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1

這堂課超出原先設計,學生自由討論,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精彩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驚喜不已;這堂課也使我開始探索語文課堂的功能性,語文課堂究竟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呢?

1、語文課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首先,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你是怎麼理解的”“說說你的理由”“談談你的看法”等等,使學生能夠盡情地“自由參與”,

然後,教師要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教師則需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於質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學生的求疑精神。

最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

2、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學習主體,教師要培養學生敢於表達的能力。

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都應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重視,我們應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要善於創設一個寬鬆的氛圍,應用恰當的形式,誘導學生把自己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從而形成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當學生對於前人所謂的“定論”有了懷疑,不再人云亦云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是多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並通過教師的評價,在學生中積極倡導一種敢於爭論、敢於發表不同見解、敢於向權威發起挑戰的精神。

3、漢語言作爲我們的母語,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廣泛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身邊人文環境、圖書、網絡等收集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教師更要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課外,跟廣闊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創造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讀書與實踐相互融合的大語文教育。本堂課我就是利用了身邊的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客觀形象感知了文本對象,然後把這種感受應用到語文學習當中來,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4、語文課程的包容性,綜合性,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決定了教師要培養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聚合思維能力。

學科滲透題是是中考語文試題一種新的題型,此類題目意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的理解、分析、判斷、綜合能力,命題者有效的利用其他學科的語言信息和知識串聯成具有一定問題情景的知識網絡題,不僅考查學生的各學科知識內容,還要考查課外內容,新課標對綜合性學習的闡釋、對跨領域學習的提倡、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要求,爲中考語文試題提供了有力的考查依據。這些將促使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和世界的命運,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

本堂課關注了造型欣賞、人文景觀等其他學科問題,帶領學生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擴大自己的知識範疇。作爲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不僅關注政治、經濟、自然、文化、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熱點、焦點問題,更要廣泛涉獵各種學科知識,還要經常思考這些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性,爲跨學科考查奠定基礎,最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掌握運用已學會的其他學科知識來解決語文學科問題的能力。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2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用了兩個課時上完了《蘇州園林》,走出教室,心裏感到特別輕鬆和愉快。一直以來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課程的理念教說明文,在教學中得意實踐。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中,我打破傳統的“串講”,先創設情景導入,再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說明“蘇州園林”共同特徵的句子,然後仔細閱讀課文,從2—9段中找出含有“圖畫”的句子。我想:學生如果能夠找出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說明的特徵和說明的順序,但這有一定的難度,對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的初一年學生來說是否會完成,我心裏沒有底,但總想試試,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學生很聰穎,一下子就找出來了,真讓我爲之一振。再指導學生爲這10個句子標上序號,分組討論,找出說明整體、局部、細部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歸納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各自的說明對象,從而解決每段的中心句。第二課時學生配樂選段朗誦,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準確性的句子已經是水到渠成了。課堂結束之前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討論“課文的結尾是否畫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繼續寫下去會寫什麼?”;想象並設計“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學生紛紛動手,擅長畫畫的用彩筆勾勒,長於寫作的用語言描繪。學生筆下的校園美五彩繽紛,雖然稚嫩,但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已得到培養,學生的思維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拓,學生身上閃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如果說還有不足的話,就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於培養。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終身受益,語文老師責無旁貸。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3

說明文教什麼?學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學習說明的順序,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是說明文教學的基本定位。可是教學《蘇州園林》這樣一篇典範的說明文,怎樣設計才能使說明文教學有語文味呢?使學生讀出語文味呢?

我想,作者寫說明文難道要記住這些說明順序、方法才能寫好嗎?我突然想起,葉老先生寫這一篇文章是給蘇州園林的影集寫的序,何不從這點出發設計教學?有了這個想法,我進入課堂後,我設計了幾個問題;1、作者給誰寫這篇文章?2、他要告訴他們什麼?3、作者怎麼寫的?然後引導學生看註釋,明確寫作目的,再引導學生抓住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抓住圖畫美這一特點。第三個問題,我引導學生:蘇州園林那麼多處,作者是怎麼選擇寫作點,來告訴大家他要告訴大家的蘇州園林這個特點呢。我覺得這三個問題深入淺出,操作性強,從課堂來看,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後在課堂上讀中有析,析中有讀,課堂很有氣氛。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我們平常學習說明文太多的理性、邏輯與條理,使說明文的教學課堂就像說明文一樣枯燥,即使是公開課,爲了避免枯燥,也常常去抓語言點來設計,所以每次選擇初二上第四單元賽課時,老師總是選擇《大自然的語言》來講,因爲這篇文語言很有特色,如果說明文語言平實就難以出彩。而《蘇州園林》的教學,讓我發現,說明文教學抓住說明文的內容設計,從說明文目的、內容出發能使說明文課堂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