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論語演講稿5篇

論語演講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演講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演講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演講稿5篇

論語演講稿 篇1

聖言如花蕾,芬芳漫溢伴人生。自古以來有哲理的書籍如天上繁星,但是于丹卻獨獨中意這本《論語》。好的音樂能繞樑三日,好的人生之道能影響人的一生,讓人久久回味。特別是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後,一本書《論語》它是跨越時代經典,充滿古人智慧靈感之佳作,曾經改變許多人的想法。創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蹟。而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後,讓人不禁掩卷深思,進而產生力量。這股力量是積極的力量,是人類理性的內在力量。

其實對於《論語》許多人認爲其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讀過《論語》一書的人也是寥寥可數。自從縣交通局組織人員學習於丹讀《論語》視頻以及書籍講座後,我通過這次活動第一次認識到了如何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理解與掌握《論語》的精髓。讓我收益良多。

首先介紹下本次關於《論語》寬恕之道見解的主講人。于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影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專業方向:廣播電視媒介學。

于丹教授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出二千多年前《論語》內涵。她講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並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感悟的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透徹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心裏。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論語》中關於做人的道理有許多,但曾子說其實只有一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于丹教授認爲:中心爲忠,如心爲恕,忠恕二字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現代社會有太多的評判標準,如果我們的心迷失了方向,就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行爲的對錯。特別是當自己有一顆忠誠於事業的心,卻總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時,該怎麼做才爲忠?我們自己將心比心善待他人,卻被別人惡意傷害時,該如何做才爲恕?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忠恕二字,生活會不會變得更美好呢?

我們大家在今天這個時代都面臨着一個問題,就是外在的迷惑太多,變化太多,千變萬幻裏面有什麼是以不變應萬變的,自己心裏的依據到底在哪兒。有一次,孔子給學生上課,他跟他的學生曾子說,他說我道一以貫之。他說你知道嗎?我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個不變應萬變,一以貫之,根本的出發點。曾子就心領神會,說唯,我明白。子出,孔子走了。門人和底下的同學就問他,說老師說的到底是什麼呀,那一以貫之的到底是什麼啊?曾子就給他們解釋了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說孔子這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發點,這個道理就是忠恕二字。何爲忠,何爲恕呢?如果我的忠心無人賞識又該怎麼辦呢?就應該聽聽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爲我們講《忠恕之道》。

孔子有一個學生,覺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記不住,請教孔子,希望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終生。孔子給了他一個字,就是恕。

我們有一句俗語:世界上哪個不議論人,哪個又不被人議論。大家都會在私下裏,飛短流長。孔子的學生裏也有這樣的人,比如子貢,子貢方人,什麼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議論短長。老師就說他,“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賜是子貢的名字,子貢你已經很賢達了是吧,已經賢達到可以去指點他人的短長,品評人物,老師我還沒有做到,夫我則不暇。暇是閒暇,我現在還沒有這個閒暇工夫,可以去品頭論足,議論他人短長。我要是有點閒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麼樣。

我聽完後內心最深刻的感悟是做人要做一個忠誠而善於寬恕別人,檢討自我的人。真正的忠誠,不是忠誠於一個外在的標準,也不是忠誠於哪一個人,哪一個制度。他忠誠的是內心的道德判斷,良知所在。孔子所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保持一種反躬自省的能力,而不是老怪罪別人,薄責於人。自己的心厚道了,對別人的責怪就少了。這樣,就會遠離對別人的抱怨。

其他,聽完後我還感悟到做人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與人爲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一句老話,還有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既然是社會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不管他身處何位,身居何職,不管他是貧窮還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別人交往時,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長處,要經常傾聽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利於自己快速成長,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種心胸正直的人,敢於直指你的缺點,因爲有時候我們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這時候一句關鍵的話甚至會改變我們的一生。另外我們要重視學習,要終身學習,知識會讓我們永遠年輕,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升業務工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爲準則。

這就是我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感悟之處。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論語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覺得《論語》是我讀過最有含義,最有蘊含的一本書。這本書教給我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無價的,因爲,它教會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並且,還要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纔可以成爲別人的老師,這一則讓我明白了,不要把新 知識學會就可以了,還要加強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爲樂的人。這一則讓 我明白了要以學習興趣愛好纔可以真正學習到知識。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孔子在河邊感嘆到:”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麼都可以 用金錢買到,但唯獨時間不可以,因爲它是無價的,可以稱的上是”無價之寶“。

還有一則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逢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這一則中我知道了,在三個人當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 師。因爲,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學習他好的一面,同時,也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更加完善自己的優點……

這本書裏的每一敗都很有價值的,我會把每一則都牢牢的記在心裏。

論語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不是很複雜的古文,但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 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 ”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 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 上看,要 ” 溫故知新 “ 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 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爲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 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 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衆多經典古文中較出色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以前是不喜歡讀《論語》之類的”古董“經典書籍的,覺得生澀難懂,也不符合時代潮流。而這個寒假,卻對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愛不釋手,不僅是因爲他把《論語》很好的詮釋出來,也因此讓我改變之前錯誤的想法,對中華名著產生了濃厚興趣。

看楊先生的這部書,打開來馬上就能瞭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於研究之認真。《論語》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註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現,在註釋文字中,關於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據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後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可見,他對於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現在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忘掉,因爲我們的血管中流着《論語》的血,而之所以是中國人,《論語》是我們的根。

論語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編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是經典中的經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則,它的意思是: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 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衆,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有剩餘力量,再去學習文獻。孔子認爲,弟子 首先要懂得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如果還有閒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 爲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對於知識,則放在第二位。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古人也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 人之道。

古時候,有一則關於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 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久滿足父母的這的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 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了疲勞,鄰居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可見,孝道在炎黃子孫心中的地位了。

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爲子女,怎麼不做到孝呢?小時候,父母有好吃的東西,總會讓給我們吃;我們長大了,能承擔一些家務活嗎;父 母交代的事我們做到了嗎?在父母生病的時候,是否去關心他們了嗎?這些看上去的小事,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不僅如此《論語》也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閱讀《論語》我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學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