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資料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導語:目前,我國有三億多小學生,他們正處於社會變革時期,又恰逢生理、心理變化階段,所以這一階段是各種心理矛盾、衝突的多發期。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資料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小學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小學生跳樓自殺、厭學、孤僻……許多極端的事例表明,現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今年六一兒童節到來之前,南京團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監測中心,聯合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有關專家組織了一次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抽樣調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學。結果表明,大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小學生爲17.92%,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4.01%。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法,對拉薩路小學、太陽城小學、高淳陽江中心小學、六合區實驗小學等10所小學的302名1~6年級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由學生的班主任和家長共同填寫。

從結果上看,小學生總體心理狀況較好,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佔82.08%;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小學生爲17.92%,其中輕度以上即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4.01%,說明出現心理問題的小學生多數爲輕度心理障礙,只要及時發現並予以矯正就可恢復健康。

  “學習障礙”排在首位

調查中發現,許多小學生雖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有30.8%的學生在至少一個分量表上存在問題,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者適應不良,按問題的集中程度排列依次爲: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性格缺陷、行爲障礙、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品德缺陷和特種障礙。

  心理健康 女生好於男生

進一步從不同人羣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看,將小學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齡、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班隊幹部與非班隊幹部、身體健康與患病、不同成績水平分類,調查對於每一類人羣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詳細分析。

【抽樣結果】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男生,心理健康偏離檢出率(以下簡稱爲檢出率)分別爲7.62%和10.27%。

【專家分析】從性格上看,女孩有親和力,適應社會能力強;男孩問題多一些,現代家庭中很多父親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父親榜樣力量的缺位讓男孩性格容易出現偏差。

【抽樣結果】11~13歲年齡段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最顯著,檢出率爲18.24%,厭學情緒和焦慮情緒得分最高;其次是6~7歲年齡段,檢出率爲18.03%,在學習障礙和社會適應障礙得分最高;問題最少的是8~10歲年齡段的小學生。

【專家分析】11~13歲是人生的第二個成長高峯,這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認識,過渡時期容易不適應;6~7歲的孩子正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園偏重玩,而進入小學看重知識的學習,所以這個年齡段孩子出現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習上的不適應。

【抽樣結果】養育方式溫和、民主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檢出率低,爲9.72%~16.83%。被家庭忽視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最嚴重。

【專家分析】適當嚴厲的教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不大,而過分嚴厲或過分寬鬆、溺愛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高樓孤獨症”逼近孩子

隨着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憂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樣普遍,而兒童心理衛生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心理門診常接診學生病人

據瞭解,這兩年南京幾家大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均接診了不少學生病人,有的學生出現了不敢和同學、老師交往,不願上學,時常恐懼害怕等症狀;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點點挫折就會灰心喪氣。專家稱,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的發病率還在上升。

  讓孩子遠離“高樓孤獨症”

城市中越來越多的高樓,也讓孩子們缺乏心理溝通和感情交流,引起焦慮、抑鬱等症狀的少年兒童明顯增多,這種“高樓孤獨症”的心理疾病,正日漸成爲大城市的常見現象,由於高樓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範圍,孩子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快樂,他們中一些人習慣通過電話和網絡與同齡人進行不見面的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心理障礙。 專家呼籲,讓孩子遠離心理問題,關鍵還是在父母。家長應有意識地爲子女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條件。同時,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激發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