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600字錦集三篇

【精選】高考作文600字錦集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6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高考作文600字錦集三篇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注意,我說的是傾聽,是專注地聽,細心地聽,耐心地聽。聽與傾聽是有區別的。比如,我們小時候玩的“傳話”遊戲。小朋友們排成一排,每個人輪流把從上一個人那兒聽到一句話逐個地傳給下一個人,等傳到最後一個小朋友那兒時,與最初的原話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看,這就是簡單的聽而不是傾聽。

在一個人極度失落、悲痛或興奮時,總會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要向他人傾吐吧!這時,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親密朋友,一個忠實的傾聽者。設想一下,當你有許多心裏話要述說時,一位真正的朋友來到你身邊,耐心地聽你講述,安慰你或祝賀你,哪怕什麼也不做,就是靜靜地陪在你身邊,與你共同分擔悲傷、分享喜悅,那將會緩解你的壓力,使你平靜下來。就好比一個膨脹得快要爆裂的氣球,終於找到了一個出氣口,便一股腦地把氣體噴出來。而充當解壓器的這個人,通常都有不錯的人緣。

對傾訴者的話題感興趣,纔會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倘若說話的人說得專注而動情,聽話的人卻興趣索然,完全沒有認真聽,時不時打哈欠、東張西望,那麼,傾訴者想必會十分掃興和惱火吧!因此,想要做一名好的傾聽者,絕對不能對傾訴者的話表現出厭煩,就算真的不想聽,也應該友好地打斷,找藉口轉移話題或給予適當的勸慰。

另外,傾聽必須集中注意力。我曾看過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女主人爲了測驗客人是否在認真聽自己說話,對大家說:“你們一定要嚐嚐,我加了點砒霜。”結果所有的客人竟都毫不猶豫地吃了下去,有人甚至誇讚:“真好吃,你一定要把做法告訴我。”這雖是則笑話,但也表明有的時候,我們都是心不在焉地聽,心不在焉地回答,或者話還沒聽清,就急着反應。這樣,也是做不了好的傾聽者的。

讓我們帶着耐心,帶着同理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吧!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一般人都知道,一塊雕刻好的翡翠在市面上,少則可以賣到幾百元,多則可以賣到幾萬甚至百萬千萬的價格。這樣的價格是怎麼樣被提升起來的呢?

楊樹明是一個專業的翡翠雕刻家。幾年前,他從翡翠行裏買了一塊翡翠石料。拿回來,把石料打磨之後才發現,這個石料裏藏有很多的“米芯子”和“綿”。米芯子,是翡翠中白色或者其他顏色的密密麻麻的斑點;而“綿”呢,也是翡翠中的絮狀物。它們是翡翠形成過程中結晶度不夠緻密造成的。按專業的角度判斷,這塊石料是一塊廢料。楊樹明鬱悶之後,也就把石料棄於家裏。

這一放就是一年。那一天,楊樹明忽然有了一個靈感,想起了唐詩裏面的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又想起了自己曾經丟棄的那個翡翠石,楊樹明當即就操起了手頭的工具,對那塊“廢料”雕琢起來。

幾個月過去了,楊樹明把手頭的廢石料雕成了一個有着風雪夜歸人完美意境的藝術品:石頭中的米芯子做了漫天的雪花,中間的一處綿則被雕刻成了鋪着石頭的彎曲小路,再加一個披着蓑衣的.歸家之人,這個已經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詩裏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而這塊石料的價格,也從100元的原料價飆升到了百萬元價格。

翡翠的身價高,無非有兩種情況。一是本身材質好,天生的色澤、色彩和透明度等很完美,雕刻家幾乎不需要雕琢,只需簡單拋光就可以展現出很完美的面,但是這樣的石料已經很少;更多的翡翠原料都很普通,但是經過了楊樹明這類雕刻家巧奪天工之後,都能展現出特有的模樣。把生活當做一塊翡翠去雕刻,越是細心,你就越會發現很多的樂趣隱藏在裏面,快樂的價值也就無限地得到了提升。

【發現價值】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便是人、事物存在的十足理由。每一個存在,都在特定之處有其理由和價值。

【改變命運】理想的完美並不存在,但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變那些“不完美”之處,讓它們也發揮作用。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有這樣一段故事,說幾個人在一個山洞中發現了許多大蝴蝶,即使他們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它們,卻還是因爲幾支蠟燭壞了事。

這事,肯定沒有發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國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們,簡單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撲騰蛾子全泡進馬林,一百年這顏色都不會掉﹔再給它粘回牆上,?,那叫一個壯觀。啥?不像活的?簡單,裝倆風機,吹撲騰起來不就完事了麼!

洞外邊搞上個售票點,再打上幾個廣告:“山蝴蝶洞”。這一年,光賣盒飯就得有好幾百萬的賺頭了吧?

遇上個有心的老闆,直接造成個“蝶界”或者“蝴蝶主題公園”,也不是什麼難事。

我當然沒有在說笑,這碼事在咱們周圍並非少見。

“故居”,已然遍佈全國。某市更以保護文化遺產爲由,將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暫且不論,但怎麼總讓人覺得跟做標本似的,還能叫“故居”嗎?

不知哪位仁兄說過,“美麗的東西總是脆弱的”,再怎麼保護總會有消失的一天。

羅馬人明顯比咱們看得開,那些古時的遺蹟,就在城內:柱子倒了,沒有人去扶﹔雜草叢生,也沒有人清理。

國內去的遊客,紛紛覺得羅馬政府不重視全人類的遺產。而在羅馬人看來,這些遺蹟本身就不應該過多幹預,它所見證的是時代也是歲月,過多的干預只會加速它的死亡。

對比羅馬政府的舉措,再想想我們的“維修性拆除”,是不是過於做作了?

無論精神文化還是物質文化,都如同一隻只美麗的蝴蝶,我們越是想要“保護”她們,她們就越會遠離。

如今她們已經被驅趕到了山洞的深處,難道我們還應當燃起一大把蠟燭,再去尋找?

啊啊,還是讓她們融化在歷史裏,靜靜地美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