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1

《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有難度,因爲這是他們與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這篇課文教學設計的時候,第一個立足點便是立足三年級,關注學情。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學生第一次與文言文接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朗讀,通過教師的兩次範讀,示範正音以及詞句間的停頓,幫助學生熟悉古文的語感,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感覺舒服,從而願意去親近古文。之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經歷多次朗讀後,幾乎可以背誦,至此,完成課後的第一題要求。一方面,學生在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弘揚人文精神,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推薦了一篇簡短的小古文《孔融讓梨》,同樣也是學生熟悉的故事,讓學生學以致用,保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課後推薦了兩篇帶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一是司馬光的另外一則小故事,一是稍微長一點的學生熟悉的古文,讓學生自讀自賞,體驗閱讀的樂趣,激活繼續深入瞭解的願望。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從教學的方面上,第一個環節——朗讀,本班學生從低年級就有進行經典誦讀,如《論語》、還有本學期的《道德經》,學生對於古文並不是一張白紙,若是可以讓學生先自由試讀,隨後再是老師的範讀、帶讀,給學生較爲充分的自學自悟的空間會,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其二,在於課文的講解上,比較零碎,講解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做到以讀代講。若是換爲一個問題“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進行彙報,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收穫會更大,對於課文的理解會深刻;其三,在板書設計方面缺少故事“結果”的呈現,板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簡潔的語言、符號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本節課上缺少司馬光破甕的結果,簡單的故事情節呈現,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有助於學生藉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從而達到本節課的另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學有所獲,但如何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如何培養質疑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尋找出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這方面還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不斷努力。

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2

初次拿到課文《司馬光》,因爲是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麼?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在讀和理解上可能會有些無從下手,但生活中也有過一些積累,如國學誦讀當中接觸過一些這樣的句子,所以也不會太陌生。所以我決定採用圖文對照、結合註釋、查找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大意,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羣兒”中的“兒”指“小孩子”。還有“登”、“持”、“擊”等,教學中我讓孩子藉助註釋學習,如,先舉出註釋中有的“庭”,再讓孩子去研讀。也許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學生的“先學”很重要,但初學時應當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點撥。

小古文還是要以誦讀爲主,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那麼這可以放手讓孩子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於是範讀,跟讀,接龍讀,師生互讀,就這樣整整讀了半節課,孩子興趣非常濃厚。我明顯地感受到學生越讀越流利,斷句也非常恰當。讀得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朗讀,而是入情入境地品讀。

文章很短,內容也很好理解。爲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在讀通課文之後,我讓他們演一演。學生分組飾演羣兒,一人飾演司馬光,一人飾演落甕兒,一人旁白。果然,通過演一演能夠幫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學生們大部分都能夠按照課文內容演出來。

在對比現代文與文言文的區別時,學生們都能夠說出自己的感覺。有了這次學習的經驗,再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去。繞着看的當兒,我發現學生再讀文言文時確實老練了許多,而且是非常饒有興趣地去探索語言的藝術。

學完此文,我又爲學生們推薦了了一些簡短的文言文,孩子們學古文的興趣可濃了,而且也學到了一些讀古文的方法,他們有收穫我心應足矣。

文言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3

一、強化閱讀。

文言文是學生平時讀的很少的一種文章,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文言文的語感差,進而導致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不夠。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讀得多了,學生的語感強了,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也就會變得輕鬆起來。在複習中,教師最好能引導學生將文言文多讀幾遍,然後再對重點字詞進行點撥,這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強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對於文言文的複習,教師切不可“包全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絕不是在教師的教授下能提高的,而是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歸納逐步提高的。在文言文的複習中教師只需對重點字詞給予適當點撥,然後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自學。自學前教師應歸納一些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如:組詞法、補充法、引用註釋法、猜測法、查閱工具書等。學生有了這些方法,教師就可以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照文章進行口頭翻譯,有疑難的地方作上記號,自學結束後,再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學生的疑難之處,最後教師對個別難點進行疏導,這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熟練掌握了各種各樣的文言文閱讀方法,在考試答題中也就會運用自如了。

三、強化歸納和總結。

文言文有很多字、詞屬於古今異義字,還有一詞多義,一義多詞等等,而這些字詞又常常出現在中考試卷中,所以,教師在組織文言文複習的時候,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可採用教師示範法,即教師對每類字、詞舉五至十個例子,然後學生將初中八冊的類似字詞再舉五至十個,最後給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通過歸納、總結和交流,對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四、強化訓練。

教材中的文言文,學生畢竟都學過,閱讀起來肯定比較輕鬆,如僅限於教材中的文言文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在課本外找一些難度適中的文言文語段,讓學生運用積累的閱讀技能,進行一定的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再次檢查自己積累的是否充足,自己的閱讀技能是否熟練掌握。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不是要教會學生多少東西,而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知道語文包含多少東西,要讓學生自己去多讀一些東西,多想一些問題,語文教學切不可急功好利,只注重抓暫時的分數,而降低了學生的培養要求,教出一些高分低能的應試機器。這和素質教育是相背離的,語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也絕不是分數就足以反映出來的,更不是幾天就能見效的,作爲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的就是一種韌性,清楚要做的是讓學生領略到語文世界的繽紛,而不是塞給學生什麼。要循序漸進,陪着學生走到到達語文世界的大道上,把學生引到到達知識彼岸渡口。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他們,把他們被異化了的能力重新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