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大綱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1

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難以相比的。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構成的綜合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倍感親切,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少教師喜歡藉助多媒體進行閱讀或作文教學。

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於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也會成爲干擾因素,影響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節選)》、《巍巍中山陵》等篇目時,不少教師往往只是匆匆地組織學生朗讀一下課文,然後就用大量時間放映有關的影視片段;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或是寫作這方面的作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製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等等。這些課件固然能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衝擊,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但它所佔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本解讀或運思動筆的時間。在許多“觀摩課”上,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學生抱怨“課堂上轟轟烈烈,課後卻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這樣一些課。

爲什麼學生們課堂上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癡如醉,但過後卻猶如過眼雲煙: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所寫的作文也並不見好——不少學生甚至於還是寫不下去呢?

主要原因在於:語文課是語言實踐課,這一本質特徵要求一切教學手段都必須以語言活動爲主體,以語言媒介爲中心,而不是相反。藉助任何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最後還都必須落實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上去。否則,就是名副其實的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光看不練假把戲。”以學習記敘類的文學作品來說,運用直觀手段,就是爲了通過“形象”與“抽象”的鮮明對比,促使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用詞來標誌和塑造形象的;通過對比來展示這兩種語言的區別,促使學生更快的掌握語言文字,而不是簡單的以影視語言替換文字語言。藉助影視畫面的閱讀課,最多隻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寫什麼”的理解,而對於“怎麼寫”則極少觸及。尤其是對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麼寫”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師務必及時憑藉畫面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的語言文字的“回放”和“還源”——迴歸文本,探究作者是運用哪些語言材料和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或者景物的。也就是說,憑藉影視畫面以更直接地領悟語言大師是怎樣以典範的語言來表述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這纔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根本任。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2

  一、計算機在輔助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誤區

1、應用多媒體教學即是語文教學現代化的體現

語文教學的現代化,不是媒體運用的現代化,不是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決定教育未來的不是技術而是觀念。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能促進語文教改,也可能強化傳統教育,關鍵在於使用者教育觀念是怎樣的,一個觀念落後、只知“滿堂灌”的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只是找到了一個更有效的灌輸工具,教學的過程由“人灌”變爲了“電灌”。課堂從普通的教室搬進了多媒體教室,教師由講解員變爲了放映員,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並沒有改變教學的本質。

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語文教學的改革是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爲中心、以知識傳授爲目的、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現狀、強調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可見信息技術的運用也只有更新語文教學觀念,才能在改革語文教學中產生巨大的作用。

2、多媒體的應用是“輔教”而不是“輔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如果僅基於多媒體能使教學形象、直觀、易懂、易記,以此來加大課堂的信息量、以形象的演示代替學生的想象、以視聽取代學生的朗讀、以多媒體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那就太膚淺了。在本質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最根本的優越性,是改變學生由聽教師的“口傳”所形成的被動地位,到學生完全以主人翁的地位對媒體展示的信息進行觀察、加工和處理,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整個教學過程不再是圍繞“教”而進行的,而是關注學生的“學”,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不是輔助語文教師的“教”而且輔助學生的“學”。

  二、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的引入爲傳統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覺衝擊。在不違背中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語文多媒體教學又有其自身獨特的目的。作爲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多媒體的應用應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體應用要能提供更豐富的課堂教學信息容量

語文課是進行語言信息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個信息傳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要在一定時間內爲學生傳導最多的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應儘可能地擴大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單位時問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傳遞、知識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課堂的密度。

2、媒體的運用要善於創設情境、啓發想象

現在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範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語言優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但教授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乾舌燥、學生一頭霧水;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體會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體,能更好地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這樣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引人多媒體時一定要善於創設文章情景,啓發學生想象。

3、多媒體教學應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語文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展,它可以成爲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爲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起其強烈的求知慾。

4、利用多媒體要能活躍課堂氣氛。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地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於課堂,並將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於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撥動他們的心絃、使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多媒體服務於教學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能爲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應該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選取能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的內容。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條件之一,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誇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3、簡約性原則

課件所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佈局要突出重點,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要注意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避免多餘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量(有可能,儘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蒯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容易干擾學生的感知。

4、藝術性原則

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所以優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這是比較難做到的,但是我們所追求的)。

5、適度運用原則

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不要“滿堂灌”),讓他們理解、思考、交流、質疑。

語文多媒體教學爲語文教師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賴的幫手,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爲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但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它只是起輔助的作用。我們只有分清主次,並結合語文教學的特徵,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真正的現代化。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3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的廣泛應用既豐富了課堂容量,又使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激發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自從多媒體在語文課堂廣泛普及和大範圍的實施應用以來,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打破了傳統僵化固定的模式,以其豐富性、生動性給語文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從而推動了語文現代化的進程。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無可否認的,但隨着課堂和多媒體的進一步整合發展,多媒體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根本所在,作爲老師----課堂的主導者,更應該在新形勢下認清本質,防止本末倒置,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老師所認真反思的。

以下,是我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所思考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1.年輕教師對課件依賴太大。這裏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對電腦本來就比較精通,製作精美的課件更是不在話下,他們認爲,製作課件的過程就是備課的過程,因此,當課件製作完成以後,也就意味着備課的完成。上課時只需照着課件順下來就大功告成了,更有甚者,爲了活躍課堂氣氛,再插入些優美圖片,超鏈接個聲音或者歌曲,整節課下來就儘可美輪美奐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歸根結底多媒體只是我們教學上的一個“工具”—— “一個高效的輔助工具”,如果把它當成課堂的根本,那就成了形式大於內容,因此,新形勢下如何更高效的使用課件,讓它真正爲語文教學服好務,是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反思的問題。

2.追求標準範讀,忽視了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誦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尤其重要。這不用說平時上課,甚至近年來一些省市優質課、公開課上,有的老師放完名家錄音後就覺得完成了“讀”這個環節,這樣整節課下來,學生除了回答問題,基本沒有開口的機會。尤其在散文和詩歌教學中,即使學生一開始感情把握得不是很準確,讀得不好,教師完全可以在放完錄音後,再適當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這時候,學生讀的過程其實也是內化理解的過程,教師千萬不能忽視。

3.多媒體的應用讓許多教師忽視了基本功(書寫能力,課堂的駕馭能力、誦讀能力)的訓練。

書寫能力的訓練:①粉筆字:有的教師平時上課基本沒有板書,更有甚者,上公開課時,黑板上也是“無字天書”一般乾淨,還美其名曰:“有自知之明,揚長避短”。在課堂上使用課件,並不代表可以不要板書,板書是一個老師基本功的體現,一節沒有板書的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節不完整的課。板書是課件所無法替代的,一手漂亮的板書可以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更是一篇文章提綱挈領的總綱。②鋼筆字:一位語文老師有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是很令人欽佩的,教師千萬不要因爲課堂上使用課件而忽視了自身的鍛鍊,而學生的書寫更是我們訓練的重點,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作爲語文老師,如果自己的字還寫得歪歪扭扭,東倒西爬這是“不可原諒”的。教學相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他的如毛筆字,都是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所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訓練的。

誦讀能力的訓練。如上文第二條所講,“單純追求範讀,忽視了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這裏,許多老師其實也忽視了自己誦讀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單純的名家範讀,有時候會給學生一種高不可及的感覺,在引導學生在聽完範讀後,如果授課老師能夠和自己的學生當堂pk一下,我想,這樣不僅鍛練了自己,又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更活躍了課堂氣氛,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爲?

語言組織過渡能力:傳統課上,我們從上一個環節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時,都要有一個過渡語,完成課堂的起承轉合。而在使用課件時,也不能從一個環節直接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這裏就需要老師思考如何做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課件並不能代替課堂的每個環節。

4.課件是學案簡單翻版。課件源自學案,又要高於學案。在課件的使用上,筆者曾見過多位老師上課時只是把學案上的問題通過課件又展示了一遍,沒有任何“新的東西”,這樣就成了單純的學案翻版,實效性不高。

總之,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的積極運用,與學生、教師、課堂、學科更爲高效的結合還處於探索階段,如何用好多媒體這個“高效工具”,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創新素質,讓語文學科在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中重新煥發出恆久的魅力,還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積極的實踐、探索、創新。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4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也越來越接近於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語文課堂,給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氣,它通過文本、圖象、動畫、聲音等方式,創設情景,激發情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靜爲動,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推廣和普及已是大勢所趨,不少地方發展得轟轟烈烈。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課件製作和實際教學過程中,已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誤區。

  一、 忽視視、聽覺教學媒體的使用。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社會,教育信息化已深入身心,多媒體計算機已廣泛進入各中小學校,而且部分學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多媒體CAI的出現和發展,爲學校的素質教育注入的新的活力。於是,許多老師認爲只有選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教學才顯氣派,纔跟潮流,纔是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至於錄音機、投影儀這類常規的電教媒體好像已經過時,不值得去使用了。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因爲,使用媒體只能是手段,手段永遠是爲目標服務的,衡量媒體使用的優劣不是看媒體是否高檔,是否領先別人,而在於是否能使教學更生動,方便,高效。

例如低年級的語文閱讀課文大多內容較簡潔,適合於朗讀背誦,在教學中只要適時地運用形象性強的投影、錄像等媒體,通過大幅鮮豔的圖畫,聲畫並茂的場景,爲學生提供規範化的朗讀,讓學生模仿,錄製學生的讀、說,及時反饋,都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以上簡便、易操作的媒體的使用,也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又何必費時費力地去動用交互式媒體呢?

  二、 認爲多媒體可以取代傳統教育媒體。

傳統教育媒體主要指非放映性視覺媒體,如教科書、黑板、實物、模型等。現代教育媒體的出現是否表現傳統媒體可以取消呢?我聽過一些公開課,發現在一些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課本竟一次也沒有打開過,課文內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師不論是出示幾個詞句,還是一個小練習,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動黑板棄之不顧。筆者認爲,這種“喜新厭舊”的做法是不當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師還步入用電教媒體代替板書。代替實驗的誤區。板書是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是老師根據教學過程的進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據老師所傳授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而進行的。一般,主體板書一直保留至本節結束。可見,板書不是幾張燈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電腦動畫來代替實驗操作同樣不可取。如一位教師在教《烏鴉喝水》時,使用了多媒體動畫,演示烏鴉把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的過程。結果,許多學生注意力集中到烏鴉的神態動作上,並且由於製作技術原因,動畫中瓶子裏的水是升得比較快的,學生對“一顆一顆”、“漸漸”等重點詞的理解,體會並不深。另一位老師在同一課的教學中,使用了傳統的教學手段,準備了瓶子、石子做實驗,還請學生上臺動手試一試,並提醒學生觀察瓶子中的水,放進一顆石子是看不出水明顯升高的,讓學生了解到烏鴉的耐心,對漸漸升高有感性的認識。

  三、認爲上公開課、評優課一定要用多媒體。

當然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有着明顯的優點:有利於個別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能。因此在許多地區,許多學校便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這樣也造成有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迅速成爲評選優秀課例及說課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條件,在這樣的認識下,我們常常爲了上好一節課,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幾天或一週甚至更長)甚至請人幫忙設計符合教學要求的CAI課件。不可否認,不少老師利用計算機制作出很多優秀的CAI課件,並在課堂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提高了教學質量。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有不少CAI課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致命的缺陷:

1、不能動態跟蹤學生的知識狀態和學習背景;

2、不能實時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

3、教學方法固定單一,沒有體現出多媒體技術的魅力。

還有相當數量的CAI只是生硬地把課本上的知識條文搬到了電腦屏幕上,把原本應寫在黑板的文字寫到了電腦屏幕上去了,最多再拼湊上幾個簡單動畫和乏味的音樂,一個所謂的“多媒體CAI”便出爐了。另外大多數老師經千辛萬苦設計出來的CAI課件,僅僅是爲某個教師上某一節課而已,其他教師由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不同而無法使用已有的CAI課件,唯有自己重新設計符合自己教學要求的CAI課件。而且這種CAI課件由於容量龐大,不利於在網在交流,這樣一來,我們不但沒有提高教學效率,反而因重複開發設計同樣的CAI課件而使教學效率大大的降低了。我想,這與我們實施多媒體教學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事實上,我們實施CAI的目標是解決傳統教學所面臨的難題,提高教學效率。衡量CAI的雙重標準是:效果,質量標準;時間,精力,費用的支出標準。因此,不譁衆取寵地追求表面熱鬧,堅持以效率原則規範我們的行爲和思維方式。我不主張花大量時間去開發設計那種只有一節課壽命的CAI課件,而提倡設計能供多人重複使用、易於網上交流的CAI素材,這樣老師們在教學上可直接使用這些CAI素材,提高教學效率。老師也沒有那麼辛苦,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於教學研究。

  四、認爲以視聽可以代替想象、朗讀。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信息於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於是很多教師便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圖象信息,並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但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比如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對圓明園的輝煌景觀的描寫,正是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好時機。可有了多媒體,圓明園的圖片一展示,使學生的想象反而受到侷限。此外,有了多媒體,教師課堂上的範讀是幾乎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聲情並茂的課文錄音。這對於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究竟是利還是弊呢?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讀書聲也越來越稀少,以前的那種書聲琅琅的語文課堂在現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衝擊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勢。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現代教育手段,還要不要花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去讀?答案應該是不容置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教學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發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語文教學。

除以上之外,在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着視聽轟炸,課堂教學滿堂灌,把人當作內存巨大的計算機,以及過份依賴,妨礙思維能力的發展等等誤區,這裏就不詳細敘述了。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多媒體是輔助教學,而不是主宰教學,要清醒地認識其利弊,能走出誤區,發揮其巨大的優勢,去其帶來的不足,更好的爲提高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服務。同時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質量的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課件的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