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大綱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第一課時: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一、導入:

題目中的奇趣

這個目不識丁的保姆與一本書,能有什麼聯繫呢?

二、自讀課文。老師巡視,發現並幫助解決有關字詞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瞭解“阿長”的稱呼。

是她的姓?是她的名?是形容她生得高大?它的來歷究竟如何?

2、阿長與“長媽媽”、“阿媽”

阿長還有兩個稱呼:母親稱之爲?我稱之爲?

如果說“長媽媽”還略帶些敬意,那麼阿長呢?

但就是這樣一個阿長,爲我買回了《山海經》。

3、填空:

__________(身份低微、不受關注)的阿長,買回了讓我__________(渴慕已久、朝思暮想、牽腸掛肚)的《山海經》;作者通過這件事,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_________之情。

四、認識人物:

但只寫了這一件事麼?

作者還講述了那些事?

那些事是着重記述的?

通過這些事,我們能看出她是怎樣一個人?

1、幾件小事:

①、喜歡絮叨

②、嚴格管我

③、睡姿不雅

④、規矩繁瑣

⑤、講“長毛”的故事

⑥、謀害隱鼠

⑦、買回《山海經》

2、兩個語段指導朗讀

設計說明:

模仿與品讀,我把這個設計視爲本課中極重要的環節。

以往,我們匆匆地從幾個事件中“概括”出結論,而實際上,人物形象可能尚未在學生的腦海裏鮮活起來,學生還沒對人物產生最起碼的興趣,還沒對文本產生最起碼的好感,這是很成問題的。通過兩次朗讀指導,部分地解決這個問題。

A、語段一: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麼?你要記着,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提示:

這是一個鄉下的粗人、窮苦人,命運的無可把握,使得她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執拗地相信過年的禮數,都更加虔誠地面對神靈偶像,“圖個吉利”的心情極爲迫切,語氣想必是堅決的。但說出來的東西、強作的要求,往往不可能靈驗。下文寫她倉促的動作、惶急的神態和她的若有要求狀,便體現了這一點。所以,這更像是耳邊的叮嚀、親密無間的囑託。除此之外,還要讀出長輩的語氣、想望的情態(如,“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溜溜……”;注意省略號裏的自我陶醉)。

B、語段二:

“那裏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麼?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提示:

注意此段中的提示語:“嚴肅”。

注意上文中的“那麼,你是不要緊的”。

語氣很不平、特較真。覺得受了輕視。

所以,

第一,強調陣勢——“一排一排”。

第二,強調後果——“就炸了!”

此處應該模仿得誇張些。

3、概括人物個性:

從以上描述中歸納:

多事、粗俗、迷信、爽直……

探究語言點:

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長媽媽身上“可愛”的壞毛病。

正如文中所說的:

“……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只是這段話實在有些囉嗦,最後這句本身也有可疑之處。

——“雖然……但倘使……可只得……”

不便說卻還要說,又何必繞這個彎子呢?

結論:

強調了我是個怎樣的人——明道德、知廉恥;

可即便是我這樣的孩子,都忍受不了長媽媽。

這等於爲她的“粗俗”蓋棺定論。

補充說明:

至於爲什麼不直說“討厭”,而說“實在不大佩服”,驗證兩點:

第一,和上面的說法相同——“我”是有分寸的。隱忍而委婉。

第二,“我”是有期待的。潛意識裏,我還是希望,阿長是個可讓我“佩服”的人——就像那位和藹的叔祖。但她實實在在算不上。這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一段話,正有相似之處:“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爲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第二課時

導入:

“但是(一再轉折)”裏的奧祕:

上課中我們看到了長媽媽的多事、粗俗、迷信、爽直。

但是,文中卻用了很多“但是”。

請學生說出文中的一連串轉折:

——以“雖然我實在不大佩服她”開頭

大致的情形如:

雖然背地裏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雖然我實在不大佩服她,但她卻懂得許多規矩;可雖然她懂得許多規矩,但這些規矩卻繁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都覺得非常麻煩;可雖然她的規矩繁瑣之至,但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因爲她能對付長毛;可雖然我有一時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但這種敬意終於完全消失,因爲她謀死了我的隱鼠;可雖然這種敬意完全消失,但我又產生了新的敬意,因爲她給我買來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經》。

(這麼多的轉折,到底說明了什麼呢;長媽媽不變,但我對長媽媽的態度在變?)

初解:

我的眼裏阿長不同的兩面

前半段寫缺,後半段寫優

“欲揚先抑”的寫法特徵

深解:

如此說來,唯有最後一事值得懷念;

那麼,是不是這樣呢?請看《山海經》一事:

1、從“三哼經”說起——

本課第三次朗讀指導,模擬長媽媽的語言。(讀出成就感)

提問:

早讀課的時候,有同學問我“三哼經”是怎麼回事,有誰知道?

結論:

“三哼經”、“有畫兒”,可見,從書名到內容長媽媽都不甚瞭解。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識字的長媽媽,就是這樣一個對《山海經》缺乏瞭解的長媽媽,爲我買回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完全不可想象!——這就有了當時的“震悚”和事後的感慨: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2、但是,長媽媽的話還是很可疑,因爲:

“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如果你期望別人帶給你一本心愛的書,你會怎麼介紹?

既然“都對她說了”,爲什麼長媽媽對書名和內容還是知之甚少?

長媽媽來問我時,我到底說了些什麼?

想象訓練:寫一段阿長與我的對話。

提示摘要: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A、“長媽媽”的稱呼略帶些客氣,“阿長”呢?

B、言語裏隱約的意味——隨便說說,不抱期望。

C、上文到底寫了些什麼?(可不可以是種傾訴)

結論:

我根本不可能給阿長這樣的“白丁”詳細地介紹這本書,

但也絕不像文章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只毫無來由地說說而已。

因爲阿長的“保姆”身份,我對於她是有着一份天性的依賴的。

所以我所說的,定是我的渴望、我的急迫、我的無奈、我的煩惱、我的苦楚:

即,我是怎樣知曉這本書的,我是如何盼望而不得的,別人對於我的態度等。

我把所有的這些,都對阿長說了。如此看來,

阿長之所以給我買這本書,是因爲它的內容豐富嗎,是因爲它經典獨特嗎?

是因爲她是我的保姆就得處處寵着我、依着我,我要什麼她就給什麼嗎?

不,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長她深深地感受到:

這,是我的“最愛”。

3、何以見得是“最愛”?“誰”的最愛?

——誰是“我”?我是“誰”?魯迅?作者?

學生髮言;閱讀文段,朗讀指導:

“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料之外的……我懼憚她什麼呢”

(關鍵詞:偉大的神力、特別的敬意、深不可測、謀害、極嚴重地詰問)

結論:

這些詞語看起來極誇張、極嚴肅,但在大人們的眼裏卻童趣無限;無不暗示着,文中的“我”只是一個孩子,我在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阿長給予我的一切。阿長,給了我難忘的童年;而我,給了阿長什麼?

給了她純潔無暇的童心和真心,給了她天真的崇拜和感激。

爲什麼課文中出現那麼多的轉折,不正是因爲,那是“孩子”嗎?(回解“但是”裏的奧祕——孩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放到一起,對一個人作一個綜合的、整體性的評價;因爲“孩子”,那就成了記憶中的`點點滴滴,成了懷念中的一幕一幕)

4、用故事裏的事,造出美麗與深情的語言:

這是一個(睡覺時會將胳膊擱在我頸子上)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會用她肥胖的身軀在席子上擺“大”字)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過年時會教我許多禮節規矩讓我吃福橘)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處處關照我不許我頑皮打我小報告)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善於講我愛聽的長毛故事與美女蛇)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不知道《山海經》爲何物卻還能給我買來)的長媽媽……

(學生填空)

結論:

這是一個卑微渺小的保姆,這是一個能夠貼心貼肺愛我的人,這是善良與仁厚,這是“阿長與《山海經》”(解題:爲什麼不是“長媽媽與《山海經》”)。我們的一生中,這樣的人還能有幾個!他們也許就是我們的外公外婆,也許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他們也許貧窮,也許弱小,他們也許健在,也許死去,但,他們一直與我們同行,一直默默地注視着我們成長。如果斯人已逝,請讓我們說一聲: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他)的魂靈!

(個讀、範讀、齊讀)

5、回解兩個文段:

①、長媽媽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嗎?

——當然有,這毫無疑問!這個神力就是長媽媽對我的愛。

②、文段:

“我很願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兩家書店都緊緊地關着門”。

所謂“疏懶”——

說得含蓄點是“疏懶”,說直接點,是這位和我們相處和睦的老先生也未留心於我的心事、我的需要。

所謂“不肯真實地回答”——

說得好聽點是“不肯真實地回答”,說難聽點,是沒人願搭理我這個小屁孩的一點點小小的請求。對於《山海經》這孩子的玩物,他們是不屑的,纔會故弄玄虛,不肯真實地回答我。

然而,阿長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