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三下筆算除法說課稿範文大綱

三下筆算除法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下筆算除法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下筆算除法說課稿範文

  三下筆算除法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19~21頁的內容。

2、學情與教材分析

筆算除法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並且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這一課時的內容是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力求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瞭解除的順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書寫位置,初步掌握筆算除法的方法。教學中,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嘗試、操作、交流、實踐,在多種數學活動中,學習除法筆算方法。

3、教學目標

⑴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筆算方法。

⑵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⑶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說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而我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情境激趣法、引導探究法、動手操作法、嘗試法、練習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爲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本課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前談話:你們知道植樹節是幾月幾日?植樹有什麼好處?

親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學生進入情境。

2、出示教材上的主題圖。(植樹的情境)從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些什麼?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1)這兩個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

(2)四年級比三年級多植樹多少棵?

(3)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4)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列式寫在黑板上,(板書: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42÷2;52÷2。)

計算“42÷2”可不象上面的加減法那麼簡單,也比前面學過的除法難一些。請同學先獨立思考一下解決的方法,並把想法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共同來探討解決的方法。

【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

(二)、小組合作。探究筆算方法.

1、探索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方法。

2、師生交流筆算過程。

(1)用口算(40÷2=20,2÷2=1, 20+1=21。)

(2)用擺小棒的方法得到結果的(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兩份,再把剩餘的2根分成了兩份,和原來的兩捆合在一起。

(3)嘗試着用豎式的方法來計算的。

教師肯定學生的方法並指出本節課要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3、展現42÷2筆算過程。

教師邊講解邊結合分小棒的過程完成豎式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在學生探索的基礎上,再現分小棒的過程。師生共同完成豎式。理順思路,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過程。

4、放手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2)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3)52÷2和42÷2的豎式比較,有什麼不同?

【放手讓學生進一步探索,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務”。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豎式。接着,師生共同梳理筆算過程。最後,與42÷2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突出“被除數十位上有餘數”的情況,使學生初步形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這樣學生是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之中。

(三)實踐與應用

1.基礎練習

2.檢查對錯

3.設計活動(教材練習四第3題)

練習設計目的性強,富有層次性,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結合、自主設計的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動腦思考、動手畫、認真計算,在設計中感受圖形的變換美。體驗圖形、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課堂總結

總之,整節課,從植樹節、植樹活動開始,到佈置學校的設計活動,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學生經歷探索,運用除法筆算方法的全過程,主動構建知識的。

  三下筆算除法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和目標定位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在三年級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以及本單元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後續學習除數接近整十數及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基礎的。其實學生在前面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已經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過程中要看被除數的前一位或前兩位,商的書寫位置、餘數必須比除數小等。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同,所以學生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解決。主要是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經歷筆算除法的全過程,探索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一般方法。因此本課時確定的教學目標爲:

(一)引導學生利用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知識自主探索筆算時試商的一般方法,並會正確書寫商的位置。

(二)使學生會用估算的方法計算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除法,養成估算的習慣。

(三)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四)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培養學生書寫整潔、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筆算用整十數除商一位數的試商方法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試商的原理。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於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在本課時中我聯繫我校開展的“名家名作伴我成長”讀書活動創設了讀書日分書這樣一個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情景,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爲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數量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意識。

索計算方法。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記憶計算法則作爲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課時中不僅爲學生提供了探索除法的現實問題情境,而且爲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噸作交流的空間。兩道例題的教學前,不忘讓學生先估一估,這也是新課程中比較重視的方面,同時也是初步檢驗計算正確的方法。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1)中通過92÷30爲什麼要商3和商要寫在哪一位上?並通過演示直觀圖進行點撥來幫助理解。

(2)中結合學生商位置的錯誤,來引導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麼辦?並讓學生說一說檢找的錯處和糾正的結果、錯的原因和怎樣避免,在糾正錯誤的活動中進一步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爲學生蠃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利用學會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計算教學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繫,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所以在最後出示了“張大叔家的小豬每天要吃30千克飼料。一袋100千克的飼料夠吃幾天?還剩幾千克?如果小豬一天吃40千克呢?”或“有500噸貨物,每節限60噸,需要多少節車廂才能裝完?”。讓孩子們感受數學的價值。