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瞭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學會生字新詞,會用“陶醉”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教學工具

有關本課規定的掛圖、小黑板、幻燈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能理解“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並能用“陶醉”一詞造句。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發展,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4、出示目標(幻燈)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實施目標

一、導入新課,帶入情境。

播放錄音《月光曲》

二、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解釋:斷斷續續

(2)這琴聲爲什麼引起他的特別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兄妹的對話)

(4)貝多芬爲什麼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幹了什麼?(彈琴)

(6)他爲什麼彈琴?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麼?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貝多芬懷着這種感情,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板書:彈第一首)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8)爲什麼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麼方式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板書:月光曲)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月光曲》的。在這茅屋裏,此時能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着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什麼?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時海面上怎麼樣?

(3)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嗎?爲什麼他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聯想,進而講述聯想和實在事物之間的關係。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睜着不大的眼睛”。恬靜是什麼意思)

(5)樂曲彈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了沒有?爲什麼沒能及時發覺貝多芬的離去?(他們被優美的琴聲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幹什麼?

(7)記的是什麼曲子?(《月光曲》)

(8)爲什麼要連夜把它記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創作《月光曲》)

(9)是什麼原因激起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

  檢測目標

1、《月光曲》作者是誰,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

2、指名說說哪些是聯想部分,哪些是實實在在的景物。

3、朗讀課文,背誦規定句子。

  矯治目標

(1)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分辨實物和聯想。

(2)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

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補差補缺工作:譜琴聲聽同月光、琴聲、事物寫談話情作過第一首激動月亮初升、海面、想彈用程第二首激情像是波濤洶涌的大海

作業佈置

1、熟讀、背誦全文。

2、片斷訓練。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麼寫?

(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運用實實在在的景物和聯想。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一、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二、鞏固剛學過的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範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說,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課《月光曲》(板書課題)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二、自學課文(默讀)

三、讀後提問(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什麼的傳說?(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傳說)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3、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並抄下來。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導語: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即興創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們誰能把你瞭解的貝多芬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學生交流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讀──組詞語讀:

萊茵幽券蠟瞎陌

盲鍵粼縷恬洶錄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

券:quàn(下邊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蠟燭:這兩個字的偏旁不一樣。

幽的筆順:

3、解詞:(學生互相質疑、解疑)

幽靜:幽雅寂靜。課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靜。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悽清而幽靜。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

4、指名讀課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中創作出來的?

  三、默讀課文

把課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多讀讀,把自己的感受簡單批註下來,同時畫出自己的疑問。

1、學生獨立默讀,完成批註。

2、在小組中質疑、解疑,記下在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

3、在全班交流時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四、練習

出示練習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抄下來。

微弱的燭光十六七歲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輕紗似的微雲雪亮的浪花

恬靜的臉上大大的.眼睛

波濤涌洶的大海美妙的琴聲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範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課件:

《月光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說,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運行課件《月光曲》,音樂聲起,幕徐徐拉開......)“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音樂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問題提出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師:《月光曲》是首什麼曲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讓我們來看看樂聖貝多芬的一生吧: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瞭解《月光曲》是什麼。]

  三、學習生字詞語

1.學生自學生字詞,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不懂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吧?會用這些詞語寫個句子嗎?“(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4.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設計意圖:準確掌握本課8個生字詞,提醒學生讀準”茵“”霎“”粼“的讀音,注意”盲“字的書寫,讀準”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讀法。]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絃的詩篇。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一自然段總的介紹了《月光曲》的來歷。]

  五、學習課文第二意義段

1.讀書。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麼?(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爲什麼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啓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2.“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

師:爲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

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朗讀。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後討論。

(1)貝多芬爲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後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爲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裏,兄妹倆相依爲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爲什麼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爲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散步(聽)

談話

(同情)

貝多芬

走近(彈)

曲子

(激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爲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悽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麼關係?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爲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爲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爲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穫。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彷彿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後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預習《小音樂家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