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八年級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1。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長媽媽是一個怎樣人?

2.把握課文中作者情感變化過程,學習欲揚先抑表現手法?

3.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中作者情感變化過程,學習欲揚先抑表現手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入新課學習。】

每個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童年時光,因爲那時我們天真無憂。當代作家馮驥才在他文章寫道:“我上高中時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鄉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書。往昔美好故事,親切人物,甜醉情景,就想鮮活花瓣夾在書頁裏,再翻開都變成了乾枯了回憶。誰能使過去一切復活?那去世外婆,不知去向摯友,媽媽烏黑捲髮,久已遺失那些美麗書,那跑丟了藍眼睛小白貓……還有快手劉。”我們熟悉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也寫過《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關於他童年文章,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將美女蛇故事講得生動而又詭祕人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寫他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

課堂實錄

一、介紹作者及《山海經》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魯迅及作品有更全面的瞭解,進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1。魯迅簡介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多篇回憶性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爲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魯迅作品簡況: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2。《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也沒有定論。近代學者多數認爲不是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國作品,《海內經》4篇則爲西漢初年作品。主要內容爲民間傳統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術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

二、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下列生字注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預習,藉助工具書自行解決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駭(hài)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瘡疤(chuāng bā) 懼憚(dàn)

詰問(jié) 渴慕(mù) 疏懶(shū) 霹靂(pī lì) 矩(jǔ)

灸(jiǔ) 擄(lǔ) 悚(sǒng) 懿(yì) 孀(shuāng)璣(jī)

【惶急】恐懼着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害怕,畏懼。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粗拙】粗糙低劣。切地羨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啓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小組自由討論。

1.朗讀1、2段,思考:爲我們介紹了長媽媽那些方面的信息?說明了什麼?

明確:身份:保姆;名字:用的別人的,真實姓名不爲人們所知。說明她社會地位低下的普通的勞動婦女,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權利,沒文化。

2.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 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爲什麼這樣安排?

明確:文章寫了:“長媽媽”名字來歷。長媽媽喜歡切切喳喳。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桔,還教給我很多道理。給我講長毛故事。給我買來《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卜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依次領會並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阿長性格特徵,總結歸納阿長形象。

明確: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着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4.依照文中時間次序畫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感情態度詞句,對比前後感情有什麼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方法?

明確:學生在課文中畫出,師生共同明確,作者對他“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對他繁瑣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而後對他講長毛故事產生“空前敬意”,但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心意,因爲“這種敬意”,後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最後他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敬意”,因爲作者說:書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纔有作者後來真摯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後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祝福:“仁厚黑暗地母呵,遠在你懷裏永安她魂靈!”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人物形象給人意外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就叫先抑後揚寫法。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5.作者對阿長有着怎樣思想感情?

明確:縱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純樸熱情、善良仁慈、關心小孩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課後小結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瀆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爲“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課後習題

1。 抄寫並記會本課的生字詞,按小組檢查驗收。

2。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在班上交流。

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事件 感情

a、愛說閒話 →不大佩服、

b、“大”字睡相 → 討厭、不耐煩—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 → 非常麻煩

d、“長毛”的故事 →空前的敬意(善良的諷刺)

e、買《山海經》 →產生新的敬意(買書)

先抑 → 後揚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瞭解課文的記敘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對上節課的內容的回憶,同學們能更迅速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來。】

回顧上節課內容,在思考中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分析了阿長這個人物形象,誰能夠口頭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徵?

2。作者在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時,用了一種什麼寫法?作者敘述的幾件事情中,屬於“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屬於“揚”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明確:

1。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2.先抑後揚。屬於“抑”的方面的事件有:

A。喜歡切切察察;

B。不許我走動;

C。睡覺擺大字;

D。懂得許多規矩,教給我很多道理;

E。講“長毛”的故事

屬於“揚”的方面的事件有:買《山海經》。

課堂實錄

一、研讀買《山海經》一節,思考並討論下列問題:

【設計意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啓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 學習能力。】

1. 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麼?(請用一句話概括)簡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我”渴慕着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起因:我從遠房叔祖那裏聽說了《山海經》,很想看這樣的圖畫,但別人不肯幫我;我有沒有好機會去買,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知道我的'心願,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在她告假後的四五天,給我買回來《山海經》,讓我又驚又喜。

結果: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這四本書是我最爲心愛的寶書此後。我就更其收集繪圖的書。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麼?

文中寫道那位遠房叔祖的疏懶,別人又不肯真實的回答“我”,而長媽媽主動來問,“我”知道他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他說了,就連“我”也不抱什麼希望,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助“我”。這裏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和對“我”細緻入微的關愛之情。

3。阿長來問《山海經》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我”想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爲阿長不識字,沒文化,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何況她一向似乎並不善於關心“我”,因此她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4。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應?

“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表現了“我”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5。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因爲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麼給“我”操心費事,況且她又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6.文章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不多,用的是一種敘述語言。爲什麼不詳寫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呢?(留下想象的空間),你認爲她是怎樣買到這本書的?

提示: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攤書店,操了多少心等。

7.這件事可以表現長媽媽的什麼特點?

對孩子心思觀察細緻,關心孩子,熱心幫孩子解決疑難,樂於助人。

8.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二、問題探究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本文的主題。】

1.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麼?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爲線索的。

2. 爲什麼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繫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着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錶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爲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係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 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3。你認爲本文的題目好不好?爲什麼?

對於買《山海經》,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描寫,作者只是隨意的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他卻真的買了回來,這令作者對他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三、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

課後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爲人誠懇、熱情,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力口深體會。

課後習題

當有一天阿長爲“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麼話?請寫幾句話描述它。

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感知人物 煩瑣、愚昧、迷信 善良、樸實、真誠

拎出線索 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細節 豎手指、睡覺姿態、古怪儀式、講長毛

想象創新 緊扣人物性格、聯繫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