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 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3、 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探索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計數器、遊戲棒。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松鼠們去採松果,你能幫他們數數有多少個松果嗎?

剛纔我們根據松果的排數,寫出了這些乘法算式,看看這些算式,你有什麼想法?

把他們編成口訣並且熟練地背誦下來,以後就會很快了。

1×5可以簡單地說成一五,那麼2×5……呢?(學生完成板書)

師:一個五的結果是五,就說成一五得五

二個五的結果是十,就說成二五一十 三五呢?

學生數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學生互相交流提問 教學活動2 1、基礎訓練: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爲做後面的題作好準備,教案《教學設計方案》。

(1) 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遊戲,我說一隻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那兩隻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落實了知識和技能目標,又爲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保障,還能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條件。 教學活動3 鞏固應用

練習一: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遊戲

練習二:

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遊戲,我說一隻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那兩隻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教學活動4 拓展練習

師:有一天,學校樂隊的同學準備到廣場演出,一共有19個人,他們打算乘出租車去,每輛出租車能坐4個人, 5輛車夠嗎?爲什麼?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體會戰爭的殘酷和追求和平的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透過行爲體悟人性的本質。

3、領會細節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曾做過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對德國兵到一戶被佔領的農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個地下黨。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戰爭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哪位同學能向我們概述一下這段故事?

學生講故事。

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的故事發生在二戰結束前一年,當時的德國法西斯已經處於兵敗如山倒之際,但是有戰鬥就有犧牲,我們一起看看這裏的'蠟燭發揮什麼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西蒙諾夫,蘇聯作家,生於軍官家庭。

2、翻譯者:茅盾,我國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等。

3、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4、閱讀課文,找出並朗讀最令你感動的一個片段。結合這些片段,說說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

5、再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所體現的深層含義。啓發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在假設,比較中品味。

⑴爲什麼要對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⑵多次提到老婦人的圍巾,這條黑色的圍巾有什麼特殊意味?

⑶“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同原句比較,品位原句好在那裏?

6、品讀文中意味深長的句子和場景的意蘊:

⑴如果你是尋找契柯拉耶夫屍身的士兵之一,看到老婦人在戰友墳前續上新蠟燭,你會有哪些心理活動?

⑵“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正象一個母親的眼淚,正象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遠不朽。”這兩句話意味深長,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它們的含義。

⑶文章中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表現出來的。揣摩文章倒數第四段,設想一下老婦人的心理活動,用一兩百字寫下來。

7、課時小結。

8、佈置作業:

⑴找出你認爲最感人的細節描寫;學習這種極力渲染的描寫方法,

⑵探討蠟燭在文中的作用和象徵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爲什麼要畫四個不同的太陽,學會生字,讀通順帶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畫四個太陽的美好心願。

教學重點:

瞭解春天的太陽爲什麼是彩色的。

教學難點:

體會想象之美。

教學準備:

課件、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欣賞音樂。讓學生聽後說說這首歌唱的和什麼有關?(太陽)(板書:18四個太陽)

(1)誰來讀讀太陽這個詞?

陽的輕聲讀的真好聽,還有誰願意試試?

(2)陽是什麼結構?是由誰和誰組成的呢?

(陽是左右結構。由左雙耳旁和日組成的。)

(陽字型左窄右寬,參照隊寫雙耳旁,橫撇彎鉤在橫中線上部,垂露豎拖長。日豎在豎中線上運筆,裏面的橫在橫中線上。雙耳旁比日長,日比雙耳旁寬。)

(3)一起來寫一寫。書空。

(橫撇彎鉤,豎,豎,橫折,橫,橫。有6筆。)

2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和太陽有關,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18四個太陽

過渡:四個太陽?爲什麼會有四個太陽呢?請同學們先認真聽老師讀這篇課文,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並標出自然段。

二、初度課文。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剛纔老師讀的時候,每位同學都聽得非常認真,現在你們也試着自己讀這篇課文好嗎?讀是時候注意:要正確,流利,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誰來告訴老師爲什麼會有四個太陽呢?(彙報交流:小畫家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四個季節。春天的太陽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陽是綠色的,秋天的太陽是金黃色的,冬天的太陽的紅色的。)

(2)隨機板書: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並貼出對應的四個太陽。

過渡:這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帶來了四個美麗的季節,你最喜歡哪個太陽呢?

(以學定教,學生喜歡哪段,就學習哪段。)

三、研讀課文。

x綠綠的太陽

1指名讀。(綠綠的太陽,讀的可真好!你喜歡嗎?想不想讀?)指名讀。

2這綠綠的太陽給我們帶來什麼?(板書:清涼)

3是啊,夏天,太陽象一個大火球,把大地烤熱了。(出示夏天課件,讓學生說說烈日當空時的感受和願望。)

4假如有一個綠綠的太陽那該多好啊!那麼大地將是一片清涼,多舒服啊!小朋友,你們感到舒服嗎?願不願意通過朗讀把這舒服的感覺讀出來?讀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

(自由讀指名讀)

5聽了你的朗讀,讓我感到絲絲涼意,我也想試試,誰願意和我一起讀啊!(齊讀這一自然段)

(注:那綠綠的太陽如果掛在冬天,你喜歡嗎?可跟進教學第三自然段)

x金黃的太陽

1夏天過去,秋姑娘來了。那些同學喜歡秋天的太陽?我們來聽聽這些同學讀秋天這一段。

2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小蜜蜂飛呀飛,飛到識字樂園了,你會讀這些生字嗎?自己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熟、夥、伴、嘗、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4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喜歡嗎?這個遊戲叫摘星星。遊戲是這樣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讀出它的讀音,並說出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星星就送給你。看哪個同學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認識了生字,它非常高興,又飛到果園裏去了。看,這麼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裏在想些什麼?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是什麼味道的?(板書: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這句話讀讀,讓同學嚐嚐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來讀這段,把香甜送給老師吧!

x紅紅的太陽

1剛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來了。這紅紅的太陽,誰喜歡呀?(指名讀)

2(出示課件:冬天)聽,冬天北風呼呼的颳着,大雪紛飛,不一會兒,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個小朋友也沒有,因爲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臉都被凍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麼辦好呢?

3小畫家給我們送來了什麼?有了紅紅的太陽,我們就感覺到(板書:溫暖)

4誰來讀這段,把溫暖送給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點溫暖了,誰再來讀讀。

6現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齊讀這一自然段。

(注:這紅紅的太陽到了夏天會怎麼樣呢?可跟進學習第一自然段。)

x多彩的太陽

1這個多彩的太陽,誰來讀?(指名讀)

2春天爲什麼是個多彩的季節?(自由暢談:春天小草長出來了,花兒開放了,冰雪融化了,鳥兒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朋友還可以到郊外放風箏。)

(板書:多彩)

3是的,春天,太陽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麼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指名說說)

(2)她還會照到哪裏?她照到,。(彙報交流)

4這彩色的太陽給春天帶來了萬紫千紅,你們看(出示課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她?

(預設: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鳥語花香,百花爭豔,百鳥爭鳴)

5春天真美啊!讓我們再去感受一下這個彩色的太陽所帶來的多彩的春天吧!(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小結,感悟作者的美好心願。

1小畫家畫了四個顏色非常鮮豔的太陽,分別送給四個不同的季節,表達了他自己什麼心願呢?

(板書:美好心願)

2春天多彩的太陽使我們看到柳綠花紅,夏天綠綠的太陽帶給我們清涼的世界,秋天金黃的太陽讓我們嚐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紅紅的太陽溫暖我們的手和臉。多麼豐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畫家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畫面,一起朗讀課文吧!讀是時候要有感情!

3我們大家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心願,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早日實現自己的聯想。

板書設計:

18、四個太陽

春天

彩色的太陽

多彩

夏天

綠綠的太陽

清涼

秋天

金黃的太陽

香甜

冬天

紅紅的太陽

溫暖

美好心願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2.體會小說對比手法的運用和巧妙的構思

3.正確認識人性的美與醜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人物形象

2.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和巧妙的構思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打開這扇窗,我們可以看到人間的光明與黑暗透過眼睛,我們可以感知世間的冷與暖今天,讓我們打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走進兩個病人的世界

二、預習展臺

1.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2.默讀課文,結合圖片複述故事情節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兩位病人是怎樣的人?請用以下句式評價他們(要求:結合課文內容分析)

我想評價 ,我認爲他是一個 的人,因爲

2.文中有哪些方面運用了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3.如果把結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麗的公園”,你認爲好不好,爲什麼?

四、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產生自私的想法,羨慕甚至嫉妒別人,怎麼辦?閱讀下面的材料,請寫一條微博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位初二的男生看到班裏的某位同學用iPhone手機,十分羨慕,也想擁有一個,就叫父母買一個給他可他們家生活比較貧困,父母沒有答應他於是他就約了幾個社會青年,在那位同學回家的路上進行勒索結果沒有拿到手機的他們就開始圍毆那位同學,幸好有居民發現報了警

五、教師寄語

別在羨慕別人的幸福的哀嘆中忽略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別在嫉妒別人的幸福的痛苦中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我們的心中充滿陽光,窗的外面,每天都可以是晴天!

六、佈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戛然而止,請你發揮想像,續寫一段情節,要求寫得既有創意,又切合小說的中心意思,300字以上。

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認識“呱、紋、圈、返”等生字,學寫“影、倒、遊”三個生字。

2.在畫一畫、讀一讀、玩一玩小青蛙的話中,發現語氣詞的特點,並初步進行遷移運用。

3.圈圈、做做青蛙媽媽動作的詞,體會動作的連貫性,圈圈、畫畫波紋動作的詞,初步體會回聲的動作路徑。

教學流程:

一、教學第一段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裏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爲了幫助大家讀好輕聲詞,老師特地把輕聲詞縮小了,讀的時候可得又輕又短哦!

自由練讀,指名讀

正音:倒影,齊讀,指名讀

誰有發現?【顯紅:大月亮】,你發現大月亮了!誰來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兒呢?

這麼美的大月亮誰來讀?指名讀1,齊讀

這麼美的景色趕緊把它背下來吧!

2.這麼美的地方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趕緊再去讀讀課文吧!

2.讀完交流,這個故事有趣在哪兒?

3.哦,原來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讀2、3自然段,拿起筆來畫一畫小青蛙說的話,用上橫線。

【教師巡邏時,隨機用iPad拍下學生劃線的.句子。然後,切換到大屏幕上,進行校對交流。這個環節,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進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橋洞裏藏着一隻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出示字卡:呱】這是青蛙的叫聲,誰來叫一叫?

這是一個口字旁的字,這段話中還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顯紅:哪吧哩】說發現:語氣詞、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輕聲的

指名讀句子:語氣詞不僅要念得輕,不同的語氣詞還要念出不同的語氣。

自由練讀,指名分句讀,小結:多有趣的語氣詞呀,讓我們說話更有意思!

【出示】這裏還有一句話,你能給它加上語氣詞嗎?

“你是誰?你在哪兒?”

師生合作讀:現在我就是這隻小青蛙,你們就是躲在橋洞裏的那隻看不見小青蛙!

玩回聲:誰在學我說話呢?明明是你在學我說話呀!你怎麼這樣啊?你真不講道理哦!

前後桌練習,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趕緊去問問媽媽,【出示】

媽媽笑着說:“孩子,你跟我來!”

小青蛙心裏想:“”

語氣詞:呀吧呢啊哩

練習說話

6.【出示】青蛙媽媽帶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一圈圈波紋。

讀句子,認識紋

積累:指紋、掌紋、皺紋

理解一圈圈波紋(生畫),看,波紋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邊是個大口框

圈出動詞

看誰記得快

選擇動詞填一填

圈出青蛙媽媽的動作詞

三、兒歌復現

1.【出示兒歌】拍手讀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說話,誰學理?

寶貝連忙問媽媽,

蛙媽媽,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紋碰岸蕩回來,

原來這是回聲啊!

2.寫字:影倒遊

寫字法寶: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筆在一條豎線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離

範寫:影

倒遊:左中右結構

倒:左右一樣高,魔法圈告訴我們中間部分短

遊:左低右高三點水在一條弧線上

兒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寫:頭正身直腳放平一拳

【師巡邏,隨機各拍下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各一張。隨後切換到大屏幕,讓學生針對評價標準進行評議,並提出修改意見。】

4.互動評議。

(1)字寫正確,獎一顆星。

(2)寫對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獎一顆星。

(3)整潔美觀,獎一顆星。

教學設計方案5

一是開展教學大視導、大診斷、大整改活動。以各階段不同年級學業監測成績基礎,遵循以“縮小差距,消除分化,推動均衡,提升質量”爲目標,以教導處、各教研組骨幹教師、各科室隊伍爲主體。由陶春鴿校長帶隊,分組深入全鎮所有學校,通過全程參與學校一日教育教學活動,從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科教研、學生學習等層面全方位視導。尋求困擾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主因,針對問題逐條分析,形成診斷報告,提出整改建議,跟蹤督導,限期整改。對成績提升較大的學校和教師進行獎勵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的傾斜。

二是建立中心小學和各完小兩級連片教研工作新常態。成立“教研共同體”,啓動實施連片教研活動,着力解決規模較小學校難以開展大教研的實際問題。依據地域特點,將全鎮劃分爲南北兩大片區,同時結合鎮校實際,定期開展活動,每個大片區每學期開展活動不少於四次,每個完小每月開展活動不少於一次,逐步形成“中心校統籌安排,教導處組織實施,片區龍頭校引領示範,片區成員校共同參與”的連片教研工作常態,在此基礎上,逐步培育,建立起能獨立活動的鎮級兼職教研隊伍。

三是深入推進教研下校活動。把握“研究重心下移,研究陣地前移”的教研工作方向,通過“課題指導、觀課評議、送教下鄉、課例研討、專題研究”等多種形式,開展約點課、觀摩課、送培進校、熱點研討、課題指導等豐富多彩的教研下校活動,傳播新理念,帶去正能量,促使教研工作接地氣、出效益。

四是舉辦全鎮教師出題、解題能力大賽。以教育質量提升爲目標,試題研究爲導向,解題能力爲突破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爲目的,分學段舉辦全鎮教師出題、解題能力大賽,引導教師深入學習《課標》,研究教材,動手習題,命制一套高水平的學科試題。全面提升教師的解題能力和業務素質,積極營造勤奮篤學、嚴謹治學、不斷進取的.良好風氣,爲全鎮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能力基礎。

五是構建教幹服務基層長效機制。出臺管理辦法,從日常教研常規活動規範入手,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推動各校教學質量水平。要求每位教幹按職務分別聽評課不少於100節、80節、60節;每月與學科教師進行一次交流,參加一次教研活動;發現各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解決問題方案,尤其是加大薄弱學校的指導和幫扶工作。

教學設計方案6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染紙活動的樂趣。

2、體驗不同折法染紙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感受對稱美。

3、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二、活動準備:

盤子、顏料、紙巾若干。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嘗試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樂趣。

2、活動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折法染紙所產生的奇妙變化,掌握染紙的摺疊、泡染等方法。

四、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激發幼兒的興趣。

(1)欣賞印染作品。

交流:你們看到了什麼?這些圖案像什麼?每件作品中圖案都一樣嗎?這些圖案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感受色彩、圖案的對稱美。

2、談話討論,引導幼兒觀察美麗的印染作品。

(1)這些美妙的圖案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2)爲什麼它們是對稱的.?

(3)我們怎樣才能染出不同的顏色、圖案?

3、嘗試創作,鼓勵幼兒大膽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進行染紙活動。

(1)先將紙摺疊,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顏料中,感受紙泡在顏料中的長短與染色面積大小的關係。

(2)泡染的面積大,泡染在顏料中的時間就要長;反之,泡染的時間要短些。

(3)染好後慢慢將紙打開,平放在舊報紙上晾乾。

4、觀看重疊暈染效果,嘗試進行重疊暈染。

(1)嘗試重疊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後泡染在不同顏色中會產生奇妙的色彩變化。

(2)爲了避免後染的顏色完全遮蓋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可以不要泡染太深,時間簡短些。

5、請幼兒自由嘗試多種泡染方法,並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感受到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動)

(1)將幼兒作品放置在展覽區中。

(2)請小朋友互相欣賞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染紙方法,感受染紙的藝術美。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麼?你認爲哪個比喻最形象,爲什麼?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鬥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鬆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着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爲什麼“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願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於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麼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願望也欲強,但繼續“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註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麼?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的句子,說說作者讚頌了這類人的什麼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於寂寞,勇於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於挑戰,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明家──珍惜時間,勤於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於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鬥、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鬥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瞭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學文化,激發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啓發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闢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瞭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瞭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爲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係(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學作爲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學的起源人類計數的歷史。原來,讓現代人望而生畏的數學在它的起步階段並不是那麼高深莫測,我們現在普遍採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的遺蹟。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於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的概念,發展了數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數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選部分共6節。第1節,談人和動物的數覺。數覺是一種對數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目東西數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爲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覺的動物只限於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於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爲動物數覺的範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覺範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麼進步。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覺的概念,指出人類藉助圖形、心算、計數等輔助手段來識數不能算是數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繼續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的表示法,到統一的抽象的數概念,是數學發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場來完成,於是產生了各種模範集合。模範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後來,這些模範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範的內容,於是較爲抽象的數字產生了。

第5節,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脫胎於模範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再抽象也是基數。單憑基數本身,是不能創造出計數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到序數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識數的質的飛躍。

第6節,繼續探討基數與序數的微妙區別,並從屈指計數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藉助於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轉進到序數。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蹟,因爲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就用手錶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本章(本文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於十指分明。

閱讀本文,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字、計數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爲作者探究數學文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爲了說明什麼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係。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象說明數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爲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覺或表現數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學能力的發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的感覺極爲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到一元抽象系統的轉變過程。

(2)作者爲什麼說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爲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別?

【明確】區分數覺和計數是作者在文中反覆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學能力的本質區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於數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是人類所獨有的,它藉助於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爲計數,成爲全部數學發展的基礎。

(3)作爲一篇談論數學文化的文章,本文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儘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爲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大衆對數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爲爲有文化而非專攻數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另外,作者並沒有就數學論數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來描述數學發展的軌跡。所以旁徵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教學設計方案9

一、設計思想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六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三、學情分析

1、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注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2、學生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學中圍繞角色間的對話來學習。理解什麼是稱讚?誰對誰的.稱讚?爲什麼要稱讚?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五、重點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生自讀課文,瞭解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介紹獾的圖片文字資料,詞語卡片。

3、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刺蝟、小獾的頭飾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學流程

教學設計

鄉鎮意見

教師體會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稱讚》,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學生:什麼是稱讚?

課文中誰稱讚誰?

因爲什麼而稱讚?

稱讚的結果怎樣?

2、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讓我們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開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讀書時,帶着問題去讀。知道自己爲什麼要讀書,知道通過讀書要明白那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藉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2、再讀課文。

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3、小組內自習生字,遊戲“你指我讀”。

4、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讀的怎麼樣?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彙報。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5、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

【設計意圖: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通過自學初步學會生字,再讀中學會生字。學會生字後在去讀課文,這樣讀文和識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課文

同學思考:聽了這個故事後,你知道什麼是稱讚了嗎?

2、如果你得到別人的稱讚心情會怎樣呢?

3、課文中是誰稱讚誰的事?怎樣稱讚的呢?爲什麼呢?

4、學習小刺蝟稱讚小獾。

指名朗讀課文,

回答:他們是怎樣稱讚的?

指導朗讀。

5、學習小獾稱讚小刺蝟。

小組自學彙報。

6、你喜歡小刺蝟和小獾嗎?爲什麼?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學生從讀中感悟,並能回答出相關的問題。能夠深入的理解課文的意圖,使學生受到啓迪。】

(四)分角色表演讀

小組練習,指名彙報表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表演讀,然後在向大家彙報。】

(五)寫字指導

學習本課中的“採”、“背”

指名認讀,組詞。

師範寫,學生寫仿。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下寫字的時間。每一課中的生字應分散在不同課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九:板書設計

18、稱讚

小刺蝟小獾

消除疲勞有了自信

(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十:作業設計

1.自己選一個同學,誇誇他的優點。注意選擇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把你對他稱讚的話兒寫下來,並親自對他說說。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着稱讚你的家人。

教學設計方案10

【設計理念】

力求突出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設計特色】

引入選擇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入研讀機制,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揭示課題,教師簡介作者,讓學生初步瞭解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感受作者語言魅力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帶着要求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

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貓?

2、交流板書:

大貓 古怪

小貓 淘氣

三、理清結構,概括段意

抓住大貓古怪小貓淘氣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研究:

1、課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內容的歸納。

(以一條主線所發揮的三大作用,使初讀訓練機理清晰,環環相扣,提高了讀書效率。)

四、專題研究,理解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讀專題,即怎樣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請學生任選自己覺得最生動的一處講給大家聽。

1、教師先指導一處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應當怎樣講。

2、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的情況。

3、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後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作點撥、深化和評價。

(教師示範後,要着重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可以讓學生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研讀領悟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後,把這個過程具體地說出來與大家交流。這樣保證他們有時間去讀,有效地鍛鍊咯額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把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充分的自由,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總結談話,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說明了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準備】

每組都有相應數量的盒子、鉛筆、書。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引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先做個小遊戲:老師這裏準備了4把椅子,請5個同學上來,誰願來?(學生上來後)

師:聽清要求,老師說開始以後,請你們5個都坐在椅子上,每個人必須都坐下,好嗎?(好)。這時教師面向全體,背對那5個人。

師:開始。

師:都坐下了嗎?

生:坐下了。

師:我沒有看到他們坐的情況,但是我敢肯定地說: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我說得對嗎?

生:對!

師:老師爲什麼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呢?道理是什麼?這其中蘊含着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下面我們開始上課,可以嗎?

【點評】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搶椅子游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通過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題目:有3枝鉛筆,2個盒子,把3枝鉛筆放進2個盒子裏,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

師: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3,0)(2,1)

【點評】此處設計教師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師:5個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3支筆放進2個盒子裏呢?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筆?

是:是這樣嗎?誰還有這樣的發現,再說一說。

師:那麼,把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裏,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師巡視,瞭解情況,個別指導)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4,0,0)

(3,1,0)

(2,2,0)

(2,1,1),

師:還有不同的放法嗎?

生:沒有了。

師:你能發現什麼?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

生:一定有

師:至少有2枝什麼意思?

生:不少於兩隻,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於2枝?

師:就是不能少於2枝。(通過操作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

師:把3枝筆放進2個盒子裏,和把4枝筆飯放進3個盒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這是我們通過實際操作現了這個結論。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爲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呢?

學生思考組內交流彙報

師:哪一組同學能把你們的想法彙報一下?

組1生: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盒子裏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裏,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能結合操作給大家演示一遍嗎?(學生操作演示)

師:同學們自己說說看,同位之間邊演示邊說一說好嗎?

師:這種分法,實際就是先怎麼分的?

生衆:平均分

師:爲什麼要先平均分?(組織學生討論)

生1:要想發現存在着總有一個盒子裏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餘下1枝,不管放在那個盒子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裏一定至少有2枝。

生2: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盒子至少有幾枝筆了?

師:同意嗎?那麼把5枝筆放進4個盒子裏呢?(可以結合操作,說一說)

師:哪位同學能把你的想法彙報一下,

生:(一邊演示一邊說)5枝鉛筆放在4個盒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6枝筆放進5個盒子裏呢?還用擺嗎?

生:6枝鉛筆放在5個盒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7枝筆放進6個盒子裏呢?

把8枝筆放進7個盒子裏呢?

把9枝筆放進8個盒子裏呢?

你發現什麼?

生1:筆的枝數比盒子數多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一樣)你們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說一遍。

【點評】教師關注了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體個數必須要多於抽屜個數,化繁爲簡,此處確實有必要提領出來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裏至少放進2支。通過教師組織開展的紮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的有興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5只鴿子飛回4個鴿籠,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裏,爲什麼?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說理活動。

師:誰能說說爲什麼?

生1:如果一個鴿籠裏飛進一隻鴿子,最多飛進4只鴿子,還剩一隻,要飛進其中的一個鴿籠裏。不管怎麼飛,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裏。

生2: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生3:把5只鴿子平均分到4個籠子裏,每個籠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個籠子裏,就能保證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籠裏。

生4:可以用54=11,餘下的1只,飛到任何一個鴿籠裏都能保證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一個個籠裏,所以,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籠裏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許多同學沒有再擺學具,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用的什麼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說明存在總有一個鴿籠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一個個籠裏。

師:同意嗎?(生:同意)老師把這位同學說的算式寫下來,(板書:54=11)

師:同位之間再說一說,對這種方法的理解。

師:現在誰能說說你對總有一個鴿籠裏至少飛進2只鴿子的理解

生:我們發現這是必然存在的一個現象,不管鴿子怎樣飛回鴿籠,一定會有一個鴿籠裏至少有2只鴿子。

師:同學們都有這個發現嗎?

生衆:發現了。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於運用觀察、分析、思考、推理、證明的方法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同學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許多,那麼讓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問題。

(二)教學例2

1.出示題目: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把7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把9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師巡視瞭解各種情況)

2.學生彙報。

生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如果每個抽屜裏先放2本,還剩1本,這本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3本書。

板書:5本2個2本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裏至有3本書)

7本2個3本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裏至有4本書)

9本2個4本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裏至有5本書)

師:2本、3本、4本是怎麼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師:觀察板書你能發現什麼?

生1:總有一個抽屜裏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如果把5本書放進3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生:總有一個抽屜裏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裏,每個抽屜裏先放1本,還剩2本,這2本書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兩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餘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裏進行研究、討論。

交流、說理活動:

生1:我們組通過討論並且實際分了分,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生2: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裏,每個抽屜裏先放1本,餘下的2本可以在2個抽屜裏再各放1本,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

生3∶我們組的結論是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麼怎樣才能夠確定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個物體呢?

生4:如果書的本數是奇數,用書的本數除以抽屜數,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會發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商加1本書了。

師:同學們同意吧?

師: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爲抽屜原理,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也稱爲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3.解決問題。71頁第3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小結:經過剛纔的探索研究,我們經歷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思維過程,我們獲得瞭解決這類問題的好辦法,下面讓我們輕鬆一下做個小遊戲。

【點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儘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裏,看每個抽屜裏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

師:我這裏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五位同學每人任意抽1張,聽清要求,不要讓別人看到你抽的是什麼牌。請大家猜測一下,同種花色的至少有幾張?爲什麼?

生:2張/因爲54=11

師:先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舉牌驗證。

師:如有3張同花色的,符合你們的猜測嗎?

師:如果9個人每一個人抽一張呢?

生:至少有3張牌是同一花色,因爲94=21

四、全課小結

【點評】當學生利用有餘數除法解決了具體問題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屜原理。

教學設計方案12

第一課時

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裏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裏的美景。(板書:頤和園)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着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瞭解什麼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裏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通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着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麼?(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在什麼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遊覽的地方畫出來。(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遊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爲什麼喜歡?你從哪裏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裏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遊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麼讀?爲什麼這麼讀?(指導讀書)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可作者爲什麼先寫長廊,再寫萬壽山,最後寫昆明湖呢?他爲什麼這麼寫呢?我們下節課來討論。

三、佈置作業:

同學們,頤和園那麼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遊產業,旅遊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遊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願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目的:

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遊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爲什麼作者只帶我們遊覽這些地方呢?(生自由發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裏呢?你能當一個小導遊,來帶領大家遊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和作者一起遊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業: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

教學設計方案13

本課程的研修活動主要圍繞您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實踐、反思、評價和修訂。請根據自己在本校上課的教學進度,結合教材選擇一個主題,編寫一份規範、詳實的教學設計方案。請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 提交教案: 提交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要求:

1.確定自己的選題,教學設計方案寫清楚:姓名、單位、課題名稱、年級、教學時間等信息;

2.爲你的教學設計方案設計好各項內容,主要包括選題、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等

3.以發表主貼的形式發表您的教學設計,主貼標題爲:姓名+教學設計方案名字,並以附件形式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附件命名爲本教學設計名字+年級,如:《When was he born 》八年級

注意事項:

1.請您保持自己作業的原創性,我們謝絕從已有資源(網絡、參考書等)的直接拷貝,原創性將作爲本作業評價的重要標準。

2.互評:閱讀本班其他成員的教學設計方案,選擇自己認爲優秀的教案,以回帖形式發表自己觀點,說明對該教案的看法和改進建議。請指出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提出建設性意見,請認真評價哦,只有您真誠的評價他人,別人纔會給您的帖子提出寶貴的意見。

3.邀請:您可以在評價某人教學設計的同時,邀請他來評價您的教學設計方案,也可以通過站內短消息的方式來邀請同班同學,您的主帖回覆數量將計入您的總評成績哦!所以趕快行動起來,多多邀請同學來互評吧!

篇二: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一、 概述: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14頁第15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於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二、 設計理念

1. 《語文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跨越式發展的理念。

3. 語文學科教學“以讀爲本”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技能

1. 能自主認識“次、瓜、燕、什、麼、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 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利用掌握的觀察方法,觀察比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抓住特點進行手寫練習。

四、過程方法

1. 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夥伴互相評議、小組合作探究,師生感情對讀等,不能讓學生按着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 以讀爲主,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閱讀拓展資源,實現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閱讀拓展資源、特別是“加星”資料的閱讀,實現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利用學校留言板的寫作、展示、評價工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學習語文的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學以致用,根據學生掌握的觀察方法,指導寫字練習,並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再發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融匯發展。

五、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利用媒體,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 從品讀大量有關“仔細觀察”的故事中,培養“只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就能瞭解事物的特徵,並有可能有發明有創造”的思維品質,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 培養學生喜歡寫話、喜歡創作表達的情感。

六、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利用多種方法學習記憶了生字詞、學寫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拓展閱讀了“跨越式”閱讀資源中“識字通”的內容,能初步感受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初步瞭解課文共描寫了燕子媽媽和燕子有三次對話。爲第二課時歸納主要內容,實現情感目標的跨越做好了準備。

2. 學生是河北省豐寧三小一年一班的"跨越式"實驗班的學生。從一開學就進行“跨越式”的實驗研究,每位同學都有良好的識字基礎,朗讀基礎,樂於進行手寫表達。

3. 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喜歡提問,對語文學習很感興趣。

七、 教學策略

1. 讀,理解內容。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朗讀 時讀音要正確。不錯讀,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重點讀準生字字音。對課文中的長句子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自然停頓,訓練領悟自然停頓的一般規律,爲理解詞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細讀,理解意思。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細緻的有重點的朗讀訓練,以更好地理解體會有關詞句的意思,達到順利通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目的。課文的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體會重要詞句的有效工具。教學時,可先指導看圖,思考:圖上畫着誰與誰,它們在幹什麼?然後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不理解詞語,提出來討論解決。

第三步:品讀,體驗情感,可分角色進行朗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恰當的語調,緩急的語速,輕重的語音。邊讀邊想象。他們在說話時,小燕子既懂禮貌,又興奮驚訝神態,燕子媽媽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不同喜悅之情。

2. 演,明白事理。

在學生能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即讓學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媽

媽,進行藝術再創造,身臨其境地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細觀察,認真學習,一定會不斷髮現事物的不同特徵,一定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3.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爲創設情境的工具,卡通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豐富資源,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輔助作用。

八、 資源準備

1. 自制ppt課件

2. 本節課中教師使用的資源是:“情境導入”、“生字複習” 、“課文學習”、“ 資料城”、 “寫話練習”等模塊。

3. 學生使用的資源:課本、“生字複習”、“課文學習”、“ 資料城”、“ 寫話練習”等模塊。

九、活動過程設計與分析

第二課時

(一) 創設情境,看圖說話:(3分鐘)

1. 資源準備:課件中“創設情境”按鈕(配樂描述)

師: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媽媽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它告訴我說,它們家的小燕子可聰明能幹啦!今天燕子媽媽要當着大夥兒的面考考小燕子,老師想讓同學們和小燕子比一比看誰表現得更出色,敢不敢?

生:敢!

師:好樣的!我們先來讀一段文字,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

生讀:小燕子聽說西瓜好吃,就問媽媽:“媽媽,西瓜長得什麼樣?”媽媽說:“你現在會飛翔了,自己去看吧!”小燕子說了聲“媽媽再見”,就飛出家門。小燕子可高興啦!它想:這次,我一定要仔細觀察(chá) 。

2. 過渡:

燕子媽媽剛纔悄悄告訴我,說你們生字讀的真準, 該輪它給小燕子出題了。燕子媽媽是怎樣考小燕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作爲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喜歡幻想,常常會把自己天真的感情注入到周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對擬人化的童話情有獨鍾。根據這一特點,我創設了以上導入情景。在激起學生表現慾望之後,進入複習環節。生字的複習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本課中,我把生字編成了簡短的童話,既體現了本單元主題中的自立思想,又爲本節課“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主題做好鋪墊。

(二) 學習課文,品讀感悟:(17分鐘)

資源準備:課件中“課文學習”模塊

1. 從問題入手,體現學生自主學習。(3分鐘)

師: 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讀文,然後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 燕子媽媽出了哪些問題?(用直線畫出媽媽的話)

(2) 小燕子每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告訴媽媽的?(用波浪線畫出小燕子的話)

學生自學課文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細心觀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點,“進步”是文眼。第一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燕子媽媽對小燕子的鼓勵。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而且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更仔細。

2. 解讀課本,深層感悟。(14分鐘)

(1)過渡:剛纔同學們學得可真認真!誰願意把燕子媽媽出的問題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

“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麼不一樣?”

“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麼不一樣?”

(3)指導朗讀。(重點朗讀“看看 、 再去看看 、 再去仔細看看”)

生自由讀。

師示範讀。(生體會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啓發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同桌同學每人當一次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打破傳統的串講方式,先精讀媽媽的話,採用自由讀,同桌互聽互讀的方式,教師示範讀的方式,凸現難點。

(4)過渡:小燕子完成任務後每次回來都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學生彙報交流:

a.小燕子第一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師:小燕子有所發現了,它心情怎樣?

生:很高興!

師:那我們就帶着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大聲朗讀。

b. 小燕子第二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師:小燕子又有新的發現了,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非常高興!

師:你能不能用朗讀的方式把小燕子的這種心情表現出來?試試看吧。

學生齊讀。

c.小燕子第三次完成任務後是怎樣對媽媽說的?

生:“媽媽,媽媽,我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小燕子可真了不起,每一次的發現都不一樣。它的心情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了呢? 生:小燕子更高興啦!

師: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高興,聲音越來越上揚,對媽媽的呼喚也越來越親切。 師範讀句子。

學生模仿讀。

(5)學生把三句連起來對比着讀讀。

(6)師生共同進行分角色表演。 師演媽媽,生演小燕子。

(7)師:小燕子媽媽太高興了,所以,當着大家的面,它就誇獎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爲什麼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學生討論交流:燕子的觀察角度在變化,一次比一次有難度,一次比一次觀察得仔細。

(8)師:燕子媽媽感覺到小朋友跟小燕子一樣聰明能幹:同學們說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真了不起!我覺得,我們比小燕子更棒!不信,你就仔細觀察圖或看看書中的第一自然段,也許你還能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呢,趕緊找找看!

引導發現: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冬瓜硬,茄子軟等特點。

設計意圖:品讀小燕子的話,採用分句品讀的形式,充分體會小燕子內心情感的.變化,從而明白小燕子的觀察角度在發生變化,一次比一次詳細、認真。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瞭解的基礎上,就應該點題了。於是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討論,爲什麼燕子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步的設計讓學生在問題中回顧了全文。同時啓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實現情感目標的大幅度跨越,達到移情的目的。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意識,同時也爲深化主題,我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或看書

第一段,去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爲總結昇華推波助瀾。

教師小結過渡: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事物的特點;只要我們認真仔細地觀察,就能瞭解事物的特徵,並有可能有發明有創造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資料城看看吧!

(三) 內化情感,拓展閱讀:(10分鐘)

資源準備:課件中“資料城”模塊,學生的《拓展閱讀材料》。

1. 請你讀資料城中 《大自然的語言1》、《大自然的語言2》、《誰說得對》、《蘋果落地》讀完的同學接着讀71頁的《科學的種子》和76頁的《壺蓋爲什麼會動》。一邊讀一邊想,哪篇小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1分鐘)

2. 學生進行閱讀。(8分鐘)

3. 個別彙報讀後感。(1分鐘)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發散學生思維,激活想象,開闊視野。在閱讀中,我爲孩子們選擇了2首通俗易懂、富於童趣的小詩、2篇科普故事,2篇有關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讓孩子們去閱讀,並且用“必讀”和“選讀”兩種方式對閱讀內容加以引導,讓孩子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題材來體會認真仔細觀察的重要,積累文字材料,將語言文字內化成自己的內心情感體驗。爲後面的寫話練習做鋪墊。

(四) 寫話練習,評價交流。(10分鐘)

1. 資源準備:課件中“寫話練習”模塊。

學生進行寫話練習。(8分鐘)

師:是呀,只要認真仔細觀察就能瞭解事物的特徵。下面,我們就用手中的筆來描繪我們眼中的事。(出示寫話內容)

(1) 想一想你熟悉的一個人或一種景物是什麼樣子的,把你觀察到的寫下來。

(2) 仔細觀察你最喜歡的水果,寫幾句話 。(提示:可以選擇一種水果寫一寫。也可以選擇兩種水果寫一寫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作品交流。(1分鐘)

2. 教師總結,學生談收穫。(1分鐘)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不一一展示同學們的習作了,課後大家還可以互相欣賞,相互點評。孩子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14

課前談話:

聽說咱們班有很多愛聽故事的同學,誰喜歡聽故事?你喜歡嗎?你呢?看來我們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講個故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或幻燈內容導入)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裏的一切,雖然艱辛,但她無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幫婆婆洗腳,這儼然已成爲一道溫馨而又特殊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爲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驚訝。這時,她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看着如此貼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裏暖烘烘的,感動地淚流滿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爲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麼?(這真是個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聽故事。這位媽媽真孝順──你打心眼兒裏欽佩她。媽媽和孩子都很孝順──媽媽爲婆婆洗腳的行爲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我寫課題──(板書:將心比心)然後請生讀課題。

2、你們手中拿的就是這篇文章。課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出示:現在請自由讀課文三分鐘,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後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麼)

3、把你認爲最難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句並正音)

4、讀的不錯了,現在老師想聽你們說說,讀完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幫助“我”的奶奶推門的事。(對,這是你說的這件事是不是這個意思?)(板書:幫助推門)

⑵ 例如:母親打針,護士紮了好幾針才扎準,母親沒有責備護士。(你是要告訴大家這位母親能──板書:理解過失)

⑶ 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裏有什麼感受?(文中有個詞你能說出來嗎)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溫暖)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親身經歷着這兩件事,你的心裏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邊默讀邊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讓我們先來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鬆手”

⑴ 說說爲什麼溫暖了你的心?

生說:這位阿姨很善良,溫暖了我的心。

師:哪些字詞能讓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門:爲什麼?如果不一直拉着會有什麼後果?

⑵ 她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裏會怎麼想?(學生暢談到的“真誠幫助,善良”等等中,教師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對這樣的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與真誠地幫助。)

⑶ 朗讀:

讀出暖暖的感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開手。)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的話。”

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呀,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着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⑴ “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① 說說爲什麼讓你感到溫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紮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麼樣?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爲什麼還那麼“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麼想?(順學生的話隨機:從哪裏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⑵ “只見……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緊,再來一次。)

① “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爲什麼讓你感到不簡單?(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② 引讀:

當年輕護士爲母親紮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着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着──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麼說──“不要緊,再來一次。”如果你是母親,你會怎麼說──(引言:

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③ 你認識到了嗎?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⑶ “母親拉着……這段最後”

① 爲什麼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麼感情?)(愛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裏裝的都是孩子、關心、無私。)

② 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不是。原來是抱怨的。)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爲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例: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我自省的角度:我爲什麼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纔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四、拓展空間,昇華情感

過渡: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

2、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着: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這句話發自肺腑地對女孩子說──

女孩子請把這句話獻給男孩子──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五、迴歸文本,自然拓展

1、(板畫出心,三十秒鐘沉浸)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爲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麼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

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g、k、h和韻母組成的三品音節,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2.藉助拼音,正確認讀“畫畫、打鼓”2個詞語,認識“畫、打”2個生字。

3.正確朗讀兒歌《說話》。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朗讀兒歌《說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母,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個聲母朋友,誰還記得?(指名回答)

帶上他們的韻母寶寶,我們一起來乘坐火箭,看看你們能不能成功發射。(ppt示,開火車讀)

如果把這些音節拼成詞語,你還會讀嗎?(指名3人)

過渡:你們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們這麼聰明,想要考考你們,請你們猜一個謎語,看看你們會不會被她難倒呢?聽老師讀謎題(PPT出示)你們知道謎底嗎?(西瓜)誰能把“瓜”這個音節拼出來?

【評價:你太聰明瞭,老師還沒教,你都會拼了。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guā怎麼拼。上節課我們學過g加ā拼成了gā,這是兩拼音節,那你知道我們今天學得guā是音節嗎?(真棒!)它跟我們之前學得兩拼音節相比多了一個介母,你知道三拼音節是如何構成的嗎?(聲母加介母加韻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讀好三拼音節啊,有個小祕訣:聲輕,介快,韻母響,三拼連讀很順當。跟老師一起讀。我們一起再來拼一拼guā。你學會了嗎?下面老師要來考考你了。(PPT出示:你會拼讀嗎?指名2生【評價:你讀得真不錯,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看看你們能認識幾幅,我們來開列小火車。(PPT出示,指名學生直接說圖內容)

師:把圖去掉,你能用咱們剛纔學過的方法拼讀下面的音節嗎?(PPT示,指名)

師:小朋友,學會了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讀讀下面的句子嗎?老師讀前面,你們讀後面。(PPT示,師生合作)

過渡:孩子們真厲害,爲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帶大家一起去郊遊,好不好?(好)但是呀,我們可別顧着自己玩兒哦,和我們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們先去小熊貓家看看。

二、認讀詞語和生字

1.學“畫畫”

師:去別人家做客,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敲門、問好)誰來試着跟小熊貓問問好?(指名2人)

走進熊貓家,你們看,他在幹嘛呢?(畫畫)

小朋友們有沒有興趣和它一起學畫畫?(有)

先來看看他畫得是什麼?(出示圖,指生說)

【評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1)認“畫”的音

師: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拼一拼這個“畫”?(PPT/板書出示畫的三拼音節h-u-à→huà,指名3人拼讀,全班齊讀)連起來讀呢?(出示畫畫帶拼音)

(2)認“畫”的形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畫畫嗎?你們都喜歡畫些什麼?(指名3人)

【評價:看來以後我們班可能會有很多小畫家呢!】

你們看,也有些人,他們和你們一樣喜歡畫畫。(出示畫蛇添足和畫龍點睛的圖片帶文字)這兩幅圖都可以用一個帶有“畫”的四字詞語形容。哪個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圖可以用哪個詞語形容?(你真聰明,你怎麼知道的?/你們看,圖上的兩個人在幹嘛呢?畫得是什麼?又給蛇添上了腳,這就叫“畫蛇添足”)我們一起讀一讀。

那看第二圖,有小朋友知道嗎?(方法同上)

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畫畫去拼音)我們來開列小火車吧。一起再來讀一讀。

2.學“打鼓”

過渡:我們畫好畫了,一起帶着小熊貓去小老虎家吧,你們看,小老虎在幹嘛呢?(PPT出示“打鼓”帶拼音)

(1)認“打”的音

“打”這個字是擊打的意思,誰能來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認“打”的'形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打”這個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記筆順)

小老虎用什麼打鼓?(手)所以打這個字,左邊就是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丁,合起來就是“打”。用我們學過的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你會了嗎?

你能幫打找找它的詞朋友嗎?(指名組詞)老師也爲你們帶來了它的一些詞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傘sǎn等圖片)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個詞。(PPT)老師還爲這兩個詞朋友編了首小詩,大家一起跟我讀一讀,站起來動一動,邊做動作邊讀。(PPT)【課間活動】

三、學兒歌

1.學第一句

過渡:玩得開心嗎?帶着兩個小夥伴,我們一起去小溪邊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條小溪怎麼樣?給你帶來了什麼感覺?(PPT)

(漂亮、美麗、水清)

風一吹,小溪流會怎樣?發出了什麼聲音?(嘩嘩、嘩嘩)(課件出示第一句)誰能用剛纔的方法拼讀譁?

小溪流見到小朋友們一定非常開心,誰能讀出它的開心?(指名2人)

評價語:你還不夠開心/你讀得不錯,有點開心了

2.學第四句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小溪流裏可能有什麼小動物在玩耍?(小鴨子)

小鴨子可能會在裏面幹嘛呀?(捉魚、玩遊戲等)它們捉到魚了嗎?捉到魚的小鴨子會怎麼叫?(嘎嘎、嘎嘎 開心愉快)那沒捉到魚的小鴨子呢?(傷心難過)

誰來試着讀一讀這句話,你可以當捉到魚的小鴨子,讀出你的開心來,也可以當沒捉到魚的小鴨子,非常難過。誰願意試一試?(PPT出示:小鴨子說話,嘎嘎,嘎嘎)

3.學第六句

師:夏天到了,小溪裏面可能會長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嗎?

(預設:荷花、荷葉 黑板貼畫 )

師:荷葉上誰來了?(小青蛙貼圖/動畫)小青蛙可能在幹嘛呢?(捉蟲)你來誇誇這隻勤勞的小青蛙。

(預設:小青蛙,你真勤勞!/小青蛙,你真棒!等)

師:小青蛙被我們誇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課件出示)(PPT)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做一做勤勞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連讀

師:現在我們連起來把剛纔學過的三句話一起讀一讀,讀出不同的感情來。自己先在下面試試,等會兒我們來比比誰讀得更好。(男女生賽讀)

師:小鴨子、小青蛙在小溪流裏開心地玩耍着,還不時發出響聲,它們其實是在和小朋友用它們自己的語言說話呢。(PPT出示“說話”)

5.學第二句

師:夏天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它們玩得正高興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點也聞聲趕來了。小雨點又是怎麼說話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讀)

你怎麼知道小雨點這樣說話?

(預設:平常聽過/通過拼音認識這兩個字/跟爸爸媽媽學得)

【師評價:看來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幫我們小朋友認識更多的字,所以我們更要學好它了,對嗎?/跟長輩學習也能獲得知識呢】

6.學第三句

師:正在送信的小鴿子看到它的好朋友們在小溪流裏玩得那麼高興,飛來跟它們打招呼,它是怎麼說得?你能不能來學一學?(咕咕,咕咕)

連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你來試試。(指名)

【評價:你讀得真不錯,誰能像他這樣來讀一讀?/你還沒把小鴿子的開心讀出來,誰再來試試?】我們一二兩組一起來。

7.學第五句

師:幾個小動物想玩兒捉迷藏的遊戲,於是又請來了它們的好夥伴小花貓一起,小花貓受到邀請可開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連起來讀(出示句子)三四兩組齊讀句。

8.整首詩連讀

師:一句句的大家會讀,把這幾句變成一首兒歌,你還會讀嗎?(PPT出示:說話)先自己在下面讀一讀。老師來做這條小溪流,戴頭飾指名5人合作讀。

小朋友們都想讀,那我們一起來讀讀,不過老師加大難度了,ppt出示摳詞讀句。

9.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你猜猜,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它們又會怎麼說話呢?(PPT)

10.學唱兒歌

小朋友們讀得都不錯,爲了獎勵大家,老師把這首兒歌編成了小曲,你們聽。(聽音頻:說話)

我們也來學着唱一唱吧。(掌聲給自己)

四、佈置作業(PPT)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老師想把掌聲送給大家。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裏,下課。(課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