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拓展閱讀課文內容易懂,文章比較淺顯,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我在教《燈塔》時,選用了“談話、引導”的教學方法,選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語言,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勇於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三者互爲一體,又互爲促進。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琅琅的讀書聲貫徹整節課,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2、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時間、思考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把各項語文基本功訓練落在實處。

3、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現自己。

4、讓學生參與板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也暴露出以下問題:

1、學生在朗讀時,我沒有適時加以指導,應在重點之處加以引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2、我認爲還應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加強,能駕馭教材,能駕馭課堂。

3、對學生的賞識不夠。賞識是一種信任,賞識是一種溝通,賞識是一架橋樑,賞識可以使師生溝通無限。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探索與追求。作爲一名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深入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讓我們的課堂成爲高效課堂,成爲快樂課堂。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少年旅行隊》是一組散文詩,它由《出發》、《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詩組成。這六首散文詩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繫。該組詩以少年旅行隊的遠足旅行爲線索,寫了旅行隊隊員們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抒發了隊員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們渴望到生活的海洋裏探索求知,在生活實踐中鍛鍊成長的美好心願。

該組散文詩短小精巧,富含詩意哲理,把紛繁的事物經過高度濃縮,使之呈現出簡潔美,給人以啓迪,令人從中品味出詩意。詩人柯藍沒有用長者身份灌輸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孩子的口吻,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想象生活,感懷生活,拉近了溝通的距離,增強了親切感。全篇筆鋒自然流暢,語言親切活潑,抒情色彩極爲濃重,容易打動讀者感染讀者,讀後能給人以啓迪與思考。

《少年旅行隊》這篇課文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爲數不多的散文詩之一,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學生:第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去體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涵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第二緊緊抓住散文詩的特點,放開讓學生自學這幾首詩,通過總結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學時去品富有詩意的句子和蘊含哲理的句子。學生自學的方向很明確,也教給了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的普遍的方法。第三是讀生活是老師這一部分時,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學生並不一定懂得生活中的萬物如何爲師。借用文中三個問句來問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學問,那麼這些學問如何成爲自己的認識呢?生活中的事物怎麼來當我的老師呢?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學生認識到“可以給我們學習的機會”“激發我們探索的願望”“帶回來去研究”等。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我所執教的《徐霞客遊記》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十組的第一篇主體閱讀課文。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爲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並將其遊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的傑作《徐霞客遊記》,歌頌了徐霞客不畏艱險、鍥而不捨、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結合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明確地將這節課進行了定位:

一是通過閱讀理解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裏,讓學生知道他的一生爲中國的旅遊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是在閱讀理解中幫學生體會徐霞客不畏艱險、鍥而不捨、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三是聯繫上下文理解“卓爾不羣”等詞語,領悟“閱讀大地”的含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本課教學時,我借學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難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和開放性的問題:從哪能看出徐霞客是一位“奇”人?讓學生在一個問題的引領下展開自主學習,之後,在全班交流的環節中通過教師的順學而導,一步一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處。學生在默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反覆讀一讀,在旁邊批註後,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這是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內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心的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狀態,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了智慧,同時情感受到了薰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一節課學生始終圍繞一個問題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頭腦是清楚的,學習思路是清晰的

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再精彩,環節再精細,如果離開學生對課文的熟練掌握也談不出獨到的理解,讀不出味道。所以,設計有目的的朗讀,有層次的朗讀和多樣的讀書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不然,學生一切的回答都將是誇誇其談,都將是空洞的說大話。離開文字本身談感受,任何話語將缺少力度,所以,只有在熟練讀書、讀句子的基礎上,再去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後想要傳達出的思想,那時的理解和體會纔是最準確的,最有價值的。因此,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我設計了多種指導朗讀的方式,如默讀、指名讀、想象讀、配樂讀、抓重點詞語體會讀……試圖通過多樣的讀書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真正走進徐霞客的內心世界。

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自己畢竟還是年輕,不論在課堂駕御能力上,還是教材的把握上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也留下了些須遺憾。

一是在教學中感覺自己導的痕跡還是重了些,總是放不開,牽制學生的地方多了些,讓學生讀的說的少。二是課堂的節奏控制的不是很好,當有學生回答出現預設中沒有設想到的情況時,引導語處理的比較生硬,有些急於求成。三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傾聽不夠專心,因爲只是想着自己教的思路而忽略了對學生及時的評價。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一、“讀”什麼

本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實例,從“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這三個方面分別說明激光的三個特性:激光具有很強的方向性、激光經過凸透鏡的匯聚可達到超高溫度、激光的速度很快以及激光沿直線運行。

我想,孩子如果能夠從課文中感受到激光的“奇異”,並從文中總結出激光的特性,應該算是“讀懂”了吧?

所以,我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讓學生暢談對“激光”的印象,學生列舉了許多實例,我順勢將着眼點落在“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上,並板書下這三個關鍵詞,結合課題總結到:“這真是奇異的激光呀!”瞭解“奇異”的一方面含義——神奇的特點。並進一步導讀:“爲什麼激光被稱爲‘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引導學生選擇其中的一部分自讀自悟,並輔以批註。在彙報交流的環節,學生說得雜亂而無章,我一步步設問,引着學生將激光的三方面特點總結出來並應用因果的關聯詞語將語言串聯了起來。接下來,我對課文進行拓展,引導學生說一說激光的其它特點以及用途。最後再回扣到課題中“奇異的激光”瞭解奇異的另一方面含義——神奇的應用。我想,課上到這裏,“讀”的任務應該完成了吧?(之所以用問號,是我對“讀”的深度與廣度的把握也不太肯定,請大家看後給點意見。)

  二、“學”什麼

說明文中“學”的內容,我想應是以下幾方面:生動、準確的說明方法;清晰、完整的文章結構;嚴謹的說明語言等。

“學”的環節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依據這篇課文,我從比較閱讀入手激趣。

上課伊始,我以複習導入,總結出了“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這三個方面,並讓學生回顧了藏在這三個小標題之下的激光的三個特性。並出示課件將這三個特性用簡煉的語言連綴成一段話,找學生讀一讀。讀過之後,我問到:“你學得我這篇縮水的說明文與作者的文章相比,哪一個好一些?好在哪裏?”學生衆說紛紜,有說“激光經凸透鏡匯聚溫度很多,到底有多高,並不知道。”有的說“激光到底有多亮,亮到什麼呈度沒有作者寫得清楚。”還有的說“這樣寫就解釋不了激光爲什麼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以及最準的尺了。”我順勢導學,問到:“看來還是作者寫的這篇說明文讓大家喜歡,那麼,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將激光的特性寫得那麼的準確而生動呢?選擇其中的一部分,自己細細讀一讀,並做好批註。”

學生在彙報時,從詞句的角度入手,涉及到生動而準確的說明方法的運用和準確的語言上。我又引導着學生感受到“最準的尺”這一部分的開頭與其它開頭的不同,體會其設置懸疑、吸引讀者的作用。從篇章的角度入手,我又引導着學生髮現了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以及“小標題”的妙用。

  三、困惑

1、兩課時上下來,相比較於之前的《獻你一束花》《凡卡》《普羅米修斯》等記事、抒情的文體來說,“讀”得比較輕鬆也容易把握。但“學”得比較雜亂,對“學”的內容應用所側重吧。就這篇說明文來說,側重點應放在“說明方法”“小標題”的教學上。

2、對於文章含義較深刻的文章,如何把握“讀”的深度與廣度,教師怎樣提高自身讀文的能力?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從三年級開始,我就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並有目的地進行分層訓練:從讀通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到能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的質疑;提高到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用筆給課文寫“眉批”,寫上自己的體會和理解;到現在的能蒐集與本課內容聯繫緊密的課外資料,並能獨立進行處理,孩子們自學語文能力得到質的提高。

由此,我在工作中摸索到了一條活學語文的路子──在開放的教學空間中,架一座聯通課內與課外的橋樑。

1、內外拓展:

以課文爲載體,向課外拓展。即以課文內容爲“引子”,爲話題,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蒐集資料,很自然的把語文的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校外、社會中,更廣闊的知識空間裏,使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繫起來,使語文學習成爲學生自主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語文,用語文通過多種渠道蒐集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個性、特長。並有助於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於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前後溝通,互爲參照,形成共鳴。

  2、兩頭延伸:

課前,指導學生了解學習內容並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這樣的學習纔是真正自主的學習、有效的學習。

課後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迴的開始,教師要通過巧妙的點撥、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做到以一點引一篇,以一篇帶一組,使學生從中多渠道吸收知識、開闊視野、發展個性。如教學《凡卡》一文,進行小結後,許多同學都對小凡卡悲慘、無奈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氣憤。我便趁勢讓學生寫續寫。又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很多同學對家長教育和自己的接受有很多的感受和建議,我就讓學生把這篇優秀的課文推薦給家長們看,並以書信的形式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上,我們共同朗讀課文精彩段落,互提希望和建議,非常有意義和價值。我還發現,現在孩子們接受到的來自各種媒體的信息與我們的語文教學很不和諧,比如電視機裏胡編亂造的《東遊記》,課外讀物的“談情說愛”,網絡世界的刺激等等都衝斥着學生的眼睛,嚴重影響他們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汲取。

因此,我指導學生讀名著,推薦性的看中央八臺的“老片新看”,使學生了解祖國悠久而燦爛的語言文化,進一步提高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鑑賞能力,有助於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