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資料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資料之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資料

  一、大學生承受的壓力大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帶來了高速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這種模式已經悄然滲透到校園,步入大學想輕鬆度日已經不可能。而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裏的競爭比社會上的競爭一點也不低。這首先表現在學習上。大學是爲社會培養人才的。大學生不僅必須對自己的所學專業,以及相關知識有所瞭解和掌握,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們還必須學習如何有效的支配時間,有效的學習等,這都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有些甚至發展成心理疾病。

  二、大學生負載的期望過高

在中國目前的基本國情下,受教育,特別是進入大學,受高等教育的人畢竟仍佔少數。因此,一旦有些人考入了大學,可以說他們就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這樣的大學生幾乎承載着整個家庭,或整個村莊人的期望。特別是那些從邊遠的農村考入大學的學生,他們承載的衆人的期望更高。大家都覺得在那樣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那麼,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在大學裏,以及在以後的人生髮展上作的更好,而事實上大學裏人才濟濟,在一個新的集體裏,他們是否能象在原來的集體裏一樣突出是不確定的。因爲在原來的中學裏,考覈一個學生好壞的標準主要是以學習成績來衡量的,而大學裏對學生的評價標準要遠遠複雜得多。並非原來優秀的學生到了大學就一定優秀,而且即使你考試成績很好也並不能表示你是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更不能代表你能夠在方方面面都特別突出。但是當大家都意識不到這些時家長就可能給孩子過大的壓力,當學生不能表現的如家長期望的那樣時家長就會不斷的給學生壓力,有時甚至愛也成壓力,使得大學生在大學起步時就揹負了過高期望,結果就有可能被這樣的期望壓垮,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從社會角度來看,我們的社會對大學生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對各種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急迫大學生是我們的用人單位的一個重要的力量來源。作爲對一個企業或單位的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人,社會當然期望自己未來的員工都應該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來即能用,用即能幹,幹就幹的出色。

從個人角度講,現代大學生思維敏捷,對個性、對自我的追求越來越明顯。他們的獨立意識很強,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有發展,都希望能夠成就一翻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爲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創造條件。而且大學生都是滿懷對大學的美好夢想,希望自己的人生從此以後大不一樣。而實際是,大學並不象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大學的學習很緊張,甚至超過了高中,而這樣的生活是很枯燥的,而實際的自己也不是理想的的自己。自我期許過高,而現實也不盡如人意,心裏的不平衡就會加劇,結果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

  三、大學生心理素質差

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交較低。面對越來越大的現實壓力和精神負擔,任何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困難都有可能成爲最後一跟稻草,把他們壓垮。

從心理適應方面看,現代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普遍都比較低。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教育都是圍繞着高考指揮棒在運轉,在學生心理不斷髮展的重要時期,我們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教育和引導,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狹窄,思維模式單一等問題,等到發現需要面對許多新的、陌生的知識時,或面臨新的問題時,學生們常常會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結果或緊張、或恐懼、或逃避,實際問題無法解決時,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

從情緒控制方面看,大學生階段正處於人的思想情感發展和豐富的一個重要時期。大學生的情緒變化很快,而且他們很敏感,學生和生活非常容易受情緒的左右。但在大學裏,學生的生活相對於中學時期,還是要獨立得多,父母、老師與學生接觸大大減少,而學生們在自己的情緒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就突然失去了依賴,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控制比較差,而在情緒化的狀況下,無論是學習,還是做決定,都不會有好的效果。這就容易引發連鎖反應,本來情緒就不好,結果學習又不好,沒有效果,或者是決定乾的事是錯誤的,或者是乾的不好,使自己的情緒進一步低落,甚至影響到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可能會喪失自信。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他們不可能有積極的健康的心理。

從心理承受方面來說,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的心理承受力低。他們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都是家庭的希望和寄託。爲了能夠考上大學,他們都是家裏的重點保護對象。可以說是享受盡了家庭和老師的無盡的關懷和呵護。他們大部分人很少遇到什麼大的打擊,即使生活艱難,這種艱難也有父母、家人在承擔,他們對此並沒有切身的體會。我們的家人、老師也沒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過心理意志品質的教育和鍛鍊,一旦上了大學,發現並遇到實際困難和問題時,在遭遇挫折和打擊是,他們的心理意志就出現問題。

  四、心理健康教育滯後

長期以來,我們對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抓得很緊,甚至有過分之處,但是我們對他們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卻可以說是疏於引導。原來一直進行的思想教育也由於缺乏效果而流於形式。當他們需要獨立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時,由於原本就毫無準備,必然引發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一直是圍饒着高考的指揮棒而運轉的,成績的高低,能否達到重點大學得分數線等等,以分數爲標準的衡量指標,使得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把目光死死地盯住學生們的分數,而他們的身心是否健康發展幾乎被人遺忘。即使有人想重視,也會被“考不上大學,什麼都不是!”的理由頂回來。當這些心理素質極薄弱的學生進入到大學後,隨着家人、老師對學生的控制的減弱,學生們需要自己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時,他們的心理問題就變得格外的突出了。

在個高等院校裏,大家又普遍把高等教育作爲大學生未來走向社會的準備,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圍繞着專業爲將來的就業而進行的。對於將來擇業有用的東西就學,看來讀將來擇業沒用的東西,學生們就不願意學習,而且由於這種以實用爲主的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因此在個高等院校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一直都是弱項中的弱項。直到目前爲止,有許多學校都沒有心理諮詢機構,學生中的許多心理問題,都不能及時地給以解決。從而使學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問題出現蔓延。高校中普遍對學生中的心理問題發現慢,工作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