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2021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2021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1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

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是關於春天的,識字一有八個四字成語:春回大地、萬物複數……一開始我覺得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的觀察春天,這些詞語是很難理解的。當我從百度上打開一個課件,課堂思路一下子明朗了。課件中有一幅春姑娘的畫面,我由她導入了本課的教學。

春姑娘沉睡了一個冬天,她帶着禮物來和我們玩耍了。誰知道她都帶來了些什麼呢?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起來了。有的說是溫暖的陽光,有的說是漂亮的花兒,有的說是春雨……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精彩極了。同時,我們又回顧了上冊的《陽光》《雨點兒》,既與前面的內容相聯繫,又學習到新的詞語,在相機出示精美的畫面,這樣一來對這八個詞語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且興致勃勃。

不過,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讓同學們提到春天開的花,居然說出有菊花,這是孩子們經常犯的常識性錯誤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實際,因此我們應多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認識一個偏旁“草字頭”,學會7個生字和會認9個字。在7個生字中,要重點指導讀準“青、前、香”的字音。9個認讀字要讀準“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記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筆畫筆順記字形。

1、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讓學生指指哪是小學堂。

2、讓學生觀看過去農村破舊房屋、矮窄門、小低窗、房前房後樹少草多的錄相。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小學堂爲什麼最漂亮。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張揚,熱烈的學習氣氛給人以很大的感染,具體體現在:

1、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遊戲。根據學生這一特點,結合教材實際,張老師創設了找字寶寶等多種識字的小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識字,識字教學紮實、到位。張老師在讓學生理解柳樹各部分名稱時,用髮梢來作比,既形象又生動,結合了學生的實際,學生易於理解。

2、課堂上張老師建構了一種以人爲本的開放式教學,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孩子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孩子輕鬆上陣,暢所欲言,說春天裏的人,說春天裏的物,讓他們有機會說、敢於說,甚至人人爭着說,轉變了以前以老師爲主的“一堂言”所帶來的有的孩子缺乏交流的興趣而“甘於寂寞”或怕同學笑話而“金口難開”。

接下來我提點我的想法:我覺得本課張老師對“醒”“軟”的用詞準確性讓學生體會得不夠。如果在說到柳樹醒了時,師如果能邊說邊出示可愛的“柳樹娃娃”,柳樹娃娃醒了,舒展枝條,慢慢長大的課件,這樣學生將有更好的感性認識,再讓孩子們展開想象,說一說在春天裏,還有什麼醒了呢?孩子們憑着對課文的感悟,結合生活經驗,能說出“小草醒了;小花醒了;青蛙醒了;小溪醒了……同時在理解“醒”“軟”時,還可通過擺出動作、表情來體會,在說柳枝軟了時教師也可再問句:“小柳枝爲什麼會軟了呢?”如果能這樣做的話,可能不僅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鍛鍊,思維空間也能得到更大的擴展,能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用詞的準確性,同時也爲第二課的仿編句子做好了鋪墊。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在上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課的結尾,我請學生幫烏鴉想想別的辦法,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有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些方法,儘管有時候不切實際,但總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可是,有一個平時不太會發言的學生一下子想出了好幾種方法,我正想好好表揚他一番時,他的同桌“舉報”了,說他是看了自己買的《跟我學語文》纔回答的。

由此,我也想到了上學期學《小兔運南瓜》這課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然後用幾句話把辦法寫下來。也是這個學生,在課堂上說得疙疙瘩瘩,可是寫的話卻通順連貫。

現在的家長深怕孩子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總是給孩子們買很多教輔材料,這些教輔材料也是“雙刃劍”,用的時機和方法都要好好把握,如果家長能在課前輔導孩子進行預習,課後及時複習或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讓孩子養成事事依賴教輔書,自己不動腦筋的習慣的話,恐怕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在教授《畫家鄉》一課時,我隨機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的家鄉在哪裏,很多孩子回答“清怡小區”“宣家小區”等家庭住址,看來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家鄉”。於是,我給孩子們做了簡單的講解,然後又讓孩子們進行了回答,這次孩子們的答案回答到了點子上,他們有的說自己的家鄉是沾化,有的說自己的家鄉在青島,有的孩子甚至能夠說出自己家鄉的一些特產。通過這種說話訓練,孩子們樂於表達了,也爲他們進一步瞭解和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更激發了孩子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

接着,我即興介紹了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在內蒙古,我介紹了我們那裏的風景和特產,孩子們一直認真聽着,興致勃勃的樣子,接下來學習的這整個的一節課,孩子們的狀態都很好,整節課下來效果非常好。

平時的授課中,我常常會以教材爲中心,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就直奔主題,把很多說的環節討論的環節都省略掉了,爲了給複習鞏固和練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可是實際上,有時候孩子們對課文無法做到很好的理解,或者產生不了一定的興趣,那麼孩子們這一節課勢必對課文和生字的掌握和理解都不夠好。教授《畫家鄉》我隨機介紹了自己的家鄉,使孩子們產生了對祖國各地不同“家鄉”的嚮往和興趣,使得接下來的授課順理成章。

在《語文園地六》的學習中,讀讀背背這一部分內容,我又聯繫了地圖,向孩子們介紹祖國各地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象,使孩子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祖國的神奇,接下來的背誦就越加輕鬆了。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明白了聯繫生活實際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後的教學工作要多運用生活引導教學。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新課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大家雖然都在實踐,也都處於與學生同樣的起跑線上,但我們畢竟是教育者,有的東西還要老師們的不斷引導,領着我們的孩子也走進新課程。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如何讓我們的課堂與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在平時的課上也是經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認識生字,讓我們的課能與生活接軌,這也是對我們課堂的最好延伸。在我的這堂課上,也是在學生學習生字以前,讓他們先說說“這裏有你以前認識的字嗎?你是怎樣認識的?”目的是想激起學生生活的火花,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讓學字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繫,而且也鼓勵了像這樣的學字方法及途徑。這對學生學習語文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就顯得特別得重要。

在教材的處理上,我也注意與學生們的實際相聯繫,使我的課能“立足於文本,又不拘泥於文本”。比如在學習濤濤的家鄉後,我讓學生以濤濤的身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對文本進一步地延伸,學生可以自己加減內容,除了書上的,還可以是圖上看到的或自己想象到的。這樣也能拓寬學生的說話空間,同時使課堂顯得更加豐滿。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努力成爲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

新課程理論提倡教師的角色的轉位,觀念的轉變。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做學生的學習夥伴,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所以在我的課上,往往會聽到這樣的問題:“你讀懂了什麼?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發現?你知道了什麼?”。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答案,自主地探究。比如在學習濤濤的家鄉這一段時,我只是問:你讀了課文,讀懂了什麼?沒有做過多的提示。這樣,我就留給學生很大的思考空間,學生擁有主要的發言權,老師這時已不再是領導者,而成了學生們的學習夥伴。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能真正的體現,學生的學習也纔是自主的、探究的。

三、改變評價方式,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評價

傳統的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的評價爲主,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根本沒有發言的機會。這種評價,使學生在性格和情感受到壓抑,難以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不易形成創造性人格,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視野的拓寬。而現在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評價與自我評價,提倡讓學生自己來參與評價。在我的這堂課上,有位小男孩在讀課文後,我問他:“你認爲你讀得怎麼樣?”那位學生也很老實,搖搖頭說:“不好。”還讓他請一位自己認爲讀課文不錯的學生來朗讀。恰恰這位被請的學生有個地方讀錯了,好些同學都在笑他。那位同學臉都紅了。這時我隨機應變,馬上抓住一位笑得最大聲的女孩子,故做糊塗地問:“你爲什麼笑啊?”她說:“他哪個地方讀得不好。”我馬上有追問:“那你能讀好嗎?”使得剛剛的笑聲,變成了一陣學生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聲,我覺得我能抓住這點細微的東西,讓它碰發出智慧的火花,還是值得探討的。

四、圖音結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我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大量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說話,這樣就降低了說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說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幾張形象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說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說。另外,我在課前安排的家鄉圖片的欣賞,也是喚醒學生對美的感知,從而激發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新課程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課,課程改革爲我們帶來的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爲,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春曉》是語文版教材一年級下第三單元的開篇課文。對於這首詩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記得我的小時候,我們會惡搞這首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也來大狗熊,誰也跑不了。”還是蠻合轍押韻的,那時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是帶有一片歡笑。今日以教師身份觀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詩卻讓我覺得陌生之極,遲遲不敢動筆去寫教案,無從下手……

想來想去,這首詩唯一的落腳點就是讓熟悉的故事變得有新鮮感。這是我這節課的着手點。

於是,認真地觀看了竇桂梅老師的《遊園不值》教學視頻,期待從中受到些許啓發。最後反覆琢磨了好久,課上下來,自己還是非常滿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誦之感。

一直認爲,古詩是最接近中國人性靈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幾千年的歷史滄桑中,有些古詩湮沒在洪流裏,有些古詩雖保留卻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課上,我要從孩童抓起,讓學生進入古詩,還原古詩的本來面目。所以,我選擇了帶領孩子畫分平仄,再依據平仄而吟誦。看着孩子們時而皺眉標註,時而放聲開唱。我不得不承認,這和朗誦相比,不甚好聽。但我也不得不直言,這越聽越有味道,“難聽,是因爲你不懂它。”

二、覺與不覺、知與不知中的品讀。

孩童對於古詩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並不打算把古詩拆分了投給學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詩的氣味,揉碎在學生的記憶裏。說起來很浪漫,實際上就是從高度去理解,給學生的不是古詩的文字,而是古詩的感覺。所以在課上,重點帶領學生理解了,詩中的“覺與不覺”“知與不知”。

孟浩然在這樣的一個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麼?沒有感受到什麼?

孟浩然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特別是最後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們討論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們出現了兩種觀點:

不知道,因爲他問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爲他看見了滿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嘆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最後我們達成觀點:他不知道具體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這裏既有疑問又有疼惜。

古詩是我鍾情的東西,我希望能夠讓我的孩子們含英咀華,吟誦作詩,這節只是一次小小的嘗試,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說是失敗,總之,古詩教學,我們在路上!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節課給了我啓發,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把“讀”作爲教學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複—重複—再重複。在螺旋遞進的重複中,學生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2、以學生爲本,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閱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麼?”“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爲什麼?”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3、多元朗讀,培養學生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麼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