車的車把、車籃等零件散落在周圍地上,一片狼藉。

看到這樣的新聞,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管理問題。只就是,該打板子的對象,到底就是公共管理還就是企業對自身資源的管理?

面對堆積成山的共享單車,從事此領域的企業,顯然難逃其責。共享單車作爲企業自身的資源,就是需要善加管理的。縱然就是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爲標榜的企業,其技術與手段也就是讓管理服務更加完善,否則要在所謂的公共便利中謀求自身的價值與利益,便就是一種滑稽的幻想。

但還應該說,在這一問題上,企業管理的不善與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難完全切割開。就如同當年的流動小販一般,自從共享單車出現在街頭,便遭遇了各種管理的困境。比如車輛被惡意損壞,車身上的二維碼被貼上了牛皮癬廣告,而此前媒體報道,四川成都城管幹脆一次性收繳了數百輛共享單車,理由就是“非法佔道經營”。

基於便利與有序這一矛盾體,人們藉助堆積成山的共享單車來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但無論就是提供共享單車的企業、參與享受共享單車便利的個人,還就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機構,面對有助於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共享單車,反思的視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輛街頭的單車上。企業認爲,只要將單車投放到市場,就達到了共享的目的;消費者認爲,只要自己能夠有輛單車騎就可以了,至於下一個人如何使用並不重要;政府認爲,只要把亂佔道的單車收繳起來,就實現了城市管理。

但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共享經濟嗎?我們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反思,難道不就是爲了讓共享經濟有一個良性的土壤環境嗎?我們共享的到底就是那輛街頭的單車,還就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夠根本性重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思維,一種企業、個體、政府共同參與社會公共服務的思維?

倘若承認我們共享的不只就是一輛單車,而就是一種社會運轉的思維,那麼就需要將反思的視野放得再寬闊一些,投放到一個社會良性運轉的基石——信任、規則與秩序。這個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要科學規劃,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市場要用主流方式推廣良好的出行方式,實現健康運營;社會也要積極參與,諸如以社會信用積分的方式鼓勵自覺維護秩序者。今天爲共享單車花些工夫,將來才能讓更多共享經濟產品順利落地。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9

這些天,有關共享單車的新聞很火。比如有的市民給單車加上自己的鎖,共享秒變私享了;有的乾脆重新噴漆裝上兒童座,巧取豪奪地侵佔了;再有的到地方順手 一扔,管它佔不佔道,方便瀟灑了……還有推測爲同行相煎的:比如共享單車一出來,開黑摩的的飯碗沒了,那我也砸了你吧!

一句話,可憐的共享單車,縱使三頭六臂,似乎也難逃多舛的厄運。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好處,自然無需贅言。一則,方便了市民出行,解決了短途交通的不便問題。二則,綠色環保,健康低碳。顏色醒目的共享單車,在路權均衡 的城市,簡直就是現代文明的一道風景。三則,朝陽產業,創新引領。APP加持的共享單車,在互聯網+新技術的引領下,開啓了產業競發的另一片藍海。有數據顯 示,到去年底,我國共享單車企業已超過20家,車輛達數百萬輛,用戶總數接近1900萬人。眼下,來自中國的“小黃車”甚至已經漂洋過海,出現在了美國硅 谷等街頭。這引得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撰文稱,中國的共享單車就是全球創新的典範,也就是最新向外輸出的成功案例。

頂層設計叫好、市場也很叫座,但就就是這樣的共享單車,在一些城市卻成了誰都要咬一口的唐僧肉。

這樣的尷尬,當然要話分兩頭來說:一方面,單車運營方的防範技術亟待升級,指望市民自覺來扞衛共享單車的完好無虞,這顯然有點過於單純。GPS定位等技 術,也許比抽象的人性考驗更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它也確實反映了城市文明在局部“微循環”中的沉痾與積弊。共享經濟模式翻新,與技術文明和人文精神難捨彼 此。如果各自爲私,有缺乏公益與公共的邊界,共享經濟再好,恐怕都會被找到“薅羊毛”的漏洞。

對於共享單車運營方來說,面對居高不下的被盜 率、損毀率,就是該想想技術性的辦法:既讓單車更強大、更結實,也讓單車時刻處於軌跡監控之下。不能因爲運營成本和硬件成本的掣肘,而放任共享單車處於粗放 發展的階段。於此而言,花錢打補貼戰、廣告戰,不如真金白銀“武裝”好每一輛共享單車。

當然,就像旅遊中的不文明現象一樣,泛道德的指責,有時可能不如黑名單更速效。

私自改裝或侵佔共享單車,這哪裏就是什麼道德文明問題呢?這就是赤裸裸的違法犯罪。不愛護共享單車的,可以道德教化;將單車據爲己有的,警察叔叔就該及時出 手了。共享單車“風吹雨打”的命運,更多的,還就是指向制度呵護與管理的缺位。如果沒人問沒人管,養眼的單車就成了福利窪地——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樸素道 理。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既希望地方部門爲創新的共享單車營造良好運營環境——比如深圳市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門選取了一批軌道站點及常規公交 站點,按照標準規範設置自行車停放區;上海市也將出臺相關意見,試圖及早解決車輛標準、區域分佈、違停處理等問題;更希望運營方與地方執法部門能嚴肅偷盜 損毀共享單車行爲的懲戒與責罰——起碼《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要及時爲共享單車的平安暢行兜底撐腰。

治霾又治堵的共享單車,要騎穩騎好,看來還要各方真下功夫、多下功夫。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0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我們正享用着科技爲我們帶來的快捷與方便。軟實力爲我們的生活提供着服務,而我最欣賞的是“共享單車”。它,是美觀而又輕便的。偶爾你沒有帶錢包,只需身邊攜帶的一個輕盈手機,就能夠踏上共享單車,享受快捷愉悅的旅程了。它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簡捷,只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支付所需的錢就可以輕鬆搞定。看,多麼簡單的操作呀!

共享單車的產生,使我們的生活又誕生了一顆福星,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情況下,助我們一臂之力。我就有一次難忘的經歷,記得那是春天,公園裏山清水秀,百花爭豔、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如此秀美的風景使我陶醉,我漫步在公園裏,邊走邊欣賞,到了中午我的雙腳又累又酸,身體也感到了非常疲倦。我遲疑了,心想:到底要不要接着遊覽呢,可是我有可能吃不消,面對這風景如畫的景色我怎能夠沒有品鑑完這美妙的景色而走呢。突然,我靈機一動,腦海裏浮現出了“共享單車”:對,我可以租用一輛,真是幫了我大忙,我急忙四處張望,找到了共享單車。掏出口袋裏的手機,一掃二維碼,一輛黃色的共享單車就歸我使用了。坐上座椅,腳踩踏板,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踏上了快捷、愉悅的旅程,我騎着共享單車穿梭在綠蔭小道上。一縷陽光照射在我的臉頰上,我的櫻桃小嘴也咧開了。滿滿的幸福滋潤着我的心:你可真是拯救了我。要不是你,我快樂的旅途可就泡湯了!

共享單車爲我們的生活添加了一份美好,我們的生活需要它們。共享單車也被人們大面積推廣,在每個旅遊景區都能夠見到它那忙碌的背影,共享單車也深受人們的喜愛,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可以使我們更加健康,還能夠在我們遊覽景區走累時,爲我們提供騎車的服務,它爲我們的健康添加了一份保證,騎自行車就是一種運動方式。當你一邊騎着共享單車,一邊觀賞着秀美的風景,你不僅得到了健康,而且又享受到了共享單車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們欣賞種生機勃勃的景色,樹枝上的鳥兒歡快地唱着悅耳動聽的歌曲;小河裏的魚兒咕咕的吐着水泡;池塘裏的荷花綻開了美麗的花瓣,有一陣風朝我們迎面撲來,這時的我們感到了舒適同時也使我們綻放出滿足的笑容。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1

在這個科技進步迅速的時代,共享這個詞印入了每個人的腦海裏,但是使用次數最多,頻率最高的當屬共享單車了。

人們出行離不開它:工作、上學時的每一個清晨,總能夠看見一大批“騎車族”來來往往的身影;下班,放學時,共享單車因爲價格低廉,總是大家的首選。若沒有共享單車,人們將不能夠便捷出行,不能解決“最後一公里”帶來的困惑,也沒有了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有人甚至認爲,沒有共享單車,他們將寸步難行。放眼望去,單數上海,註冊“小黃車”、“摩拜”等企業類共享單車賬戶的有多少人,更何況有些共享單車也不拘泥於國內,已經走出中國,走向了世界。也不必說:共享“爲他們帶來的巨大利潤,就僅僅是廣泛的熱度,大肆宣傳的廣告就能讓他們名譽大增。

先說說共享單車的利。共享單車主打“共享“牌,”共享“顧名思義就是多人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享,節能環保,也培養了人們的團結心。”共享“是今年的嶄新詞彙,也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人們自然會去嘗試。何況,還有不菲的租金,這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共享單車創始人,自然也是名利雙收。

一件事有利就有弊,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惡意損壞共享單車,即使修好,也不再使人騎得舒服了。還有一些人,撕下共享單車的二維碼,進而換自己的帶病毒的碼,讓人受騙上當。更過分的是,有些人居然在坐墊上放置毒針,只要人一坐上去,就會被傳染惡疾。正因爲有些人的惡行,造成了壞事的發生,發生瞭如此的事故,共享單車公司賠償,造成了使用者的不爽,發起者的無奈,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們不善良的心啊!

大街上,共享單車整齊地排放着,安靜祥和,似是未發生過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於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聯,也在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理念。去年,“共享”一詞如一滴水珠。進了中國這片海洋,似是無任何波動,但是激起的一圈漣漪,使海洋裏水珠們無不感到驚訝。

共享單車的成功,使人們感到驚訝,但是也在預料之中,使21世紀增添了一抹奪目的光彩,是炎黃子孫感到驕傲。而它們沒有歸於平靜,而是大膽創新,我認爲在不久的將來,它將立於不敗之地!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2

今天早上看新聞的時候恰巧看到一個關於共享單車模式的評論,我前幾天在杭州出差的時候也看到街上有很多共享單車,這就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查了下,共享單車模式是平臺將單車租賃出去或C端用戶在平臺上共享自己的單車,然後平臺按照使用時間或里程計費的一種模式,主要是爲了解決用戶出行的需求和痛點,現在主要有摩拜、ofo等單車共享平臺。單車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平臺自購的單車;二是平臺用戶共享出來的單車。在這裏,我主要想討論一下共享單車平臺的使用場景。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模式肯定能夠解決用戶的部分出行需求,但是它會有滴滴、uber這樣廣泛的使用場景麼?思考了一下共享單車模式的使用場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某個固定小地域的出行需求,如旅遊景區、校園,ofo就主要是在校園市場,在這些固定的小區域裏使用單車往往是最方便和愜意的,如在校園通過單車能夠方便的去上課、去圖書館、去食堂等,而在某些旅遊景區的時候,沿着湖的周圍騎車也是最愜意、最享受的,在這個場景下,共享單車無疑是解決了用戶的出行需求和痛點。

2)上下班,有些用戶離公司很近、短時間騎車能夠到達,或者用戶上班需要中轉幾次,騎車能夠解決中轉的煩惱,或者用戶出於環保等原因騎車長距離上下班,對於這些用戶,共享單車帶來了很多便利,用戶只管騎車,不用管後面的事情。

3)騎車鍛鍊,有些用戶單純是出於鍛鍊的目的騎車,也有可能使用共享單車,但是這種單車深度用戶往往會自己買品質好的單車;

以上是我想出來的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能夠看出,總體來說,使用場景還是比較單一,不像滴滴、uber,它們基本能夠解決用戶所有的出行需求。

當用戶有長距離通勤需求時,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趕時間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不熟悉路線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自己有車的時候,他們也較少會選擇單車;當天氣下雨、太熱、下雨時,他們也不大可能選擇單車;當用戶覺得騎單車太累時,他們也不會繼續選擇單車。

能夠看出共享單車是一種使用場景較窄、會消耗用戶較多能量的一種模式,當然這對愛鍛鍊、愛環保的用戶當然是好事,不過這些用戶對自行車的品質要求一般都較高。

除了使用場景窄外,我還能想到的困難有:自行車被人人爲破壞了怎麼辦?自行車被用戶直接偷走了怎麼辦?自行車解說碼被人破解了怎麼辦?自行車中途壞了怎麼辦?用戶在使用途中發生事故怎麼辦?沒有那麼多真實用戶怎麼辦?如果在景區推行,勢必會遭到景區租車商戶的抵抗甚至破壞,怎樣拓展景區市場?

總的來說,共享單車是用戶出行領域中的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難以跟滴滴、uber等整體出行解決方案平臺比較。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3

隨着“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共享單車來解決交通擁堵的創新之舉也隨之應運而生。但隨之產生的不良行爲令人大跌眼鏡,痛心疾首,引來一片罵聲。

車始行,需攙扶。咱們欣喜於做優秀事物的發展,所以咱們要採取實際行動去保護它,不能在罵過之後,轉身離開。

共享單車的出現令人聯想到之前的“小紅傘”行動。小紅傘只借無歸的現象令“小紅傘”行動宣佈暫停。而如今共享單車大有繼“小紅傘”之危。

爲什麼在我國好好地辦一件好事就這麼難?

有人把這歸因於國人的道德水平低。我認爲如此簡單隨意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我國經歷改革快速發展時期,難免會有“身體走在前面,靈魂落在後面”現象的發生。況且,我國的公益行動少之又少,難免會有爭搶的事情的發生。

只有切實緩解了百姓的心情焦慮,共享單車才能走得長遠,並以此爲跳板,提升我國公民的道德水平。

尼采說:“凡存在必有理由。”在共享單車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的確存在一些不合理措施導致不良行爲的出現。一些商家爲了儘早奪得一個城市共享單車的佔有率,大肆投放單車而沒有經過良好的規劃。這給本來空間就不多的城市帶來管理問題,需要商家的悉心規劃,和城市管理者的耐心管理。

尼采說:“當咱們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咱們。”有人把共享單車當作照妖鏡,它折射出咱們社會人性的缺點、管理的不足等等。但咱們現在要做的是着眼於眼前,加始行,需攙扶,莫讓共享單車在一片罵聲、指責聲中黯然退去。如何處理好共享單車,考驗着咱們的智慧,也考驗着咱們的決心。

車始行,需攙扶。莫讓“小紅傘”的慘劇再次上演,咱們整個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即使共享單車是“互聯網+”下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事物,咱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爲好的政策也需認真執行。

車始行,需攙扶!車始行,需君攙扶!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4

受不了無休止的紅燈?受不了隱天蔽日的霧霾?受夠了車如長龍的交通擁堵?輕鬆自如隨刷隨騎的共享單車給低碳環保又添新奇,也提升了資源利用率。在這鋼筋水泥的叢林裏,騎上共享單車,享受這惠風和暢、滿我袍袖的一份便捷舒適。共享單車在大中城市盛行一時,方興未艾,彷彿將咱們帶回那個詩意棲居,白衣飄飄的年代……

正在人們沉浸於共享單車的便利時,也有種種不和諧的現象:故意給單車上鎖,塗抹編號佔爲己有,蓄意破壞共享單車等等。這些行徑多麼令人羞愧。豈不知,這是一個資源共享的時代,但怎能共享你的低素質,你身上的負能量呢?

公共資源,人人共享。這句話大家都懂得,不信你看廣場上那些將低音炮調到極致的揮灑汗水的大媽們,看那些採擷公園花朵的小孩們。又有多少人懂得權利背後的義務二字、素質二字?尼采說過:“沒有人願意去看一刻鐘的彩虹。”彩虹珍奇,便令人蜂擁而至,欣賞這不多得的、驚鴻一瞥的美麗;共享資源過於易得,人們便都來分一杯羹,而將維護的責任拋在腦後,任憑醜陋的面目、行爲在互聯網上傳播。負能量逆流成河。

不過,幸好有一股清流,滌盪這些低素質的行爲。北京有一羣城市獵人,他們經常舉報那些違規使用的共享單車,隨看隨拍。他們猶如林中啄木鳥,清除着人們的低素質行爲。更有一些單車使用者,用完之後將單車擦得鋥亮,爲單車加上車筐使下一位使用者用起來更加方便。

這些人,不是不知道滄浪之水混濁,人們大多喜歡損人利己,但,怎能破壞社會秩序,傳達負能量?

不是不知道他們自己的付出微末,但共享時代,不僅共享資源,更是在共享着你的人品、愛好、素養。這些人,用他們樸實高尚的素質,爲共享單車塗抹上高貴品格獨有的彩色,並將這墨香與正氣傳遞給每一位使用單車的人!

王爾德說:“咱們都身處在陰溝裏,但,總有人在仰望星空。”前有杭州市圖書館不拒流浪者,共享圖書資源獲贊;後有北京城市獵人。白巖鬆也說:“你怎麼樣,這個國家就怎麼樣。”從此刻,做一個仰望星空的人,共享高素質。讓素質的香氣氤氳盈滿中華!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5

共享單車的投放使用,以其獨特的共享方式改善了交通擁堵方便羣衆出行,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受到了廣泛追捧。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隨之而來的的是一堆“疑難雜症”。每個人對事物接受程度不同,所持觀點不同,因個體從中感觸經歷的偏差,共享單車遭受支持與抑制。

有人愛惜改善單車,也有人破壞據爲已有。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咱們應對新事物持有支持態度的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使單車真正共享,最大化的發揮其優勢。

共享單車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中,也附有“商品”這一標籤,商家從中謀利,要想賺錢就必須以單車投放數量做爲保證,而急於求成。這就導致了單車投放量遠超一個城市的飽和值。大量單車廢置於公共場所,遭到公共管理者的抑制,影響了城市整潔度,爲了清理被單車佔用的公共場所,單車被故意破壞、丟棄。

這就需要投放公司協同政府對市場進行調查,運用大數據測算出各自城市最適投放量,政府控制單車投放量,並給予公司適當的補償,既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不影響公司積極性。使單車發揮最大限度的`共享。

單車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人們應同時保護維護單車。單車是通過手機掃碼,每個單車都有自己編號,持用者也進行了網上註冊,利用網絡咱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單車是什麼人正在使用,使塗抹編號據爲已有,隨意亂放私自加鎖的人可以得到有效的懲處。據《新聞週刊》報道,許多城市建立了單車自願守護羣。人們利用手機拍照,把違規停放及遭到破壞的單車隨手拍下編號,上傳至特定的公司管理羣中,公司會對持有者直接進行登記並扣除卡中餘額,並對不同程度的破壞,進行停止使用單車的時間限制。這是全民動員的監督行爲,力度大,範圍廣,並且不浪費時間而高效。有了懲治措施,單車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單車安全咱們共同守護。

共享單車方便實惠,綠色環保,實爲生活帶來了清風。共享單車是一個新興事物,許多方面還未完善,完善管理體制,建立監督機制,讓共享單車形成一條完整的體系鏈,單車才能真正共享而不被破壞。單車共享不難實現,完善體制勢在必行。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6

共享單車在中國各個城市火了。不到1個月時間,大街小巷已經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這些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騎走的單車,解決了國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贏得了不少國民的喜愛。目前,多家共享單車運營機構已在中國各個城市投放了超過數十萬多輛共享單車,然而在數量飆升的同時,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不少國民呼籲,共享單車雖然很便民,但是使用起來更要文明。

作爲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共享單車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共享單車的亮點在於“共享”二字,他既意味着資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擔。共享單車就是整合,整合也是節約,既方便自己也方便別人。通過科學統籌配置各種資源,既可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用,也可協調各方互通有無,避免重複勞動和無謂的浪費。如果多一些整合意識,注意統籌兼顧,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我們可以減少許多浪費。的確,共享單車爲人們出行提供了諸多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最明顯的就是隨便亂停,以及共享單車變成了“私享”單車。

當然,任何新興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誰也不比誰厲害很多,大家都是在一個層次上探索,存在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要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找到解決辦法。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共享單車運營方都要主動作爲,及早出臺管理辦法,規範管理。如福州多家共享單車運營方採用信用獎懲的方式來管理亂停車的問題,亂停將扣信用分,當用戶信用分較低時,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租車費用,當兩次因違規被扣分,將會被封號1周。所以說,只要思想不滑坡,發揮主觀能動性,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些問題並非無解。同時,享有共享單車便利的國民,也要注意自身文明素質。即:共享單車雖然很便民,但是使用起來更要文明。只要大家都秉持“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理念,共享單車,就是一種共享文明。

在這方面,深圳的做法值得效仿。針對共享單車亂停的問題,深圳明確界定了政府、企業及國民的責任和義務,並對自行車停放區域、用車秩序、停放要求、道路規劃等方面作了說明,由公安交警部門、城管部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執法。深圳還建立了“深圳交警自行車用戶誠信平臺”,對於存在交通違法的單車用戶,統一納入平臺黑名單中,共享單車企業依據黑名單的信息,調整用戶信用分、提高車費,而交警部門也能通過企業的大數據對違規用戶進行處罰,實現政企信息互通。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共享單車的發展,也要經過一個曲折的過程。正確看待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我們就能夠對這一新事物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他不遵守相關非機動車交通法規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規範管理,在他遇到挫折時不是繞道走而是滿腔熱忱地支持他。他“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是改變城市公共生活的“互聯網+”新事物,他的成長需要良好的水分、空氣、溫度、光照、土壤、春風等,而這些養分的提供,需要運營方、國民和有關部門各方共治、合力共推,用新思路解決新問題。

相信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能給國民帶來便利,也能爲共建共享社會帶來新思路,新突破。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7

隨着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也在人們的使用中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漸漸變成了一種時代的標誌。

還記得那是個風和日麗的晴天,爸爸媽媽難得休息一天,我提議我們一家三口外出騎一次共享單車,環遊郊野,一起體驗共享單車的生活。我三步並兩步蹦蹦跳跳地走着,爸爸則一副淡定的表情,嚴肅的臉似乎要把別人嚇到。媽媽閉上眼睛,放開自己的張開手臂,思想彷彿可以自由地飛翔。我笑眯眯地對媽媽說:“到處都是共享單車,來來往往的人們也趁着週末來騎共享單車,他們歡樂的騎着單車。”也許,共享單車的出現,能讓90後年輕人片刻的放鬆,心靈上的愉悅。

我發現原來共享單車那麼有魅力,酷似自行車的共享單車有着鮮豔的黃色。看着來往行人的身影,我有點感觸。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他們需要心靈上的慰藉,需要這些便捷的資源。

我和媽媽騎着坐在共享單車上,我開懷大笑,媽媽笑着說:“洋洋,你今天開心嗎?”我激動地說:“當然開心了,我……我很享受!”我激動快的語無倫次了,我被帶到一片寂靜的地方,泉水嘩嘩流着,山上的樹茂密的讓人錯認爲是一片森林,河裏的水清澈且透亮,小草小樹倒映在水中,讓人錯認爲是一個詩情畫意的聖地。還有陣陣青蛙的叫聲迴盪在寂靜的小亭中,別有一番景色。

我哼着歌,穿過景色宜人的地方。我吹着口哨,陣陣涼風吹着我的臉龐,我的手使勁地來回搓,搓着頭頸,我囉嗦的問:“親愛的爸爸,你覺得共享單車給你自己帶來什麼感受?”緊跟後面的爸爸,先思考了一會兒,又確定的回答:“這個嘛,應該是一種……一種快樂的享受。”

我緊皺眉頭,回頭一臉疑問:“爲什麼是一種快樂?”

爸爸精神十足,整理釦子,帥氣的甩了一下,語重心長的說:“因爲現在生活節奏快,上班的年輕人壓力大,週末需要出來走走,緩解疲憊,共享單車的出現也給年輕人帶來方便,也改變着年輕人的生活理念。”

我似懂非懂地回答:“哦。”

共享資源橫空出現,給人們帶來方便。同時也在警示着我們共享資源是一個享受的平臺,但是在享受的過程中也需要一些規矩,只有這樣纔可以享受時代帶來的便捷。

如果我們把共享資源變成一種娛樂方式而不是工具,資源可以被人們很好的使用。

或許是共享單車帶給人們最好的禮物。共享資源以後會成爲人們的享受。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8

如今,我們已進入了一個共享時代。身邊的共享資源給我們提供了便利,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理念。作爲交通工具,因爲“共享”二字,自行車有了全然不同的意義。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也成爲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

拿出手機,打開APP,掃一掃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滴”,熟悉的開鎖聲響起,我跨上車,揹着書包,奔馳而去。現在的共享單車真是爲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不用再擔心停車的問題,不用再擔心自己的愛車被偷走,不用再找還車的地方。一個手機,一個密碼,就可以放心騎行。

騎上單車,入秋的涼風輕輕拂過我的臉頰,將煩躁抹得乾乾淨淨。兩邊的梧桐樹稀稀疏疏地掉着梧桐葉,軋過梧桐葉時發出沙沙的響聲,令人心曠神怡。

眼前信號燈即將變成紅色,我放慢了速度停在路口。忽然,我身邊刮來一陣風——原來是一個小夥子騎着OFO單車,趁着黃燈還在閃爍,加速衝了出去,絲毫不顧對面川流不息的車流。好危險!我皺皺眉頭,腦中浮現了幾天看到的新聞:

“一位11歲兒童因騎共享單車過馬路而出車禍……”

“法院近日處理我市第一起共享單車事故……”

我想,凡事都有兩面性,任何新興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網絡上,隨處可見對共享單車的批評:共享單車佔用公共環境;它不安全,總是有人騎車受傷;共享單車公司無法用有效手段禁止12歲以下兒童騎行;還有共享單車大量損壞,公司沒有及時維修……

在這個共享時代,爲何共享單車會被如此批評?我覺得,有一部分並不是共享單車的錯,它有自身的優勢,同時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法國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凡是這個社會認可的東西,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共享單車爲人們提供了許多方便,只是由於監管、安全等方面不夠完善,才造成了這樣與那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法律管理,使共享單車更加安全。

而那些故意破壞和挪爲私用的人,他們使共享單車不再“共享”。我們追求的共享,是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希望這些人騎共享單車時,都還能看到自己那顆共享的初心。

我很喜歡共享單車,它改變了我的生活。雖然在行走時能看到那細緻的風景,騎車何嘗不是呢?去感受吹起你髮絲的輕風,讓那些調皮的樹葉蹭你的頭頂,去直視遠方開闊的大路,去體會騎行的快樂。

收起思緒,我擡頭,看到前方不遠處的家,心裏充滿了歡喜。現在回家可快了,共享單車爲我節省了時間。回家,吃飯,在屋裏聽見窗外傳來滴滴的開鎖聲。我便知道,在這靜謐的夜晚,又有一羣努力的人們騎着共享單車,來到城市的角角落落。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19

今年,微博、朋友圈十分火熱的話題是“小黃車”,即便是不怎麼關注網絡的人,也能在各個街道路口看見顏色繽紛的共享單車。自後,又一個新名詞印記在我們的生活中,隨着“共享單車”的出現,“共享書店”、“共享籃球”與之“共享”有關的資源層出不窮。

也有人在問,共享時代,到底好還是不好?

既然是共享,它的理念必定是環保、便捷與大衆化。共享單車自出現在街頭巷尾,快速融入人們的生活,於它的理念息息相關。週末,我和同學從補習的教室出來,還有同電梯加班的白領和他的同事們,走出大廈門口,遠遠望去,一排排整齊的單車擺放在街道兩側,我們走上前去,掏出手機掃上二微碼,騎上它去到我將要去的地方,綠色出行真是便捷環保。

曾經在一個春日午後,與朋友走進一家共享書店,書店空間很大有上下兩層,佈置的古樸簡約又很溫馨,書架上的書籍琳琅滿目,每本書的扉頁上寫着不同的姓名電話和地址,原來,書籍的主人各不相同,是他或她放在這分享給所有愛閱讀的人們,你也可以放幾本家中閒置的書在這裏。我靠坐在藤椅上,手捧一本書,輕輕抿一口清茶,聽着店裏如梔子花般的音樂,心裏想着家裏書架上的書是時候可以挪到此處,想到此處,一絲別樣的清歡圍繞心頭。

事物總有不盡人意之處。

在今天來比賽的途中,我望見街角停放一輛被上鎖的共享單車,載着我的出租車司機也注意到了,他憤憤不平地說:“這些人真過份,從不爲別人考慮!”我想起曾看到有人故意拆下坐墊,只因拍被別人借去;看到過急匆匆騎着單車趕地鐵而把單車隨地一扔的人;看到過用筆在共享書籍上隨意亂塗寫的人。這一幕幕不斷撕扯着我的心,開發者本持着“共享”的理念爲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卻被一些人故意損壞,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

有熱心人在改變這種情況,在微博上,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篇報道,寫的是許多民衆自發修理受損的單車。經過地鐵口時,看到有人扶起倒地的單車擺放整齊,我也扶起一輛。在共享書店,我在每一本書上貼上自制的便利貼,上面只有一句話:請您尊重“共享精神”!

在這個共享時代,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與他人共享,爲下一個使用者着想的精神。每遇見一個在路邊修理共享單車的人,心底總漾起暖意,而後便覺得我也該成爲這般溫暖的人,爲身邊的人帶來陽光。

每次借用共享單車時,我總懷着敬重的神情——也許這輛共享單車也損壞過,而被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修好了。我便知道,原來也有一個這樣溫暖的人,在爲我着想着。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0

隨着時代的發展,共享資源普遍可見,從最初的共享單車,到現在的共享籃球,共享圖書館,人們在共享資源的影響下,改變了生活的理念。“共享”二字它既意味着資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擔。

“什麼共享單車?天天佔着人行道不說,政府還因爲這件事把這麼窄的人行道的停車線劃到了三分之二,還讓不讓人愉快的走路了?”

“要不是使用者亂放,又怎麼會亂七八糟呢?要不是共享單車的泛濫,又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對啊,你看現在大街小巷到處是自行車,車多也就算了,你知道麼?聽說有人把共享單車停在了自家小區的車棚裏,讓別人家的車都沒有辦法停了。本來共享單車就是爲了讓人們更方便,這下好了,不僅沒有方便,而且還變得更加糟糕了。”

……

共享單車當然利大於弊,在大街小巷的普及是爲了給人帶來便利,而造成現在的這種情況,說到底,其實還是人爲的原因。

之所以周圍的人都熱切地討論着共享單車的到來怎樣衝擊我們的生活,因爲我們已經明顯的感覺到共享時代來臨,共享文明考驗着每一個人。每每這時我就有點感觸,也有一思慚愧。

記得有一次,我的自行車出了一點故障,於是就火急火燎的飛奔下樓,刷了一個小黃車,一蹬就走,到了學校,我把自行車隨便一停,就跑上樓,跑到了一半又折了回來,覺得我有義務和責任把這個自行車“老老實實”的停進停車線內並擺放整齊,但一看手錶,還有5分鐘就上課了,如果我再放好車的話,哪怕我有飛毛腿劉翔的速度,也是會遲到的。左思右想,然後猛地下了決心,往電梯門跑去,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去上課。一整節課我都坐立不安,滿腦門子都是大街上人行道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還有行人和城管不耐煩的臉,我想我已經成爲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了麻煩的人了,我心急火燎一門心思都在想下了課要趕緊把車停在它應該在的地方。當老師宣佈下課,我就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用手不停的按着下樓的電梯按鈕,就好像可以讓電梯來的更快一樣,其實我知道這無濟於事。我奔下了樓梯,猛地一轉彎,看見這輛車還原原本本地停放在哪裏。我又欣慰又疑惑,欣慰的事我終於可以彌補我的過失,疑惑的是爲什麼一個自行車停在人行道中央,卻沒有一個人把它放回去。我趕緊把車推進停車線內,有幾個路人看見了,還向我投來了讚賞的目光,卻使我更加羞愧。

共享單車讓我從自私變得有責任,讓我從明白道理到實施行動,它改變了我。其實如果更多的人把自行車停放好,就不會有氾濫的情況。共享單車是這樣,共享的所有資源亦是這樣,共享的資源讓人們更加方便,也信任我們用好能及時歸還或是保護好公共財產,舉手之勞而已。用一句很通俗的話:“我們每人邁出一小步,社會就將邁出一大步!“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1

“碎片化的”慢慢成爲我們當今生活的形容詞。同時,方便快捷的生活也慢慢被人們所重視。“共享”,隨着碎片化而來。

共享單車成爲了人們出行工具的一個嶄新的logo。這放眼望去,街上到處可見“小黃車”、“摩拜”、“小鳴”……街上人們騎得車十有八九都是“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是便捷的。只要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你就可以解鎖一輛單車。如果你要到多個地方辦事,不用擔心停車位和找車的問題,只要你看到某輛單車,就可以直接解鎖騎車。

像“摩拜”這樣的單車,它的車輪是耐磨性較好的車輪,而且它使用壽命大概在5-10年,一輛單車的單價是2000-3000元。而“小黃車”是普通的自行車,使用壽命在2-3年,一輛單車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而且每天有專業的“檢車人員”給單車“體檢”,所以一般不太會有壞掉的單車,除非是人爲。

但是共享單車也是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共享單車的“氾濫成災”也是衆所周知的。可能單車公司是想讓人們可以在想騎的時候迅速找到一輛單車,給人們更多的便利。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件事做過了頭是令人討厭的事。例如我在紫荊廣場看到,共享單車幾乎把非機動車位全部“霸佔”。導致一些“私家非機動車”無法泊車;許多單車被粗魯對待,可憐地搞搞疊在其他單車上,安全隱患令人擔憂。最近我又去了一次紫荊廣場,雖然現在比以前好得多,但還是有“車沒地方停”、“堵住道”的問題。

其實,有關單車的種種問題,單車公司不是不重視,不是沒有采取什麼行動,可能他們在努力的同時,也需要我們配合:自覺把車停在規定位置,不要爲了少付這一兩塊錢而多次“報修”明明是可以騎得車硬生生就不能騎了……

共享時代,就是爲了共享方便的生活的時代嘛,那就希望共享單車的公司們互相“取長補短”吧!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2

共享單車是有利又有弊,租賃的優點是給要去遠點地方的人帶來便利,而且方便快捷,調查所知,人們認爲自行車的優點是方便羣衆,給沒自行車的人帶來方便,而且省下了買自行車的錢,而有些騎車愛好者也可借用自行車來騎,而我認爲,政府與公司建立共享單車,我想,這不僅僅是爲了讓大家方便,更加促進了人們對低碳與環保生活地認識,鼓勵人們使用自行車與公共交通器械,少開汽車,美化環境。

萬事有利便有弊,而自行車再爲衆人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且爲大家帶來了弊端,由於自行車是免費租賃,雖然我是一個地道的成都人,但我並不覺得我們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好,有多高。既然是免費,那損壞是一定了的。通過我拍的照片大家可以發現,不論是在車尾的輪罩上,還是在踏板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成都人有一種不是我的東西,只要不追究到我身上,我便要損壞他,將它佔爲己有,便要做損人而又不利己的是,也就是寧願害己,也要損人。不僅如此,還更有勝者:在都江堰還有人爲了不讓別人借走自己的車而私自在車輪上上了鎖,以達到不讓別人借走的目的。對於自行車的損壞甚是嚴重,三聖鄉的共享單車站裏的自行車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而且在車筐中會有多多少少的垃圾與雜物。有些共享單車站裏有一~三輛自行車都以停用。

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中,大多都認爲如果不是集體辦卡,就比較麻煩,有些人只有臨時居住證,無法辦理共享單車卡,大多人認爲不用辦卡就會方便許多,我認爲例如交押金,當財產,或是更爲直截了當的方法比較好。

對於如何解決自行車損壞問題中,大多人都認爲免費租賃是不可能控制自行車損壞的問題的,有人認爲,需要提高公民素質,提高租賃自行車的人的素質,要租賃自行車的人自覺遵守規矩,愛惜自行車,他給你帶來了便利,你應該愛惜它,但我認爲這個方法是不可行的,人們的自覺性不高,所以這個方法基本不可行。

還有的人認爲,在租賃站中,應該設置一個管理人員,加強管理,從而根本的改變自行車損壞的問題,而這個方法確實不錯,可是成都那麼多的共享單車站點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巨大,這個方法也是不大行得通的。還有的人認爲讓那裏的實行人多加修復自行車使自行車常新,這個方法從淺層想是決不可行的,這就不用討論了。

在這其中還有大多的人認爲要對這個共享單車加以處罰的方法,讓騎車人賠償自行車損壞的維修費或是像租其它東西一樣,先交上押金,按損壞程度來扣取押金中的錢,或是將租賃人的各種信息注入租賃卡中,車損壞後或未歸還可以找到當事人來進行處理,這一種方法比上述的所有辦法都要好,都要可行得多,可以一下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見到了效果,可還是失去了這個方法的初衷,喪失了共享單車是爲了讓大家瞭解低碳、環保的本質。

綜上所述,自行車的租賃不僅僅是爲了方便衆人,而是爲了教育大家,我們的地球正在陷入危機,而今眼目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低碳生活,少開汽車,少開空調,減少二氧化碳與甲烷的排放,保護地球。

總之,共享單車必定是有利有弊,要保護好租賃的自行車,要靠大家的努力。提高公民素質,共建共享美麗蓉城!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3

共享單車遭破壞?治安跟進不就得了!沒那麼簡單:其一,破壞公共設施被抓,輕則有行政處罰,重則有刑法介入,但共享單車不是公共設施,所有權明確,沒有報案就沒有立案,更不可能處罰;其二,運營商可以選擇報案,但共享單車價值低,要構成盜竊罪等不夠標準,報案不一定是最佳選擇;其三,人爲破壞的原因極其複雜,單車使用者不一定就是破壞者,“活捉”責任人無異於大海撈針,要做到精確打擊,規制成本太大了。

如果治理層面都頗感爲難,那麼寄望於對單車的愛惜使用,則基本上更無可能。雖然行爲最後都表現爲破壞,但心理誘因可以說千奇百怪:有黑車覺得單車搶生意,也有人就是純粹看不慣,有的人可能是圖個樂,還有人就是拿它撒氣。舉例說,上海有個人連把三輛摩拜扔進黃浦江,當事人的理由是覺得車裏有芯片,不安全;廣州有扔車進珠江的例子,理由是喝酒之後圖個好玩;還有人想把單車佔爲己有,竟然在座位上放針……凡此種種,要規制更無從下手。

對此,“素質論”是常用總結,但素質太抽象,沒有抓住實質問題。關鍵在哪裏?共享單車的模式問題。雖然名曰“共享”,但它確切來說是租賃經濟,特點是使用者和所有者分離。來區分幾種情況:

1、如果你就是車主,你很難對愛車拳打腳踢;

2、假如你坐一輛專車,司機作爲車主盯住你,你恐怕難起破壞之心;

3、但如果你僅僅在租賃和使用一輛單車,車主完全沒有在盯你,你有什麼理由要特別愛惜它?

可見,共享單車產權和責任分離的狀態,導致了很多人對它不懷好意。

既然如此,對症下藥就是了,藥方就是在研發和設計上多下功夫。摩拜的例子有代表性,要把產品設計成“防止所有意外情況”,二維碼特別設計,你就刮不花;輪胎實心,你就無法紮帶;極簡化設計,你一個零件都拆不下;車子極其笨重,你想拿去賣都搬不走。再說價值性,一代摩拜單車的成本到了6000元,你敢破壞這樣的車子夠不夠立案標準,當然夠!上海就有判例,某市民覺得摩拜“高大上”就搬回家,結果被判了三個月。

同樣,共享單車還存在違規駕駛和停放的問題,很多人覺得停哪就停哪,想衝紅燈就衝紅燈,原因太清楚不過——不必爲這些行爲負責嘛!因此,解決違停和駕駛的問題,也需要針對性施策,大體原則是要把責任明確給租賃人。怎麼明確?關鍵還是在平臺這裏,通過設計信用分規則、舉報機制等,記錄租賃人的信用狀況,對不守規則的人給予懲戒。如此,抓住單車研發、規則設計這個主體框架,單車破壞率將有效縮減。

由上觀之,單車破壞行爲至少涉及三個層面:在使用層面上,多數人不夠精細化;在治理層面上,具有較大規制成本;在設計層面上,給了破壞者可乘之機。因此,需要三位一體來應對亂象:在使用問題上,把責任明確給使用人,引導使用規範化;在治理問題上,對一些代表性破壞行爲報案,以儆效尤;更重要的是在研發和設計上發力,把潛在問題消滅於無形之中。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4

最近,街頭出現了一輛輛共享單車,它們整齊地放在停車區裏,服務着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滴!”清脆的響聲,共享單車的鎖開了,一個叔叔騎上摩拜,心滿意足的走了。一時間,大街上都是騎着自行車的人。“多好啊!”我在心裏讚歎道。可不是嗎?騎自行車不僅能鍛鍊身體,還可以讓那些有私家車的人少開車,減少二氧化碳,又帶動了傳統自行車製造業的升級。真是一舉三得呀!城市中那些外形僵硬的汽車太多了,而如今,道路上、人行道上多了那些橙色、黃色、白色的自行車,是整個城市都變得和諧、柔和起來。

可是好景不長,那些共享單車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卻損失很大。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被隨意噴漆;有的被上了私家鎖;還有的號碼牌被刮掉,就成了一輛“廢車”······我有一天走在路上,還看到一輛ofo的單車的密碼鎖輪被拆掉了。這些看得人很是心疼,共享單車的本義是好的,讓人們出行方便,可現在呢,搬走的搬走,,還有的丟在綠化欄上,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呀。

但我們在譴責那些低素質人的同時,殊不知,那也是管理人員的漏洞。就拿ofo來說吧,它沒有定位系統,每輛車的密碼也是固定的,那坐車不要錢、車莫名其妙丟失也是家常便飯了。

小小的共享單車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國人的素質,如果大家素質提高了,管理漏洞補上了,那共享單車就能更好地被人們所用,服務以大衆。

社會發展的真快啊!科技使地球變得越來越渺小,人類之間的聯繫更便捷,在我們中國更體現出了社會的大發展,但隨着社會進步,私家車也越來越多,這種變化雖然方便了人們,但帶來了諸多問題,比如看得見的有對石油資源的浪費,上下班時候的“條條長龍”堵車現象十分嚴重,不但大城市堵車,連我們家鄉這裏的小縣城也是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當然,最讓人所忽視的就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空氣的污染十分嚴重,於是乎,針對這種現象,部分區域也出現了“共享單車”這一新政策。

“共享單車”就是政府花錢組織了許許多多的單車網點,遍及整個市區。人們只要輕鬆刷一下卡就可以免費享受單車生活。在這一政策推動下,轟轟烈烈的單車大隊規模越來越大,單車的“鈴鈴聲”響徹每條街道,真是清脆悅耳!同時這樣的舉措也緩解了許多交通壓力,空氣質量也會越來越好。這樣的生活,彷彿又像回到了從前父母年輕時候的社會生活。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5

近日,一則關於,共享單車進駐a城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裏漲開了激烈的爭議。這場爭議引起許多市民的關注,因此,a城市民對此各有所見,有的人表示歡迎,可以方便人民的出行與交流,不用去“疾步如飛”的在“人山人海”中擠公交車。但也有的人表示擔心與焦慮,認爲共享單車的出現可能會引發種種交通問題的涌現,彷彿一股熱浪在水中翻騰永不停息,但是,我個人覺得,應該提倡使用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是科技發展的表現。

什麼是共享呢,接下來由我爲大家介紹一下共享的認識。共享是21世紀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運動潮流,它反映了人們對高科技信息化的肯定支持,它正保持着一種持續發展的趨勢,努力的在行使自己的使命。

上班族學生黨,從過去,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呼吸着每一口摻雜渾濁而又難聞的空氣,到現在,使用共享單車後,呼吸着每一口新鮮的空氣。這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強烈反差,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出行與交流,而且更能讓我們強身健體,鍛鍊身體,提高自己的體能,也能過儘量防止疾病的散播;也可以去領悟大自然的鳥語花香,也可以去感受一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詩和遠方;也可以去去感受下,以前我們從爲感受受到的快樂和溫馨;去聆聽一下自然的聲音;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去挖掘我們大自然與人類的“真,善,美。”但同時,也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共享單車。保護共享單車,不僅僅是規則與制度所決定的。

規則與制度的正義性在於它的制定不是爲了一個或少數的人專門配的法則,它是靠我們大家攜手共同去維護的。在共享單車順利進行的關係,美麗的背後存在着一雙“看不見的手”,他們將車輛亂停亂放,造成交通混亂與堵塞。市場呈現出一片混雜,阻礙人們的溝通。而且對車輛隨意破壞,這體現了公民對法律制度意識的缺失,沒有履行必須保護共享單車的義務,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維護共享單車,還共享單車一個舒適溫暖的美好家園呢,讓它更能爲人們所利用。

我們就像掌舵的水手手中緊握着有形或無形的權利與義務,可是我們有去減少這種現象發生的權利,同時也有以身作則的去保護,行使自己應盡的義務,因爲維護與不維護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你是選擇“見義勇爲”呢還是“寞不關心呢”?

只有“停好”纔算是“挺好”,當我們有意識的去共同維護,有秩序的去停好每一輛車子,保護每一輛車就像是在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我想,共享單車的發展必定迅速傳遍全國各地。而不是在這裏亂停亂擺,絲毫不顧忌他人的交通甚至生命!老人的交通本來屬於不便,如果你們面前停着一輛車,它將如何繼續挪動自己的步伐。而且,還有一些道德喪失的人,他們完全曲解了共享單車的意義。他們將“共享”私自行動爲“私享”!將此佔爲己有!難道,這就是我國當今人民道德的一個縮影?竟喪失到如此地步嗎?這終將會成爲“國恥”啊!

根據一篇報導所知,中國人民去外國旅行的時候。對外國的建築物實行亂塗亂畫的行爲,甚至隨自吐痰與亂扔垃圾。現在,外國人民的旅遊地區大多標語,“不準中國人進入。”試想一下,僅僅是因爲你一個人的齷齪行爲,就要影響到民族乃至國家的形象,這跟出賣自己的國家有什麼不同。而共享單車的發現的這種交通堵塞,實際上也是人格與道德的缺失!

共享單車的出現,同時也說明了我國對城市空間的進一步利用,人格與道德的缺失,使它不能夠更加充分的的得到應用,一方面反映了法律道德意識的缺失,一方面反映我國公共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產生。因此我建議城市應該擴大更多的停車空間,市民更應該提升自己的義務意識。讓我們共同諧起手來,爲創造一個美好的共享單車環境而奮鬥,絕不讓“共享”變爲“私享”!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6

幾乎在一夜之間,成都的街頭巷尾被共享單車“攻佔”,共享單車因其便捷、便宜和靈活,受到了成都人的青睞。不過,當它落戶成都後,一系列問題由此產生:共享單車隨意停放、佔用人行道;共享單車被人掛上樹、被小偷盜竊、被惡意破壞;騎共享單車摔傷,找不到人賠償……1月9日,成都市交委正式發佈《成都市關於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並公開徵求意見,鼓勵共享單車發展,並對共享單車的管理、運營做出詳細規定。

繼風靡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後,成都也出現了共享單車,在城市一些地鐵站出入口、重要地標位置,都能見到排列整齊的共享自行車。

不可否認地,這一新興的出行方式能爲市民帶來許多便利,使用共享單車,就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理想方案。開車怕堵,走路嫌累……在糾結於選擇何種交通方式時,市民有了共享單車這一更便捷的選擇。

自行車作爲一種短距離出行工具,也有助於城市“慢交通”系統的搭建。搭配步行或者公交車、地鐵等交通方式,共享單車可用作換乘接駁,這不僅節省了市民的出行成本,還對城市的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共享單車的存在就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成都已有超過10萬輛共享單車,但單車的運營、停放、維護等一系列問題也接踵而至。

首先,下載APP、綁定手機號、輸入真實身份信息——成都共享單車的取用方法很簡單,使用時按半小時0.5元或者1元進行計時收費,但需要事先繳納99元-299元的押金。對於電子計費和一次性交的押金,很多市民都有“計費會不會有誤”、“押金返不回來怎麼辦”的擔憂,在使用單車時“望而卻步”。除此之外,共享單車成天暴露於日曬雨淋之中,其租用過程中發生的質量損壞、遺失被盜的責任界定問題,也就是市民的一大使用顧慮。

同時,共享單車也存在亂停亂放的現象。一些單車使用者缺乏責任心,在城市車站、軌道交通站點等交通集散地,以及學校、醫院、商場等人員流動性強、密集度高的場所周邊區域非停車區域停放單車,對公共資源進行非法佔用,反而新增了城市交通擁堵。 因此,共享單車的興起就是有利有弊的,促進共享單車的良性發展,不僅要依靠市民公共道德意識的提高,更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制度規範。對於亂停亂放、損壞共享單車的行爲,要和使用者的個人信用掛鉤,鼓勵企業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和獎懲制度勢在必行。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篇27

共享單車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橙、黃等各色共享單車。與公交車、地鐵站等交通樞紐接駁,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無論就是緩解交通擁堵,還就是保護環境,共享單車都很有用。然而,在單車數量飆升的同時,停車問題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地鐵站周圍,共享單車“任性”停放現象明顯:有的橫亙在人行道上,妨礙行人走路;有的無序擺放,讓本來就狹窄的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更顯緊張;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臺階下,擋住進站通道;有人甚至將車塞進綠化帶裏、鎖在欄杆上、靠在大樹邊。在南京,共享單車進駐才半個月,僅就是鬧市區新街口一處就有近600輛單車因違章亂放被管理部門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單車也因“佔道”等問題屢被城管部門扣押。

共享單車爲什麼停不好?這與租車者素質參差不齊有關係,一些租車者只顧騎、不顧停,不願意花時間認真擺放單車;這也與單車公司跑馬圈地、過量投放、管理粗放有關。有的街頭地方狹窄,一下子容不下那麼多單車,一些故障車長期擺放在街頭,而單車公司又顧不上管理,加劇了停車亂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單車停車亂,與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不合理很有關係——拋開老城區不講,很多城市的新城區在最初交通規劃時,壓根兒就沒給自行車、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統預留足夠的通行與停放空間。前期規劃缺位,後期管理失位,讓停車問題“雪上加霜”:君不見,多少自行車停車棚被摩托車、燃油助力車佔據,多少城市主幹道兩側的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停滿了小汽車,城管、物業、保安等各種管理主體,對這些問題已經“習以爲常”了。

打造優質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共享單車就是一個創新。想要共享單車用得好,前提就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務就是治本之策。當好“服務員”,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車的前提就是有地方停,這就要做好加減法。機動車佔道,要做“減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員加強巡邏頻次,加大處罰力度,定時定點“清障”;自行車停放區不夠的問題,要做“加法”:規劃、城建、交通等部門,做好頂層設計,編制車道規劃,完善停放導則,從總量上增加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停放區的供給數量。

共享單車流行,主要得益於無樁,隨借隨還。但自由氾濫成亂停亂放,原先引以爲傲的方便,反而成爲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鑑傳統公共自行車“空間劃定性”的特點,在一些有條件的樞紐和地鐵站周邊,政企聯手,共建一些自行車推薦停放區。依託運營企業的大數據,推動各物業按需求設置非機動車停放區域。

想要停得好,還要管得好。維護好共享單車的停車秩序,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對行業內惡性競爭、暴力破壞行爲,對某些人公共意識缺乏、任意折騰單車的行爲,有關部門要做好“善後”服務,追究相關肇事者的法律責任;推動徵信機構和單車運營商合力共建租車人信用管理系統,獎罰分明。鼓勵用戶對違規停車者拍照舉報,覈實後獎勵信用積分;對惡意亂停、濫用、損毀、盜竊單車等行爲,將租車人納入失信黑名單。

共享單車就是新事物,政府部門應該以服務思維引領,多呵護,多扶持。配套服務好了,單車停放有序了,人們愉悅、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